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因为爱你,更想懂你

感情,总是一开始的时候妙不可言,见面会脸红,分开会思念,哪怕天天黏在一起,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热恋期的爱就是如此,炙热而又冲动,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感情就会进入厌倦期,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一点点小事都会爆发激烈的争吵。甚至有时你会心生疑问,自己当初为何会看上他?

有人说感情会经历三个阶段:平和的沟通、不休的争吵、无尽的沉默。

曾经有一位听友告诉我,她和对方没在一起之前,对彼此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而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即便某一刻其中一方终于鼓起了开口的勇气,两人也会因为意见上的不和,再次闹得不愉快,所以不如沉默。

老实说,在那些被误解的时刻、闹矛盾的时刻,你也很想好好跟他谈一谈吧。之所以选择沉默,不过是失望的次数太多,你没有从前那么在乎了,也没有非要求得他体谅的想法了。

一个在感情里面满心疲惫的人,对于爱,会计较得越来越少。若是你愿意对我好,那我便满怀欣喜的收下。若是你不明就里的跟我闹,那我便不予回应。因为在一个不懂你的人面前,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心中委屈。

我想,一个人在变得沉默之前,一定曾殷切地渴望过某个人的理解。只是,他不懂,于是,你也不想再说了。

人到中年最痛的醒悟 (深刻)

 

年少时,我们总在向外求索,勇气有余却思虑不足。

等到渐渐步入中年,经历过人情冷暖以后,我们对人生的领悟变得更加透彻,内心也变得更加成熟。

这时,我们会渐渐明白:

人这一生,贵在醒悟。

唯有在不断的自省中看清轻与重,看淡得与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人到中年才明白:

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人在年轻时,总喜欢给朋友圈做加法,热衷于认识更多的人。

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能留在生命中的,也就那么几个。

这时才领悟,其实没必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那些不同频的人,终究会走散在人群中,走失在岁月里。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相伴余生。

很认同三毛的一段话: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

步入中年,身边依旧有许多人环绕固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两个与你同频的朋友。

他们懂你的欲言又止,知道你的弦外之音。

和这种好友在一起,你的灵魂会得到放松。

人到中年才明白:

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本钱

 

在知乎看到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人到中年,为了还房贷,每天熬夜加班。

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见自己脖子僵硬、弯腰驼背的样子。

我开始怀疑,我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得到的一切是否值得?

一个最高赞的回答是:

凡是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的金钱,从长远来看,都不值得。

因为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

人生在世几十年,腰缠万贯也好,穷困潦倒也罢,都是过眼云烟。

当你发现身体亮红灯时,轻者,姑且可以进行补救和医治。

重者,就完全没有了挽回的机会。

那时候,即便你请得起最专业的医生,住得起最好的医院,给得起最贵的医药费,也是枉然。

正如有句话说得那样:

你没有时间休息,就一定有时间生病。

你向健康所透支的,最后也一定会反噬到你身上。

人生下半场,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不熬夜,少生气,多运动。

让自己健康,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人到中年才明白:

家庭和睦,是最大的福气

王小波曾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写道: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家”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一个人就算钱再多、地位再高,可家里要是争吵不断,也并不值得羡慕。

家人之间相处总会有分歧,如果一定要争个对错,到头来,赢得了道理,却输了感情,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小事不吵,生活才有温度;大事齐心,日子才有奔头。

流淌在家里的温馨与笑语,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财富。

人到中年才明白:

断舍离,是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

背负得太多,就会不堪重负。

所谓,大道至简,以简驭繁。人只有丢掉一些东西,才能轻盈起舞。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蝜蝂传》。

“蝜蝂”是一种很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们在爬行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东西,都会抓取过来,背在背上。

渐渐地,它们身上背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直到累死,也不肯把背上的东西卸下一些。

许多人过得不幸福,便是如同蝜蝂一样,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什么都想要。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若果一念清明,则淡然无欲。”

人到中年,一定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

当你开始简化你的生活,清空内心的负累,才能洞见幸福的真谛。

人到中年才明白:

读书,是最好的消遣

其实,中年人,最适合读书。

年轻的时候,经常被灌输“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好未来,好工作。”

