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人到中年,多靠近滋养你的人
梁文道说过: “年轻人的好处,就是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能飞。 而中年人在煽动翅膀时,两边羽翼上还挂着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 年轻的时候,我们有精力去拼,想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新天地; 可步入中年,心有余力不足,才恍然发现:人生在世,最难得遇一良人。 与其费尽心机,去应对复杂的人事,不如心存善念,多靠近滋养你的人。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需要滋养,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水分滋养一样。 生活中,希望你能遇见这3种人,结伴同行,修炼自我。 与德高者同行,养性 当年拍摄《围城》,导演为了找到陈道明出演,三顾茅庐。 那时,陈道明的演技受到一众人认可,声名鹊起,感觉整个世界都围着他转。 他一时间也被这名利场迷了眼,好在和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中,他彻底清醒过来。 钱老先生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连最基础的电视机和电话也没有。 只有一个药罐子时不时噗噗作响,夹杂着书房里的翻书声,药香书香弥漫,他感觉到一种真实的从容。 在节目中,陈道明回忆起这段经历,坦言道:“在文化人面前,在学问面前,我觉得自己啥不是。” 也是从那次起,他深刻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抚平了心中的浮躁。 即便事业正值上升阶段,他依旧选择半隐退状态,把生活中的很多时间放到了看书学习上,在书中观摩前人的处事为人,涵养心性。 也正因为此,这个修养刻在骨子里的男人,早就成了业界内的一股清流,受后来者尊敬和学习。 “常存敬畏,则是载福之道。”曾国藩如是说。人有敬畏心,有德行,便是上品之人。 做人做事,德为先、能为上、行为善。真正品好德高者,行为得体、言语有度、灵魂高贵。 他们浑身散发着浩然之气,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始终不忘初心,坦然面对失去的和获得的。 与这样的人交往,不仅能抵住诱惑,还能学会三省吾身,看清自己并不断提升自己。 一个人的名利,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既有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需要上天的眷顾。 名利越有,越要懂得修德,才能积福,使得自己足以配上苍天的眷顾。 与舒服者同行,养心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 “人生在世,除了饮食起居,什么最养生?” 有个回答印象深刻: “再好的养生之道,都不如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最好的养生,不是上好的补品,而是和舒服的人同行。 和这种人在一起,你不必可以打造人设,也不用没话找话,两个人坐着不说话都十分美好。 就像红学家周汝昌和收藏家张伯驹。 周汝昌经常跑到张伯驹那里去看书,两人不需要提前约定,也不用刻意寒暄什么。他说: “我到了张伯驹那里,我不理他,他也不理我,我要回学校了,也不告辞,出了门就走,我们两人的关系没人能理解。” 这就是知你懂你、和你频率相同的人。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无需过多言语和表面功夫,何时何地都感到舒服自在。 淡淡相交,浅浅欢喜,谈得来,看得开,不出声时也格外美好和幸福。 与舒服的人在一起,赶走了气,留下了喜,抵过世间保健品。 往后,去深交那些让你舒服的人,就是最好的养心。就像品一杯好茶,养生养心,越到后面越是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金庸一生中,最爱与蔡澜结伴出游。 因为蔡澜是一个把生活过得很好玩的人,走过天下,吃遍天下,不仅见识广博,为人也通达。 他会教金庸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 旁人都一脸疑惑,他却始终咧着嘴巴,开怀大笑。 而让金庸尤为佩服的是,蔡澜有趣的灵魂下那常人难以企及的洒脱和通透。 他曾当众评价蔡澜: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 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再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目标太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心事重重,早已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等反应过来,一无所获。 而蔡澜明白自己要什么,趣看人生大不相同,真正活成了通透赤诚的大师。不仅金庸,只要接触过蔡澜的人,都非常敬佩他。 真正有趣的人,能达人性最高境界,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让每天都饱含期待。 这样的人,不仅值得靠近,还值得守护。 你会不自觉被对方的能量所感染:生活开始慢下来,不再只有柴米油盐、碎银几两,路边的花草和途经的风景都变得颇为可爱。 就像照进生活里的一缕阳光,瞬间冲刷走乌云,让你的世界逐渐明朗。 ▽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不同的人交往。 靠近什么样的人,将决定我们前往什么样的旅途,见到什么样的风景,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到中年,才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良师为你指引方向,益友同样受益匪浅: 与有为者同行,精进养识。 与德高者往来,修身养性。 与舒服者一起,欢喜养心。 与有趣者相处,悦心养人。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仅靠谱,而且长远。 余生,愿你找到这3种人,择善而交,修炼自己,亦可滋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