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等你再回头,身边已无我
晚安曲:爱在夏天 – 告五人
晚安曲:拥抱的理由 – 尹熙水
人生无常,岁月无声,历经世事,越过千山后,终会懂得: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藏在一个“随”字中。
做人随和,遇事随缘,一切随心。
01 随和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如果做人总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就算才华再超群,智商再不凡,也难以一展抱负。
相反,待人宽厚友善,心怀包容之心,内存温和之气,才能打动人心,天地皆宽。
我们常说以和为贵,随和,是世间最动人的姿态。
做人随和,知道如何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相处,活出舒适自在,自带清香。
02 随缘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意思是说,你知道一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随缘的人,绝非得过且过,而是把生命视作是一场体验,不喜也不惧,从容自在。
遇事随缘,人生风雨一笑置之,生活起落从容以对,纯粹而豁达,洒脱而通透。
03 随心
三毛说:“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是啊,人生不过数十载,与其茫然四顾羡慕他人,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一切随心,摆脱外界的虚名浮利,听从本心,追求自身简单和丰富,灵魂淡然。
夜听愿你我在今后的人生中,都能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始终随和、随缘、随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把日子过得熠熠生辉。
晚安曲:Sung To Sleep
晚安曲:经过 – 陈楚生、何洁
晚安曲:恍然大悟 — 品冠
晚安曲:拥抱的理由 – 尹熙水
克鲁劳曾说:“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
生活中的诸多烦恼与矛盾,皆是因为口舌而生,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作为分享欲强烈的生物,女人总是喜欢通过话语表达生活,也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宣泄。
正因如此,若想成为一个聪明且有远见的女人,更要注意谨言慎行,守住心中的秘密。
古语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言语上总能把控好分寸,尤其是家里的这2件事,从不与外人说。
不去炫耀家里的收入情况
《增广贤文》中有云:“客不离货,财不露白,富不露相。”
家庭收入本就是私密之事,不宜向外人透露,更不适合以此来到处炫耀,搞得人尽皆知。
可有些女人因为虚荣心作祟,明里暗里表露自己的富有,恨不能把腰缠万贯写在脸上。
这样高调的炫富,也许能换来别人一时羡慕的眼光,但也会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还记得去年,登上热搜的那位炫富的“90后女子”周某吗?
她为了炫耀丈夫对自己的宠爱,不止一次地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高档奢侈品。
她甚至晒出其丈夫的收入证明,并且配文声称:
93年老公的收入,这算是婚前财产吗?
这份证明上,不仅写明了其丈夫8.25万元的月收入,还有丈夫所在交易所的公章证明。
这次自曝,让她的丈夫立刻被停职接受调查,更引起了网友们猛烈地抨击。
且不说在其丈夫的公司和行业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向外界透露工资的要求。
就算她的丈夫确实有赚钱的才能,这样高调的炫富,也只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人有钱并不是罪过,但若是肆无忌惮地和别人炫耀,彰显自己的优越,并非明智之举。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比自己优秀的人,会觉得这样不屑一顾,而不如自己的人,则可能会心生嫉妒与不满。
不要太过高估人性,在金钱面前,人性的丑恶面不仅会暴露无遗,还会被无限放大。
当你穷困潦倒之时,再亲密的亲朋好友也可能避而远之;
而当你富甲一方之时,再疏远的远亲相识也会趋之若鹜。
所以,真正聪明的女人,总是保持低调,无论贫富都对此缄口不言。
苦而自知,富时不显,这样生活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与平静。
不去对外说家里的矛盾
《礼记》中曾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恩爱有加,家业才能长久地兴旺发达。
谁都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但是想要真正把这件事贯彻到生活之中,实属不易。
毕竟一家人朝夕相伴地相处,难免会遇到不对付的事情,产生一些冲突也是再所难免。