读的是自己不喜欢,却必须读的书。

到了中年,读书没有太多的功利,反而更为纯粹。

这时候,简单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也很有生活情调。

在朝九晚五、养家糊口的生活之外,读书还能让你经历感受不同的人生。

正如《冰与火之歌》中有句话说得那样:“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中年人读书,是为其生活中的困恼指点迷津,是为其心灵“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中年人读书,读的是一种情趣,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怀。

不为名利,只为自己。

对中年人来说,读书,才是最好的消遣。

人到中年才明白:

取悦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年轻时,我们为了所谓的合群,常常背离自己的初衷,去迎合他人的喜好。

可任何的感情都不是靠讨好来维系的,你越迁就,越容易没了自我;你越讨好,关系就会越脆弱。

曾有人问陈果,你说别人喜欢你和你自己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她回答说:“都很重要。”

想了想她又补充了一句:“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半生已过,人至中年,终于发现,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最需要取悦的,也是自己。

悦人者众,悦己者王。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靠取悦别人求来的,而是活出自己后赢来的。

人生下半场,愿我们学着为自己而活,把自己活成喜欢的样子,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与朋友们共勉。

永远不要做一个抱怨的人

网上有个问题:“你最讨厌和什么样的人相处?”

最高赞的回答是:“最讨厌喜欢抱怨的人。”

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是一种能量的互换。

没有谁愿意与一个满是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抱怨,是毒药

听友小可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她的妈妈特别爱抱怨。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一起来,母亲就开始抱怨父亲:“从不知道先开开窗户给房间透透气,只知道抽烟。”

父亲有时烦了,连早餐都不吃,就上班去了。

妈妈又开始对她抱怨:“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嫁给了你爸爸,不管家,净添乱,没本事赚钱少,还脾气大。”

妈妈抱怨爸爸没出息,抱怨外公外婆没本事,抱怨孩子读书不上进。

渐渐的,爸爸出差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懂父亲的逃避。

爸爸不在家,小可则成了妈妈的情绪垃圾桶。

后来她考上了高中,离开了家去住校。

寒暑假回到家,妈妈还是不停地唠叨、抱怨,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小可好像从来没有过阳光满屋的感受,总觉得自己的家阴沉沉的。

再后来,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爸爸也和妈妈离了婚。

妈妈的抱怨,不但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老气横秋,也让家庭支离破碎。

抱怨就像一剂毒药,一旦发作而不自知,它就开始弥漫扩散。

富兰克林说:“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生活最差的回报。”

每一次抱怨,都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负向催眠,在潜意识里强化受害者的身份。

人生短暂,不要让抱怨的毒药,深入你的骨髓,赶走你的福气。

停止抱怨是解药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

选择抱怨,只能强化自己自怨自艾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醒世恒言》中说:“舌为厉害本,口是福祸门。”

越抱怨,越不幸。

畅销书《岛上书店》的主人公A.J.先生,和妻子妮可开着一家书店。

一天,怀有身孕的妻子妮可出了车祸,不幸离世。

从此,A.J.的人生陷入低谷。

他抱怨书店助理干活不麻利,抱怨出版社推荐的书毫无水准,抱怨顾客挑三拣四。

他对书店的经营也不再上心,他把自己灌醉,用酒精麻醉自己。

一次醉酒醒来,他发现自己最值钱的一本珍本书《帖木儿》不翼而飞。

这本书价值不菲,他原指望靠着这本书,帮他实现提前退休的愿望,结果也落空了。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认真经营书店,他开始书店的营业额,开始认真对待出版社的推荐书目,他开始跑步锻炼身体。

当他打起精神,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可以好几个小时不再想起去世的爱人,不再想起那本珍贵的书了。

停止抱怨的那一刻,他的人生仿佛调转了方向,他的世界又有了光亮。

他收获了爱情,还收养了一位女孩。他更是把岛上书店变成了岛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人生在世,我们都会经历生活的考验。

抱怨时代不好,命运不公,只会让自己的命运的小船,在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李叔同说:“人一定要停止抱怨,向内求。不要看别人的错,你看到的都是你的因果。”

抱怨只能让自己的运气越来越坏,人生越来越糟糕。

停止抱怨,才有精力集中到改变中去,才有可能扭转不幸的境遇,才有可能逆风翻盘。

余生最好的活法,舍抱怨去改变

成熟的人,早就吞下了抱怨,咽下了委屈,默默地提升自己。

聪明的人都懂得,舍弃抱怨去改变。

认认真真打好自己人生的这副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夜听有4个小建议,帮助你远离抱怨。

