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在留言区看到这样一段话:

所有关系变淡的原因,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一个孤独,一个不理;或者一个问得尴尬,一个答得敷衍。你不主动,我不主动,然后我们的关系就慢慢消失了。人与人之间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珍惜谁,一个转身,二个世界。

两个人在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太主动,怕对方太快失去新鲜感,太被动,怕对方太迟钝,始终领悟不到自己的心意。有时候,明明是相互爱慕的两个人,却因为不善表达和重重误会,最终越走越远。

那些觉得没有关系,明天还可以再见的人,在十字路口分别之后,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人在失去的那一刹,最强烈的感受只有难过,而当时间久了之后,难过会变成后悔、遗憾和无限怀念。

你会明白,有些话,过了某个时间,过了某个年纪,你便再难说出口。或者,即便你有说出口的勇气,也会因为物是人非的无奈,而生生断了想要开口的念头。

看着曾经熟悉的人,想上前却只能往后退,想问候却只能苦笑,这种感受一定很难受吧。

如果可以,别让沉默为感情画上句号,也别让转身的刹那,定格了遗憾的画面。

人生的最高境界——熬(深度好文)

有一位听友留言说:

“十年前,丈夫一声不吭地跟着别的女人走了,留下三个小孩不管不问。

我没有抱怨,也没有哭泣。我只跟自己说挺住,一定要挺住,熬过去,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十年过去了,三个小孩,一个考上了研究生,一个上大三,还有一个今年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位听友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企业家冯仑的一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难,甚至想过放弃,但是只要扛过去,就会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

如果人生注定要熬,夜听希望你能带着这三样东西去熬。

带着目标,熬才有动力 

 

《认知觉醒》一书中有句话:“目标越清晰,行动力越强。”

要想熬出头,必须有目标,你要清楚地告诉自己:我为什么要熬,我要熬出什么结果。

有一个女孩,出身贫困,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为了生计,她不得不跟着父母一起,四处捡垃圾为生。

遭受过无数次白眼,看到父母那么辛苦,十几岁的她萌生出一个念头:要做一个很能赚钱的废品回收大王,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于是,她一边捡垃圾,一边学习垃圾分类,研究什么垃圾回收后会赚钱,什么垃圾能变废为宝。

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别的女孩都在校园里读书学习,而她不得不整日与垃圾为伴。

很多次,她都熬不下去了,想要放弃。

但是一想到父母的辛劳,想到自己的梦想,又默默地忍了下来。

她咬牙坚持,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把垃圾回收这个行业摸得门清。她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废品回收站。

此后,连续几年,收益不断增多,她又开了几家分店。

再之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实现了年入百万的梦想。

这个女孩,就是多次受邀,登上央视节目《开讲啦》、《开学第一课》的舞台,被网友们亲切地誉为“废品西施”的冯月月。

十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弃过当年心里萌生的念头,吃苦耐劳,风雨无阻,终于让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一个有目标的人,会焕发出强大的能量。越是目标明确的偏执狂,往往能成就大事。”

人这一生,都在熬,但熬和熬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有目标,有些人没目标。

带着清晰的目标熬,就能一步一个脚印,早晚熬出头。

而没有目标,熬的就只是时间,永远出不了头,只会白头。

所以,熬没问题,但不能盲目地熬,一定要提醒自己:我要熬出什么结果。

清晰的目标,是熬的动力,也是熬的方向。

提升能力,熬才有价值

《哪怕一无所有,也要永不止步》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名厨师,除了做饭之外,他非常喜欢读书和写作,决定要当一名作家。

周围人都笑他,打击他,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但是这名厨房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有朝一日肯定能实现。

于是每天下班后,他就拼命读书,在书里钻研别人的写作方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和练习。

8年之后,他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稿费虽不多,但编辑给了他很多宝贵的写作建议。

接下来的几年,他按照这些建议,坚持读书写作,从书里获取新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晃又是几年,他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终于面世,销量空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这位作家就是世界名著《根》的作者哈里。

熬,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在熬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认知,提升能力。

这样才能日日精进,久久为功。

抓住机会,熬才有结果

机会从来不会明摆在那里,它总是若隐若现。

能不能认出机会,抓住机会,决定着你的熬,会不会出结果。

看过一个故事。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没成名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歌手,经常要去乡间巡演。

有一天夜里,他练完嗓子,准备睡觉,旅馆隔壁却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小孩一哭就是三四个小时,让帕瓦罗蒂无法安睡。

他害怕影响自己第二天的演出,就准备去隔壁房间提醒一下。

可是他刚准备敲门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平时唱歌一小时,就精疲力尽了,这个婴儿为什么哭了这么久还中气十足?”

于是他站在门口,仔细倾听,揣摩婴儿的哭声。

最后他惊讶地发现:婴儿哭时是用丹田在发声,而且还会在快破声时把声音拉回来,所以才能哭很久都不间断。

发现了这个窍门之后,帕瓦罗蒂通过练习,迅速掌握了这种婴儿循环呼吸法,一跃而成为国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机会已经在眼前了,倘若帕瓦罗蒂没发现,只是过去提醒对方哄好孩子,那么他可能还要在歌唱事业上,多熬很多年。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凑巧,万事万物都孕藏着机会。

只是有些人能一眼识破,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很快就能熬出头。

而有些人认不出机会,再怎么熬,都熬不出名堂。

《好员工散发正能量》这本书上,也讲了一个有关机遇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两兄弟一块出去打工。

哥哥经常挣不到钱,连房租水电费都缴不起,他打电话对父亲埋怨说:“大城市物价太高,连喝的水都要钱,还没有咱村里好。”

弟弟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机会,想挣更多的钱。

他打电话对父亲说:“大城市太好了,连喝的水都能卖钱,我现在在一家纯净水公司工作,当我把这条线摸索好了,就回来也把咱老家的水变成钱。”

几年后,哥哥仍在外打工,弟弟回老家,自己开办了一个纯净水厂。

网上有一段话说:“机会常在,而识别机会和把握机会的智慧,不常有。”

熬是可以的,但不能傻熬。

一边熬,一边寻找机会,才能为你的熬,找到突破口。

否则,时间是熬够了,但也只能熬个寂寞。

因为机会是成功的导火索,找不到机会,就无法引爆成功。

所以,别闭着眼睛瞎熬,要带着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慢慢熬。

总有人说:“人生就在一个熬字,好日子都是熬出来的。”

熬是没错,但怎么熬呢?

