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好累好累,有时候真想喝醉一回
晚安曲: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 程璧、莫西子诗
晚安曲: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 程璧、莫西子诗
晚安曲:偿还–邓丽君
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管你的人生还有多长时间,
最重要的是,
你要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
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然后坚定从容地走下去。
01
素简的生活
幸福是一种心境,
和你拥有多少财富、
住什么样的房子、
开什么样的车都没有关系。
02
宽容的爱
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心若宽容,便花香满溢,豁然开朗。
03
丰盈的内心
聪明的女人都知道,
生活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而是给自己过的。
04
不懈的努力
只要自己勇敢,坚持努力,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你身边。
05
独特的趣味
一辈子很长很长,
一定要做一个有趣的女人,
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面。
06
无悔的坚持
永远都不要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而后悔,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
07
自信的独立
因为自由、从容、淡定、优雅都源自独立,
独立让你不依附别人,不恐惧未来。
08
勇敢的改变:
世上从来没有走不出的困境,
所有绝望来临的时刻,
都是生命在给你绝地反击的机会。
09
坚定的乐观
晴也好,雨也好,有风有雨,
人生才得以完整。
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裂缝,
阳光才能照射进来。
想要成为幸福的女人,就应该努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也许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并没有得到很多,但内心却时刻充盈。
内心是满的,灵魂就会得到快乐,
那是多少物质和金钱都换不来的。
生活,其实哪里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你的选择,
关键在于你
一个女人,是否高贵,
不是看她穿了什么名牌,
不是看她戴着多少珠宝,
也不是看她地位有多高,
更不是看她钱财有多少。
而是看她的精神品德,
是否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是否品行端正,心地善良。
真正高贵的女人,
未必是大富大贵的,
也不是才貌双全的,
而是品格高贵,灵魂优雅,
能一直做到:三不贪,两不乱。
1、不贪钱财
高贵,
不是炫耀,不是显摆,
而是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气质。
高贵的女人,
努力赚钱,平易近人,
绝不会对不如她的人炫耀,
欺软怕硬,瞧不起人。
她的喜好,
在于不断突破自己,
从不与他人攀比!
2、不贪享乐
高贵的女人,
眼中有爱,心中有梦,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从不会在别人身上,
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自己自食其力,自己依靠自己,
这条路虽然最难走,
但她却义无反顾!
高贵的女人,自己做自己的屋檐,
无论何时都有安全感!
3、不贪情爱
高贵的女人,
把爱情看成滋养品,而不是必备品,
她们明白爱情不是人生全部,
有爱最好,没爱也行。
即使再爱一个人,
也不会用尽全力毫无保留,
而是爱人有尺,付出有度。
无论什么时候,
绝不让自己爱的卑微,
有爱时,便是天真小女人,
无爱时,转身便是大女王。
1、不乱说话
高贵的女人,
其实也是足够睿智的女人。
看穿了的人,不揭穿;
看透了的事,不戳破。
给对方留余地,
是她为人处世的分寸。
高贵的女人脸上经常挂着笑,
内心的修养让她看起来平易近人,
让人觉得分外舒服!
2、不乱生气
高贵的女人,
都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
她们知道生气是最愚的事,
也是女人最丑的姿态。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遇到什么不公,
她们都能微笑以对,
不抱怨谩骂,不愤怒生气,
始终保持优雅,礼貌待人。
女人如花,最娇艳,
女人似火,最温暖。
身为女人,
你可以不漂亮,
但不能不爱自己。
真正高贵的女人,
都会好好爱自己,
做到三不贪,两不乱,
活出最美的姿态!
