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2024最后20天:扛过去

有听友留言说:“今年经历得挺多,生意失败,亏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三十多万,妻子嫌弃,亲人远离,祸不单行。父亲遭遇车祸住院一个多月后又再次脑梗住院二十多天,我白天在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兼职送外卖。9月份生日那天晚上特别想吃妈妈以前在的时候包的饺子,如今再也吃不上了,于是用8块钱买了一份韭菜鸡蛋馅饺子,坐在路边,边吃边擦眼泪。很累,很孤独,但是作为男人只能扛。”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两个字。

白天的我们假装坚强,不断地安慰自己“一切都会好的”。每每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驻足窗边,仰望天空,孤独,忧伤。

真想大哭一场,因为心里憋屈;

真想大醉一场,因为真的很累。

常常有人问我:如果付出了努力依旧看不到曙光,你还会继续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

很喜欢《人民日报》上的一段话“也许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暂时还看不到结果,但不要忘了,树成长之前也要扎根,也需要时间沉淀养分。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光,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著名主持人康辉的职业生涯充满坎坷,从业15年后才被大众看见和认可,第一次播《新闻联播》只有一天时间就被换掉,18个月后才又回到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

这18个月里,出差、主持节目、做采访,也正是失意岁月里的努力和积累,让他重新得到了成为主播的机会。

有时努力的意义,并非实现某个伟大的目标。而是在机会来临时,可以稳稳地抓住。

不要在该扎根的季节总想着收获,也不要焦虑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每一个未曾破土而出的日子,都是在向下扎根。

走得慢一点,走得稳一点,方能走得更远一点。

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你。

愿你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愿你此生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愿你此生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的惊喜。

管理情绪的最好方式(此文无价)

网上有一个提问:“一个人真正强大的标志是什么?”

看到一个高赞的回答是:

“能管好自己的情绪。

当压力来袭时,能以忍耐之心应对;

当焦躁来扰时,能以平静之心化解。”

和田秀树说:“人有情绪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不会控制,那就只能沦为情绪动物。”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被情绪奴役,而是能够主宰自己的情绪。

控制脾气

 

看到这样一句话:“脾气大,身体差;脾气温,福报深。”

细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看过网友@小雨分享的故事,让人唏嘘。

有一天吃晚饭时,她跟老公因琐事,发生争执,两人越吵越凶。

 

气头上,小雨掀翻饭桌,一桌子饭菜应声滑落在地,房间里一片狼藉。

 

她气得嚎啕大哭,哭累了,就睡下了。

 

半夜,小雨突然头疼,本打算起身吃药,但她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

 

慌乱中,老公赶紧带着她到医院挂急诊。

 

经过医生检查,小雨是因为生气导致眼动脉血栓,眼睛就突然看不见东西了。

 

医生告诫她,遇事不要太激动,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她很可能终身失明。

 

小雨感慨:“老话说,气大伤身,过去从不以为然,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再也不会大发脾气了。”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76%的人得过情绪诱发病。”

所谓“情绪诱发病”,就是因情绪而诱发的身体疾病。

遇事大发脾气,会致病。

当怒从心中起时,我们要赶紧按下情绪暂停键,出去走走。

我们也可以通过运动、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让情绪得到缓解。

有脾气但能不乱发脾气,才能进退有度掌控人生;

有情绪但不被情绪反制,才能把握生活的主动权。

克制冲动

最近的热播剧《底线》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让人印象深刻。

葛晴晴要和男友史咏分手,她担心会被打击报复,于是向闺蜜穆子提出到她的住处暂住一段时间。

 

史咏一心想要和女友重归于好,不断打电话骚扰她。

 

葛晴晴为了让史咏死心,谎称自己已有新男友。

 

史咏气不过,决心报复。

 

他怀揣尖刀找到葛晴晴和穆子的住处,穆子护友心切,一把将葛晴晴推进房间,自己去和史咏理论,史咏怒火中烧,杀害了穆子。

 

史咏因为一时冲动,害人害己,被判处死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写道:“高情商的人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他们能管理情绪,能控制冲动,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智者懂克制,愚者常冲动。

暴风骤雨般的愤怒冲上头的时候,请在心里默数12个数字就能让自己的情绪悄然平复。

这是著名的克制冲动的12秒法则。

短短12秒的黄金时间,能把一个即将被情绪变成魔鬼的人,拉回理性世界。

减少戾气,减少暴躁,生活才能多一点风平浪静;

