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40岁以后:不怒、不惊、不辩
所谓成熟,就是去面对、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不逃避,不推诿。
毕竟,已经过了卖弄炫耀的阶段,转而更加注重个人的修为。
成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经过磨砺淘洗之后,养成的练达与睿智。
不怒
庄圆法师说: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愤怒,它同样愤怒地对你。
在与人交往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能控制自己的怒火,才是一个人的明智之举。
李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宰相,被人称为“圣相”。他做官清正廉洁,为人厚道宽容。
李沆看了几眼便把诉状收起来,和颜悦色地对书生说:“等我回家以后再仔细观看。”
“你身为宰相,不能康济天下,真是无能,占着好位子,而不让贤,真是无德!你不惭愧吗?”
李沆的手下勃然大怒,冲上前去把书生五花大绑,要治他的罪。
李沆却示意手下把书生放了,他和蔼地对书生说:“我已经多次请辞。但皇上并没有恩准,所以我不敢走。”
愤怒使人丧失理智,做事没有分寸,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弥补。
与人交流心平气和,不仅能听取对方的意见,还能对自己有所反思,从而找到解决分歧的方法。
成熟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平静地看待问题,处事游刃有余。
不惊
苏东坡说:“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公元383年,苻坚统领前秦大军南下,想要一举灭掉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前线两军对垒,杀声震天,后方文武百官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战,决定东晋生死存亡。
谢安看过战报,依然从容不迫,淡淡地对棋友说:大胜。
他们总能审时度势,分析问题,找寻方法,而不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惊慌失措,躲避现实。
成熟的人,遇事泰然自若,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魅力。
不辩
汉武帝时,公孙弘任宰相,他位高权重,生活上却很节俭,他不盖绫罗绸缎,只盖普通的布被,老百姓都说他是一位贤相。
大臣汲黯,当面指责公孙弘哗众取宠,公孙弘笑而不答。
汉武帝问公孙弘:“汲黯说的可是事实,你为何不争辩呢?”
还有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商定事情,然而上奏时,公孙弘临时改变了想法。
公孙弘也没有争辩,后来事实证明,公孙弘的做法是对的。
汲黯知道自己错怪了公孙弘,向他道歉,问他为什么不辩解。
能言善辩,固然能哗众取宠,但终究华而不实,事实胜过雄辩,有时候什么也不说,更有说服力。
聪明人都知道:感同身受者不用解释,三观不同者解释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