晚安曲:天亮以后说再见–曲肖冰
晚安曲:为你我受冷风吹–林忆莲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当你看到这组等式,大脑的直觉会瞬间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你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单位,就变成了如下等式:
1里+1里=1公里; 1个月+2个月=1个季度; 3天+4天=1周; 5个月+7个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这就是一种破局思维。
自媒体作家良大师说过:“所谓破局,简单点说,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直觉让我们走入某个困境,只有打破现有的局,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01
我们的人生,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局:
不喜欢这个专业,可又没勇气转专业;
想辞职,但又怕下份工作还不如现在这个;
想学习提升自己,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
这样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想得多,做得少,总被理想和现实的之间的差距消耗着。
知乎用户@巴赫爱喝胡辣汤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生,她本科学的是会计,而她不喜欢会计,喜欢设计,问他该怎么办。
他说:“那你就休学一年,重新考一个设计类的本科。”
女生说:“那不行啊,我都已经20岁了,再复读一年,重考一次本科,读出来毕业都25了,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
他说:“那你就先完成会计的本科,再考个设计类研究生。”
女生又说:“那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最难找工作了,现在研究生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呢。”
于是,他就建议女生利用课余时间接一些设计的活儿,把会计先混毕业,然后再用设计就业。
女生继续反驳:“那不行啊,我想去一个稳定一点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学历的,我这专业不对口,到那儿肯定就被筛掉了。”
这就是死循环,是一个又一个的局,这些局让她永远不敢迈出下一步。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
“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然而,破不了局的人,会把时间都花在跟自己的内耗中。
你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分钟,就少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02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人一旦敢于破局,思维的牢笼就会被彻底打开。
十几年前,吴晓波联合央视,计划拍《激荡三十年》的纪录片。
时间很紧张,只有4个月。
央视把还在经济频道做制片人的罗振宇派来做策划。
当时节目组要对《激荡三十年》中的30位人物进行采访,但是发现根本约不到几个,整个团队陷入到绝望之中。
这时候,罗振宇说:
“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 书中的当事人,一个也不请,只做外围采访。 比如,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不采访他本人,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记者找过来。”
《激荡三十年》书中的知名人物一位也没有出现,但是却拍得很成功,抱回了该年度几乎所有的纪录片大奖。
在面对无法采访到当事人的困境时,罗振宇没有一直把自己困在“采访当事人”这个死局里,而是走出这个局,选择采访旁观者。
这才是破局的高手。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常说: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无论做什么事,固守惯性思维,一路直撞南墙,往往吃力不讨好。
当你感到走进死胡同时,要看看旁边还有没有出口。
只有随势而变,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面对困局方可游刃有余。
03
一位作家曾说:“人和人命运的主要不同,在于思考力的差距。”
思路要是不对,再多的热情和努力都是徒劳的。
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陈江河还没有开启创业之路时,洛玉珠就已凭借自己的勤奋和独到的眼光,成为首屈一指的“袜子大王”。
看着洛玉珠火热的生意,大家伙心动了,纷纷央求陈江河也带他们找到袜子厂,想要与洛玉珠分一杯羹。
陈江河却给大家提供了另一条赚钱的门路——卖猪皮手套。
天气渐冷,手套不正是必需品吗?
大家伙这才顿悟。
后来陈江河说:
“不是没有机会,是看你们眼里有没有机会; 不是没有钱,是看你们眼睛里有没有挣钱的办法!”
“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局。
所谓“不破不立”,懂得打破常规去思考的人,才能成为不同寻常的人。
04
成长就像升级打怪,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要面对的困局。
你只有打破了现有的局,才能迈出下一步。
那如何打破现有的局呢?下面有四个建议。
我们都听说过和尚分粥的故事。
两个和尚分粥,负责分粥的和尚,当然想给自己多分一些,而另一个人当然不答应。
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劝他们其中一位让步吗?
显然不行。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让一个和尚分粥,另一个和尚选粥。
选粥的和尚,当然会挑多的那碗。
为了不吃亏,分粥的和尚,只能把两碗粥分得尽量一样多。
这样,两个和尚才能获得了他们都认可的公平。
2. 拥有“时间思维”
关于破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
如果你学习一项技能,可以先试着给自己制定更长远的目标,一步步拆分目标,一步步精进。
如果你选择一份工作,就多考虑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只看眼前的薪资待遇。
如果你做一项投资,不妨从更长的周期去考量这项投资的回报和收益。
只有拥有时间思维,从更长的时间上来考量不同的选择,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3. 提升认知
来看下面这张图: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画面翻转,从侧面图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张凹进去的脸。
认知水平低的人,他脑海中的构念就会趋向单一,因而做出来的决策就很狭窄。
认知水平高的人,脑海中的构念就会更多元,因此决策会更灵活。
提升认知水平,才是一个人破局的关键。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破局的过程。
你能破多少局,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从今天起,不断升级思维,勇于突破自己的边界,这世间就没有能困住你的局。
与朋友们共勉。
当你看淡了很多无谓的东西,才会发现接下来有更好的在等着你。
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看淡就好。
看淡得失
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生活。
风浪中,一艘船沉没了,唯一的幸存者被冲到了荒岛上。他每天都期盼能有人将他救出去,但奇迹并未发生。
