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放下,就不累了

 

有句话说:

 

“人世有三苦:求不得、放不下、忘不了。

 

人世有三宝:放下、忘却、舍去。”

 

的确,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人生中大多数的烦恼、忧愁、恐惧,皆为心生。

 

唯有看开、释然、放下,生活才能柳暗花明,心情才能豁然开朗,人生才能少遗憾,多圆满。

 

关于生活,放下过多的执念

 

人生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一味拿起,却不懂放下,只会增重负担,平添负累。

 

尤其是到生命的后半场,拼的更是一个豁达明朗的心态。

 

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不必多求的身外之物,那些可有可无的计较、贪念、输赢、忧虑,能舍当舍,可放当放。

 

放下忧虑,让生活开阔从容;

 

放下输赢,让心境敞亮宽宏;

 

放下执念,让余生自在轻松。

 

知名作家蔡澜先生,有一回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关于年龄和生死,这两大人生课题。

 

记者问他:“年纪越来越大,会不会有所担心?”

 

蔡先生笑笑说:“生老病死,终得面对,何惧?”

 

是啊,草木一秋,人活一世,我们的结局都是殊途同归的,谁都不例外。

 

那些我们拼尽全力,苦苦追寻的东西:名利、财富、身份、地位、事业……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失去。

 

因此,我们大可以活得洒脱坦荡一些,对生活少些苛求,多些满足。

 

比如金钱,够用就好,无需腰缠万贯。

 

比如房子,够住就好,不必富丽堂皇。

 

像周国平先生说过的:

 

“伟大、成功,都不算什么。能放下这一切,把平凡生活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身为一名成年人,学会放下,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放下欲望,让心灵从源源不尽的贪求中得以解脱。

 

放下执念,让生活从痛苦灰暗的困境中重见天日。

 

人生路上,希望我们都能学会放下,为自己减重,轻装前行。

关于感情,放下无缘的执着

有一位听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虽然结婚多年,但对初恋男友一直念念不忘。

 

之前和男友一起去过的那些地方,婚后她也时常一个人去走走看看。

 

有一次,在商场门口,这位听友远远就看见初恋男友从拐角处走来,怀里抱着一个孩子。

 

尽管多年未见,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看着心心念念的人向自己走近,这位听友却没有像自己想象中那样走上前迎接,而是快速退回商场,从后门跑了出去。

 

那天晚上,她眼前反复浮现白天见到的初恋的形象。

 

人到中年,曾经帅气的男人也无法幸免地发了福,身材样貌大不如从前。

 

那个晚上,她突然放下了。

 

她说:“人这一辈子遇到的、欣赏的、谈得来的、喜欢的人那么多,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在一起谈恋爱做夫妻的。

 

曾经爱过的人,不去打扰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惜缘随缘莫攀缘。

 

不属于你的人,就像手里的风筝,与其紧紧攥着弄疼自己,不如等风来时就放手。

 

有些人,并非要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结果,遇见了也是上上签。

 

一花一世界,一世一俗尘。

 

无法拥抱的人,就好好告别,把他还回人海吧。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面对已经结束了的缘分,唯有放下,才能成全彼此;也唯有释然,才能心生欢喜。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忘记。

 

关于伴侣,放下过高的期待

在爱情或婚姻里,我们都习惯性对另一半施加要求。

 

我们总希望伴侣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变,从而达到我们的要求。

 

如果对方做不到,我们轻则生气失望,重则争吵冷战,甚至有人因此分手离婚。

 

好多人都忘了,你当初选择这个人,喜欢上ta的时候,喜欢的就是ta本来的样子。

 

对伴侣的过高期待,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电影《希望沟壑》中,女主角格蕾丝和丈夫爱德华结婚将近三十年。

 

这期间,格蕾丝对爱德华总有说不完的要求和期望。

 

早先时候,她希望丈夫工作不要离家太远,最好也不要有太多应酬,下班就早点回家。

 

有了孩子,她希望丈夫不要加太多班,多抽时间陪孩子。

 

孩子长大搬出去了,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无聊,又希望丈夫早点退休,多点时间在家陪她。

 

她碎碎念念的时候,丈夫如果沉默,她也会不开心,每次都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不回应她。

 

长此以往,丈夫越来越害怕和她生活在一起。因为他总觉得妻子的要求太多太高,他做不到,也无法做到。

 

他对这样的婚姻生活感到压抑窒息,在家里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最后,他甚至不惜净身出户,也要离婚。

 

有人说,婚姻里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对另一半抱有“完美”的幻想。

 

或者,企图通过改造ta,让另一半变得完美。

 

真正的爱,是接受、包容、理解和迁就,而非要求、改变、比较、占有和掌控。

 

真正成熟懂事的爱人,都应该懂得放下对伴侣有过高的期待。

 

只有互相理解和接受对方,才能在枯燥的婚姻生活里,不断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闪光处。

 

只有放下对伴侣的过高期待,才能知足常乐。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放下生活中过多的执念;放下感情中无缘的执着。

 

放下对伴侣过高的期望;放下一切扰乱心神,困惑心情的人和事。

 

放下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愿我们都能学会和拥有。

 

放下了,就不累了!

