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一个人不开心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上有个ABC法则,A是事情,B是认知,C是情绪。

 

很多人一旦不开心,就觉得是A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出问题的可能是B,或者C。

 

庄子曾讲过一个“方舟济河”的故事,有人乘船被撞,他心中勃然大怒,以为有人故意冲撞自己。

 

但是突然发现撞过来的船上没有人,于是怒气瞬间消失。

 

决定情绪的不是事情,而是个人对事情的认知。

 

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必须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

 

以下四种人生智慧,帮你拯救所有不开心。

 

 

第一种人生智慧叫:成长智慧。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有两种: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思维。

 

对固定思维的人来说,人生的种种挑战是一场考验,考验失败说明自己无能。

 

失败会对自己身心产生巨大打击,不愉快的情绪接踵而至。

 

但是对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人生的种种挑战是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考验失败,只是说明自己仍需努力。

 

他们不会一蹶不振,而是在失败中寻找进阶的方法,在失败中不断完善自己。

 

邓亚萍小时候,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

 

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

 

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

 

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谁的人生不是砥砺前行。

 

把人生当成一场修行,一时的得失不代表整个人生的成败。

 

所有磨难都是历练,所有挫折都是考验。

 

人生的种种负面情绪,都会变成挑战的动力。

 

这样的人不会自怨自艾,更不会轻易被打倒。

 

 

 

第二种人生智慧叫:辩证智慧。

 

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生的祸福好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有人因祸得福,有人破福成祸。

 

季羡林先生少时贫寒,但他奋发读书。

 

在二战期间,被迫滞留德国十多年,尝遍思乡之苦,辗转回国,又孑然一身在北京进行学术研究。

 

后来国内发生一些变故,他的身心饱受折磨,却仍然在安心做学问。

 

关于生活的苦难,他只是淡淡地说:

 

“这些经历给了我更宁静的心,去踏实做学问。”

 

好事中总是隐藏危机,坏事中总是蕴含机遇。

 

人生的滋味往往五味杂陈,祸福相依,守住一颗平常心,才能在得失之间,正确体悟生活的真谛。

 

真正聪慧的人都有辩证思维,从不局限于事情的一面。

 

他们得意时不猖狂,失意时不沮丧。

 

面对人生的得失起落,内心波澜不起,安稳平和。

 

第三种人生智慧叫:转弯智慧。 

 

古人说:“心随路转,路则常宽”。

 

人生之路,不只有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懂得顺势转弯,人生才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美国大片《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朵夫曾红极一时,事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可后来他在一次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不幸掉下马,高位截瘫后只能靠轮椅生活。

 

从昏迷中醒来后,他的第一句话便是:“让我早日解脱吧!”

 

妻子为了让他心情好一点就开车带他外出旅行,有一次,小车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四个字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的大脑,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路走到头了,而是该转弯了。

 

他对自己的人生燃起了新的希望,在那之后,他开始做导演,尝试写作,并为残障人士募集善款,他说原以为自己只能做演员,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可能性。

 

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接下来怎么走,明天会发生什么,今日的辉煌并不能代表一生的辉煌,今日的困境也并不能说明会一生低谷。

 

低谷时迎难而上拥有向上的心,辉煌时放低姿态清空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勇气面对不同的人生。

 

 

 

第四种人生智慧叫:破局智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生这场局,一个人若是深陷其中,定然难以自拔。

 

对于其中的恩怨得失,也就很难洒脱。

 

苏轼一生不顺,从北到南,一路贬到海南岛。

 

大半辈子都在漂泊的路上,但是他却把人生过得像诗一样。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人生保持了一种距离感。

 

他曾在《题西林壁》中写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一个人过不去的时候,不妨跳出去,拉长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再去看个人的遭遇。

 

这时候,一切得失都微不足道,一切悲喜都是浮云。

 

初入仕途,苏轼的父母妻子相继去世,悲痛之余,又遇官场险恶。

 

不得已,苏轼避祸密州,他说:“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人生百年,往远了看,所有的劫难都会烟消云散。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无望。

 

他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再大的不公,再多的痛苦,就天地宇宙而言,也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这是一种修养。

 

再难的时候,只要跳得出去,它就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

 

不会顾影自怜,不至于自伤自叹。

 

 

 

情绪永远是智慧的天敌,智慧永远是情绪的克星。

 

一个人智慧不够,才会生出无边烦恼。

 

人生是一场修行,如果一个人内心澄明通透,自然可以平静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