他为了生存,用树枝搭了个小屋,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一场大火烧毁了木屋,在滚滚浓烟中他感到深切的绝望。
当他想要放弃生命时,一艘大船向他驶来,他获救了。
“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
“我们看见有浓烟从这里升起,想或许有人在这里。”船员答。
谁的人生不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失去一些东西不一定是坏事。你在这里失去的,一定会从其他地方找回来。
看淡得失,才能在绝望的深谷里,邂逅最美的风景。
看淡金钱
有钱,过好日子;没钱,顾好心情。
曾经有一位记者,调查了中国八年内死亡的72位亿万富翁。
这72人,平均年龄才48岁。其中有19位死于长期积劳成疾,或是脑血拴、心脏病、癌症。
钱越多,压力越大,不仅家庭无法兼顾,连自己的身体都要透支。
一位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富人说:
“我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可到了生命尽头,我才知道我只是一个可怜的有钱人。”
他最终隐退幕后,放弃权利和金钱,只为和家人多待一会,感受平凡的幸福。唯有看淡金钱,才能驾驭金钱,而不是成为钱的奴隶。别让金钱把幸福越推越远。
看淡人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大才子纳兰性德很早就说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没有始终如一的人心。
今天发誓要当一辈子的朋友,明天或许就分道扬镳;今天海誓山盟要守护一辈子的爱,明天也许就变得可有可无。
所以,走了的人,就别卑微挽留,淡了的情,就别苦苦纠缠,远了的心,就别刻意强求。
看淡人心,才能做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就算跌过跤,受过伤,仍然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看淡过往
挥一挥衣袖,把过去留在身后。
英国有位老首相乔治,他有一个习惯——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转过身去,把门轻轻关上。
朋友纳闷地问:“你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吗?”
“哦,当然有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你关门时,也就是将过去的一切留在身后。”
人最大的痛苦,便是执着过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淡过往。
错了就改,输了就认,失败了就重来。
走过山穷水尽,终会柳暗花明;
看淡过去种种,才能轻装前行。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人生就是一个口袋,里面装的东西越多,前行的脚步就越沉重。
看淡看远,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你才能向美好的生活出发。
已拥有的,就满足,得不到的,就看淡。
看透世事沧桑,心才能风清月朗,安然无恙。
女人们,给自己留一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就从现在开始,就从今天开始。女人就这样老了,读的心疼!相信你看后会跟我有同感。
女人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女人用沾满肥皂的手抹抹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好好享受了……
孩子渐渐地大了,要上幼儿园。女人挽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女人忙得昏天黑地,忘记了日月星辰。
女人就这样老了,读的心疼,给自己留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
不要紧,等孩子上了学就好了,松口气,就能享受了……女人们说,她们不知道皱纹已爬上了脸庞。
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女人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
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女人们这样想着,陀螺似的转动在单位、家、学校、自由市场和各种各样的儿童培训班里……孩子和丈夫是庞大的银河系,女人是行星。
白发似一根银丝,从空气中悄然落下,留在女人疲倦的额头。
我什么时候才能无牵无挂地享受一下呢?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女人吃力地伸展自己酸痛的筋骨,这样问自己。
哦,坚持住,就会好的。等到孩子大了,上了大学,或有了工作,一切就会好的。到那个时候,我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了……
女人这样对自己允诺。
时间抽走了女人的美貌和力量,用皱纹和迟钝填充留下的黑洞。
女人就这样老了,读的心疼,给自己留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
孩子大了,飞出鸽巢。仅剩旧日的羽毛与母亲做伴。
女人叹息着,现在,她终于有时间享受一下了。
可惜她的牙齿已经松动,无法嚼啐坚果。她的眼睛已经昏花,再也分不清美丽的颜色。她的耳鼓已经朦胧,辩不明悦耳音响的差别……
出去的孩子又回来了,他带回一个更小的孩子。
于是女人恍惚觉得时光倒流了,她又开始了无尽的操劳……
那个更幼小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了,只是他叫的不是“妈妈”,而是“奶奶”。
女人就这样老了,终于有一天,她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
在最后的时光里,她想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她对自己有过一个许诺–在春天的日子里,扎上一条红纱巾,到野外的绿草地上,静静地晒太阳,听蚂蚁在石子上行走的声音……
那真是一种享受啊!女人说着,就永远地睡去了。原谅我描述了这样一幅女人享受的图画,忧郁而凄凉。
因为觉得无数的女人,在慷慨大度地向人间倾泻爱的时候,她们太不爱一个人了–那就是她们自己。
女人们,给自己留一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
就从现在开始,就从今天开始。
不要把盘子里所有的肉,都夹到孩子的嘴边。不要把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装扮房间和丈夫。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不要在计划节日送礼物的名单上,独独遗下自己的名字……
怎么样,亲们看后有何感想呢?这就是女人卑微的生活,哦,坚持住,就会好的。等到孩子大了,上了大学,或有了工作,一切就会好的。到那个时候,我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了。现在的你如果也是这样的话,那就改变一下自己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女人一成不变,
男人一定会变。
要做千面女人,
不要做铅面女人。
女人要有三丽:
美丽+能力+魅力。
不要当三瓶女人:
花瓶、醋瓶、药瓶 。
女人有三美:
形象美、语言美、心灵美 。
千万别做三心女人:
在家里放心、想起来伤心、看起来恶心。
三转女人:
围着锅台转、围着先生转、围着孩子转 。
女人要有四立:
思想独立、能力独力、交通独立、经济独立。
女人要美的自然,
而绝不是自然就是美。
漂亮美人像宝石,
智慧女人像宝藏。
女人因为有气质才会千种风情,万种浪漫。
想要得到别人的爱,
首先要自己爱自己。
相爱不是互看对方的眼睛,
而是要有共同的,
目标、理想、话题、朋友。
相爱容易相处难,
相处容易相信难,
相信容易相谅难。
行走在智慧中的女人最美丽,
而要得到智慧就要走入人群中。
女人如花,
会保养是鲜花,
不会保养是豆腐花。
郭德纲讲过一个段子:
过去敲门是有讲究的。
先敲一下,停一下,让里面的人听到,然后再连敲两下“咚、咚”,不超过三声,这是敲门。
上来就“咚咚咚咚咚”,这不是敲门,这是砸门。
在过去,砸门是报丧,代表着死人了。只要不是报丧,就不能连着敲。
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想要成方圆,必须得立规矩。
有了规矩,才有了秩序,有了秩序,才有了和谐与安稳。
01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刘姥姥进贾府,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
其中李纨、王熙凤虚设座位,伺候长辈和小辈用饭。
等老人和孩子吃完之后,她们再入座用餐。
刘姥姥看完之后感叹一句:“真是礼出大家。”
这份规矩不是迂腐,也不是封建,而是中国人尊老爱幼的礼节。
古人说:“礼者,敬人也。”
遵守礼节,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没了这份礼节,很容易失去庄重,失去敬畏。
时间久了,这个家就乱了。
三国时代,马超投效刘备,刘备把他封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
马超有点得意忘形,和刘备讲话,总是直呼其名。
关张二人很生气,决定教育一下他。
第二天,刘备会见马超,关张拿着武器站在刘备身边。
马超只顾着入座,坐下之后才发现关张在旁边站着,顿时明白了。
从此之后,对待刘备再也没有失礼。
诸葛亮说:“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失礼是傲慢的表现,一个团队里,一旦有人不守规矩而不加管理,人心就慢慢就散了。
礼,是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一个人懂得守礼,内心就能懂得谦卑;一个家庭懂得守礼,就能兴旺;一个国家懂得守礼,就能昌盛。
023
古人说:“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很多事情,只要跟着规矩办,往往很容易就办成。
要是没有规矩,很容易搞得一团糟。
学会遵循规矩,不是迂腐,恰恰是一种做事的智慧。
明朝首辅徐阶曾在浙江监考,有俩书生为了争取贡生的位置,在公堂下吵闹。
徐阶专心阅卷,不理会二人。
过了一会儿,又有俩书生为了推让贡生的位置而吵闹。
徐阶依旧不理会。
阅卷结束之后,徐阶把他们都叫到面前来说:
“我不希望有人争夺,也不希望有人推让。 学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一切以成绩来定录取的名额,我也没权利改变。 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就好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特例”。
很多事情出发点很好,但是因为没有规矩,导致最后弄得一团糟。
规矩是一份简洁的规范,让大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
按照规矩办事,就可以规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所以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立规矩,守规矩。
汉光武帝刘秀在做大司马的时候,他的仆人犯法,被军市令祭遵按律法杀掉了。
谁曾想,刘秀并没有惩罚祭遵,还让他执掌军法。
他对臣下说:“祭遵连我的家仆都敢杀,你们可一定要小心。”
正因此,刘秀的军队才能纪律严明,战斗力直线上升,最终平定天下。
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正常运转,社会才能健康运行。
懂得立规矩,守规矩,一个人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立足世界。
03
古人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规矩是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在的修省。
唯有把外在的规范,化为内心的律令,一个人才能约束自己,完善自己。
清代官员叶存仁,从政三十余年,淡泊俭朴,从未贪赃枉法。
离任的时候,同僚来给他送礼物。
为了避人耳目,特地在夜晚送来。
叶存仁见状,把礼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他说:“不畏人知畏己知。”
收礼这种事,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自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古人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然小人反是。”
真正的君子,不欺人,不欺天,也不欺己。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谨守底线。
这样的人,俯仰之间,才能不愧天地。
元代的许衡曾经在炎炎夏日里,经过河阳。
路边有梨树,大家都争着去摘。
只有许衡不为所动。
别人问他,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那人说:“世道这么乱,这梨树又没有主人,何必这么迂腐呢?”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自己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凭着惊人的自律,许衡成为元代最受崇敬的学者之一。
作家韦秀英曾言:“顶级的成就,源于自律的光彩。”
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能克己,方能成己。
一个人只有学会克制自己,守住规矩,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04
金庸曾说:“男子汉大丈夫,第一论人品心肠,第二论才干事业,第三论文学武功。”
再优秀的人,也必须有过硬的人品来打底。
若是人品不过关,能力越强,祸害越深。
宋朝仁宗的时候,陈执中当宰相。
他的女婿来找他谋个一官半职,他说:“国家的官位又不是书房的字画,怎么能随便给你呢?”
女婿女儿软磨硬泡,陈执中却始终没有答应。
当时的很多谏官觉得陈执中水平不高,多次劝仁宗换掉它。
仁宗说:“别人固然聪明,但是陈执中本分规矩,让他当宰相,我放心。”
很赞成网上的一句话:“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天赋、不是情商高、不是能力强,而是人品。”
一个人信任你,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你,这是非常宝贵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搭把手。
人生之路自然宽阔平畅。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当将领的时候,曾经向皇帝身边掌茶酒的曹彬索要御酒。
曹彬说:“这是公家的酒,不可以给你。”
于是,他自己花钱买酒请赵匡胤喝。
后来赵匡胤即位当了皇帝,对大家说:“世宗身边的官吏,曹彬最守规矩。”
并且把曹彬当做自己的心腹。
他重用曹彬治军,曹彬军纪严明,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从一个管茶酒的小官一直做到北宋枢密使。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能力强不强并不重要,是否美若天仙也无所谓,成绩好不好根本没人在乎,只有靠谱、让人放心,别人才会为你买单。”
比起聪明,品行端正的人更受人青睐。
人品,是一个人的通行证,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两个僧侣去西天取经,两人路上饥渴难耐。
遇到一处积水。
积水浑浊,佛祖曾告诫不可饮用。
第一个僧侣想:“若是守住戒律,人却渴死了,又怎能取得真经。”
于是捧起水来一饮而尽。
另一个僧侣想:“宁可渴死,也不能破戒。”
佛祖知道后,感叹说:“心有所戒,所见皆佛。”
心里有戒律,有规矩,一个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一种尊重,一种智慧,一种自律、一种人品,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有所为,有所不为,方有大作为。