有矛盾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择解决的方案。
有人选择关上家门,在家庭内部进行“消化分解”;
也有人耐不住寂寞,选择出门公之于众,对外人“广而告之”。
就像电视剧《知否知否》中的王大娘子,她原本出生还可以,却不善与人相处,常常陷入受气的境地。
她与婆家人关系很差。
不仅总是与丈夫争吵,还时不时要面对婆婆的刁难与指责。
每次受了委屈,她便向自己的亲姐姐康姨母倾诉,毫无保留地将家庭矛盾和盘托出。
而康姨母也绝非善类,面对诉苦的妹妹,她没有丝毫的同情与心疼,反而心生毒计。
她故意怂恿妹妹,将有毒的糕点端给婆婆食用。
事情暴露后,又将责任全部甩给了对方。
而王大娘子对此百口莫辩,只能默默接受惩罚,被遣返回了宥阳老家。
老话常说的“家丑不可外扬”绝对是有理可循的。
许多家内之事,并不适合与外人诉说。
将这些私事传播给外人,只会无休止地扩大矛盾。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连自己都没法做到避而不谈,更别想指望外人能对自己的私事守口如瓶。
你以为别人会报以同情,甚至帮你出谋划策,其实这些也不过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因此,真正有远见的女人,会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家人,而不是任由脾性去肆意伤害。
静心沟通,互相理解,如此家庭方能充满幸福的欢声和笑语。
海明威曾说:“人类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人生最需要修炼的两个东西,一个是心,另一个便是口。
少言,是一种能力;不说,则是一种智慧。
时刻保持清醒与克制,做一个和颜悦色,情真意切的人,便能拥抱更多的幸福。
作者:简影 | 来源:励志语录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穷困和爱。
“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有的人拥有的没那么多,却想给你整个世界。
“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那些大张旗鼓说要离开的人,都不过是在试探。
人这一生,谁都想要始终如一的爱情,谁都想要一心一意的爱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变了心,内心越轨,身体越轨,给婚姻和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有些男人,以自己睡过多少女人为荣,这样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傻傻地被他欺骗。 男人睡过的女人多了,这3个变化很明显,你要看清。 不谈感情,对你动手动脚 男人不和你说感情,不说爱或不爱,和你在一起,动手动脚,那么你就要当心了。 当一个男人,举止轻浮,甚至在微信里和你说话,都是迫切地想要和你建立关系的邀约,你不要傻傻地被骗。 有些女人以为,和男人发生关系,他就会对你负责,但你却忽略了他对你有多少感情。 是爱还是逢场作戏,是套路还是真心实意,不要傻傻地上当,你一定要学会分清。 爱你的男人,不会一味地想要和你同居,和你生活在一起,而是尊重你的选择,甚至先把婚姻给你。 而不爱你的男人,不谈未来,不提以后,只想和你发生关系,甚至在生活中吝啬对你的付出,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当心。他不是爱你,多半都是骗你。
异性交往,从来没有界限 有些男人,身边有很多暧昧的异性,甚至和她们的交往,根本没有界限可言。 和你在一起,经常晚归,你问他去哪里,支支吾吾根本说不出来。 甚至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候,经常接到陌生女人的电话,不愿意在你身边说话,有些时候,甚至嫌弃你管得多,对你倒打一耙。 异性之间交往,毫无界限可言的人,你一定要当心留神。 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有些男人,异性朋友很多,他嘴巴里总说只是普通的关系,可是说话的时候,却言语暧昧,甚至对对方过于的关心,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异性交际。 正常的关系,不会频繁暧昧,也不会随叫随到,毫不顾及你的感受。
不甘平淡,对婚姻不负责 不甘寂寞的男人,一般很难和他幸福地走下去。 有些男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不但不顾家庭,反而变本加厉。 家里有妻子,却仍旧在外面和其他的人发生关系。你若发现,他言语搪塞你,倒打一耙说你疑神疑鬼。 你若有真凭实据,他表面对你忏悔得多真诚,背后就对你欺骗得多厉害。 当面敷衍你,转过身去依旧我行我素。 其实这样的男人,基本上眼里心里只有他自己,只图他自己开心,不负责任,不会对你珍惜。 遇到这样的男人,再爱也放弃,否则,只会让你受伤。 因为一般你频繁原谅换来的不是珍惜,而是更多的伤害和欺负。 爱,体现在行动上,不爱也能看出来。男人爱女人,一定会给她婚姻,愿意对家庭负责,会为以后发展而规划,而不是只会花言巧语,也不是一直让你受委屈。
晚安曲:带我走 – 杨丞琳
晚安曲: 经过 – 陈楚生
晚安曲:晚来的春风 — 江生
