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扛得了委屈,经得起风雨

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挺过来了,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他握手言和。

所以,你要相信:山河壮阔,人间值得!”

的确,人这一生,谁没有在痛苦与挫折中挣扎过?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与失落、快乐与苦涩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

人生无常,苦乐相依。

成年人的世界:躲不过的痛,你得扛着;生活的委屈,你得收着;再苦再难,你得笑着迎接。

躲不过的痛,得扛着

 

挫折与痛苦都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痛苦,才能不畏痛苦。

印度第一位女总理——甘地夫人,在教育方面也很出色。

有一次,甘地夫人十二岁的儿子拉吉夫生病需要手术,医生建议她安慰一下紧张恐惧的孩子,让她告诉孩子手术并不痛苦。

甘地夫人却认为,应该让孩子勇敢地面对。

于是,她平静地对拉吉夫说:

“手术后有几天会很痛,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受苦,你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叫喊不但不会减轻痛苦,还可能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学会承受这一切。”

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顺利地做了手术,从始至终没有哭喊一声。

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甘地夫人法则”。

甘地夫人通过手术这件事,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承受痛苦。

害怕痛苦比痛苦更可怕,逃避也只能让人变得懦弱、胆怯。

况且,有些事情是逃不掉的。

山河壮丽,仍不乏沟壑残渠;世间美好,却也有悲痛哀伤。

既然挫折与伤痛在所难免,就要果断承受,好的坏的照单全收。

再苦、再痛,挺过了,就不算事儿。

能扛事儿的人,才能越战越勇。

吃过了生活的苦、经历了人世的痛;才能扛住人生中的悲喜哀乐。

生活的委屈,得收着

生活不会停止,每一步都是成长。

很多人都读过名著《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把老年渔夫圣地亚哥的窘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钓到一条鱼,被年轻渔夫嘲笑,生活陷入困境;他驾船到深一点的地方钓鱼,希望有好一点的收获,却被上钩的大鱼拖到更远的深海。
老人徒手拉着钓索与大鱼在海上僵持两天两夜,弄得手背受伤,累到精神恍惚。
他终于捕获了大鱼,又因为鱼的个头超过了船身,只得用绳索把大鱼绑在船的外侧,回去的路上那条大鱼又引来鲨鱼的围攻、蚕食;
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又丢掉了鱼叉、打折了船桨、用尽了船上一切能用的东西。
上岸后的老人,累到走路回家都困难,带回去的,却只是一副被鲨鱼蚕食后剩下的鱼骨架。
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经历像极了许多奋斗中的成年人,明明努力到天昏地暗,生活却还是一地鸡毛,但收起委屈和伤痛后,还是要拼搏。
就像圣地亚哥,睡醒后又计划着如何打造新的长矛、修复船只,准备再次扬帆起航。
是呀,我们即便被生活折腾得精疲力尽,睡一觉,养好精神,又得从容前行。
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成年人的世界:担子再重也得扛着,路再坎坷也得走着。

老渔夫圣地亚哥手上那些曾经被钓索一次次勒过的地方,早就生出了老茧,成了拉扯钓索、对抗大鱼的硬资本。
就像海明威说的: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身上最强壮的地方。
成年人的最好状态就是:
收起委屈,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锤炼,在锤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得强大。

再苦再难,得笑着迎接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漏掉的瓦片效应”,它说的是屋顶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瓦片,唯独漏掉了一块。

有些人看屋顶时,只看到那一块漏掉的瓦片,却忽略了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

生活有苦也有乐,人要多看好的一面,少盯着不好的一面。

刚毕业那年,同学小崔和小孟分到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一次朋友小聚,小崔抱怨不断,列举了工作以来的种种不顺,每天的任务应接不暇,琐事又多,他经常因为完不成任务或一点小事儿就被扣了奖金。

小孟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初到公司,人际关系和业务都不熟悉,有些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

他一边劝慰小崔,一边开玩笑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一年以后,再见到他们两个:

小崔已经换了一家公司工作,换了工作的他,依旧是各种不如意,依旧是被生活折腾得灰头土脸。

而小孟却通过努力成为部门小组长,工资也涨了。

生活就是这样,同样一手牌:有人打得一塌糊涂,有人打得春光无限。

在成长的路上,谁没有伤过、痛过、委屈过!

只是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笑着面对。

有人任凭伤口感染、化脓,让伤痛扩散;有人一边前行,一边自愈,慢慢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同的心态总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顺心,件件都如意。

而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让悲伤无路可走。

再苦、再难,也得笑着迎接。

想驾驭人生就要学着驾驭自己的心态,让积极乐观的状态成为习惯,人生总会越来越好!

