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女人,越爱炫耀这2 样东西,很准

你听说过“优越情结”吗?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心里越自卑的人,越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以制造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生活中,多数人都喜欢对外展现美好的一面,这本无可厚非。

但,若事事出风头,时时爱张扬,只会让人觉得聒噪肤浅。

亦舒曾说,真正的淑女,不会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

她们内心富足,所以不需要证明什么,也能姿态轻盈,安然度日。

反倒是那些内心空虚的人,才会把眼光放在外界,通过刷存在感,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长此以往,不仅惹人反感,还容易遭致不必要的麻烦。

炫耀家境

 

前不久,在小红书刷到一则热帖。

 

一名女博主得意地炫耀说,自己“是家里第三代上985的人了。”

按照她的说法,她和老公毕业于人大,姥爷、爸爸和哥哥毕业于清华,妈妈则毕业于哈佛。

 

按理说,这本是让人羡慕的学霸一家。

 

可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翻车了。

 

原来,哈佛在1999年,才录取了第一个中国女学生,按照博主的结婚年龄推算,她的妈妈根本不可能上过哈佛。

 

看到网友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博主只能灰溜溜删帖了。

本想吹牛给自己长脸,没想到却啪啪打脸,真是无知又可笑。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道: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有些人,总爱在人前吹嘘家庭背景,用各种高大上的标签,来包装自己。

殊不知,越急于往脸上贴金,越容易沦为他人的笑柄。

看过不少类似的新闻:

拜金女晒名包和首饰,结果被扒出以次充好,遭人耻笑;

富二代炫耀家庭收入,结果被相关部门调查,一家人都被拖下水。

四处作秀的后果,往往是惹是非,闹笑话。

真正有底气的女子,怎么会倚仗家境,来获取外界的认可呢?

她们知道,再显赫的家世,也抵不过灵魂的美好,和自我的悦纳。

与其高调张扬地活着,不如沉下心来,默默修炼自己。

当你足够强大,无需任何炫耀,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本。

炫耀孩子

电视剧《加油妈妈》里,小夫上了重点小学后,妈妈苏青非常骄傲。

她经常带儿子回幼儿园,给家长们分享学习经验。

名义上是分享,实际上,苏青也很享受面上有光的优越感。

毕竟在分享会上,大家都夸她教子有方,她也常向旁人吹嘘,儿子上清北完全没问题。

可小夫却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在一次分享会后,他质问妈妈:

 

“我其实根本没那么优秀,我上了小学后成绩就不好了,如果让别的家长知道这点,你还会拿出来炫耀吗?!”

 

可苏青却没把小夫的话当一回事,她觉得夸赞孩子,没什么不妥。

 

见妈妈不为所动,小夫开始越来越叛逆。

 

他逃掉补习班,拒绝和家长沟通,后来差点放火烧掉房子。

 

家长喜欢对外人夸奖孩子的优点,这本无可厚非。

怕就怕,把自己的虚荣心,放在真诚的欣赏之上,让炫耀取代了本应有的表达。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恋型父母”的概念。

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让孩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界限,儿女也一样。

为了获得优越感,把儿女四处炫耀,势必会对他们造成困扰和伤害。

聪明的女人,不会让孩子活在被围观的喧嚣里。

她们尊重孩子的诉求,知道炫耀过多,只会把浮躁和压力,传递给孩子。

与其高调晒娃,不如还给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土。

如此,孩子才会活得更舒展、更幸福。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

如何快速识别一个人最真实的面目?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

如果他总是炫耀之前的荣誉,大概率他现在过得不好。

如果他总是显摆某样东西,大概率他内心也极度匮乏这个东西。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爱炫耀什么。

没有真才实干,才不得不撑起面子的华美,掩盖里子的自卑。

真正智慧的女人,不轻易展露锋芒,不四处显摆张扬。

她们知道,与其从别人嘴上寻找认可,不如在自己内心修篱种菊。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永远来自于内在的丰盛和美好。

潜心笃行,踏实努力,世界会予你温柔的样貌。

点亮“在看”,愿你我都能尽力克制内心的炫耀欲,不矜不伐,不卑不亢,把生活过得静日生香。

作者:竹西 来源:十点读书( ID:duhaoshu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