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静下来的力量(深度好文)
01
-
静,是一个人最深的历练。
曾经听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感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赶不走。
于是,他只好求助于师父。
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
小和尚照师父的交待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禅修完毕后,小和尚四处张望蜘蛛动向,却发现那个圆圈竟在自己的肚子上。
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
蜘蛛,其实就在他的心里,只是因为他的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
正如佛家里所说的:
“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
拥有一颗平静之心,才能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
诸葛亮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曾经给儿子写过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他想告诉孩子:
做人,如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轻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
做事,如果不能做到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将来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是啊,人生之苦,多数在于得失之间。
但万物,皆不过是心中的一场幻影。
我们又何必太过在乎一时的名利得失,太过在意一时的悲喜忧愁呢?
凡事拿得起、放得下,看淡得失,自然坐怀不乱;心有宁静,安然自若,便能蕴含无穷的力量。
人这辈子,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心态,做一个心静如水的人。
正所谓,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静,是一个人最深的历练。
02
-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人生,是一串用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
而内心安宁平和的人,总能笑着数完这串念珠。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很小的房间里,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你为什么快乐?”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件很值得开心的事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但他依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零零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现在有更多的独处时间去阅读,怎能不高兴?”
两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的底层,环境很差。
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觉得开心呀?”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好处!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外面还有空地可以给我养花种菜!”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房子让给了一位偏瘫的老人。
自己则搬到大楼的顶层,每天都哼着歌过日子。
那人又讽刺道:“先生,住顶层又有哪些好处呢?”
苏格拉底笑了笑:“多着呢!每天上下楼梯可以锻炼身体,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白天黑夜都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快快乐乐的,可我觉得他的每一个住处都不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内心安宁,心态平和,人自然就快乐了!”
古语云:“繁华三千终归零,人世安得假作真,淡到极致是朴素。”
人朴素,心就明净清澈,简单安宁;
心安宁,人就幸福快乐,福气自来。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思考,一种大智慧。
你的心有多静,福就会有多深。
03
-
余生,安而不乱,静而不争。
佛曰:“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人生路上,我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羁绊和纷扰。
但只要心态平和、内心安宁,那么再多的琐事,也无法激起我们心中的层层涟漪。
正如有句话所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心没有贪婪事物的欲望,心境就会像秋天的碧空、云开雾散的大海一样那么豁达开朗;
人席地而坐,如果旁边有琴和书相伴,就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如同神仙般逍遥自在。
静下心来,才能做得好事情;
静下心来,才能看得清自己。
让心静一静,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里曾写过:“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当你的心慢慢地静下来,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其实都来源于内心的安静。
静,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
静,是一种高雅而纯碎的品格。
守一方高山流水,泊一片淡雅心境。
内心安而不乱,静而不争,便是一个人最好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