经得起风雨,才享得了阳光

所有伤口都是经历,所有疼痛也只是成长。

《菜根谭》说:“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久已。

在苦与乐相交替的生活中历练、成长;当苦不足为“苦”时,福运便来了。

世间万物都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

顶得住风雨的摧残,才接得住风雨的抚润;有了风雨的抚润,才有能力在阳光下不断地成长。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

“人的生命似海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愿在奋斗中的你我,扛得住痛,受得了挫折,找得着快乐;

愿我们一起拥有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夫妻到了中年,爱与不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几点

《父母爱情》8年了。

 

前些天,主演们齐聚央视,合唱了一首《光阴的故事》,瞬间将我们带入对这部剧的回忆中。

 

 

剧中,江德福与安杰相爱相杀,相知相伴,相扶到老的情节,在让我们感叹旧时光美好的同时,也重新掀起了对爱情的向往。

他们看似并不般配的婚姻,却让不少人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

他们抚育5个子女成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最温馨的一幕。

其实人生在世,能经营好家庭实属不易,一个家能不能和谐美满,关键就看这几点。

 

江德福与安杰的爱情,最初很多人都不看好。

他们一个是部队军官,年轻有为,但大字不识。

一个是资本家小姐,肤白貌美,但出身不好。

初识安杰时,江德福一眼看中了她的美貌,明知俩人身份学识相差甚大。

但爱情来临时,江德福一点也没退缩。

他展开对安杰的追求,还帮助她侄子开到了当时普通医院很难开到的救命药,成了安杰全家口中的大恩人。

江德福对安杰的爱,像极了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写的那样: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

一次次的倾囊相助,让安杰对眼前的男人有了好感。

虽然他不是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但他踏实可靠,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感情最终修成正轨。

不用想都知道,相差悬殊的两个人,婚后注定有数不清的分歧,需要经历无数次磨合。

只是,有人在其中磨掉了激情只剩下疲惫,有人在却铸造了一座港湾。

 

江德福和安杰都是后者。

他深知自己与安杰的不同,本着尊重妻子的态度,他对安杰处处包容。

安杰习惯了吃西式早餐,哪怕他自己吃不惯,也每天陪着老婆吃。

安杰有洁癖,他就慢慢改掉了自己吧唧嘴,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安杰爱喝咖啡,他就在每次外出出差时,给安杰带一包咖啡回来,哪怕自己连咖啡味都闻不惯。

身为丈夫,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从来没给出身不好,有着“小资”情调的妻子半点颜色看过。

他用尊重化解与妻子之间的分歧,用包容来慢慢适应妻子的习惯。

他努力地,为妻子打造一座更加坚实的港湾,尽量让她少吃一点苦。

他的尊重与体谅,就是那个年代,他所给妻子最好的护身符。

但若想经营好家庭,单凭一个人的付出往往难以维系,大部分感情走向终结的重要原因,就是一方的付出难得回报,久而久之心生愤懑。

看着江德福对自己的尊重和体贴,安杰也在学习着如何做一个好妻子。

其实早在商议结婚之初,他们的感情曾遭遇过一次考验。

当时,因为安杰身份的原因,江德福递交的结婚报告没能被批准,上级带有威胁口气地说:如果想娶她,就要做好回家种田的准备。

江德福心有忐忑,怕安杰不同意,也怕安杰会跟他过苦日子。

他蹲在门口偷偷听安杰和同事的对话。

对方问:如果江德福解甲归田,你能跟他过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吗?

安杰迟疑了一下,随后眼含泪花,却坚定地告诉对方:我能。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给了江德福莫大的宽慰,让他在有了铠甲的同时,也有了软肋。

安杰的柔情与妥协,化了这个男人的心,也给了他精神上的鼓舞。

好在,生活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重创,上级最终感动于俩人的齐心协力,同意了这桩婚事。

婚后,安杰清楚丈夫工作的特殊性。

她虽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在得知丈夫要被调去边缘海岛时,她犹豫再三,脱下高跟鞋与旗袍,穿上粗布衣服,愿意随他一同前往。