晚安曲: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 牛奶咖啡
晚安曲:易碎的吻 — 王源
晚安曲:胡闹 — 吴克群
晚安曲:那女孩 — 黄义达
作家亨利·詹姆斯曾说:“最好的人生,就是一场绚丽的浪费。”
好的爱情,也是如此。
一个爱你的人,懂得“浪费”。
懂得浪费,也就懂得了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懂得“浪费”时间
爱你的人,懂得浪费时间。
综艺《再见爱人》中,编剧王秋雨对夫妻相处的时间,吝啬到了极致。
王秋雨规定,一天之中,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决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并且还必须提前预约。
有一年秋天,妻子随王秋雨进剧组拍戏。
凑巧,在他们拍戏的不远处,是波光潋滟的太湖,妻子想去看看。
于是,在休息的间隙,妻子想让王秋雨陪自己去太湖边走走。
没想到,王秋雨大声吼道:
“你提前预约了吗?走路去要花10多分钟,你这不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吗?”
妻子没想到,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却招来了丈夫的破口大骂。
她想不通,于是回怼道:
“我这辈子都不会去太湖了。”
事情过后,丈夫的态度一如往常,并没有半点改变。
最终,攒够失望的妻子,选择了离婚。
我看过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一个连时间都不愿给你的人,还能奢望TA给你爱吗?”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连时间都不舍得给你的人,哪有空爱你。
网友@刘金花曾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丈夫临时出差,好几个月都不着家。因为太过想念,夫妻俩就约好在距离最近的城市见面。
刚商量好,刘金花就立马跑到车站,买了张汽车卧铺票,摇摇晃晃11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
当刘金花下车时,便看到了早已在车前等待的丈夫。她很诧异,为什么路程更远的丈夫,反而还先到了。
原来,丈夫为了能早点到,一路上换乘了摩的、轮渡、出租车、地铁。
为了见上一面,他们浪费了十多个小时。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而那些浪费掉的时间,也成为了他们最甜蜜的回忆。
作家林清玄说:
“浪漫,其实就是浪费。
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路,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懂得“浪费”金钱
爱你的人,懂得浪费钱。
有人说:“在两性的情感交往中,浪费是一种疯狂的浪漫。一个人是不是超级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破格’为你浪费。”
结婚以后,生活的负担逐渐变得沉重。
面对柴米油盐,我们总是能省则省,却忘记了,沉闷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
在《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在他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里,妻子满心欢喜,准备和丈夫庆祝一番。
一大早,等丈夫出门后,妻子便偷偷地跑到烘培店预订了蛋糕。
晚上,当丈夫回到家,看到桌上的一大盒蛋糕时,疑惑不已。
这时,妻子跑过来,开心地说道:“今天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所以特意买了蛋糕。想和你……”
还没等妻子把话说完,丈夫就直接打断:“你怎么这么浪费,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蛋糕这么贵,我也不爱吃,何必浪费钱去买啊。”
一番数落,妻子满腹委屈,忍不住抱怨道:
“结婚十年来,每逢重要节日,你都没有送过我礼物。今天我好心好意买了蛋糕,你却说我浪费。”说完,便大哭着,转身离去。
本该是甜蜜浪漫的日子,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物质是生活必需品,可有些钱,是需要“浪费”的。
比如:节日里的鲜花,过生日时的礼物,纪念日的大餐。虽然这些东西会增加额外的花费,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琐事的日常变得更加有仪式感。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浪费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深以为然。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去“浪费”。
所谓“浪费”,不必大肆挥霍,无需大张旗鼓。奢侈的是那份心意,难得的是那份深情。
那些为爱而花的小钱,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唤醒了我们的爱情。
如此“浪费”,何乐不为?