做人冷静,做事理性,麻烦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稳定心态

生活处处是考验,心态好的人,行至水穷处,仍坐看云起时;

人生到处是考场,心态稳的人,任风吹雨打,仍能闲庭信步。

危急时刻,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方能突破危机,转危为安。

这让我想起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瑞英的故事:

李瑞英主持《新闻联播》28年,零失误,堪称业内典范。

然而,曾经一次艰难的新闻播报,成为她一生无法忘怀的记忆。

那天,她像平常一样为开播做准备。

 

还有10分钟直播开始,所有工作人员进入紧张状态。

 

就在此时,李瑞英接到婆婆电话:“瑞英啊,孩子从楼上摔下来了,满脸是血,你快回来吧。”

 

李瑞英听闻,脑袋一片空白,噌地一下站起来。

 

同事们不知所以,纷纷看向她。

 

李瑞英迅速冷静,告诉婆婆,赶紧拨打120,她下播就回来。

 

一边是七岁儿子意外坠楼,伤情不明,一边是新闻直播在即,如果临阵缺席就会导致直播事故。

 

李瑞英内心像被无数蚂蚁啃咬,但她必须调整好情绪,用最专业的状态,完成直播。

 

新闻播报时,她气息平稳,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慌乱。

 

就连现场工作人员都没有察觉到她有任何异样。

下播后,她冲出演播室,直奔医院。

万幸的是,孩子经过救治没有生命危险。

李瑞英在巨大压力下,仍能出色完成工作,不仅让人看到她过硬的业务能力,也看到她遇事不慌的沉稳心态。

稳得住心态的人,就像手握定海神针,任凭生活的海浪翻滚,仍能从容淡定,坦然处之。

稳不住心态的人,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任凭人生的烦恼侵扰,只能心神不宁,听之任之。

浮躁时,稳一稳,放下纠结,闻闻花香,听听鸟鸣,放松心情;

焦虑时,稳一稳,放下担忧,看看风景,尝尝美食,释然心事;

苦闷时,稳一稳,放下忧愁,品品香茶,读读好书,安放心灵。

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生活之路,越走越宽;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多彩人生,越来越顺。

很喜欢一句话:“用乐观的心,看待世间万物,心情则如春天般绚烂明媚;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让生活,穿越阴霾重遇阳光。”

朋友阿兰说,疫情期间,公司效益不好,她被裁员了。

刚要投简历找工作,她们社区又被封闭管控。

工作丢了,又被隔离在家,房贷、车贷、生活费压得阿兰喘不过气。

她没有愁眉不展,更没有怨天尤人。

 

看到很多人拍视频获得收入,阿兰深受启发,也拍起了短视频。

 

她一人分饰多角,模仿影视剧经典桥段。

 

用茄子做旗头,用辣椒做护甲,用床单被罩做戏服,造型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她还每天开直播,讲幽默段子,吸引了上万网友点赞、打赏,也为自己开启了直播带货增加收入。

 

疫情下失业的阿兰,本以为要开启节衣缩食的生活模式。

 

没想到,靠短视频变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收入还很可观。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会经历一段无比艰难的日子。

与其整日悲观,自怨自艾,不如冷静思考,主动替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拐个弯,尝试新的方向。

我们改变不了糟糕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选择和思维。

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替自己谋求更多的机会和谋生的本领。 

很欣赏的一句话:“当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阳光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

遇坎坷不颓废,遇困苦不消极,遇险阻不悲观,勇往直前,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人生,经历考验,才能成长;历经淬炼,才能蜕变。

保持乐观,逆境也能变顺境,崎岖也能变坦途。

夜听愿你:

脾气小一点,格局大一点;

动少一点,稳重多一点;

心态稳一点,心放宽一点;

乐观多一点,烦恼少一点。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温婉轻盈地走过往后的岁岁年年。

你用什么微信头像,就是什么性格

微信,为当代人打造了网络空间的社交圈。

微信头像,就是我们在这个社交圈的一张名片。

小小的头像背后,隐藏着微信主人的内心世界,也映射了他的状态和心情。

你相信吗?从微信头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用自己照片的人:自信

 

听过这样一句话:“社交场上的信心比机智更重要。”

诚以为然。

在社交中,一个时时处处展现自信的人是更容易获得他人青睐的。

你发现了吗?