岁月的磨砺,物资的短缺,让安杰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清苦。

但心里有丈夫的她,还是放下了身段,学习着如何做一个好妻子。

她知道丈夫爱吃米面,从来不会做饭的她,开始洗手为他作羹汤。

岛上物资匮乏,她便学习着其他人的样子,挑水做饭,洗衣种菜。

知道丈夫好面子,还会在人前表现出一副“小娇妻”的样子,给足了丈夫在战友间的面子。

虽然在嫁给江德福前,她已经构建起自己完整的内心世界,但同江德福在一起的日子里,她会适时卸下“自我”,选择以家庭为重。

他们的婚后生活让我想起那句话:你战我便是剑,你退我便是盾。

互为依靠,互相搀扶。

她用自己的柔情,让这个小家成为丈夫和孩子心中最柔软的一片天地。

 

他们的相亲相爱,在让彼此生活舒服的同时,也给了孩子莫大的精神支持。

江德福为人正直,干活儿拼命,他们的孩子便性情耿直,勇敢无畏。

安杰享受生活,喜爱读书,他们的孩子便勤学善问,腹有诗书。

 

他们共同生育的5个儿女,虽出路不同,但大都独立、自信,懂得爱,也懂得如何去爱。

 

在《父母爱情》的原著中,大女儿江亚菲,从小就将父母的感情视作榜样,幻想着能找个父母一样契合的人。

 

她看中的男子,是王海洋。

 

王海洋性格沉稳,与江亚菲急躁的脾气正好互补。

 

他包容迁就,江亚菲在他身上,恰似看到了父亲的影子。

 

没有过多考虑地,江亚菲便决定要嫁给这个男人。

不料决定刚一下,便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理由很简单:王海洋离异,又带着孩子。

 

父母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会受委屈。

 

但江亚菲却如飞蛾扑火般奔赴王海洋,恰似当年她的父亲义无反顾也要娶母亲的姿态一样。

他们在外地结了婚。

 

结婚时,人没回去,只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通知了一声,说要旅行结婚,就不了了之了。

 

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与那个年代格格不入,但嘴硬心软的父母,还是汇来了五千块钱给女儿压箱底,以尽父母情分。

在那个年代,这不是笔小数目。

江亚菲拿到钱的第一反应,不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是和丈夫商议,拓展了新婚旅行的版图,去外面见识更大的世界。

 

你看,当一个家庭中,父母对人生有规划,孩子便独立有主见。

江家孩子,就是在父母的影响之下,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虽有点偏执,但坚定勇敢。

当然,年轻人不顾一切的决定,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婚后两年,江亚菲怀孕了。

丈夫瘦弱,婆婆靠不住,生下的孩子该怎么办,她一时没了主心骨。

思虑再三后,她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内心忐忑地说完陪护的请求后,没想到母亲很干脆就答应了,还立刻收拾好行李,和父亲一起来到他们小家。

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父母不计前嫌的支持,无疑给了孩子莫大的勇气。 

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和最后的依靠。

 

江家父母,就是那个孩子过得好时,悄悄退居幕后,孩子一旦有事,势必冲到一线的人。

 

他们在为孩子内心根植爱与希望的同时,也倾尽自己这一生去为孩子托底。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能够掌控人生的重要原因。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人常说,一个家若想富起来,爸爸一定要有大格局,妈妈一定要有好情绪。

在我看来的确如此。

不管是否门当户对,两个家庭环境不同的人在一起,势必会经历风风雨雨,小打小闹。

要想让一个家越过越好,贯彻在家庭琐碎中的,除了大格局、好情绪外,还要有互相的尊重、彼此的体谅。

尊重,让对方可以继续做自己。

体谅,让对方可以勇敢谋求事业。

唯有此,才是一份婚姻美满幸福的前提,才是一个如家庭温馨和谐的地基。

人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婚姻经营不易,家庭维系艰难,夫妻只有相互帮扶,彼此妥协,才能让一个家庭长盛不衰。

但愿你我,都能从《父母爱情》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初恋、老婆、小三,男人最爱的女人到底是哪个,答案一定出乎你的意料