懂得“浪费”语言
爱你的人,和你有聊不完的话。
张嘉佳说:“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随时说话。”
我曾读过鲁迅和爱人许广平的一个小故事。
他俩分隔两地时,写信成了他们交流的唯一方式。信里,他们都会聊些什么呢?
在常人看来,一定都是些了不得的内容。譬如时局的动荡,民众的苦难;抑或是诗词和歌赋、人生与哲学。
然而,在往来的信件中,他们多数时候都在聊些生活里的琐事。
比如,鲁迅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从昨天起,已停止吃青椒,而改为胡椒了,特此奉闻。再谈。”
许广平回信:“菜淡不能加盐吗?胡椒多吃也不是办法,买罐头补助不好吗?火腿总有地方买,不能做来吃吗?万勿省钱为要!!!”
类似的对话,在他们所写的书信中比比皆是。这些信件后来被收入《两地书》,成为他们两人的情书专辑。
《两地书》或许过于平淡和朴实,但在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最需要的,不正是这些琐碎平常的唠叨吗?
综艺《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题是:“正确的废话,还需要说吗?”
辩手杨奇函的一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他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说话,是因为我们不太会说话,不太敢说话。只能说一句你多多努力,多喝喝热水,这是已经尽力了。
然而,美丽的爱情其实就是找一个人说说废话,很多的我爱你都藏在了废话里。”
是的,爱人的唠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话,里面蕴含着最纯粹的爱意。
作家苏岑说:“所谓幸福,就是找一个愿意跟你说废话,又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
一段真正舒服的关系,就是有着说不完的废话。
而废话的真正含义,大概就是既能聊诗和远方,也能谈柴米油盐。
两个人,你说,他笑。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而美好的生活,需要懂得适当的“浪费”。
我很喜欢松浦弥太郎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永远有风景,但只有懂得浪费人生的人,才会看到。”
好的人生,不慌不忙,步履缓慢,却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好的婚姻,不温不火,学会浪费,才能让感情细水长流。
夜听愿你我都能与良人并肩而立,任霜雪满头,看尽庭前花落、云卷云舒。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
“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俗话说,借一斑以窥全豹。
以一目尽传精神,饭局上最能看清一个人。
人品差的人,饭局上一般都有这3个表现,遇到千万要远离。
强人所难,不懂得换位思考
要远离的第一种人是:强人所难,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最大的善良就是学会换位思考,不强人所难。
看过一段视频,至今记忆犹新。
导演冯小刚带着演员苗苗参加家宴,期间他要求演员苗苗为大家跳舞助兴,众人开始起哄叫好。
只有陈道明站出来为苗苗解围,他说道:
第一,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相比于酒后看热闹的油腻中年老男人,陈道明的一言一行更让人敬佩。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总能遇见同样的人:
饭局上,千方百计灌人喝酒,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对服务员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他们喜欢强人所难,不懂得换位思考,永远只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一个人最耀眼的标签不是名表,不是华服,而是根植于内心的善良。
善良的人,面对强者不卑躬屈膝,面对弱者不趾高气扬;善良的人,做人有原则有底线,他们做事有态度有温度。
鬼谷子曾说:“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深以为然,细节看人品,小事见人心。
人与人的相处,是心与心的连接,心与心的连接,离不开包容与体谅,一个不值得换位思考的人,不值得深交。
高谈阔论,信口开河
要远离的第二种人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的人。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饭局上最讨厌哪种人?