晚安曲:鱼 — 陈绮贞
不管你多么优秀,
遇到讨厌你的人,
你就是没用。
不管你多么真诚,
遇到爱计较的人,
你就是无情。
不管你多么简单,
遇到心眼多的人,
你就是奸佞。
不管你多么聪明,
遇到算计你的人,
你就是不行。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好,
而是你遇到的人不对,
在乎你的人,你怎么样都行,
讨厌你的人,你再好都不行。
人活着,难调众人之口,
你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评头论足,
你善良,别人说你没脑;
你沉默,别人说你没用;
你冷静,别人说你孤傲;
你开朗,别人说你随便。
不管你做得多好,总有人不满意,
不管你行得多正,总有人挑毛病。
别在意他人的看法,
别在乎别人的评论,
做好自己,最重要,
懂你的人,即使不言不语,
也能心知意会,
不懂你的,即使喋喋不休,
也难解释清楚。
常言道,日子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就看你怎么过。
可惜很多时候,有的人总是容易较真,让自己不知不觉就被各种坏情绪牵着走。
其实生活要想轻松,就要学会自己开导自己。把自己劝明白了,人也就自在了。
01
爱生气的人,时常都有看不顺眼的事,有生不完的气。
但是气来气去,最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明明做错事的是别人,为此买单的却是自己。
与人计较太多,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不断增加精力的投入和情绪的耗损,伤人又伤己。
没有那么重要的人和事,该放的就要放,该过的就要过。
正如有句话所说:宽容别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
说到底,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没有人会是完美的,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遇到他人犯错的时候,可以适当批评,但也不必以偏概全,更不必为此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与其总是揪着别人的缺点,不如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这样,能及早看开想通,也能让眼睛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对人宽容,也是帮自己宽心。
02
我们也许很难想象,在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过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能把现在过好的人,一定都有释怀过去的能力。
不管过去如何,那都已经过去了。一味咀嚼曾经的苦,只会让眼前的日子也尝不到甜。
过往不恋,当下不负。唯有放手,让前尘往事随风而逝,才能腾出双手,去迎接往后岁月的精彩。
当然,选择对过往的苦难释怀,并不是让一个人没心没肺地过。
相反,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扛起。有经得起世事颠簸的勇气,才会有迎难而上的底气。
前行的路上,谁都是一边失去,一边得到。
既然过去无法改变,那就释然以待吧。风雨过后,阳光总会如约而至。
03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点压力,越想越严重,忍不住就开始担心这个,忧心那个,最后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但等过段时间,再回头看,其实就会发现,很多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在意。
烦恼处处有,看开自然无。
生活中,小磕小碰,小意外,小挫折,每天都在发生。要是什么都要烦恼的话,真的会没完没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日子只能一天一天好好地过,别无他法。
感觉心情苦闷,有压力时,就想办法去化解。
其实我们的心就像一座房子,把心放得足够宽,再大的烦恼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无论今天遇到什么难题,都笑一笑,看淡一些吧。
生活中有苦有甜,尽量找一种令自己舒服的状态去过每一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喜欢这样一句话:解不开的心结,就把它扎成蝴蝶结吧。
谁的人生没有点遗憾呢。过得好不好,不用去说服别人,说服自己就好。
很多事,真的不必太较真。看清楚了,想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得的事失眠。
晚安曲:我是真的爱你 – 张信哲
这世间来来往往有千万的人,一半男人,一半女人。
冰心老人曾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少了女人,就少了50%的真,60%的善和70%的美。”
不管岁月怎么流逝,女人的追求,莫过于风雅一身。如此才可青春不老,雅是女人永远的魅力所在。
高雅
雅之在心,便成高贵,是谓高雅。真正的高雅,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关乎内心,而绝非珠光宝气、奢华富贵所能企及。
这份高雅之气,只能生发于女人的涵养之中。
女人的这种高雅,古人在诗句中已说得玲珑剔透。其风姿,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其仪态,是“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其姿容,是“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如此,才是真高雅。
优雅
女人的高雅存乎一心,女人的优雅则在举手投足间。
对于自己,优雅是一种修养;对于他人,优雅是一种教养。
对于自己,优雅是一种灵魂的自足;对于他人,优雅是一种真切的动人。
美貌只是一时,优雅却可以一生。
优雅的女人,她静,便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她动,便是“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她言,便是“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她默,便是“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如此优雅的女子,因为动人,所以迷人。
清雅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淡然;女人,最脱俗便是一份清雅。
清雅的女人,清气在其心,雅致在其身,最为天然、自然。清清淡淡之中,哪怕远观,也已微醺。
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清雅已经极为稀有。
若有缘遇见这样的女子,你会发现,她的气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她的颦笑,“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她的风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哪怕萍水相逢,也必是终生难忘。
气质之外,清雅还代表着一种女子——如果把高雅形容为大家闺秀,那么清雅便是小家碧玉,是不同的优雅。
清雅的女子是轻盈的,“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也是亲切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她们就那样安静轻灵地活着,“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清雅的女子,如柳梢风,如花上露,如山间云。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
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功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
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01
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
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
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
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
“头脑”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
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
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
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
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真的很难教育吗?问一问你自己。
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时。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
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
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他会担心,放任小马,它以后会怎样,它长大会如何。
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
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
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
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
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
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
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
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
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
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
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越来越发展出你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是上帝吗?
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要求、期望、负责,并不意味着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那程度有多深。
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
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
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
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当我们对另一个个体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
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心存恐惧的家长,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质”。
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
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
当一个小孩是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
小孩变成了家庭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
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
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
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02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
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
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
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
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
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
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
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物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
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
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
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
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
请深入你自己的内部,理解你真正的想法,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03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
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
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
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
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
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
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
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
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
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功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
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