微信中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人,通常都很自信。

他们乐于以真实的形象示人,爽快实在地给好友呈现自己的样貌。

他们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只自己内心的欢愉。

我的微信里有一位好友,认识的很多年里,她一直都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

 

从一开始的学生模样,到工作后利落的职业风。

 

不同的头像,展示了她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

 

也正是她骨子里的这份自信,让她在社交圈里颇受欢迎。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她总能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倍受身边人的喜爱。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微信添加好友时,如果对方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你对她的信任便会多几分。

因为你知道,他没有刻意伪装自己,也没有时刻提防别人。

他的内心纯净如水,跟这样的人相处,简单直接,让人舒心。

用家人照片的人:长情

你朋友圈里有用家人照片做头像的人吗?

他们把父母子女,或是另一半的照片作为社交圈里的名片,足以见得家人在他们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样的人很长情,很有责任感。

他们爱家顾家,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说,自己的叔叔和婶婶感情特别好。

 

几年前,婶婶因疾病猝然离世,叔叔消沉了很久。

 

最近无意中翻到叔叔的微信,他发现叔叔的头像仍然是和婶婶的合照。

 

那一刻,网友心中感慨良多,被叔叔的长情深深打动。

 

苏轼词中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真正的爱人,即便已不在身边,仍然想把最重要的位置留给她。

不用刻意去想,因为从没有忘。

用家人照片做头像,是因为深爱对方。

这世上最珍贵的宝贝,他们想骄傲地给身边所有人“炫耀”。

用动物照片的人:善良

相信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用动物照片做头像的人。

这些人的头像以自家的萌宠居多,他们通常都很喜欢小动物。

头像上的小猫小狗,软萌惹人喜爱,让人觉得这个头像的主人同样可爱。

他们内心细腻,善良而富有爱心,把宠物当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他们内心柔软,很会照顾他人,和他们相处总让人倍有安全感。

我身边有个同事,她的头像是家里的小狗。

 

一次聊天才知道,她家里养了2只狗,都是她从路边捡来的流浪狗。

 

她平时还有个习惯,出门一定会在包里放两三根火腿肠。

 

一碰到骨瘦如柴的流浪猫狗,她便会喂给他们吃。

 

用动物照片做头像的人,内心大多善良,又干净纯粹。

他们总以最大的善意来看待世界,对待身边的人和物。

当有人需要帮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那是他们根植于内心的善良。

用风景照片的人:稳重

用风景照片做头像的人,大多数都成熟稳重。

他们为人温和友好,与世无争,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曾经的大学导师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头像是一张开阔的风景照,近处是花草树木,远处延伸着曲折的马路,没有尽头。

 

正如导师的性格,稳重踏实,值得信任。

 

还记得快毕业时很焦虑,我经常点开那个熟悉的头像求助。

 

老师发来消息,他的头像在微信里闪动,我的心情却随之变得平静。

 

正因如此,毕业多年我仍然时常联系导师。

 

他不仅是我学术路上的导师,更是人生路上的导师,给了我许多的力量。

 

像导师一样用风景做头像的人,大多目光开阔,心态稳重。

他们喜欢广阔的世界,喜欢大自然的一切美景。

捕捉生活的美好,不愿为琐事烦忧,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人生处处是风景,生活处处皆诗意。

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有句话说:“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正如微信头像,一张小小的照片,背后却映射着人的状态和心态。

所谓方寸之间,尽显乾坤,正是如此。

往后,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不妨先去看一看他的头像。

好的人生,从享受“无用”开始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类似下面的对话:

“我想学画画。”

 

“画画有什么用,又当不了画家。”

 

“我喜欢历史。”

 

“喜欢有用吗,又不能当饭吃。”

 

“我想学写文章。”

 

“别浪费时间了,又赚不到钱。”

 

人生在世,总是会被别人告诫:不要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是,我们向着目标,一路狂奔,甚至不曾留意时光的悄然流逝。

作家亨利·詹姆斯说:“最好的人生,就是一场绚丽的浪费。”

人这一辈子,若只做那些被公认为“有用”的事,便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乐趣。

有时候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人生会更精彩。

读无用的书,开阔眼界

 

还记得那篇火爆全网的文章《我是范雨素》吗?

