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是各地高考放榜的日子。
在众多学霸中,有一位少年却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上,他就是安徽考生周桐。
高考684分,位列安徽省171名,虽然排名不是顶尖,但却惊动了清华。分数一出,就接到了清华招生办的电话。
两年前,周桐正读高二,决定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
成绩一路开挂的他,曾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斩获三个一等奖,通过选拔的把握很大。
然而,在家中翘首以盼等待好消息的周桐父母,却等来了人生中最大的噩耗。
那天,周桐为了填写考试报名表出门拍摄照片,不料一辆超载的重型渣土车冲到绿化带上,从躲闪不及的周桐身上碾过!
左小腿被截肢,右腿骨折且大面积脱皮,不仅错过了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也注定无缘第二年高考。
从前途光明的青春少年,到失去左腿的残疾人,换作别人,一定整日怨天尤人,从此萎靡不振,但周桐偏不服输。
身体一经好转,他便开始紧张地复习。
不能去学校上课,便躺在病床上自学。
7个多月,8次手术,周桐终于重回学校。并且于今年6月1日,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初审。6月23日,清华招生办回复,“进清华没问题”!
情商和智商,只能助你在成大事时游刃有余,为成功锦上添花。
而真正决定人生格局的,是对待逆境的态度,是人的抗逆力。
抗逆力高的孩子,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算是泥泞之路,他也能走成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也为大家整理了李玫瑾分龄心理抚养专题讲座和2021全国中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1-9年级),文章最后有免费领取方式,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前不久,黄国平受邀回母校西南大学演讲。
从乡村小孩一路成长为博士的他,用了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终究是命运的博弈者,虽然起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终点由我不由天。”
他出生于仪陇县炬光村中一间破败的老房子里,砖砌的外墙漏风,便覆一层和着稻草的泥巴。
在他长大前,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是三亩庄稼地,穷得连鞋都穿不起,只能打赤脚。
等他长大后,他便开始背着背篓抓黄鳝,别的孩子钓鱼是为了玩闹,他是为了能活着。
但命运并没有怜悯他,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17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同年婆婆病故,可他甚至连哭泣的时间都没有。
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
贫穷会让人失去希望,对黄国平来说,读书成了唯一对抗贫穷的武器。
在无数个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日日夜夜里,他都会点一盏煤油灯,静静地写作业。
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后,他又顺利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
原以为这是人生巅峰的起点,但其实只是坎坷人生中的一段泥泞路。
黄国平母校演讲稿部分截图
同学太优秀了,向来名列前茅的他,竟成为了吊车尾的那个。
做科研太难了,每次做报告,他都磕磕巴巴讲不清完整的句子,英文名字Guoping Huang,导师说听着像“狗屁黄”。
但他依旧没选择“躺平”,而是继续奋斗。
从没有过周末和节假日,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写代码。在北京五年的他,甚至连故宫都没去过。
旁人羡慕他博士顺利毕业,只有他自己知道受过多少苦。
他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这句话:“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陈春花教授研究发现:
成功其实有一个定律,20%智商+40%情商+40%抗逆力。
拥有抗逆力的孩子,人生顶多多走几条弯路,绝不会陷入绝境。即便路途坎坷,他们也能到达曾经想去的地方。
正如黄国平在演讲中所说:
“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你们能在狂风暴雨中跌跌撞撞也要前行,坚持做命运的博弈者,不轻易认输。
待雨停后,挥挥衣袖,擦干泪水和雨水,继续向前走。”
只要受到批评,无论严厉与否,他们必定大哭大闹,从不肯承认错误。
只要受到挫折,无论大小,他们必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活不下去”。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
7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少年,结伴去河边喝酒。他们情绪低落,说了很多消极厌世的话语。
