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句话,能解开无数人的心结

现如今,好像越来越多的人感叹人生不易。
那些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工作上的烦恼以及一地鸡毛的琐事,往往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同时,让人陷入焦虑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我们都知道,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越继续纠结下去,生活会越痛苦。
人生,不如意是一种注定,快乐是一种选择。
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心中有郁结,感到情绪不佳,不防看看这三句话,或许可以帮你解开心结。
争强好胜,是人之常情,大多数的人,更是一生都在“争”。
有的人喜欢争口舌,有的人喜欢争对错,有的人喜欢争利益,总之,事事都想争第一,不甘居人后。
然而,整日争来争去,最后争来幸福了吗?
多少人,就为一口气,争来斗去,消耗了大半时光,结果发现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大家应该都听过“鹬蚌相争”的故事。
鹬和蚌相互咬着对方,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一直僵持着。时间一长,它们都精疲力竭。
这时,正好有个渔夫经过,看到到它们死死缠在一起,不能动弹,就把它们一起抓走了,鹬和蚌争到最后,谁都没落得好处。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面子,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名利,争得头破血流,各不相让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记得余华在《活着》中写过: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意思是,做人,与其争强好胜,不如随意而安。你可以保持好一颗好胜心,但不必执着于争输赢。
因为在争论中,即便赢了也会输掉一天的心情。况且,许多事情往往没有非对错之分,只不过是经历不同,看法不同罢了。
人生在世,不需要那么多的你争我夺。
很多时候,顺其自然,平淡安康,才是向往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好像总绕不开这样的时刻:遭到误解、备受质疑、无故被刁难……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我们总会感到气愤、郁闷、忍不住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殊不知,生气是在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得不偿失。
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禅师有一天正要开门出去,恰好被一位闯进来的壮汉迎面撞倒,禅师摔得鼻青脸肿。壮汉却毫无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气壮的指责禅师走路不长眼。
壮汉料想对方会跟自己大吵一番,结果禅师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壮汉十分好奇的问:“我撞了你,还训斥你,为什么你一点也不生气?”
禅师见他表现出一些悔意,便回复道:“生气,能消除我脸上的淤青吗?如果不能,那我生气做什么。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是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不仅不能把事情化解,还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和恶缘。
是啊,生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反而会进一步扩大矛盾,甚至气坏自己的身体。
朝鲜族有这么一句谚语: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有痛着脚趾头。”
当遇到不公平的事,不讲理的人,生气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任由情绪暴走,小则事态蔓延,坏了心情,大则影响健康,伤了身体,悔不当初。
要知道,是非天天有,不理自然无,又何必让自己气大伤身呢?
生活是为了使自己开心,而非与人置气。我们不如把心放宽,心平心和的与周遭相处。
有人说,生活烦恼如发丝,三千不止。也有人说,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同样的境遇,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相对而言,我更欣赏后者的豁达。
北宋文豪苏轼后半生都在被贬的路上,但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身处高位时,他可以享受荣华,遭受贬谪他也能安贫乐道。
苏轼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不仅在仕途上屡受打击,生活上也十分困苦窘迫。
但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苏轼却不曾自怨自艾,而是淡然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文。
无论面临何种境遇,苏轼都乐观旷达,随缘自适,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世态度。
当处于人生的低谷,要乐观一点,看开一点,别整天一脸愁容。
要明白,有办法解决的事情,不用发愁,已成定局的事情,愁也没有用。
诗人席慕容有句话说得很好: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人生更是如此。过一天,少一天,与其忧心忡忡的活着,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纵有三千烦恼,不如淡然一笑。凡事尽力就好,不要为难自己,日子过得顺心最重要。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圆满的心态。
一个人想要活得轻松快乐,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人与事。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为琐事困,好好享受当下,认真生活,认真爱自己,漂漂亮亮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