夜听|最高级的自律:好好爱自己

 

有一位听友留言说:

 

“半生已过,才发觉最亏欠的人其实是自己,走错的路要打住,爱错的人要告别,余生,好好爱自己。”

 

是呀,在悠长的时光里,能陪伴你最久的人,是你自己。

 

你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生活不易,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

 

真诚地接纳自己

 

爱自己,要真诚地接纳自己。

 

《无声告白》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感到羡慕,却只抓着自己的缺点,一直自卑,持续挫败。

 

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心地爱自己,接纳自己,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自信。

 

作家三毛曾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信中说:

 

“我29岁,未婚,是一家报关行最底层的办事员。

 

每天下班后回到出租屋里,看着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人生,找不到活着的价值…..”

 

字里行间,都是这位读者对自己的不满,对生活的失望。

 

三毛读完信后,写了回信,其中有段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不快乐的女孩,你的心灵并不自由,对不对?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对自我的期许与看重,将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从生命中一把扫除,再也不轻看自己。

 

你有一个正当的职业,租得起一间房,容貌不差,懂得在上下班之余更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这都是很优美的事情,为何觉得自己卑微呢?”

 

在回信中,三毛给了女孩很多建议。

 

信的结尾她又告诉女孩:不要太忧伤,要让自己活泼起来。

 

或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无法和自己的平凡和解,无法接受生活的真相。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而为人,你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力量,经常对自己说一声:“我是最棒的!”

不与别人攀比

 

爱自己,请不要与别人攀比。

 

有些时候,我们想通过和别人比较获得优越感,却不知盲目攀比,反而会滋生出无数怨恨和负能量。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兔子,有吃有住,还受人保护。”

 

兔子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遨游四海。”

 

每个人都想活成别人的模样。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了正视自己的生活。

 

适当比较,是一种动力;但一味攀比,是一场灾难。

 

就像这段话所说:“人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幸福。”

 

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人生是公平的,每个人被分配的苹果都被咬过一口,只是被咬的位置不同罢了。

 

你羡慕别人事业有成,却不知他疲于应酬,为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而烦恼;

 

你羡慕别人时间自由,却不知他总是苦闷焦虑,常常为了生计发愁。

 

人哪,不过是看海久了想看山,看山久了想看海;尝遍山珍海味,就向往路边小吃。

 

万事万物各有各的好与坏,我们每个人也各有各的快乐与烦恼。也许你以为的平淡无奇,正是别人向往已久而不可得的美好。

 

与其仰望别人,不如反躬自省;与其畏惧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虽然渴望完美,但也不要拒绝遗憾;虽然不能事事如意,但我们还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

 

这世上,总有比你优秀的人,总有你到达不了的山顶。

 

生活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与其在一味攀比中劳神劳力,不如放平心态,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求与人攀比,但求超越自己,把握自己的节奏,在自己的轨道上踏实前行,所有美好定会不期而遇。

找到自己的喜欢

 

爱自己,要找到自己的喜欢。

 

梁启超说过: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知道,袁隆平有一个爱好就是拉小提琴。

 

他在拿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块钱后,就兴冲冲地去买了一把小提琴。

 

袁老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身上经常沾满了泥土,在制种育种阶段,工作更是昼夜不分。

 

拉小提琴,成了他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袁老曾提及在安江农校附近拉琴的感受: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在袁老家的柜子里,藏着不少碟片,都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闲时,他会打开音响,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以说,小提琴给袁老带来了很多快乐,也缓解了他在田间地头的辛劳。

 

萧伯纳曾经说过:“醉心于某种爱好是幸福的。”

 

人有一项终身的爱好,是一种福气。

 

这项爱好无关工作,无关收入,但在做这件事时,可以让你感到快乐和幸福。

 

去发展一项爱好吧,音乐、运动、饮茶、种花、写字、画画……

 

当你有了爱好时,便能在平淡的日常琐碎之外,发现一个幸福的新世界。

很喜欢汪曾祺老先生《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里这样一段话: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虽然苦是生活的原味,但我们应该去自我调节,让味道变得稍甜一些。

夜听|一转身,一辈子

有位听友留言说:“在过去的某一刻,我坚定地以为那些分散的人,一定会站在原地等我,于是我只管头也不回的往前。直到有一天我累了,想要回到原地,想要重新开始,我才发现,原来没有人会一直等你。很多事情,从你转身的那一刻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人都是会变的,从前喜欢吃的食物,现在一口都不爱吃了,从前习惯跟你说早安、晚安的人,现在已经不是你的好友了。你试着去找回那种喜欢,试着去加回那个被你删除的人,可是,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有一句话是:看遍世间繁华,才知道在你身边最幸运。

许多人一开始不懂,以为爱是无所不能的,哪怕不小心伤害了爱,它也一定会痊愈、会如初。所以我们自私、我们执拗,我们一次次地让身边的人失望。你以为世界很大,还会遇见更好的人,后来你会明白,那个最好的人,其实已经被你弄丢了。

不要站在时间的后方,去遗憾从前的人,因为那是你无论如何也追不回的美好。如果知道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你还会不会弄丢那个心爱的人?