其中有一个高赞评论这样回答:肆无忌惮吹牛的人。
饭局开始的时候一切正常,三两杯白酒下肚,各路牛鬼蛇神开始表演,一个说自己认识行业大佬,另一个说年入百万豪车在手……
嗓门越来越大,情绪越来激动,饭局不知不觉变成了一场没有输赢的辩论赛。
爱面子可以理解,但过度炫耀和卖弄只会显得无知和愚蠢。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是缺失什么,与其夸夸其谈,不如脚踏实,独自发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来向他求教。
有一天,一位青年前来,请苏格拉底教授他演说的技巧。
这位青年为了表现自己,在苏格拉底面前大谈演说如何重要。
苏格拉底等他说完后,向他索取了两倍的学费,青年不解,询问原因。
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闭嘴。”
古人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
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暂避锋芒,韬光养晦;越是无能的人,反而喜欢抛头露面,高谈阔论。
人生在世,与靠谱的人共事,安心;和真诚的人交往,舒心,遇到夸夸其谈之辈还是少招惹为妙。
蹭吃蹭喝,从不主动买单
要远离的第三种人是:蹭吃蹭喝,从不主动买单的人。
昨天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件糟心的事:
前不久他从单位休假回来,朋友小A打电话要一起聚聚。
本来是一件好事情,谁知道吃完饭要买单的时候,小A说出门的时候太着急了忘记带钱包,让他付一下钱。
当时他并没有在意,后来几次聚会,等到买单时,小A要么假装打电话,要么提前离场开溜。
饭局虽小,却最能看清人心。
这种人平时喜欢蹭吃蹭喝,爱贪小便宜,精于算计。 真情很贵,余生要远离。
《警世通言》里写道:“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礼尚往来是人情,有来有往是关系,有时候便宜占尽失了人心,淡了情分,丢了朋友。
做人不占便宜是一种教养,更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
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不是看他多聪明,也不是看他多大的本事,而是要看他是否厚道。
真正厚道的人,做人说话算话,做事踏实稳重,和这样的人相处不用担心他背后给你使绊子。
为人厚道,必有后福,与其事事算计,不如宅心仁厚,往后余生远离处处算计的小人,安心做一个踏实忠厚的好人。
著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
吃饭,虽然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最能看清楚一个人的修养品行,遇到以上三种人还是尽早远离比较好。
一路走来,人都会变。
曾经的你,天真无邪,对待每一个人,都要真心真意;
曾经的你,以为付出就能换来感动,深情就能留住永恒。
后来才明白,世事难料,人心易变。
有人在你风光之时,慕名而来,却在你低谷之时,冷漠离开。
经历过人情冷暖,才知道朋友易交,真心难寻。
能陪你享福的人,不一定能陪你吃苦,但陪你吃过苦的人,一定能陪你走到享福的那一天。
无尽的岁月里,遇见的人那么多,你不必把每个人都放在心上。逢场做戏的人,你当像看戏剧一样,不必当真;虚情假意的人,你当像听段子一样,一笑而过。
时间,最能验证人心。你在这趟叫做人生的列车上,看过风风雨雨,感受过起起落落。别为了那些选择离开你的人而充满忧伤,要为了那些选择陪伴你的人而继续努力。
为了爱情痛过,为了友情哭过,有时候,失去不是结束,而是老天心疼你的经历,它想给你一个全新的梦。在那梦里,你长大了,比从前坚定,也比从前快乐。
慢慢地,你会明白,人到了某个年纪,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
在你明亮的眼睛里,不再装着泪水,而是装着一面镜子,对你好的人,你还之以温柔,看不上你的人,同样也入不了你的眼。
看过一段话说:人和人之间,讲究的就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我愿晴空万里时与你同行,风雨飘摇时为你撑伞,你若拿我当挚友,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心意。
感情,要相互奔赴才有意义,真心,要相互珍惜才能长久。
俗话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语言固然是一种表达,沉默同样也是无声的态度。
懂得沉默寡言的人,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最高级的处事法则。
朱自清在《沉默》中这样说道:
“沉默是一种处事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人到中年,会说话是本事,懂得沉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修行。
《鲁肃传》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孙权在是否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时,曾与自己的大臣们商量对策。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所见,既有反对,也有赞成,吵得孙权实在头疼。
就在各位大臣表达自己看法的间隙,孙权看着台阶下始终一言不发的鲁肃,心想:
“平日里话最多,最足智多谋的人,今天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心里越想,便愈发对鲁肃心生不满。
孙权心烦气躁,便走出大殿透透气,鲁肃却在这时跟了出来,讲出自己赞成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的想法来。
孙权有些奇怪:“在大殿里,你怎么不说?”
