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不管夫妻还是情人,会不会走到最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因为人生艰难,所以需要一个人来同舟共济。

然而,你第一眼认定的那个人,却不一定是那个伴你度余生的人。”

《我的前半生》中的这句话,虽然扎心,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

一段感情,并不是相爱就能携手走下去。

两个人若是无缘,哪怕近在咫尺也会转身天涯。

也许遗憾,也许无奈,可结局终究还是无法改变。

所以,不管夫妻还是情人,能不能走到最后,看的主要是下面这几点。

你们是否三观一致

 

管夫妻还是情人,会不会走到最后,要看你们是否三观一致。

 

电影《千与千寻》中说:

“人生就是一趟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

人这一辈子,来来往往中,会遇见无数的人。

有的人只是匆匆一面,随后便擦肩;

有的人可能携手一段,终究也离散;

有的人不过看了一眼,便一眼万年。

以前总以为,这些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不过都是缘分使然。

后来才明白,分别不会让人渐行渐远,但三观不合,却会成为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正如心理学家霍妮说的: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贫富、学历或者美丑,而是价值观。”

尤其在一段感情里,两人能否一路携手,三观一致是基础。

基础不牢固,再富丽堂皇的建筑,也只是空中楼阁,不会长久。

唯有三观一致,两个人才能相互理解,彼此包容。

即便生活圈子、消费理念各不相同,也会因为懂,而选择容纳对方。

有句话说得好:

“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感动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三观相契,才是最好的粘合剂。

不管夫妻还是情人,会不会走到最后,要看你们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

看过一段话:

“相爱只要冲动就够了,相处却需要用心;

相爱只要欣赏就够了,相处却需要包容;

恋爱,或许是一个寻觅与配对的过程,但是婚姻确实一个学习与调适的过程。”

极为赞同。

好的婚姻,一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相互妥协,彼此包容。

你懂得我的不易,我理解你的付出;

你感恩我的陪伴,我尊重你的想法。

如此,当曾经的激情化为琐碎的日常,两个人才能一直携手、幸福长久下去。

反之,如果不懂珍惜,没了感恩,爱便成了一种负累,那么也就情谊耗尽了。

就像有人说:

“一个没有宽容之心的人,是不适合结婚的。无论他自身有多么优秀,多么完美,也不管他的配偶是优是劣,他的婚姻终将一败涂地。”

红尘俗世中,不论是夫妻还是情人,唯有宽容,方得始终。

与其斤斤计较,不如难得糊涂;与其互相拆台,不如彼此成全。

相处舒服,彼此理解,才是经营一段婚姻关系的基本法则。

不管夫妻还是情人,会不会走到最后,要看你们是否信任彼此,坦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若做不到相互坦诚,时间一久,就像在河边行走,除了胆战心惊,就只剩下了困顿疲乏。

只有学会坦诚相待、互相信任,才能在彼此都舒适的关系里得到滋养、得到成长。

否则,整日刻意伪装,猜来猜去,迟早会身心疲惫,到那时,分开就是早晚的事。

在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喵喵和亮亮是一对情侣。

恋情刚开始时,喵喵善解人意,亮亮温柔体贴。

只是好景不长,面对公司同事对亮亮的示爱和前女友的不断骚扰,喵喵开始抓狂。

她拼命的想要抓住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于是偷偷跟踪他、查他电话、查他银行消费记录、还偷偷在家里安装了监控……

严重的疑心病和占有欲让亮亮不堪折磨,当他知道自己被监控时,那种不被信任的感觉终于爆发了出来。

他只留下一句:你别爱我了……,便摔门而出。

托尔斯泰说:

“如果世界上还有比痛苦更坏的事,那么,它就是怀疑了。”

一段关系,始于信任,终于猜疑。

既然深爱对方,就应该相信对方,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和无端猜疑,而毁了彼此的真心与爱意。

彼此三观一致,相互契合;

互相包容理解,携手共度;

做到坦诚相待,舒适长久。

如此相濡以沫,才能白首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