作者范雨素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一家三代人的坎坷经历,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置身困境时永不放弃的精神。

文笔朴实却不乏生动幽默,娓娓道来,感动了无数人。

很多人不禁好奇,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育儿嫂,为何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文章?

 

原来,范雨素从小便喜欢看各类书籍,尤其是小说。

 

八岁时,就能看懂繁体版的《西游记》。

 

通过不断的阅读,范雨素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她不甘心囿于原来的生活,于是来到北京。

 

打工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她从没间断过阅读,搬来搬去的行李箱里,总是放着几本书。

 

后来,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打工族组成了文学小组,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尝试写作。

倪萍说过一段话:人,即使是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当你看到的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

的确,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未来,物质的贫穷可以改变,精神的贫穷却能耗尽一生。

这世上没有徒劳无效的付出,也没有完全无用的书。

你读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你的眼界,丰富你的阅历,拓宽你的人生之路。

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用和无用,其实是相对的概念,有些事情,当下无用,不代表将来无用;

在某件事情上无用,不代表对整个的人生无用。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多一些积累,便多一个机会,多一道对未来生活的保障。

只有放下“无用观念”的束缚,广泛接触更多的知识,才能为自己开启更多的可能。

说无用的话,增进感情

作家三毛说:“即使生活再苦,环境再简单,但都不能省略夫妻在一起说废话和情话的环节,只有这样,婚姻才有了生机和活力。”

好的婚姻,需要说一些无用的话。

网友@小米曾分享过她的生活。

她和老公结婚好几年了,感情依然很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下班回来,小米对老公说:

 

“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可漂亮了,雪白的毛,还穿着小鞋呢。”

 

老公笑着答:“是吗?那一定很可爱。”

 

吃饭时,老公说:“明天冬至了,要吃饺子,咱们吃什么馅的呢?”

 

小米答:“你不是喜欢牛肉馅的吗,我明天去买。

再买点小凉菜,哦,好像盐也快用完了……”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间一顿饭就吃完了。

 

有时候,老公去外地出差,两个人也会在微信里聊上很久,

 

工作进展如何?晚饭吃的什么?睡得怎么样?

麦家说:“检验夫妻之间是否爱着,一个标志就是双方之间是否愿意说废话,是否愿意倾听对方跟你说废话。”

好的感情,不一定时刻相守在一起,但却需要彼此保持沟通和交流。

正是平淡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唠叨,将两颗心拉得更近。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和爱人聊一些家长里短了?

你有多久没和朋友耍贫嘴、聊八卦了?

你有多久没有和父母闲话家常了?

你有多久没和孩子谈谈心了?

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温馨的时刻,正是这些闲聊,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并让我们感到轻松和幸福。

有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所说的废话和他的快乐是成正比的。

那些无用的话,看似在消磨时间,却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重要的大事,不过都是些平淡日常。

漫长的时光里,需要我们说一些“无用”的话来调剂生活、增进感情。

做无用的事,滋养心灵

听过这样一段话:

“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把琴弦绷得过紧,有智慧的人总在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实际的生活中,做一些“无用”之事,来放松和滋养自己的心灵。

演员陈道明经常会推掉一些剧本,在家里弹琴、画画、捏面人、做木工、缝制皮包……

 

这些在旁人看来无用的事,在他那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不为名利所扰,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太多的人,都在拼命追赶着别人的脚步,无暇沉淀自己,去感悟生命中那些真正的美好。

很赞同周作人说的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人生不能只追求 “有用”,很多重要的东西、美好的感受、创作的灵感,恰是那些无用之事带给我们的。

有用之事让我们成长,无用之事却能让我们幸福。

在追求的路上,请放慢脚步,做一些“无用”但能让自己快乐的事,用心去品味生活、滋养心灵。

有人说:

“当你决定去旅行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为从你收拾行李那一刻起,旅行就已经开始了。”

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只顾着追求目标,会让我们忽略掉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看似都没什么用,爱情、友情、音乐、艺术、和风、朗月……

但正是这些“无用”之事,带给我们慰藉与滋养,勇气和力量。

往后余生,无需活得太“有用”。

抽出点时间,读一些无用却有益的书、说一些无用却温暖的话,做一些无用却自得其乐的事。

你会发现,生命会因这些“无用”之事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