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的人,看似忠厚,实则狡诈;有的人,看似不靠谱,实则做事有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看人,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看出一个人最真实的品性呢?
那就需要我们在特定的场合下,去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查验,往往最能看清一个人。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也正是因为利益对人的诱惑性很大,所以,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才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最真实的品行。
有的人,平时看似情深义重,花言巧语,一旦面对利益,他们便会撕下自己伪善的面具,露出最贪婪的本性。
这样的人,心中没有情义、道义,只有一个唯利是图的心。
如果我们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那么,在今后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他们便会通过出卖我们,来获得利益。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就是说: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是,如果不是以正当的方式去获得,那么,就不会去享受他。
君子不是不爱利益,只是他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到是否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道义,他们就会“富贵于我如浮云”。
小人唯利是图,抛弃情义、道义,自以为占了便宜,其实,到最后,只能是害人害己。
有的人,在处于贫贱的时候,能够坚守做人的原则。其实,在这里,用“坚守”一词不太妥当。
因为在贫贱的时候,一者,他们必须依照某些规则做事情,如果为所欲为,他们的生活很可能会更加困窘;
二者,他们此刻的处境,还没有欺人的资本,所以只能安分守己。
我有一亲戚,以前他贫穷之时,可以与之互相帮助,对人热情而通情达理;
是因为贫穷之时,他没有欺人的资本。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富贵了,有了欺人的筹码之后,他就会肆无忌惮地暴露出自己最恶劣的本性。
所以,看一个人最真实的本性,莫过于,看他风光富贵之时,能否依然不欺辱他人,甚至还能够以礼待人。
子贡问孔子:“一个人,如果富贵却不骄横,怎么样啊?”孔子回答:“确实不错,但还是不如富而好礼呀。”
一个人富贵了,依然能够坚守做人的准则,善待他人,必然是品行良好之人。
因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那滴水之恩,有着巨大的作用。
正如一个人在行将渴死之际,别人递过来的一瓶水,和在他酒足饭饱之后,别人递过来的一瓶水,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
一个人,如果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都没有丝毫感激之心,那么,这样的人,品行多半是不及格的。
这样的人,不管别人对他再好,他都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恩将仇报。明智的人,都会选择远离这样的人。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自私的。他们在与别人利益一致的时候,往往与人亲密无间,一旦发生了利益冲突,他们就会立马忘却恩义,翻脸不认人。
做事的本质,其实是做人。如果不顾恩义,唯利是图,又如何能够做成事呢?又如何能够走得长远呢?
只有交得真朋友,才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助益。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之人,虽言语悦耳,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