鲁肃回答:
“在那种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不仅会被淹没在大家的争吵中,说不定还能引发更大的争论。”
孙权心中细想,还真是如此,心里顿时释然。
而鲁肃却另有想法,他怕自己的想法当众说出后,会得罪朝中一些人。
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才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
有人说:“世上最有效的武器,是微笑和沉默。微笑解决问题,而沉默避免问题。”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展示自己同时,也做好自我保护。
说话进退有度,懂得沉默不语,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
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表达,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沉默寡言,是看破不说破的智慧
曾国藩的众多幕僚中,有一位喜爱自夸的先生。
他写了一篇自白《不动心说》,翻译过来就是:
“美女面前,绝不动心;高官面前,绝不动心;
暴利面前,绝不动心;人间一切诱惑摆在面前,都绝不动心。”
自白书原本呈给了曾国藩,却意外被另一名叫李眉生的幕僚所看见。
李眉生觉得先生虚伪,便在页眉上写下一首打油诗,表达自己的感受:“曼妙娥眉侧,红蓝大顶旁,万般皆不动,只要见中堂。”
曾国藩看到诗句上的字迹,把李眉生找来:
“这先生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表里不一,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知道归知道,但这种事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以后还怎么做朋友?
成为敌人都是有可能的,以后,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再做这种事了。”
是啊,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说的明白透彻;不是所有话语,都要讲得清楚明晰。
保持沉默,便是最好的回答。
《荀子》说: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一个人成熟的人,知道不该说的不说,看穿不拆穿,看破不说破。
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道路。
大巧若拙,大辩若纳。
懂得做一个能言善辩,却好似不会讲话的“呆子”;懂得用脑说话,而非用嘴说话;懂得做一个聪明的“沉默者”。
就像《老子》的那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得正是如此。
沉默寡言,是一种养生
偶尔少说话,适时保持沉默,既体现了自己的修养,也是独特的养生之道。
曾看过歌德的一则小故事:
诗人歌德创作了许多令人赞叹传颂的诗歌,也因此招来很多人的嫉妒。
一天,他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容纳一个人同行的小路上,迎面遇到一位对他作品怀有成见的批评家。
两人面对面对视,那位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面对赤裸裸的挑衅与讽刺,歌德没有心生怨恨,而是用豁达的心态,回答这位批评家:“我则恰恰相反。”
说完,便笑着退到一边。
这个世界,有太多让人生气烦恼的事情,与其生气,折磨自己,不如像歌德一样,面带微笑,不予计较。
和田秀树说:
“人有情绪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不会控制,就只能沦为情绪动物。”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只懂释放,不懂收敛,那么人生就只能永远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
你要知道,生活中所有的不快,到最后,只能影响到自己,损害的也只是自己的身体。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面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不逞一时之快,当你懂得沉默的好处,也就学会了更轻松的面对生活。
沉默寡言,是一种从容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人越长大,越沉默?”
其中一个回答,让人深感认同:“因为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
越长大越明白,沉默不是彼此的尴尬,而是对彼此、对生活最好的解答。
齐白石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这是他的有感而发,也是自身的真实写照。
有一段时间,齐白石曾备受争议,他的作品也如本人一般,两级分化。
有人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认为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画家。
有人却抱有偏见,议论他的画作,辱骂他的为人。
这些言论,齐白石或多或少都听到过,每次听过后,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当真。
从容淡定、不生气、不得意,他做着自己的事,过着自己的生活,对于外面的流言蜚语,不听也不看。
很多时候,当人渐渐成熟,便会明白,这个世界,有些路一定要自己走,有些苦一定要自己承受。
当你能从容的面对生活的“考验”,将这些“苦难”变为生活的一部分,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从容,而对于这些磨难也将更加坦然。
就像周国平说的那样: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而沉默寡言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回到了我自己,我感到充实,更感到强大的精神世界。”
学会不动声色的生活,在沉默中成长,在沉默中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作家海明威说: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沉默寡言,不是对这世界的妥协,而是看透了身边的所有,用沉默代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时候,沉默寡言比侃侃而谈,更有分量。
不解释、不争辩、不辩解、不反击,在沉默中面对生活的风雨,在沉默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一位年轻人,决定背井离乡,去外面闯荡。
临行前,他向一位高人请教:怎样才能闯出一条路?
