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学|一夜花光100亿,逼全家退掉美国绿卡,这个男人让全中国沸腾了
- 首页 国学文化
- 国学|一夜花光100亿,逼全家退掉美国绿卡,这个男人让全中国沸腾了
国学|一夜花光100亿,逼全家退掉美国绿卡,这个男人让全中国沸腾了
“千万别把钱当真,钱就是用来玩的,谁有水平,钱就留在身边多玩几天;
没有,就少玩几天,反正钱是不会永远留在你身边的。”
这次,他再度豪掷100个亿“玩玩”,准备在福建打造一所创新型高校,名为“福耀科技大学”。
也就是说,即建成后,直接交由国家管理做主,完全放弃资金回笼和未来盈利的打算。
而福耀集团,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
“马路上跑的汽车,每五辆车里面,有四辆车的玻璃,就是出自他的工厂。”
一位年逾古稀的成功企业家,为何要费钱费力干起建学校的事?
但如果试着认真地去了解一下曹德旺的经历和为人,就会发现:
从无到有,从不足到领航,偏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到9岁才拥有自己名字,连小学学历都没拿到的放牛娃,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成为中国汽车玻璃制造界的第一人。
娶亲的对象叫陈慧珍,是福清当地的有名地主千金。曹家也是福清的名门望族,两家正好门当户对,成通婚之好。
据说曹家人生来就有经商的本领,曹父还曾是上海著名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
可曹德旺降生在1946年的5月,正值上海滩时局最为动荡之际。
父亲曹何仁当下做了个决定:举家从上海回乡下福清避难。
他买下了一艘货船,将这些年经商所得的家财珍宝悉数运回,自己带着家人选择乘邮轮回去。
怎料货船在途中被风浪打沉,曹家所有家产瞬间化为乌有。
走投无路的曹父,只能孤身外出谋生,留下妻子一人在乡下艰难地抚育六个孩子长大。
只记得懂事以来,住的是破陋的房舍,吃过的是花生壳磨成粉的馒头,硌得肚子疼。
好不容易等到9岁时,母亲陈慧珍借来5毛钱供他上小学,才有机会识字读书。
可是在学校里,因经常没缘由地被老师冤枉责罚,曹德旺受尽班里同学的奚落嘲笑。
他性子拗气不过,终于有一次趁着老师上厕所时,撒了泡尿在他身上“报复”。彻底把人给得罪狠了,也没学可上了。
一边捡来哥哥已经读过的书带在身边,抓紧一切空隙时间自学。
为了能够尽快识字,曹德旺帮人割了4年的马草,第一年攒了8毛钱,给自己买了本《新华字典》,后面又买了本《辞海》。
“有了这两本书,只要是印有字的纸,我都会拿起来学。”曹德旺说。
“在我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
他决定要自己独立出去,去做政府允许做的事,真正赚钱的买卖。
此后,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车间修理工,果苗技术员。直到30岁时,进入到了福清高山镇玻璃厂当采购员。
曹德旺少年时的“反骨”,是被迫辍学不自弃,拒绝走父亲的旧路。凭借着读书识字,重新开辟自己的天地。
一开始,负责这间乡镇小厂的采购,可并不是什么香饽饽的差事。
厂里员工大多是镇上干部的亲戚家属,干活办事不上心。投产的水表玻璃产能低下,年年亏损。
连镇领导都心灰意冷,决定把玻璃厂转给曹德旺私人承包。
曹德旺求之不得,他深知,水表玻璃肯定有前途,不过是人在掉链子。
果然,他一接手,开除了几名“气大活少”的员工,就顺利把玻璃厂给“整活了”。
直到某一天,一次偶然的对话,曹德旺毅然决定,自己要转型做汽车玻璃。
有一回,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时,给母亲挑选了一根拐杖。
拿着拐杖坐车的时候,司机警惕地看着他说:“把你的拐杖拿好,要是碰坏了汽车玻璃,你可赔不起。”
曹德旺心想,自己不正是天天和玻璃打交道,玻璃的贵贱价值,还有比他更清楚的吗?