夜听|世上只有一种情人可以相爱一生

人生在世要懂的包容!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
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
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
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
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人与人之间,
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
心与心之间,
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快乐就越多!

 

夜听|渡人,先渡己

《百年孤独》里说:

“人生这场旅途里,我们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人生就像是一座山峰,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不管登山的这条路有多曲折,我们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攀登,让崎岖之路繁花盛开。

点击8折充话费 9折充电费

点击领取天猫优惠券

正所谓,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渡自己的心态

分享一件小事。

有个姑娘花了88块钱,去吃了自助火锅。

她吃得很饱,但因为菜品太多了,还有很多菜,她没能吃下。

回家的路上,她心情有点郁闷,因为没有吃到自己最喜欢的那道菜。

姑娘吃自助火锅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我看来,如果一味地追求,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得到时,你的心会很累的。因为,你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

有一次,我跟朋友去上海迪士尼玩,门票花了好几百,玩了40分钟我们就出来了,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在里面呆着很难受。

朋友却说:“今天挺开心的,因为玩了喜欢的项目。”

他并没有去纠结还有什么没有得到,而是去享受已经得到的事物。

林清玄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朋友找他写一个福字,他写了四个字:

常想一二。

朋友疑惑,他回答说: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但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快乐、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的人生,那就要常想一二。”

在我看来,人生真正的痛苦不是分离,不是身体承受的压力,而是内心深处的不甘,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菜根谭》里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心态的“态”字,折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余生,修一颗从容心,做一个明白人。

渡自己的格局

看过这样一段话:

“我站在一楼,有人骂我,我很生气;

我站在十楼,有人骂我,我听不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

我站在一百楼,有人骂我,我听不清,眼里只有万里山河。”

花盆长不出古木参天,生活中太多的痛苦,可能就来源于你的眼界和格局。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骆驼,被玻璃割到了脚,它气得一脚把玻璃踢飞了,结果脚掌被划了一道口,血流了一路。

 

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一群狼。

 

骆驼像无头苍蝇一样,逃到了食人蚁的巢穴,瘫倒在地上,最后被食人蚁给包围了。

 

它奄奄一息时说:“为什么我要这么小心眼,跟玻璃过不去呢?”

不得不承认,你拥有了怎样的格局,便拥有了怎样的结局。

只盯着井底的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只有心里装满了山河大地的雄鹰才能翱翔天空。

我的备忘录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颗石榴种子,有三种结局:

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

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相同的石榴籽,最后决定它高度的,是种植面积的大小。

其实,种植面积就好比是一个人的格局。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多远的,不仅仅是靠你的能力,更要看你的格局。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

“内心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你没有碰到你期望的人,是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你自己。”

当你格局变大了,便会看见更辽阔的星辰大海,你会觉得: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渡自己的感情

有人问:

摧毁一个人有多容易?

有时候,一场无疾而终的感情就可以。

梁朝伟在《春光乍泄》里说过一句话:

“我终于来到瀑布,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两个人。”

这让我想起了一条朋友圈:

“我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看日出,除了我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人,我好想给你打个电话,可是我们5年前就走散了呀。”

感情的烦恼不过九个字:

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

  

缘起缘灭,就在一念之间。

心理学有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指人们太在乎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然而,在别人眼里,你不过只是过眼云烟。”

关于旧爱,我们需要和自己和解,就像那句话说的:

 

“人心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仍把自己寄托在那些不可求,不可得的人或事上,就像你把房子盖在流沙上,却渴望一个永远安定的窝,这可能吗?”

枯木再难逢春,朽木再难成林。

 

你不可能靠怀念、悔恨、期待度日。

遇见了就热烈欢迎,分开了就坦荡接受,多大点事呀!

很喜欢罗兰的一句话:

 

“个人有个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需羡煞他人。”

人到中年,各有各的性情,脸上会有棱有角,写满悲欢。

我们这一生追求的幸福,有的需要补给物质,有的需要补给灵魂。

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把自己照顾好:

一是把生命照看好,二是把心安顿好。

季羡林说:“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愿我们都能走好一个人的路,做自己的摆渡人。

夜听| 当一个人累了……

“内心难过也不要把自己丢在黑暗中,无限放大自己的情绪。按时睡觉,好好吃饭,洗个热乎的澡,喝甜甜的奶茶。看看长河落日,花朵树木,驱逐丧气再努力奔跑,生活到处是发光的星星。”

即便眼前的道路有些坎坷,又或者是努力了很久,依然迟迟看不到希望,也请你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所有受过的苦,流过的泪,都能在未来的某一刻,助你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再漫长的路,也有走完的一天。再灰暗的时光,也总有人在爱着你。

生活中很多的幸运,只会留给那些足够耐心的人。

如果你累了,就好好睡一觉吧,要相信,所有的幸福,都在向你走来的路上。

谢谢,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