戒(深度好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名信徒千里迢迢,赶往西天聆听佛祖教诲。
路上,两人饥渴难耐,看到一处积水。
但积水浑浊,佛祖曾告诫万不能饮用。
一人心想,如果不喝这个水,连命都没有了,如何去见佛祖?
于是违背戒律,一饮而尽。
另一人却觉得,如果破了佛戒,就算见到佛祖,又有何用?
于是宁愿渴死,也不喝这个水。
后来,佛祖知道这件事后,感叹道:
“心中有戒,所见皆佛。”
只有心中存有戒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行有所止、心无妄念。
人生在世,当有所戒。
戒,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格局和境界。
01
-
戒掉自满,才能进步。
《弟子箴言》说:
“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
一个人如果谦虚有礼,便能处处受益;但倘若乖张自满,便会处处受挫。
东汉末年有位名士叫祢衡,他自恃才高,目中无人。
有一次,别人把他推荐给曹操,曹操就问他:
“你有什么本领?”
他得意洋洋地夸耀说,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晓,但不屑与俗人交往。
曹操听出了他的狂傲,便想让他先当一个小官吏,磨磨他的锐气。
但祢衡却看不上这个职位,走了。
后来,祢衡到了黄祖手下。
有一天,黄祖在船上设宴请客,问他:
“天下有哪些人,算得上人物?”
祢衡说,除了孔文举和杨德祖,其他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黄祖听了,不太高兴,又故意问他:
“你看我怎么样?”
本以为祢衡会夸赞黄祖,可谁知他狂妄地说:
“你就像庙里泥塑的菩萨,中看不中用。”
黄祖很不高兴,就批评了他几句,没想到祢衡破口大骂,气得黄祖把他杀了,当时祢衡才26岁。
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了自己。”
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就会止步不前,甚至惹祸上身;懂得谦虚好学、尊重别人,才能行稳致远。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特别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
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他不惜三顾茅庐。
哪怕吃了2次闭门羹,依然没有放弃,最终用诚意打动了诸葛亮。
满招损,谦受益。
只有戒掉自满和骄傲,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通畅。
02
-
戒掉情绪,收获成熟。
诗人爱默生说: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都有一个禁戒,那就是勿发脾气。”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成为了情绪的主人。
据说,林则徐的书房墙上,总是挂着 “制怒”二字。
原来,林则徐年轻时易躁易怒,父亲为了教育他,就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脾气暴躁的判官,遇到两个大汉扭来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的嘴巴被布条堵住了。
他们告状说:
“这是个不孝之子,竟然暴打亲娘,所以我们把他捆了起来。”
判官一听,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就把年轻人痛打50大板。
就在这时,有个老妇人赶来了,她边哭边焦急地说:
“刚才有两个盗贼溜进我家后院偷牛,但被我儿子发现了,谁知道他们反把我儿子绑走了……”
判官这才知道,原来刚才那个年轻人就是老妇人的儿子,他被冤枉了。
但为时已晚。
年轻人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老妇人看到儿子的惨样,当场晕倒在地,而那两个强盗,早已溜之大吉。
林则徐听完,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暴躁的情绪下,我们往往很难看清问题的本质,甚至还会加剧矛盾、害人害己。
所以,他就亲笔题写了“制怒”二字,挂在醒目处,时时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三思而后行。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情绪才是本事。
只有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03
-
戒掉懒惰,学会自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寒号鸟在石崖里栖息。它的邻居喜鹊劝它说,冬天快要到了,你得抓紧去做窝。
寒号鸟却觉得时间还早,还是一天到晚嬉戏玩闹。
后来,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眼看喜鹊的窝都快做好了,寒号鸟还是没有动静。
喜鹊忍不住又劝它说:
“趁现在天还没特别冷,快去垒窝吧。”
寒号鸟却说:
“这几天天气太冷,不适合做窝,等过几天再说吧。”
就这样,寒号鸟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始终没有去做窝。
后来,大雪纷飞,寒冬来临。
喜鹊躲进了自己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在冰天雪地中。
有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惰性,人皆有之。
谁不希望舒舒服服,坐享其成?
但一直懒惰下去,却会让你的人生,走上下坡路。
曾国藩早年也一度贪图安逸,经常晚睡晚起,消磨时光。
但他后来渐渐醒悟,觉得熬夜贪玩,不但耗神耗时,而且长此以往,终将一事无成。
于是,他发奋苦读,奋起直追,最终成为“晚清十大名臣”之一。
有句话说:“勤劳能将戈壁滩变成绿洲,懒惰却能将绿洲变成废墟。”
懒惰是毒药,看似诱人,却会毁了你;勤奋才是良药,哪怕苦口,却能成就你。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只有戒掉懒惰,保持自律,才能不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04
-
戒掉浮躁,方得沉静。
有句话说:
“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浮躁的人,总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到头来,却往往欲速则不达。
做人做事,万万来不得半点浮躁。
从前,楚国有一个非常擅长射击的人,叫做养由基。
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做了他的徒弟。
养由基各给了两人一根非常细的针,让他们把针放在数尺外的地方,每天都盯着针眼看。
几天后,有一个人耐不住了。
他跑去问养由基:
“老师,我是来跟您学习射箭的,您为什么总让我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习射术?”
养由基回答:
“这就是我让你学的射术,继续做下去。”
这个人听了养由基的话后,觉得师傅是不是故意不肯教自己。
没过多久,他就走了。
但另外一个人,却一直耐着性子,跟着养由基认真学习。
数年以后,他终于学到了养由基的射术,轻松实现了百步穿杨。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人生苦短,谁不想成功快一点、成名早一点?
但心浮气躁,往往解决不了问题,更难成就大事。
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克服浮躁的煎熬,才能柳暗花明。
戒,不仅靠一时一刻的隐忍,更靠日积月累的修行。
守戒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
少一分自满,便多一分进步;
少一分脾气,便多一分成熟;
少一分懒惰,便多一分成长;
少一分浮躁,便多一分沉静。
当一个人戒得了心中的怒火,戒得了安逸的温床,戒得了不息的欲望,才能心向阳开,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