昨天晚上有位读者深夜给我留言,她说结婚已经5年了,有个可爱的儿子,和老公感情不错,一直都以为自己很幸福。
可是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老公以前有个女朋友。
其实她不是不能接受老公以前谈过恋爱,毕竟现在不是古代,结婚前谈过恋爱是非常正常的。
可是别人告诉她,老公和初恋女友当初爱得死去活来,感情很深,是女方父母反对,觉得他家境不太好,女儿嫁过来会受苦。
但两人依然坚决在一起,甚至还出去租房同居了,是女方母亲以自杀相威胁,最后迫使两人分了手。
一段感情就这么在父母的干涉下,分道扬镳了。
在母亲的逼迫下,女的很快就结婚了,当时,得知前女友结婚了,他还喝得酩酊大醉。
几年后,他也结婚了。
当时读者知道老公有过一段恋情,老公也提过,但她没有当一回事,可是现在知道了这么多细节后,她就不淡定了。
两人认识的时候,彼此都已经快三十了,恋爱是谈了,但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所以谈得很按部就班。
那些风花雪月、海誓山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读者知道老公曾经和另外一个女人爱得刻骨铭心,和自己之间,却从来没有那样过,心态就不好了。
最重要的是,她很想知道,老公最爱的人,到底是前女友,还是她,她还问我,如果我是她的话,我会怎么样?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重温经典,第一部重温的就是《上海滩》。
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只有10几岁吧,具体的年纪已经不记得了。
说句实话,在我仅有的回忆中,不记得当时到底喜不喜欢看,我觉得应该并不是非常痴迷,因为我没有那样的记忆。
现在重温,其实以现在的眼光而言,当时的剧情是偏简单的,毕竟现在的电视剧都是上百集,情节那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包括化妆和动作特效等,和现在基本是没法比的。
但我还是喜欢看老版,为什么呢?
因为我在看老版的时候,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那时候青春年少,每天都是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更对以后喜欢的人充满了想象,不知道自己会喜欢上什么样的人。
在自己还未喜欢上什么人之前,看别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跟着对方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仿佛自己也是剧中人。
看到冯程程去找许文强,但没有找到他,落寞地在雪地里走,许文强突然出现,撑着一柄纸伞扣在她头上,她抬头看到他的那一瞬间,仿佛看见了满天星斗那般欢喜。
然后羞涩一笑,两人漫步在冰天雪地里,但周围散发的却是浓浓的暖意,和眉眼中化不开的情意。
看到这个镜头时,我仿佛重温了一下自己初恋时的心情。
后来也有了黄晓明孙俪的翻拍,我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反而老版的让我更愿意看。
因为前者承载了我的青春岁月,后者出现时,我已淡然无波,自然引不起我的悸动。
初恋为什么难忘?
真的是初恋那个人好得旷古绝今,再也找不出比他更好的人是吗?还是因为他是最爱自己的人,除了他,再也没有更爱自己的人了呢?
肯定不是,真要那么爱,不还是没有在一起吗?
当然也不是真有多好,反而因为当初年轻,很幼稚,不成熟,甚至有点可笑。
所以,初恋真正难忘并不是因为那个人有多好,怀念的,可能也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当初的那段岁月和心境。
可以说,你和这个人初恋会很难忘,和另一个人初恋,也很难忘,难忘的是你自己的第一次恋爱,而不是对方,只是没有人会这么理智地去区分而已。
最关键的是,回忆虽然很美好,但只是偶尔想起的时候,会会心一笑,也许会发一会呆,也许会惆怅一下,很快就会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没有几个人会整天陷在回忆中不能自拔的,只有在刚失恋的那段时间才会这样,后面这种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说实话,我先生也有过很难忘的初恋,最后她嫁给了别人,这家伙才愤而辞职打拼事业。
后面去参加同学聚会,还故意和我说一些以前的细节,看看我的反应,我的反应就是:
你们这种人生已经没有期待的人才会回忆过去,我这种朝气蓬勃,未来有无限可能的人,喜欢探索的永远都是未知领域。
纠结自己的过去没有必要,纠结别人的过去,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再纠结,那些过去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有未来无限精彩,才能去覆盖过去。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打不败的,一个是回忆,一个是已死之人。
很多姑娘不明白,当你越纠结他的过去时,他那些过去才会影响到你。
从爱情的角度而言,你之所以这么介意,是因为你真的很在乎他,很爱他,爱到连他的过去都不能容忍的程度,也等于告诉他:
你已经彻底征服了我,我希望你的一切都属于我,如果不是,我就会很伤心很难受。
但爱情的规律,从来不是这样的,爱情中最迷人的就是:难以自抑的心动,辗转反侧的猜测,欲语还休的暧昧,你来我往的征服,天长地久的相守。
什么样的女人最高明?
就是你哪怕已经和他生儿育女了,都让对方感觉你似乎还不属于他,而不是每天都在纠结对方的过去,探究他到底是更爱她还是更爱你;
也不是防备他的现在,看看他身边有没有小三出现,更不是患得患失,把他当成生活的全部,天天追问他是爱我更多,还是爱小三更多。
婚姻中,女人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十二分地喜欢一个男人,无论如何,请只表现出七分,因为十二分是会烫伤人的,当对方觉得你烫人了,他就想跑了;
如果你只喜欢一个男人三分,反而需要表现出十分来,因为你实际只喜欢三分,不管你表现的是十分,还是十二分,都不会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