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过自己
作家麦家曾说:
“一个真正伟岸的人,是无论经历过什么,依然能够将心沉下去的。”
越长大越会发现,生活真正的修行,在于懂得妥帖地安放自己的内心。
内心阳光积极,生活就温暖和煦;内心阴郁暗沉,生活就暗淡无光。
万事万念,看淡了,就不累了。
正如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里写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短短几十年光景,若想清静无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
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过自己。
放低自己
知乎上曾有个话题:“有哪些你长大后才明白的人生真相?”
有个高赞回答说:“人长大后才明白,越是厉害的人,越是低调谦逊。”
有些人总爱用张狂来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用夸夸其谈来显摆自己的无所不知,其实,真正高层次的人都温润如玉,光华敛于内而不形于外。
我曾看过两则关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事。
多年前,清华国学院有一位研究生在写硕士论文时,需要对一些古代的刻本做校(jiao)勘。但刻本是稀世文物,珍藏在图书馆里,一般人是不可能借到的。
这位学生特意跑来找季羡林先生帮忙,季先生听完没有推脱,一口答应了。
他特意腾出一天时间,陪那位同学到图书馆借书。学生在图书馆开始校勘,季羡林则拿出准备好的书稿,开始自己的工作。
整整半天时间,季羡林都没有催促过学生一句,直到学生完成校勘。
还有一次,季羡林的另一个学生在北京大钟寺做学术讲解。当时正是凛冬,温度在零度以下,季羡林已经是90岁高龄。
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季羡林一直坐在台下,冒着严寒,专心听讲。
有人劝他说:“就算是为学生站台,也没有必要冻两个小时呀。”
季羡林反驳说:“有必要,因为他讲的有些新东西,我还不了解。”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高贵?
曾国藩在《冰鉴》中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谦卑含容是贵相。”
正是因为季羡林先生总是谦卑待人,含容处事,才有了他后来至高的成就,以及别人对他无限的尊重。
一个人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
只有懂得俯下身子做人,放低姿态处事,人生路上才能不断登高致远。
放空自己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过不去的时刻。 与其困在自己的世界里,纠结烦闷,不如放空自己。
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里,女主弗朗西丝是个著名的作家,丈夫没有经济收入,靠她养着,甚至连房子也是她买的。
这样一个丈夫,却在弗朗西丝35岁时出轨了。
丈夫说,他从未爱过她。 弗朗西丝决定离婚。
按照当地的法律,弗朗西丝不仅要支付20万美元给丈夫,还要把房子的一半也分给他。
离婚后,弗朗西丝开始怀疑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期盼,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闺蜜看到她这副状态,给她定了一张去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机票。 她带着一身的疲惫和痛苦,飞往了风景如画的托斯卡纳。
因为去看了更广阔的天地,遇见了更多新鲜的人和事,她不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和自我世界里。
弗朗西丝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内心的伤痕也慢慢愈合。
《人类简史》里写道:“一切痛苦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上天的任性,而是取决于每个人心中的思维模式。”
当你事事往心里搁,想不开,放不下,就会陷入严重的内耗中。
懂得事过即止,把烦恼扫出去,才能求得大自在。
正如尼采说的:“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不要因为一点风吹草动,激起内心的波澜;不要让别人的一言一行,左右自己的生活。
心简单了,幸福才会简单。
懂得放空自己,生活中的那些欢喜才会像阳光一样治愈你。
放过自己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异常艰难的时刻。
工作的低谷,生活的窘迫,情感的失意,学业的压力……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难免遗憾、难免怅然。
这就更需要我们学着放过自己,哭过笑过之后,看淡释然。
做人,越懂得放下,就越富有;越懂得释然,就越自由。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孟小冬正是如此。
一个是京剧大家,一个是梨园名角,两人在好友的撮合之下,结合变得水到渠成。
只可惜命运之神太过反复无常,美好的爱情终究没能扛住生活的磨练。
面对感情的变故,梅兰芳选择了放手,而孟小冬也没有再提及一句往事。
他们不打扰,不纠缠,把曾经的美好放在心间,骄傲地不再回头,转身去追寻想要的生活。
有人说,错过的人就像是一个断线的风筝,无论你怎么拉线,风筝终将远去。
也许只有彼此成全,才是另外一种解脱。
无法左右的事情,就随缘,相信上天自有安排;
难以挽留的人,就放开手,在心里给予祝福;
走不通的路,就换个方向,总有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人活于世,纠缠得越深,失去的越多。
盯着一些人和事紧紧不放,最终折磨的是自己。
人生苦短,不要在得到中乐极生悲,也不要在失去里苦苦蹉跎。
往事清零,爱恨随意,才不负每一个当下。
一辈子很短,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
读懂“放”这一个字,便懂得了生活的哲学。
放低是格局,放空是智慧,放过是境界。我们只有摆脱外界的纷纷扰扰,才能修得内心的安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