一、接受不足

喜欢抱怨,往往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当你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向内求的时候,对外界的抱怨就少了。

正视和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昂首迎接未来那个更优秀的自己。

二、改变心态

人之所以不开心,往往是对外界给予了过高的期待。

学会改变心态,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心态好了,抱怨就少了。

三、学会赞美

对别人不满,往往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表现。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

试一试把抱怨的话换成一句赞美的话,赞美的话一说出口,你的能量场就已经改变了。

如果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张甜甜的嘴,那么你的好福气就来了。

四、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

作家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给我们推荐了一种养成不抱怨的好方法,紫色手环游戏。

给自己准备一个紫色手环,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就将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坚持把紫色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持续21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传导器,抱怨的绝缘体。

没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

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

与其抱怨生活,让人生黯然失色,不如寻求改变,把生活过得五彩斑斓。

深爱一个人,这4点是藏不住的

“深爱一个人,是隐藏不住的。”

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说——

男女若动了真情,即便捂住嘴巴,爱意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眼神充满牵挂,笑容温柔缱绻,目光流连忘返……

就像《了不起的身体语言》一书中的那句经典名言:

“一个人对你有好感时,身体上会下意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频繁联系,深夜聊天

深爱一个人,会频繁联系,深夜聊天。

曾经有人问,如果异性频繁聊天,而且经常是在深夜联系,会聊出问题吗?

答案显而易见。

夜晚,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思念最疯狂的时候。

这个时候和其他异性聊天,如果不是真的有急事,那就一定是思念成灾,情到深处。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远疏,都是有交往距离的。聊的话题越来越暧昧,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尤其在深夜,经常互诉心事的男女,关系一定“非比寻常”。

哪怕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彼此也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依赖,擦出不一般的火花。

眼神暧昧,称谓特殊 

深爱一个人,眼神暧昧,称谓特殊。

《洛丽塔》中说:

“这世界上有三件事永远无法隐瞒:咳嗽、贫穷和爱。”

异性之间,如果有了暧昧,那么在相处的过程中,各种细节是骗不了人的。

就比如眼睛是最不会撒谎的,如果很在意对方,总会不自觉地向对方看去。

而且充满了深情与在意。

还有彼此之间的称谓,也是最容易暴露感情的。

像什么“哥哥、妹妹”这类的称呼,乍听好像没什么,但仔细想来其中已经有情愫的存在。

有人就说:

“对你有什么称呼,心里就有一个怎样的你。”

因此,不论是称呼,还是眼神,一旦“与众不同”,你就该明白,这样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朋友。

举止亲密,过分关心 

深爱一个人,举止亲密,过分关心。

老话常讲,男女授受不亲。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安全距离”的,如果彼此之间都能容纳对方进入自己的安全空间之中,那这样的关系一定不一般。

比如,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有意无意地触碰对方的肢体;

见面时搂搂肩膀,摸摸头,动作自然又熟练;

一旦和对方有了肢体接触,就会非常开心。

……

这些举动,最容易在彼此的心里萌生爱意的种子,也最容易向其他人“表明”你们关系的不一般。

无话不谈,没有秘密 

深爱一个人,无话不谈,没有秘密。

人生在世,只有遇到无比信任的人,男女才愿意分享自己的隐私。

而这也从侧面证实了——

如果异性交往时,两个人之间完全没有秘密,经常无话不谈,就说明彼此向对方打开了心门,也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万千心事,TA知足以。

伤心事会找TA倾诉,开心事会和TA分享,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对方心里最懂自己的那个人。

这种感觉,就像廖一梅说的那句话:

“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当心之所向,爱也变得顺理成章。

即便这份爱在“城墙”之外,也会蠢蠢欲动,朝思暮想。

古人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可是爱一个人,真的就只想跟他朝朝暮暮。

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与一个人相识、相爱、相守,是一件幸运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爱一个人,会不自觉的想要与他分享你的喜怒哀乐;爱一个人,就像刚好吃了一颗糖果,他会出现在你的梦里、心里。