突然,一名少年翻越护栏跳入河中,随后,五名少年也相继入水。
最终,3人获救,4人溺亡。
经历截肢之痛的周桐,能振作精神,接受生活的所有挑战,最终涅槃重生;
只是高考失利的少年,却自怨自艾,想用自杀来“解决问题”,最终失去生命。
双商只能决定孩子走多高,抗逆力才能决定孩子走多远。
抗逆力低的孩子,一丁点儿大的事情,都能将他击垮。
在豆瓣上看到一位女孩的哭诉。
读大学时,有一位女同学的长相、身材、能力,都和她非常像,甚至俩人都喜欢唱歌。
区别是,女同学会勇敢地一次次地上台表演锻炼自己,而她因为害怕失败,只能坐在台下的观众席上。
在这个过程中,那位女同学越挫越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毕业后顺利找到相关行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很快乐。
可发帖的女孩考研失败后,便在家待业至今,因为抑郁暴食长胖了40斤,愈发不敢见人。被妈妈逼着找了几次工作,意料之中地失败了。
回顾她们的人生,女孩感叹:“我好绝望,我本可以像她那样,但是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地步。”
明明再撑一下,或许就能找到下一条出路,可她却立马给自己判了“死刑”。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没有抗逆力,意味着孩子很难有翻盘的机会,哪怕命运将机会递到他们手中,他们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接受。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玻璃心”的孩子,一辈子都不太可能成功。
美国儿科学会的金斯伯格博士,曾经提出过培养抗挫力的7C要素:能力,信心、联系、品行、贡献、应对和掌控。
强调培养孩子抗逆力最好的年龄段是2-18岁,这个阶段培养好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套自身免疫系统,能保护孩子不会轻易被击垮。
而培养孩子各项抗逆力的最好时机,就是平时的各种点滴小事。
曾看一位美国华裔妈妈分享儿子学中文的故事,当时感恩节假期刚过,孩子一放松,学的字就忘了一大半。
所以一边复习一边念叨:“不会写、不会写,我明天不要做中文测试,不要去上中文课,放了学以后我要直接回家,我不想去学中文!”
这位妈妈刚想对孩子说教,却发现孩子小脸憋得通红,眼睛里满是泪水。
她看到了孩子的“求救信号”,决定帮孩子从坏情绪的控制中走出来。
所以她做了第一步:“看见与肯定”。
跟孩子说:“妈妈看出来,你觉得压力大,你觉得这么短的时间,要学会这么多字,一定做不到。测试写不出来,你会觉得很丢脸是吗?”
在孩子点头之后,主动安慰孩子,提出帮孩子按摩一下,给孩子听他最喜欢的故事。
之后她算了下时间,孩子还需要参加一个童子军的活动,但孩子去了之后再回来学压力更大。
所以她做了第二步:反馈与建议。
跟孩子说:“妈妈有两个提议,当然你可能有更好的办法,你告诉妈妈想怎么做。
我们可以取消童子军活动,妈妈帮你复习;或者参加童子军回来以后,再继续学。
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做一些减法,一次不参加童子军,并不代表你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我想今天你需要更多时间复习中文。”
这一步,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又帮助孩子明确了方向,同时还给了孩子选择权,孩子选的也是学习中文。
随后她做了第三步:引导与轻推。
她提出跟孩子做游戏,问孩子还有多少个词要学,孩子说10个。她就拿出10颗糖豆放在一个碗里。
告诉孩子:“我们用豆豆做标记,学会一个就放一个到旁边的碗,等下模拟测试,全部答对的话,你就把糖豆豆都吃掉。”
孩子一下子来了兴致,从挫败和压力中转移出来,快速开始学习,半个小时,10个词就搞定了。
再之后,这位妈妈做了第四步:庆祝与强化。
儿子在神采飞扬的吃糖豆,她则拿着录像机问孩子的感受,孩子给了她一个夸张的笑脸。
她问儿子:“你真的是永远做不到,学不会吗?”孩子答:“不是!”
又问:“那下一次再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到,你怎么办呢?”,孩子再一笑:“应该要告诉自己,我想我可以!”。
我想这位妈妈真的是很睿智,几个汉字对孩子一生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这种小事上,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面对压力、面对挑战的态度,却对整个人生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每次看到孩子被情绪困住,都能陪他走出来;看到孩子打开心扉,都愿意给出反馈和建议;看到孩子犹豫迟疑,能够轻轻推孩子一把。
最后又能跟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及时陪孩子复盘和给孩子肯定。
那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更强大的。
“我们不可能呵护孩子的一生,却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我们不能陪伴孩子永远,却可以让他们有勇气去拥抱挫折。”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而是跌倒后再爬起的勇气和一颗强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