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微信曾公布过一组数据:
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有7.8亿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亿人发表朋友圈。
曾经热衷于表达的我们,在生活的洗礼下,不再急于宣泄吐露,而是学会了默默消化。
因为越长大越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就像《寒风吹彻》中有句话所说: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受了多少的委屈,有多难受,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感同身受。
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你在哪一瞬间情绪爆发过?”
有一位女孩的经历,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
母亲节前夕,女孩一如既往地去公司上班。
不同于往常的是,那天一大早,部门的一个女同事三番五次来找女孩,想要女孩跟她一起团购鲜花。
女孩前后拒绝不下五次,最后被逼无奈,只好跟同事说自己的妈妈不在了。
女孩的母亲是去年不在的,从确诊癌症到离开不到三个月,当时她请了长假回去照顾母亲,单位里的人都知道。
失去母亲后,女孩最害怕过母亲节。
可同事听后却说,不给妈妈买,可以给自己买啊。
女孩心态崩了,直接怼回去:“你有完没完,几十块钱的花,非得凑团购,穷成这样就别买了啊!”
山不懂海的磅礴,海不懂山的沉默,失去母亲的痛苦没发生在同事身上,她无法理解女孩那一刻的悲痛。
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中说: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你的世界下了雨,湿透的是你,着凉的是你,需要默默承受这一切的也是你。
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其他人不能感同身受,也没法感同身受。
跌倒了,就爬起来;哭了,就擦擦眼泪;累了,就让自己歇歇。
有些路,得自己去走;有些伤,得自己去疗愈;有些事,得自己去扛。
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有一个叫王杨的医生,讲述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刚毕业那会儿,他在医院实习。
有一天,一位弓腰驼背、衣衫褴褛的老太太来到他所在的诊室看病。
老太太的腿已经弯曲成严重的O形,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主任帮她看了看,说:“你这个病除了手术,没有别的办法。回家准备十万块钱,把两个膝盖都换了就好了。”
老太太听闻此言,站立了很久,然后默默转身走了。
当时的他,没有多想,直到数年之后,又在一次义诊中见到她。
老太太依旧是破烂的鞋子,褴褛的衣衫,难闻的味道,别说十万块的手术,就连100块的X光片都拍不起。
这时,王杨才明白,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看得起病,更多的人忍受着剧烈的病痛,耕田种地,早出晚归,照顾老人,养育孩子。
当年,主任那一句“回家准备十万块钱,把两个膝盖都换了”,有多么真实,就有多么残忍。
王杨说:“头一天晚上,我还想以晕车为由辞掉这次义诊,可后来明白,每一次义诊,都是一次自我救赎。”
500元,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顿饭钱,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
2000元,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包包,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孩子一学期的学费;
50000元,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次出国旅行,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次避免截肢的手术。
曾经的我们年少轻狂,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以为我们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耳之所听,便是世界全部的样子。
随着年岁渐长,经历渐增,才慢慢发现,在你我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里更多的是,交织着汗水与泪水的平凡和艰辛。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句台词说:
每逢你想要评论别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和你的处境一样。
没穷过,就不要说“何不食肉糜”;
没经历过我的伤,就别劝我大度;
不知道我的苦,就别指责我的选择。
世间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扮演者自己剧本里的角色,不分贵贱,无论高低。
面对他人不同的选择时,我们可以多一份理解,不要用自己的立场去责怪、批评任何人。
不对他人的人生抱有偏见,是一种美德
有人曾经感叹过:
你不是我,没走过我走过的路,怎知我的辛苦和难过。
深以为然。
如果让我们经历同样的处境,是否还会和指责别人的时候一样呢?
以前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里请来了4位富人。
用为期5天的时间,让他们露宿街头、住笼屋、做清洁工,卧底贫民窟,体验最底层的生活。
其中有一位出身于香港四大家族,身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一毕业就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这位“强者”优越感十足,多次标榜“没有努力摆不平的事,只是你不够拼。”
体验了两天贫民生活,也就是“努力”了仅仅两天后,他就退出了节目。
没日没夜地干着辛苦的体力活,这位高材生最后发出“我完全没有什么盼望,努力工作只为了吃顿好的”的感叹。
你看,教育别人总是很容易。
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有句话叫:
不要以强者自居,除非你活得像弱者一样。
站在高处,你自然看不到那些你不了解的人的生活。那些你眼中的“弱者”,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活着本就已经拼尽全力。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下一次遇到跟你截然不同的人和事,请你花上十分钟,换位思考: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
如果我面临这样的处境,是否也会这么选择呢?
不对他人的人生抱有偏见,也是一种美德。
你一定没少听过这样的话:
当家庭主妇多容易啊,不用上班。
怎么这种工作,还有人去干?
这样的东西,竟然也有人买?
任情任性,妄自尊大,是少年;
心怀悲悯,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处境,才是成熟。
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从来就不是地位、外貌和财富。
而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善良,不随意论断他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宽容,理解和慈悲。
静坐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就说过: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点亮文末在看,愿我们心里始终有处柔软的地方,做一个温暖纯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