你想要知道他的动态,想要关心他的生活,想要了解一切有关于他的信息,因为爱一个人,就是无时无刻的在意。

听过一句话说:“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会期待所有的故事都与他有关,这世间的日月星河是他,一草一木是他,三餐四季也是他。我不知道,如果没有爱上你,我会有多不快乐。”

人的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人,也会跟很多人产生交集。能够在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一个钟情的他,就要懂得好好珍惜。

因为,爱一个人,是纵然浮世万千,而你只想独宠一人。因为,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天长地久的陪伴。

愿所有的深情,都能被温柔以待。

如果一个人不爱你了,你只需拿回两样东西

爱情的美好,莫过于,两情相悦,双向奔赴。
奈何,相遇和相守,从来就难得圆满,有人一朝变心,有人中途离场,故事的结局只剩荒凉。
感情这件事,不是你努力了,就会有好的结果,你做再多,再委曲求全、死心塌地,终究只是为难了自己。
就如宫崎骏所说:
“有时候你不得不放弃一些人,不是你不在乎,而是他们不在乎;很遗憾,你没能成为他的例外和偏爱。”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爱你了,那就学会果断放手,拿回这两样东西,重拾生活的体面和再爱的勇气。
爱情里,越卑微,越不幸。
面对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总有人以为,自己千依百顺讨好,对方就一定会回心转意,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开出了花,对方就一定会善待自己。
殊不知,一个人若是不爱你了,远比你想象中更无情。
电视剧《逆流而上的你》中,最让人揪心的一幕,高蜜求丈夫邹凯不要丢下自己和女儿,崩溃地哭喊着:“你要是走了,就是不要我和笑笑了。”可他还是头也不回地去见旧情人。
高蜜想到嫁给邹凯以来,放低自己讨他和婆婆欢心,容忍他和前女友纠缠不清,回娘家、过生日、产检都是一个人,全身心付出还是没有得到他一丝怜惜和尊重。
心灰意冷的她连夜带着女儿离开了,决然地提出离婚,专心投入事业。
靠牺牲自尊来维护的感情,始终走不了太远,越是费尽心思取悦就越会让人痛彻心扉。
对于离开你的人,不必死缠烂打消耗尊严,对于不爱你的人,要有及时抽身的果断。

《摆渡人》里有段话说得很好:
“爱情面前,需做到平等公正,他待你如何,你便待他如何。
他对你三心二意,你又何必苦苦纠缠藕断丝连,原本是无牵无挂自由身,非要溅得湿淋淋一身污泥。
你的自尊,请留给那个会珍惜它的人。”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你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放弃盲目的幻想,找回失去的尊严,往后的日子,你要多为自己打算。
都说,感情里,最好的爱是势均力敌,爱得太过用力,失了底线和底气,只会让自己输的一败涂地。
我们熟知的《三十而已》中,在上海独立打拼的王漫妮遇到了多金、体贴又浪漫的梁正贤,芳心萌动,她不管不顾地去爱,坚定相信他。
不曾想,梁正贤谎话连篇,让她被动做了小三,甚至提出和未婚妻赵静语“一南一北,互不干扰”的谬言,王漫妮当机立断和他分了手。
要强的漫妮有随时离开的勇气,而遭遇一次又一次背叛和伤害的赵静语,只能悲哀感叹:“我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七年的圈养,我已经不知道要如何面对生活了。”
理所当然的经济依赖,毫不保留的情感付出,让这个女人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和离开的底气,哪怕他已经不爱她。
经历了一场,终于明白,最薄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
在感情中,我们要拥有爱人的能力,如若不爱了,更要拿回失去的底气,不依附、不妥协、不将就,学会自爱,才值得被爱。

正如《我在他乡挺好的》有句台词说的:
“我曾经以为,你走以后我的天就塌了。但后来我发现我天没塌,不仅没塌,我过得还挺好。我生活中有挺多重要的人和事,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
人生在世,爱情只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有它,是锦上添花,没有它,也能活得坦坦荡荡,骄傲洒脱。
幸福不易,愿你在爱情面前,有进一步的勇气,也有退一步的权利和底气

张小娴说:

“卑微的爱无法爱到地老天荒,它总难免会有终结的一天,然后就不爱了,然后就明白爱不是一种施予和乞讨。爱你的,又怎麽舍得你卑微?”
诚然如是。
爱情再美,也不要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浪费时间,更不要为了对方无底线牺牲自己。
人生越到后半程,感情的给予和付出就越要谨慎、清醒和理智,缘分若尽,纵然不舍曾经,也当放过。

