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弄丢了那个对你好的人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有些人选择对你好,不是因为义务,而是出于在乎。”

深以为然。

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对待你,无论贫穷或富贵都陪在你左右,那他一定是冲着和你过一辈子去的。

他可能不曾说过一句“我爱你”,却与你相伴多年,从始至终。

哪怕领教过你的坏脾气,依然愿意为你洗手作羹汤,也许他的肩膀不够宽阔,却会尽最大的努力为你遮风挡雨。

你的信息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并时常你的喜怒哀乐,惦记你的寒凉冷暖,把自己最大的温柔和包容都给了你。

这样发自内心爱你,疼惜你的人,千金难换,此生难得。

正如这句话说的:

“世界上钱能买到很多珍贵的东西,却永远买不到一颗真正在乎你的心。”

真心待你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很多人往往如此,以为对方不会离开,就仗着被偏爱有恃无恐。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高加林和巧珍是同乡,后来发展为恋人。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纯粹的,从未要求过什么,只是全心全意去对他好。

然而,高加林并没有记在心里,他一直觉得巧珍配不上自己,自然也没有想过珍惜。

最后,高加林还是辜负了巧珍,选择了另一个女孩。

兜兜转转之后,高加林才想起巧珍的好。

书中有一段话,描述了高加林的心理活动:

“如果他和巧珍结婚,他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生活会苦一点,但会过得很幸福,但现在,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轻易弄丢了。”

在后来的时间里,高加林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空留遗憾与悔恨。

可是,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当一个人真心实意待你的时候,你却不当一回事,一再让她失望难过,等你醒悟过来,已经失去了拥有她的资格。

人的感情都是有限的,当所有热情被耗尽,对方就会选择离开,一旦离开,大多不会再回头。

所以,别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因为为时已晚,那时你再后悔也唯有无能为力。

记得林徽因说过: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错过了最想对你好的人。”

是啊,世间熙熙攘攘,每天来往那么多人,但是走进心里的却不多,能把你放在心上,百般对你好的更是寥寥无几。

一辈子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满心满眼都装着你,无时无刻关心你,就是难得的幸运。你就算无法回报同等的感情,也应该给以诚挚的回馈。

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一直冷落对方;不要一不高兴,就习惯拿对方撒气;更不要把对方的好,变成理所当然。

真心难得,真情难求。拥有时,请多加善待,相伴时,要好好珍惜。

余光中说过一句话: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人生满打满算不过几十年,需要且行且珍惜。

趁身边的人还在,能牵手就不要放开,能相爱就不要错过,别给人生留下遗憾。

 

记得,世间真心已经太少,不要再弄丢那个对你好的人。

最后,希望有情人都能够无比幸运,在最浪漫的日子里,享受最浪漫的爱情,在最浪漫的深情里,拥有最浪漫的岁月。
余生,不负光阴不卿。

夜听|把心安顿好,比什么都重要

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曾说道:“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万象由心生,喜怒由心定。心定则万事定,心乱则万事乱。

人海浮沉,生活跌宕,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事情。

心若安好,纵使万千波澜也能从容处之。

心静了,身就安了

 

把心安顿好,要让心静下来。

《道德经》有言:“清静为天下正。”

顺应自然,心静如水。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两次科举落地,一生起落浮沉。

25岁那年,他参加科举考试,榜单公布那天,很多落榜之人纷纷痛哭流涕,只有他淡定自若,道出一句:“吾不以不及第为耻,吾以不及第动吾心为耻。”

王阳明不因考试不中而羞耻,只为“考不中就灰心丧气、乱了心性”感到羞耻。

在他眼中,上榜、落榜皆常事,不要过分在意。真正应该在意的,是遵循内在平和的心境,面对失败时“一心不动”。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他丢了一块手表,怒气腾腾地翻箱倒柜,却怎么也找不着,一气之下扬长而去。

儿子见状走进屋,安静地坐下来,却听见一种特别的声音。他循声望去竟然就是父亲丢失的表。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和未知,一味地苦恼抱怨、自我纠缠,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只会让生活越来越糟。

我们与其深陷在情绪的泥沼无法自拔,不如把心静下来,心静而后安,心安才能破局。

把心安顿好,还要懂得把心放大。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把盐倒在杯子里,杯中的水又苦又咸。如果倒在湖水里,湖中的水却仍然很甘甜。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湖泊效应”。

其实,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就好比这些盐,心小了,苦味就重了,心大了,苦味就变淡了。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用湖泊一样宽广的心去盛装痛苦,豁达而从容。

就像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的那样:“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1958年,作家汪曾祺被发配到张家口农场。

在农场改造期间,他起猪圈、刨冻粪、扛粮袋,甚至还被关进过牛棚。

有人问他:“那段经历是不是很难熬?”

