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内耗,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起过这样一个案例。

 

他曾接待过一位女性来访者,对方在一家知名银行任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可她却常常感到十分痛苦。

 

因为每天下班后,她还是会一直回想白天的情景:

 

谁对她说话不客气了,她当时为什么没能怼回去,越想就越难受,心情也越来越糟;

 

又或是对某个下属说话会不会过于严厉了,甚至是冤枉了人家,想着想着,心中又充满了负罪感。

 

一晚上的时间,经常就这样在胡思乱想中过去了,不止什么事情也没做成,还让自己身心俱疲。

 

武志红说,她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工作上的劳累,而是来源于自我的内耗。

 

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内耗:别人的一句话,会拿出来反复咀嚼;过度地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这种精神上的消耗,往往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思考是好,可过度的思考,只会让人陷入内耗,消耗掉大量的精力和心力。

 

停止内耗,烦恼才会减少,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叔本华说过:

 

“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本就是一种高度的内耗。

 

当你把别人的看法和感受看得太重,势必就会忽略掉自己的感受。

 

而你越是想要讨好和迎合别人,自我消耗就越是严重。

 

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成了一种负担。

 

人活一世,其实没有谁能活成一座孤岛。

 

可唯有你才是生活的主角,没有任何人值得你去委屈和勉强自己。

 

拒绝内耗,不必那么在意所有人的喜好,凡事先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好的社交之道。

罗曼·罗兰有句话说得好: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

 

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就是当下,别让犹豫和拖延,耽误了最宝贵的当下;也别让所谓的完美主义,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

 

及时行动,是治愈工作内耗最好的良药。

 

感情里最可悲大抵便是如此:遇事不肯敞开心扉讲,却总期盼对方能懂你所想。

 

可当沉默代替了沟通,埋怨取代了理解,感情中便只剩下内耗。

 

它就像是一剂慢性的毒药,会一点一滴地蚕食着那些相爱的曾经,不断地让人伤心、寒心,最后让感情分崩离析。

 

很是认同那一句:“再好的感情,没有沟通就没有延续。

 

积极地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洞悉到彼此的需求,减少感情中的内耗;

 

坦诚地以心换心,才能把日子过得长情,在余生里更好地相伴同行。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过:“影响人们的并非事物,而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痛苦往往只是一种选择,能让我们痛苦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源于事情所引起的自我内耗。

 

唯有停止内耗,才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社交中,不必逢人就讨好,别人的看法根本没那么重要。

 

工作中,无需苛求完美,与其犹豫踟蹰,不如先行动起来,再一点点把事情完善好。

 

感情里,坦诚相待,用心交流,拒绝彼此消耗,把共同的小日子过得岁月静好。

 

愿你往后余生戒掉内耗,让自己的心少一些烦恼和挂碍,去拥抱生活的万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