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人生在世,只要与人接触,难免都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
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无处宣泄地怨天尤人,还是常思己过反躬自省呢?
《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意思是:遇事如果不能反躬自省,反而将自己的好恶全部表现出来,是不符合天理的。
遇事不抱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责备于人。而有些人在遇到事情之后,经常无意识地抱怨,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抱怨之人心中会有怨气,怨气横生,周遭的气场肯定不好。
不好的气场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让自己逐渐丧失斗志和信念,从而使人越来越不顺。
所以,千万不要抱怨,抱怨会带来灾难。
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有个习惯,吃早饭时不放盐。
有天早上,妻子往粥里放了点盐,他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对妻子吼道:“你不知道我吃早饭不放盐吗?不吃了。”
妻子感到委屈,和他争辩起来。争吵之间,一边的孩子被吓哭了,孩子不小心把汤汁滴到了他的干净衣服上。
想到一会要去拜访朋友,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他心中更加烦躁了。一边抱怨,一边拿湿布子擦拭污点。
怒气冲冲出门之后,却又发现自己给好友带的礼物没有拿,此时赶回家却又发现来不及。
最终空手去到朋友家中。与好友相谈,好友觉得他满身怨气,心中不悦,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丈夫心里又开始抱怨:“真是糟糕的一天,怎么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了我这里呢?”
身为旁观者的我们都明白,这一切的不顺,都是由于他早上抱怨一碗饭开始的。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抱怨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而越是抱怨,身边的负能量气场就越多。
 
不好的气场越多,就更容易抱怨。如此循环往复,会让人无法自拔。
 
生活不易,偶尔发发牢骚,适当倾诉也是人之常情。
但若是陷入无休止的抱怨,满腹牢骚不能冷静,这不仅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愚蠢。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在遇到事情时,如果只懂得责备他人,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让事情更加地恶化。
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遇事不指责,不仅会让事情得到更好的处理,而且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在贵州省某个小区的高层住户家中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很快就把整个家烧得一片狼藉。
好在家中主人发现得早,及时逃离现场,并没有生命危险。
事后,户主孟女士说:“早上拿吹风机给孩子吹床单和裤子,吹到一半时,孩子哭闹不止,她去给孩子换裤子,忘了关吹风机。”
没想到吹风机突然爆炸,引燃了床头的枕头,造成了这场大火。
丈夫回家之后,发现家中被烧得一片狼藉,又看了看伤心自责的妻子说:
“不就是一套房子吗?我们重新装修,可以住新房子啦。”
丈夫的一句话,让妻子再也忍不住,转身抱住了丈夫。
而就是这么一句安慰的话,对妻子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但是如果丈夫来一句:“你为什么不关掉吹风机再去找孩子呢?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真是娶你有什么用?”
那么这家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房子了,更是家人之间的感情。
小事见人心,大事见感情。
对于丈夫的安慰,大多数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孟女士嫁对了人。
事情已经发生,即便再责备也无济于事,只能是徒增伤痛。
古语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做人,宽容大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原谅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交往都有误解的时候。
 
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
停止对身边人和事的指责,修一颗宽容之心,养一张宽容之嘴,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顺利。
自省,方能成就一切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懂得反躬自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而时时刻刻懂得自省的人,在事业成就上也都不会差。
在一个军队里,新来了一批士兵。按规定,军队里会给每一个士兵都配发新的军装和帽子。
新配发的军装在配发之前没有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所以这些衣服经常和每个人的身材不符,大家都只能挑选最接近自己身材的服装来穿。
有一个士兵在选军装时刚好不在,所以大家给他留了一身比自己身材大很多的衣服。
一天,一个军官来查岗,看到这个士兵的衣服特别大,帽子也大得快把自己的眼睛给遮住了。
于是军官问:“你的衣服和帽子怎么这么大呢?”
他回答道:“报告长官,不是我的衣服和帽子大,是我的身体和头太小了。”
“你的身体和头太小不就是衣服和帽子太大吗?” 军官问。
士兵回答道:
“我母亲教导我,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遇到任何事,首先都应该找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找其他问题。”
长官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凡事都找别人的毛病和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一味地指责,多用宽厚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将心比心,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生活中,少一些抱怨与指责,多一些自我反省。
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量人先量己,责人先问己。
 