司机说:“车上的玻璃都是外国进口的,单一块前挡风,就得6000块钱。”
没有国产,就意味着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等于任人揉捏。
看着满大街不少车子的玻璃破了,还只能用胶纸贴着应付着跑,曹德旺下定决心:
我要为中国做一片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用得上的,
决定转型做汽车玻璃后,一个真正的难题横亘在曹德旺面前。
和做巴掌大的水表玻璃不同,做汽车玻璃真是个纯靠技术的活。
防磨耐热隔音、抗压挡风、保证能见度等基本要素都要一一考虑在内。
曹德旺的工厂,一没有成熟设备,二没有专业人才。如何能做出一块合格能用的汽车玻璃?
他先是花了2万元,跑到上海的耀华玻璃买下一套旧设备的图纸。但依旧找不到人能完整把机器复刻制造出来。
最后没有任何办法,曹德旺只能拿出全副身家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了100万元,从芬兰引进了一批最先进的生产机器。
再从全国各地搜罗不同方向的技术人才,经历无数次实验攻关。
很快,国外同类的汽车玻璃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再也没有了销路,汽车制造厂商也逐渐认准一个中国品牌——福耀。
曹德旺青年时的“反骨”,是排除万难,必须让中国汽车玻璃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曹德旺淡淡地笑着回应:“跨出汽车玻璃就是跨行业了。”
还调侃自己说:“全国人民都知道我最笨,做了几十年,只做一片玻璃。”
而正是这“最笨”的人,把一片只供汽车使用,长宽高不过百来厘米的玻璃板子,真正做到了极致。
能显示车况信息的HUD抬头显示玻璃,还是福耀研发的。
直至到如今,因为福耀玻璃的存在,中国汽车玻璃进口的比例基本为0,而这个数字,曾经是100%。
之前几名被他开除的干部家属员工,眼红曹德旺的玻璃厂越做越成功,钱也越赚越多。
厂里所有的账本发票被收缴,各级领导约谈曹德旺,连中央都给惊动了,派税务局的人轮番上门彻查。
结果发现,数目果然有对不上的地方。却不是曹德旺少缴了税,反倒是多交了款,政府还得给福耀退回来。
随着福耀的汽车玻璃日益受到外商的青睐和欢迎,得以大量出口国外。
2001年,美国商务部看准时机,立即以“倾销”的罪名起诉福耀,责令对福耀玻璃加收倾销关税。
遇到这样的情况,中国企业站着挨打,或退避三舍是常有的事。
理由有二:按成本论,福耀玻璃内销的利润远比外销高;按结果论,跟美国打官司,公司风险和负荷会超重,且胜负难料。
“卖不卖玻璃是小事,但绝不能黑白颠倒、事实不分、被人弱肉强食。
我们是否应诉不仅代表自己、代表企业、代表一个行业,更代表了国家……”
他一纸诉状把整个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足足和美国对峙了三年,单诉讼费就耗了起码一亿。
最终裁定美方败诉,福耀赢了,成了中国企业反倾销胜利第一案。
为全中国的民族企业争取合法权益树立了典范。更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经得起考验风浪。
中年曹德旺的“反骨”,是不逃税不行贿敢抗争,写就中国企业家的良心和格局。
当别人都以为,曹德旺会开始享受由财富名利所带来的肆意潇洒生活时,他却做了两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曹德旺认为,要成为自己的接班人,继承自己的财产,就必须得是中国人。
如果有一天福耀玻璃被载入历史,福耀集团只能是中国的工厂,是中国人的历史,不能是美国的。
福耀集团是行业的翘楚,但作为福耀最大的股东,别说全球富豪排行榜了,哪怕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前100名,都找不到曹德旺的名字。
因为,曹德旺大半辈子打拼回来的钱,都让他自己给捐出去了。
自1983年第一次捐款,直到2020年,曹德旺在教育、医疗、扶贫、救灾等各方面,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20亿元,为全国第一高。
可曹德旺不是,他会亲自聘请、组建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差错率不得超过1%。
老年曹德旺的“反骨”,是不移民不吝财,给中国留下最好的玻璃工厂,发掘培养最有潜力的下一代中国工匠。
我捐几十亿和上班拿工资的人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
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了解过曹德旺后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叫企业家。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知道曹德旺这个人,说明他善事好事做得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