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时为什么不说话,知道真相后你还敢吼孩子吗?
“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很差劲的妈妈?”
昨晚和闺蜜微信聊天,她突然这样问我。
原来,她又没忍住吼了儿子。
她儿子咳嗽的有点厉害,医生让忌口,结果,儿子不仅偷吃了冰箱里的雪糕,还拒不承认,她气不打一处来,恶毒的话喷涌而出,响彻整个屋子:
“就知道吃,咳嗽还要不要好了?”
“咳死你算了!”
这次被吼后,儿子一声不吭,不哭不闹,转身回了房间。
夜晚,儿子咳嗽声一声声传来,后悔又内疚的她,起身给儿子倒了杯温水,还道了歉。
结果儿子却翻身背对着她,什么也没说。
并且,倔脾气一上来,愣是两天没搭理她。
她苦恼道:“我感觉孩子离我越来越远了。”
想起资深国际记者周轶君说的一段话:
我走了一圈国家,得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因为一旦情绪爆发出来,你后面说再多的道歉都是没有用的,你看他默不作声,其实好多东西都在心里。
看完下面3个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01
那一年,她先后遭遇婚姻破裂,事业瓶颈,每天都窝着一团火,7岁的儿子不可避免地成了她的出气筒。
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冲儿子劈头盖脸一顿吼:
“怎么又在墙上乱画,你聋了吗?” “玩具再不捡好,我把你一块扔了!” “你就是个拖油瓶,养你有什么用!”
刚开始她还有些沾沾自喜,吼两下就乖乖听话了吧!
直到有一次,她无意发现儿子在日记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妈妈一定不爱我了吧!
今天妈妈又对我发火了,板着脸,眼睛瞪得像铜铃,时不时用手指头戳我脑袋。还吼了好几次“早知道就不要你了。”
我害怕极了,要怎么样才能让妈妈不生气呢?
儿子的心里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她想起那天,儿子在游乐园只是一下子没看到她,就急哭了一身汗,生怕被丢下的样子;想起儿子小心翼翼揣摩她的脸色,一副讨好卖乖的样子,她崩溃了。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被几只老虎逼到了墙角。”
你吼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活在不被爱的恐惧之中,越来越丧失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02
她说:“我永远忘不了妈妈对我的伤害。”
那天,同桌丢了5元钱,翻遍了书包就是没有看到,于是怀疑她拿了,争执之下,两人便动手打了起来,身上都挂了彩。
为此,老师把家长请到了学校。
被罚站办公室门口的她,看着妈妈怒气冲冲地走向她,不问情况,不问她的伤势,不顾走廊人来人往的同学,直接咆哮道:
“天天不学好,就知道惹麻烦,就知道丢人现眼,长本事了你……”
她几次想张口解释,都被妈妈吼了回去,那一刻,她的心碎落了一地。
妈妈的声音很大,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她只想捂紧耳朵,让这场暴风雨快点过去,至于妈妈说了什么,她无暇听,也不想听。
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望了望天空,一片阴霾,一如她的心情,妈妈的吼叫,把她推进了心里的死胡同。
她开始想,如果离家出走,找不到她的妈妈会不会急疯,如果她就此死去,妈妈会不会天天抹眼泪后悔?
报复的想法在她心里越演越烈,她走到水库,纵身就跳了下去,好在,她被路过的大叔及时救起……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
父母吼孩子时爆发的情绪,脱口而出伤人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不被接纳的同时,生出愤怒之心。
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是将矛头指向父母,而是对准自己,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
03
他自述,小时候父亲待他还不错,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对他的吃穿用度却从不吝啬,也从没动手打过他。
唯独脾气不好,喜欢大吼大叫,有时候说错一句话都可能迎来一顿吼,小小的他看着父亲扭曲的脸,就像看见了电视里可怕的怪兽……
他很害怕,不敢回嘴,每次父亲吼完,他就假装没事人一样和朋友出去疯玩。
再后来,父亲越吼,他越叛逆,父亲吼他,他就大声吼回去。
到了初中,他已经麻木了,开始自暴自弃,沉迷网络游戏,心想:“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
一次,他在打游戏时和朋友发生冲突,因为被朋友大声吼骂,勾起了他小时候被父亲吼叫的痛苦回忆,恼羞成怒的他,找来了水果刀,对着朋友接连捅了三下!
事后,父亲特别懊悔:“都是我的错,他总一副很皮的样子,我误以为一次吼两次吼不管用,就又提高声调,越骂越狠……”
樊登老师解释说:
“有些孩子你看他没有反应,其实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伤害,所以把它打压到了潜意识中。 为了自我保护,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关系,甚至嬉皮笑脸,但他的内心已经受到极度伤害。”
直到最后,情绪被引爆,伤了自己,又伤了他人。
04
对父母而言,可能只是一两分钟的吼叫,但对孩子而言,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近90%的家长都曾吼过孩子。
而经常被吼骂的孩子,很可能出现这几种性格问题:
-
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
习惯性讨好别人,害怕受伤害;
-
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淡薄;
-
脾气暴躁,冷漠。
来自父母的吼叫声到底有多可怕?
《超级育儿师》节目里,就有一位喜欢吼叫的妈妈,儿子赖床不肯起来,她大吼;儿子闹情绪要抱抱,她大吼;儿子好奇心强,问这问那,她也大吼。
一天到晚,家里到处充斥着妈妈的尖叫声。
“快点,走不走”,“你烦不烦啊”,“干嘛了你”……
刺耳、尖锐,甚至歇斯底里的怒骂声一阵阵传来。
很快,妈妈被自己的声音吓住了,紧紧地捂住了耳朵,全身缩在了一起。
妈妈说:我特别想把孩子带好,也讨厌这样的自己,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太需要帮助了。
即便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很头痛地说:“小孩子难养得很。”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也曾和女儿发生激烈冲突,大吼过女儿。
所以,在戒吼的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我们一起在努力。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