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做一个抱怨的人
网上有个问题:“你最讨厌和什么样的人相处?”
最高赞的回答是:“最讨厌喜欢抱怨的人。”
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是一种能量的互换。
没有谁愿意与一个满是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抱怨,是毒药
听友小可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她的妈妈特别爱抱怨。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一起来,母亲就开始抱怨父亲:“从不知道先开开窗户给房间透透气,只知道抽烟。”
父亲有时烦了,连早餐都不吃,就上班去了。
妈妈又开始对她抱怨:“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嫁给了你爸爸,不管家,净添乱,没本事赚钱少,还脾气大。”
妈妈抱怨爸爸没出息,抱怨外公外婆没本事,抱怨孩子读书不上进。
渐渐的,爸爸出差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懂父亲的逃避。
爸爸不在家,小可则成了妈妈的情绪垃圾桶。
后来她考上了高中,离开了家去住校。
寒暑假回到家,妈妈还是不停地唠叨、抱怨,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小可好像从来没有过阳光满屋的感受,总觉得自己的家阴沉沉的。
再后来,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爸爸也和妈妈离了婚。
妈妈的抱怨,不但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老气横秋,也让家庭支离破碎。
抱怨就像一剂毒药,一旦发作而不自知,它就开始弥漫扩散。
富兰克林说:“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生活最差的回报。”
每一次抱怨,都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负向催眠,在潜意识里强化受害者的身份。
人生短暂,不要让抱怨的毒药,深入你的骨髓,赶走你的福气。
停止抱怨是解药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
选择抱怨,只能强化自己自怨自艾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醒世恒言》中说:“舌为厉害本,口是福祸门。”
越抱怨,越不幸。
畅销书《岛上书店》的主人公A.J.先生,和妻子妮可开着一家书店。
一天,怀有身孕的妻子妮可出了车祸,不幸离世。
从此,A.J.的人生陷入低谷。
他抱怨书店助理干活不麻利,抱怨出版社推荐的书毫无水准,抱怨顾客挑三拣四。
他对书店的经营也不再上心,他把自己灌醉,用酒精麻醉自己。
一次醉酒醒来,他发现自己最值钱的一本珍本书《帖木儿》不翼而飞。
这本书价值不菲,他原指望靠着这本书,帮他实现提前退休的愿望,结果也落空了。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认真经营书店,他开始书店的营业额,开始认真对待出版社的推荐书目,他开始跑步锻炼身体。
当他打起精神,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可以好几个小时不再想起去世的爱人,不再想起那本珍贵的书了。
停止抱怨的那一刻,他的人生仿佛调转了方向,他的世界又有了光亮。
他收获了爱情,还收养了一位女孩。他更是把岛上书店变成了岛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人生在世,我们都会经历生活的考验。
抱怨时代不好,命运不公,只会让自己的命运的小船,在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李叔同说:“人一定要停止抱怨,向内求。不要看别人的错,你看到的都是你的因果。”
抱怨只能让自己的运气越来越坏,人生越来越糟糕。
停止抱怨,才有精力集中到改变中去,才有可能扭转不幸的境遇,才有可能逆风翻盘。
余生最好的活法,舍抱怨去改变
成熟的人,早就吞下了抱怨,咽下了委屈,默默地提升自己。
聪明的人都懂得,舍弃抱怨去改变。
认认真真打好自己人生的这副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夜听有4个小建议,帮助你远离抱怨。
一、接受不足
喜欢抱怨,往往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当你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向内求的时候,对外界的抱怨就少了。
正视和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昂首迎接未来那个更优秀的自己。
二、改变心态
人之所以不开心,往往是对外界给予了过高的期待。
学会改变心态,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心态好了,抱怨就少了。
三、学会赞美
对别人不满,往往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表现。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
试一试把抱怨的话换成一句赞美的话,赞美的话一说出口,你的能量场就已经改变了。
如果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张甜甜的嘴,那么你的好福气就来了。
四、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
作家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给我们推荐了一种养成不抱怨的好方法,紫色手环游戏。
给自己准备一个紫色手环,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就将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坚持把紫色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持续21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传导器,抱怨的绝缘体。
没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
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
与其抱怨生活,让人生黯然失色,不如寻求改变,把生活过得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