真正的熬,是有条件,讲智慧的。

带着目标,不断提升能力,寻找并抓住一切机会,这样的熬,才有成果。

男人对你有这三种“欲望”,才是真的爱你

三毛说: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爱情,靠的是荷尔蒙的冲动,但长久的婚姻,却是要落实到细枝末节的小事之中。

男人是不是真的爱你,就看他对你有没有这三种欲望。

分享欲
 

感情最怕的,就是无话可说。因为再炽热的感情,也会在无言和冷漠中消弭。

主持人何炅曾说过一段话:

“你知道在一段关系里面,什么最重要?不是外貌,也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诚与否,而是分享。”

世上最好的缘,便是能有个聊得来的伴,不嫌你话多,也愿走近你的悲欢。

世间的感情,没有哪一种是不需要分享来维护的。

唯有保持交流和倾听,才能感受到伴侣的变化,让爱情历久弥新。

看到过一则留言,听友小莫和老公结婚20多年,一直非常恩爱。

两人感情好的秘诀,就在于彼此始终保持分享的习惯。

“春天的花都开好了,我会拍下来发给他;

下班时看到好看的夕阳,他也会录一段视频给我;

我们还会交流哪个牌子的零食好吃,新上映的电影哪个好看,把心中所想,毫无保留地袒露在对方面前。”

这样随时随地共享生活的关系,想想就觉得很幸福。

老话常说:日久见真情。

那些在时光里日渐深厚的感情,背后都是你来我往的分享,和心意相通的回应。

就像一位心理学博士说的:

“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感情才能更加积极,更有活力。”

我愿意和你絮叨,就代表我希望你能融入我的生命;

你愿意留出时间来倾听,也说明你珍惜我的心意,在乎我的心情。

爱情是双向奔赴的,分享也是。

能和你灵魂相契的爱人,一定能让你在一次次的分享中,感受到爱与被爱,并且激发出特别美好的自我。

韩寒说:爱情的副产品,就是废话。

爱你的男人,会对你有分享的欲望。

保护欲

陈道明曾说:“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看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生次病一目了然。

“我怕自己睡得太沉,就在腰间别了一根红线,另一头拴在老太婆的床栏上,她一拉,我就醒了……”

一张病床前的照片,曾感动了无数人。

70 岁的陈爷爷与老伴李奶奶相伴 40 余年,当得知老伴患上胰腺癌,他便开始陪着老伴一起,奔波于各大医院。

380 多个日夜,陈爷爷一直陪伴在病床前,哪怕请了保姆,陈爷爷依旧放不下心,坚持晚上睡在躺椅上照看老伴。

系在他和老伴手腕上的,是一根红绳,只要有什么需要,陈爷爷都能第一时间感知。

一根红绳,一头牵着陈爷爷的心安,另一头牵着李奶奶的安全感。

“不知道剩下的日子还有多久,就想多陪陪她。”

所谓爱情就是如此,哪怕我已不再年轻,也想尽一己之力,护你周全。

长久的爱情,绝不仅是一起看春花繁盛,更需要彼此扶持度过生命中的寒冬。

一个爱你的男人,也许他并不富有,也没有功成身就。

但只要他知你苦楚,守你余生,不离不弃,如此,便胜过一切。

爱你的男人,会有保护你的欲望。

占有欲
 

王小波曾说:“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需求,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而美好。”

可如今越来越多人,白天是夫妻,夜晚做邻居。

明明共处一室,却逃避着另一个人的欲望,甚至分房睡,连身体接触都变成了奢望。

一句“爱情总会变成亲情”,似乎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解释,却掩盖不了冷漠渐起的事实。

“我仍然对她很有兴趣。”

一对 89 岁的老夫妻,10 岁相识,却甜蜜了 70 年。

爷爷从不吝啬表达对奶奶的爱意,幸福的法门,早已藏进日常的每一个小细节中:

每晚临睡前,爷爷总会拥奶奶入怀,亲吻她的脸颊,互道晚安。

爷爷总会学着小年轻说一些露骨的情话,奶奶也是满脸笑意地打趣道:

“他的确痴迷我的身体。”

镜头中的两人,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眼里依然是止不住的浓情蜜意。

爱一个人本就是如此,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与之靠近。看着他熟睡的脸,就能感觉幸福。

长久的婚姻,大抵离不开同床共枕,肌肤相亲。

爱你的男人,会对你有占有欲。

好的婚姻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家苏岑写道:

“遇到事了能有个人商量,无聊了能在一起说说废话,累了一天能挤在一桌吃个饭。

一生太长了,总要有个人作伴。光明正大的陪伴,踏踏实实的想念。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儿吧。”

谈爱容易,婚姻却要走心。

希望你能拥有这样一个爱人: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无论时光往复,始终爱你如初。

愿你择一懂你之人深爱,择一温暖围城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