这位高人写了一句话:“人生的秘诀就两个字:别怕。”
确实,心若不惧,万事可成;心若畏惧,一事无成。
有些人,害怕摔跤,害怕失败。
于是,30岁活成了20岁,40岁又复制了30岁的人生,只长年岁,不长见识,原地踏步。
乔丹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尝试。”
是啊,不敢尝试,怕这怕那,一辈子都成不了事,一辈子都追不到喜欢的人。
怕是枷锁,怕字当头,缩手缩脚,于事无补,于人无益;
怕是心魔,心生恐惧,纠结太深,想得太多,缺乏行动。
前怕狼后怕虎,是到不了诗和远方的。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
越是怕困难,困难越是找上门;
越是怕失败,失败越是与你握手。
有句民谣说得好:不要怕,不要怕,太阳落山有月亮,月亮西沉有朝阳。
不要怕走错路,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作茧自缚。
不要怕路难走,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走不通的人。
屠呦呦说:“人的一生总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而疯狂就是,一咬牙、一跺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做人生赢家,就要做到:不要怕。
请记住:天下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因为路虽远,行必至。
– E N D –
很喜欢一句话:所有相遇的缘分,都是为了渡你而来。
家人,是深度参与我们生活的人,也是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
人生中最珍贵的遇见,既是因果,也是一种偿还。
生命中那些至亲的人,都是来渡你的。
你的伴侣,是来渡你的
曾看过BBC的一个纪录片《人生七年》。
纪录片用63年的时间,记录了14位孩子的人生轨迹。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Paul的经历。
Paul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从未得到过陪伴和关爱,一度十分自卑,性格阴郁悲观。
后来他幸运地遇到了Sue——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子,并和她结为夫妻。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妻子的柔情,融化了Paul心中的寒冰,妻子的乐观,给了他笑对人生的底气。
这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从此不再怯懦无助,他抛开了童年的阴霾。
四十多年过去了,节目组再次采访他时,63岁的Paul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63岁的Paul和Sue)
看过这么一段话:
“好的婚姻是一所好学校,它给予人们温暖与美好,教会人们爱与宽容;
坏的婚姻也是一所好学校,它让你学会独立坚韧,有机会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
温柔的伴侣,艰难时给你支撑,糟糕的伴侣,让你在绝境中学会自强。
有人说,人一生会经历两次重生,一次是出生,一次则是婚姻。
选择伴侣,是一生最重要的投资。
遇到志同道合的伴侣,是莫大的幸运,但若所遇非良人,也不必扼腕叹息。
夫妻一场,是缘分的遇见,也是成长的契机。
伤你的人给了你伤疤,却也成了日后的铠甲。
如果此生注定无法同路,挥手告别,活出自我,才是余下日子里最重大的人生课题。
你的父母,是来渡你的
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子女是注定驶向远方的船只,父母就是那张最有力的帆。
他们给孩子最好的底牌,是言传身教的指引,和温柔坚定的支撑。
自媒体人@刘娜曾在文章中,回忆起关于他父母的两件事。
小时候,她头发稀少枯黄,村里人老笑她“小黄毛”。
小姑娘自尊心强,哭哭啼啼去找妈妈,妈妈二话不说,把自己又黑又长的辫子咔嚓一剪,用红头绳结实又巧妙地嫁接到了她的头上。
她乐不可支,也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遇到事情,哭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行动起来,找到办法。
她上初中时,在一次考试退步了十几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下午正上着课,她突然跑出教室,飞奔回家,推开门看见爸爸,“哇”的一声就哭了。
爸爸当时没说话,扛起尼龙袋和镰刀,带着她就去了地里。
父亲指着远处的田地对她说:
“你看,河边那块地,夏季收麦很少,但秋季玉米都长势很好,坟场那块地,夏季收麦很多,但秋季玉米又长得很差。
孩子,这是地在循环恢复呢。夏季用劲儿多了,秋季就要歇歇,夏季尚有余力,秋季就派上用场。”
时间过去数十年,刘娜对这两件事情依旧记忆犹新。
在面对人生重大关口时,她总会想起母亲的乐观,父亲的坚韧。