无论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足才能避免犯错,看清自己缺点才能扬长避短。
 
抱怨不仅会给一个人带来烦恼和压力,还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古语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遇到事情,不要找别的借口,冷静下来反思自身。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反思自身,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从现在开始,用一颗自省的心来对待世间纷扰,你的人生会越来越美好。

夜听|对你好的人,要用心珍惜

有位朋友跟我说,现在的爱情,都太轻浮,今天说喜欢你的人,明天也可以喜欢别人。

爱情,就像是转瞬即逝的花火,让人想要触碰,又不敢往前多走几步。

突然很羡慕老一辈的感情,说爱一个人,就爱了一生。

虽然从前的交通,没有现在便利;从前的通讯,只能靠缓慢的书信送达;从前见一面,要走上好几里的路,但从前的爱,从一而终。

我还记得爷爷奶奶的爱情,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吵嘴,每次两个人都赌气,再也不要理会对方了。

但第二天清晨,两人之间像无事发生一样,依旧会高高兴兴的找对方说话,然后一起去买菜、逛公园。

我问他们,维持爱情的秘诀是什么?

奶奶说,那大概就是懂得珍惜吧。

或许你眼前的这个人,比起其他人,有着太多的不足,但他却是往后余生中陪你最久的人。

你会看到他的缺点,会看到他不可理喻的一面,但你也要记得他的优点,记得他每一个对你好的瞬间。

爱情坏了,是可以修理的,可如果你放弃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对你好的人,要用心珍惜。

把一瞬间的相爱,变成一辈子的相守。

夜听|余生:遇事想开,得失看淡,知足常乐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成年人越来越难感到快乐了? 
有网友回答:“是因为对无止境欲望的不知足,对得不到的太执着,对遭受过的委屈太介怀。”
长大后的我们,明明比小时候拥有的更多,快乐反而变少了。
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缺乏快乐,只是当一个人欲望多了,得失心重了,便会被生活的迷雾遮蔽双眼,因而看不见身边的美好。
究其根本,都是心态的问题。
拥有快乐的人往往遇事能想开,得失皆看淡,知足而常乐。
遇事想开,心无忧
今天有一则消息,让人无比心痛。人民艺术家秦怡去世了,享年100岁。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她离开上海来到重庆,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秦怡是重庆的话剧四大名旦之一,她用文艺作品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她通过电影大荧幕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
 
在电影《青春之歌》里,她扮演的是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林红。 
 
在《铁道游击队》里,她是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
 
在《马兰花开》里,她是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
 
在《女篮五号》里,她是敢爱敢恨的篮球手林洁
 
……
 
秦怡把一生都献给了的电影事业,2014年,92岁高龄的她,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拍摄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的电影《青海湖畔》。
 
95岁时,她还在电影《妖猫传》中扮演角色。
 
荧幕上的秦怡,风华绝代,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生活中的她却承受着鲜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
秦怡的一生,美丽与苦难交织。
年轻时,秦怡经历过2段痛苦的婚姻。
人到中年,她又先后患上了脂肪瘤、甲状腺瘤和肠癌,动过7次大手术,连胆囊也被摘除。
许多病人被病痛折磨得惶惶不可终日,只有秦怡还能乐呵呵地跟别人打趣说,自己是个“无胆英雄”。
世人常言否极泰来,命运对秦怡却变本加厉。
 
儿子金捷在16岁时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秦怡呕心沥血照顾了他40余年,奈何儿子还是撒手人寰。
失去精神支柱的秦怡悲恸万分,痛哭过后宽慰自己:与其以泪洗面,不如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于是她化小爱为大爱,投身各种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更是捐出了毕生积蓄。
面对婚姻的不幸,病痛的折磨,至亲的离世,秦怡一次次调整自己。
在她看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事要想开,学会心理调节。想开了就能挺过去,否则就可能会被压垮。
凭借积极乐观的心态,她一次次走出了人生低谷,甚至战胜了癌魔,被评选为“抗癌明星”。
秦怡,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将一生的坎坷活成了传奇。
还记得季羡林先生说过:“人生在世要想得开,如果不能‘忘’,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
有的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并非处境太糟糕,而是因为对不如意的事揪着不放,将自己困住。
面对生活的困境,想不开,日子就会越过越苦。想开了,再灰暗的时候也有光亮,人生便能少许多烦忧。
那些拥有快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遇事能想开。
 
