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看到39年前偷拍的中国孩子,才明白为什么如今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
前几天看到一组老照片,内心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是来自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国拍摄的一本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里面记录了39年前的孩子们童年那些平凡而动人的瞬间。
01
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大家也总是玩得不亦乐乎。
哪怕是简单的老鹰捉小鸡,也可以疯玩一个下午。
有的只是操场上、院子里、栏杆上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和一张张生机勃勃的笑脸。
哪怕就是这样发呆一整天,也是其乐无穷。
早起先做个操,在清脆的鸟鸣中开启朝气蓬勃的一天。
“嘿,你今天又买了什么卡牌?”
“来啊,战斗吧,输了的人是小狗”
孩子的心事和情谊,藏在放学时的欢声笑语里。
与要好的小伙伴们手挽手一起回家,夕阳西斜,映红了天边的晚霞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脸。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写完作业,之后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撒欢啦。
拿着树枝假装御剑飞行,和小伙伴在街头冲锋陷阵。
觉得自己不要太帅。
梦想有时候就是诞生在这二十平方米里。
那时候的日子好轻松,小小的身体仿佛有着用不完的活力和热情。
你见过最夜空中最亮的星吗?我见过,就住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只记得午后蝉鸣,孩子的嬉笑,摇摆的风扇和妈妈冰镇的西瓜。
时间很慢,阳光很温柔,一首老歌唱了又唱,一瓶橘子汽水可以回味很久。
02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4岁的男孩骑着三轮车好奇的张望,那时候的他一定想不到,原来时光早已悄悄定格。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吐新绿,正是踏春好时节。
孩子们在车上就像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你看,我们终于来到天坛啦!”
“ 在中国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不知何时忘记了的,朴素的笑容、率直的眼眸、那种融入风景的安详而舒展的快乐 。”
那时候,孩子们脸上总是写满灿烂的笑容,那是最简单又真挚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呢?
03
甚至,因为作业太多,不得不背、挎着2个包去上课。
04
今年3月1日,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在这令人心惊的数据背后,还伴随着一桩桩青少年自杀事件:
今年3月,北美高材生学霸张一得因抑郁症自杀去世;
去年8月,四川一名15岁的女孩从25楼一跃而下,和拼死接住她的父亲双双身亡,生前曾患抑郁症;
2019年,石家庄13岁的女孩乐乐因患抑郁症,吞96粒晕车药和16粒头孢自杀身亡。
这些花一般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消逝,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微博上有人曾提出疑问: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很少有心理问题?
一位心理医生在评论区答道:
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 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至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而现在的孩子面临着更多学业压力的同时,又无处宣泄,很容易身心俱疲,走上极端。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为了让儿子子悠多点时间学习,不允许他出去玩,还剥夺了他每天唯一能出门放松的踢球时间。
这导致了小子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还患上了抑郁症,在考场撕碎卷子冲了出去。
05
她说起自己的班上曾有3个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后来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与干预下,几个孩子的问题都有明显的好转。
其实疏导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让父母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可以去旅行,也可以爬爬山,跑跑步,打打乒乓球。
丹麦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另一项科学研究也表明:
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让人心情愉悦。 不仅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还会让大脑注意力更集中,精力充沛。
钢筋水泥的丛林,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希望,有的只是无尽的焦虑和彷徨。
让孩子从书本中抬起头,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奔跑、去运动,去尽情感受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吧。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出口。
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更需要强壮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来支撑起一个丰满的灵魂。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守望的麦田里,长得金黄又饱满,结出最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