父母对待生活朴素的信念,深深扎进她的内心,让她在尘世中迷茫挣扎,也依旧葆有初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艰难人世,父母是最安稳的庇护,前行路上,父母是永远的明灯。
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始终用温暖在为阿甘的人生着色。
阿甘有腿疾,从小只能戴着腿箍行走,妈妈告诉他,这是一双宝鞋,会带你走遍天下。
当别人嘲笑阿甘时,母亲坚定地说:
“别让人家说他比你强,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人人平等,他会给我们所有人腿箍。”
在母亲孜孜不倦的引导下,这个智商只有75的傻子,也过上了完满的人生。
父母,是我们一生最初的摆渡人。
当你下坠时,他们会给你坚定的托举;当你高飞时,他们会目送你远行。
此生,无论你脚下的路延伸出多远,他们总会在原地默默等候。
你的孩子,是来渡你的
最近重温韩剧《请回答1988》,对其中一个片段印象颇深。
德善父亲为别人做担保受到连累,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五口都只能住在昏暗的半地下室里,靠着微薄的救济金度日。
父亲却对此不以为然,得过且过,面对妻子的抱怨,充耳不闻。
直到有天,他儿子为了贴补家用,在学校做小生意被罚,老师要求请家长。
当他赶到时,自己的儿子正跟一帮小混混有说有笑,听到他们对儿子的称呼时,父亲只感觉心头一震。
他们叫儿子“半地下室”,就因为他们家一直住在常年不见光的地下室里。
一想到儿子长久活在这种窘迫与羞耻中,父亲深受刺激。
从那以后,他不再吊儿郎当,喝酒混日子,而是开始想办法挣钱,给孩子们体面一点的生活。
你的孩子,是来渡你的。
艰难时,给你动力;疲惫时,赠你温暖。
我有位朋友,中年婚变,离婚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情绪不受控制,经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
一天深夜,她独自坐在客厅,想起伤心事,止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却没想到,未满五岁的女儿悄悄走出卧室,慢慢走到她的身旁,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不哭。”
从那一刻起,朋友决定要振作起来。
她收拾好心情,不再沉溺于悲伤,全身心投入工作,重新开始打拼事业。
日子固然艰难,但孩子成为了她疲惫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把幼儿园的零食带回来给妈妈分享,再大一点,还会帮忙做家务。
回望那段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日子,朋友感慨地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养孩子是一种给予,后来才明白,这种养育,也是一场反哺。”
作家廖一梅曾这样写过对孩子的爱: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平生第一次,我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我竟然产生了想要永远活着的愚蠢念头,不是因为贪恋,而是因为挂念。”
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也是父母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
有了孩子,我们才有了视死如归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刁难;也才有力量与希望,从容应对人世风霜。
主持人梁继璋曾说: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凡是遇见,都有因果;所有经历,皆是阅历。
给你温暖的家人,让你慈悲,给你风霜的家人,赠你铠甲。
生命本身是一种泅渡,所爱之人是负载你的船。
点个在看,无论沿途风景如何,和爱你的人,互相陪伴,一起走到彼岸。
作者:洞见 |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徐志摩曾写道: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谁许的诺言不算了 ,谁和谁的爱情变了?”
在意你的外貌
诗人吴桂君是这么说的: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我一天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在意你的消费
“以男子论,心爱谁,钱给谁。不给钱,没真心。”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发现确实如此。”
在意你的唠叨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一个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了,死了还是错。”
“我用真心待你,但不执着于你。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