他们从不钻牛角尖,面对困境,懂得换个角度、换种心态。
很多时候,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当我们不再纠结时,你会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得失看淡,心从容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快乐不是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而取决于你看淡多少。”
很多人在追求世俗的成功之路上,或留恋于金钱,或束缚于名利,久而久之,变得患得患失,焦虑难安。
余生漫漫,看淡得失,方能活得自在舒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是B站顶流UP主之一。他被央视评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
别人成名后都在追名逐利,然而罗翔把得失荣辱看得很淡。
在一场访谈中,主持人问其是否会担心失去名气,他坦然地认为这是必然的。
 
在他看来,爆红只是一场意外,所得的荣誉也只是命运的馈赠。
罗翔走红后,曾被网暴中伤过。
一次,他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竟遭到部分网友恶意解读,导致无数人在他的评论下方肆意谩骂。
罗翔一下子从一个火遍全网的博主成了人人喊打的“伪君子”。
这个原本最有理由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人,并没有奋起反击,而是选择安静地退出微博。
身边的朋友都义愤填膺,罗翔却淡然地说:“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反而是稀缺的例外。人生短暂,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够活在一种从容笃定和盼望之中。”
对他来说,坚持做好一个老师就够了。
丰子恺曾说过,化繁为简,看淡得失,专注做好自己,才能宠辱不惊过一生。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得与失。
得到时欣喜若狂,失去时忧心忡忡。情绪大起大落,更容易焦虑抑郁。
正如作家亦舒所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每一次得到,都是命运的馈赠;每一次失去,都是生活的磨炼。
人生在世,拥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才能活得明净快乐。
 
少欲知足,心常乐
老子曾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没有不快乐,只有不知足。
所谓知足,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懂得控制不当的欲望。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个渔夫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什么也没有捕到。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太小了,还是把网织大一点再出海吧。”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
 
几天下来,他把网织得和邻居的一样大。渔夫带着大网出海捕鱼,果然收获丰盛。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于是他把原本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好几倍。
巨网织好后,渔夫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次捕到的鱼一定可以装满一整船。想着想着,他乐得笑出了声。  
几个小时之后,渔夫准备收网,网很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很多鱼,但鱼儿都拼了命地朝大海深处游,最终竟把小船拉翻了。
渔夫这才幡然醒悟,网并非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俗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最大的痛苦源自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欲望。
《亲友书》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在世间一切财产中,知足少欲最为珍贵。
知足少欲者,时时都在安乐之中;贪婪无度者,纵有家财万贯亦不快乐。
人唯有知足,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有一句名言:“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细细想来,深觉有理。
成年人的快乐都是自己修的,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遇事想开,日子就能事事顺心;
得失看淡,人生就能时时从容;
少欲知足,生活就会处处圆满。

夜听|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只是不得不坚强!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只是不得不坚强。如果可以哭,我也不想忍;如果可以自私,我也不想退让;如果可以懦弱,我也不想坚强;如果可以放手,我也不想继续执著;

   不敢倒下,因为身后有孩子! 不敢生病,因为没有人照顾 ! 不敢说累,因为没有人惯着! 不敢偷懒,因为没有人给钱花! 坚强,独立,是唯一的选择! 苦的时候找个角落擦擦眼泪。告诉自己这都不是事、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羡慕别人拥有的,那是自己的付出还不够……

【夜听】累了,好想醉一次

      喝醉只是, 让自己暂时性的麻醉罢了, 把所有滴苦与累 ,痛与悲 ,难过勒, 就蹲下抱抱自己 ,痛快滴大哭一场!把所有的委屈与所承受的痛苦都释放出来。释放了自己,但也要懂得, 只有经历了这些 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

14111看完记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