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广州疫情病毒源头查明,这一幕,太好哭了

上周开始的广州新冠疫情,至今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前两天,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广州就占到18例。
不到10天时间,已经出现五代传播个案,代际传播时间之短,前所未有。
只是和感染者吃一顿饭,或者是短时间非直接的接触,就可能造成传播。
另一个是,广州第一轮核酸排查采样工作完成,累计检测超过225万人。
此轮疫情溯源结果公布,近期的确诊者,感染的都是印度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前几天,广东省卫健委主任在发布会上的一席话,解开了答案。
广东省在用的集中隔离点有300多个,每天被隔离人员有近3万名,工作人员有近2万名。
而广州作为省会,又承担了接纳其中大部分入境人员的任务。
因为广州有超大型的机场,白云国际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一。
因为广州有足够多的医疗资源,和强大的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要知道,所谓的隔离,不是简单的把隔离人员关起来,给他们吃喝。
它是一系列的过程,从接机到检测到观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但再先进和现代的手段,也无法完全防范病毒的无孔不入。
所以,必须要有一座抱着牺牲和风险精神的大城市站出来,承担一切。
我们都以为,疫情已经快过去,那些境外的感染者和我们无关。
其实,不是他们不存在,而是广州默默替你承担了所有。
其实,广州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除了低调,还有温柔和包容。
5月19日,阿婆在广州荔湾区的一家早茶点,喝早茶,随后被确诊。
同一间店里用餐的人,以及餐厅服务员,随后也被感染。
一顿早茶,喝出了好几个本土病例,广州这座城市坐不住了,无数人正常的生活被影响。
如果在别的城市,这个阿婆早已经被人肉搜索,甚至是网络暴力了。
但阿婆的流调报告公布后,意想不到的“歪楼”出现了。
没有人肉,没有责怪,许多广州网友却都在担心,阿婆这么大年纪,能否抗得住病毒。
看到阿婆的报告后,天河区某高档小区的女业主,在网上吐槽“荔湾是贫民区”。
她不是有意去传播病毒,只是出了一趟寻常的门,吃了一顿习以为常的早茶。
5月26日凌晨,荔湾区鹤洞社区,核酸采样仍在继续。
虽然暴雨来得突然,但市民没有离去,他打着伞,还护住了为他采样的医务人员。
旁边的医生,也没有退缩,他举起了红色塑料椅,放在头顶挡雨。
医生不舍得错过任何一个人,普通人也没有在队伍中散去。
不仅是医生和护士,核酸采样现场的所有人,都竭尽了全力。
学生在体育馆等候核酸检测,当医护人员列队入场时,全场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这一群医务人员,刚完成佛山检测任务,又主动请缨,直奔中大检测点。
在广州造船厂医院,有市民为全力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点了外卖和冰激凌。
外卖单上,特别注明:“请给医务人员用最好的料,因为有他们,人间更值得”。
两天前,广州近7万环卫工人,核酸检测率也已经超过了98%。
该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让威胁和危机尽量的消解。
危机和意外来临时,才会知道,治理水平,普通人的表现,才是根本。
广州这一次,依旧没有让人失望,尽量让每个人心安与温暖。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波疫情,是广东经历的第七次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疫情。
可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有千万人口的广州,似乎一直和疫情无关。
也很少动不动就说,自己防疫举措硬核,值得其他省份效仿。
因为即便疫情偶尔有风吹草动,也能迅速反应,把一切隐患提前消除。
有人说,不要在广州轻视一个穿人字拖鞋的人,因为他可能是亿万富翁;
有广州市民坐拥9亿身价,却在城中村卖12元一份的鸭仔饭。
广州人,不论男女,都要叫你一声“靓仔”或“靓女”。
在广州的地铁口,你还能租到月付1600的精装小公寓。
在广州参加婚礼,你可以只随 100 块,甚至是几十块的份子钱。
就算你刚刚大学毕业,也不会在这座城市里被轻视,感觉到自己渺小;
就算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这个城市也能随时邂逅到宽容,与小温暖。
它足够包容,也足够低调与实干,能把你妥善安放,小心收藏,值得托付终身。
我没有在广州定居过,但去过很多次这座城市,也自小对她耳熟能详。
少年时,在广州打工的亲戚春节回来,说起自己的经历与见闻。
家乡的小县城里,顿时有了清新、改革和开放的别样味道,让我心生向往。
长大后,广州一度是我想安家的一线城市,她的房价,对年轻人没有另外几座城市那么残酷。
年岁逐长,经历过更多事,见过无数的人后,我也渐渐明白:
危机的应对能力、治理水平,才是一个城市长久发展的动力。
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尊重、未来,和一种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