记得,对于不爱你的人,伤害你的人,请不要犹豫,离开他,拿回失落的尊严和底气,你的温柔和慈悲,要留给在乎你的人。

文件传输助手用久了,会单身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

听到一首好听的歌,看到一句喜欢的话。
无人分享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文件传输助手。
夜深人静忽然emo了,也会找文件传输助手聊上那么几句。
明明知道发出去的消息永远得不到回复,也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找它。
只因最孤独的时刻有它陪,最脆弱的时候它亦在。
此时的它,已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件传输工具。
而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化身成了恋人和好朋友。
到最后,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它,也越来越沉浸于单身的状态之中。
而这,也似乎在印证着另外一个事实:
文件传输助手用久了,会习惯性单身。
有人说:
“我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这样的时刻不能太多。
多了,就要靠文件传输助手来聊以慰藉。
起初,文件传输助手对好友稀粥来说也只是一个方便快捷的移动硬盘。
那里面夹杂着她的复习资料和各种答辩展示PPT文件。
但凡需要大脑去记住的东西,她都会下意识地交给它保管。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除了担任文件传输和储存的角色外。
还兼职当上了稀粥的情绪垃圾箱和能够聊以慰藉的对象。
在稀粥无聊的时候,她会搜集出好多有趣和搞笑的表情包发给它。
也会从今日份的无聊瞬间中,努力找出那么一个略微不无聊的时刻分享给它。
在稀粥有情绪不能和别人诉说时。
她就会把最近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都通过对话框去告诉它。
每当倾诉完之后,她都会有种和好友“一吐为快”的舒畅感。
可要说它最让稀粥舒心的地方,其实还是全年无休的守候。
就算是凌晨三四点,稀粥依然可以肆无忌惮地给它发送消息。
并且不管稀粥说什么、抱怨什么,它都能无条件地全盘接收。
有时,稀粥也会想:
做我的文件传输助手,应该挺累的吧。
曾在某首歌曲中听到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都拼命活着不甘认输,夜深人静时为何有些想哭;
身边的朋友都在忙忙碌碌,没有人在意我过的幸不幸福。”
是啊,以前说要经常联系的朋友,如今都好几个月或半年才联系一次。
以前嚷嚷着要陪你去哪哪旅行的对象,现在也已拉黑变成了前任。
这些年,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朋友交了一波又一波。
但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文件传输助手了。
有人把它当对话模拟器。
害怕第一次面试说错话,就提前在里面反复多次斟酌用词。
怎么说会更好,哪里的语气要缓慢且有力。
有人把它当Flag榜单,很多时候都在悄悄地对自己说一些目标。
今年要考研上岸,要去新疆吃一次大盘鸡,要学习插花或游泳。
也有人把它当备忘录,随手记下与另一个人有关的一切。
他喜欢早起喝一杯温开水,他吃面条不喜欢放酱油和葱花。
渐渐地,文件传输助手知道了我们所有的秘密。
也见证着我们最不愿外露的真实面目。
每次翻看它都像是在翻一本回忆录。
所有开心的、难过的、茫然的亦或激动的。
都在某个瞬间涌进脑海。
之后也不禁感叹道:
原来,它除了传输文件,还能传输情绪和曾被遗忘的回忆。
以前,它只是微信上的文件传输助手。
现在,它早已被赋予了其他的意义。
而我们,也都在文件传输助手中存了很多东西。
这里有第一份述职报告、有发给暗恋对象的小作文。
有分手后写给前任的话、也有被搁置的愿望。
再或者,是一些平淡而珍贵的日常以及爱。
可即使我们再依赖它,再沉浸于它任劳任怨的陪伴中。
却还是更渴望现实里能有爱人陪在身旁的温暖。
而不仅仅是在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给文件传输助手发语音大喊大叫;
更不是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落寞地给传输助手发位置,然后幻想它能出来接自己。
所以呀,别再沉迷于传输助手中无法自拔。
也希望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
Ta是你能无所顾忌发消息的人,也是会把你放进手心好好疼爱的人。
听说发有温度的对白,才是文件传输助手最美好的样子。

你最常给文件传输助手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