面对种种不幸,他在文章《随遇而安》中给出了答案:“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不难想象,在当时那个年代,他经历了怎样的撕裂与剧痛。

纵有万般苦,他仍选择爱上四季的草木虫鱼,把日子过成了诗和画。

他选择用最大的心,稀释最痛的伤,最苦的日子也能开出最甜的花。

生活中所有难事都能用四个字总结:会过去的。

只有我们的心大了,才能笑纳尘世的苦难,人生才能活得更恬淡从容。

心韧了,坎就过了

把心安顿好,还要锻炼一颗坚韧的心。

人能走多远,不在脚,在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理韧性”,就是一种于困难、痛苦、委屈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有些强者就像一颗鹅卵石,在一遍一遍经受了碾压、冲刷、打磨后,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形、不褪色、不走样,雨过天晴熠熠闪耀。

廖智,一个涅槃重生的舞蹈老师。

汶川地震是她一生的浩劫。

她眼睁睁地看着十个月大的女儿再也没有了呼吸,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她的丈夫也出轨了抛弃了她。

就在所有人扼腕叹息的时候,她却像一棵小草,拼命地活了下来。

廖智给自己开启了重启模式,她忍着锥心剧痛重新学习舞蹈。

她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踢腿、转圈,捱过无数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子,她再一次登上了舞台。

她参加《舞林大会》,跑完5公里马拉松,主演励志影片《深情约定》,参加央视真人秀《舞出我人生》,捧起亚军奖杯……那个翩若惊鸿的舞者回来了。

她在《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中写道:“在道路的尽头,你是选择仰望光明,还是选择留恋黑暗?

唯有活出来的生命,才能有力地证明一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盼望。那试图击垮我的,反而成为生命中至深的感激。”

是呀,道路尽头,是内心深处的坚韧把我们拽出黑暗。

有人说:“万物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其实,苦难就像旅途中的一颗颗顽石,有时绊得人头破血流。但终究会被我们踩在脚下,筑成一条独属于我们的路。

你有没有看过大火后的山林。

满是灰烬的土地上,蕨类植物破土而出;

被烧到只剩躯干的大树上,新的枝丫慢慢展开;

各种小动物探头探脑地跑了出来,一切继续生息繁衍。

一个人的心变得坚韧了,才能活得顽强挺拔。

人活一世,世事喧嚣,难免会遇到委屈、苦痛、不如意。

老天赋予我们鲜活跳动的生命,从来不是用来沉湎和消耗的,而是让我们学会守护本心,在这忙碌的世界里活得丰盈自由。

《菜根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不念了,不怨了,看透了,扛住了,再大的事也就过去了。

人生路上常风雨,不妨让心静一点、大一点、坚韧一点。

心安而从容,浮沉且随意。如此,便不枉一生。

想念一个人

你有没有,在深夜里很想念过一个人?

他眉眼温柔,笑容干净,一如往昔。

有人说:“不去想一个人,不是因为忘了,而是因为忘不了。”

那个人,像是内心深处的一道禁区,不敢说,不能碰。

因为,想起他,心会疼。

可是人啊,从来就不是善忘的动物。尤其在孤单的时候,思念总是轻易破防。

它带着你,回到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重温那场偶然开始又仓促结束的风花雪月。

遇见他,喜欢他,又错过了他。

因为遇见,心生欢喜,春天的云,夏天的雨,都有了颜色;

因为错过,空留遗憾,秋天的风,冬天的雾,也染上了愁绪。

青春,就像一场盛大而绚烂的烟花,繁华散尽,陪你看烟花的人,也走散了。

往后余生,每每想起,只觉惆怅。

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只要三秒,爱上一个人只要三天,而忘掉一个人,却要三年,甚至是一生。”

是啊,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如果说,爱过是身不由己,错过是命中注定。那或许,放下才是真正的成长。

人来人往,岁月如歌,我们总要学会接受:有些人,注定不会陪你走到最后。

生命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归途。

偶然的相遇,短暂的牵手,是惊喜。

而所有相逢,终有一别,却是宿命。

我们曾见证彼此最美好的模样,也曾交换最真挚的感情,这还不够么?

且信,别后经年,有缘自会遇见。

哪怕,鬓边已染白霜,脸上已带风尘,也定能一眼认出对方。

想来,半世沧桑,相对无言,万语千言,也只有一句:“嗨,你还好吗?”

长期没有性生活的夫妻,都靠什么维系感情?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有人说,中年夫妻就是,结婚越久,友谊越纯。
连“脱口秀女王”思文也在节目中调侃,把家里的双人床换成上下铺,丈夫就成了“睡在上铺的兄弟”。
好笑中透着一点心酸,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夫妻的婚后真相——
盖同一床被子聊天,可以没有半点邪念;
在对方面前换衣服,Ta 不会多看你一眼;
就算彼此“赤诚相见”,内心也毫无波澜……
在一起生活久了,干柴烈火变成了视而不见,男女之间的那种冲动和欲望再难找回。
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过上了“无性婚姻”。
都说性是爱的证明,当一段婚姻没有了性,只剩下柴米油盐的琐碎,夫妻之间的感情还怎么维系呢?

无性婚姻,有时不是因为不爱了

 

不少人觉得,真正爱一个人,是会对 Ta 有欲望的。
可婚后发现,就算自己躺在对方身边,对方也能无动于衷时,就开始怀疑自己失去了吸引力。
“Ta 不愿意碰我,是因为不爱我了吗?”成了很多夫妻有口难言的困惑。
谷歌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每个月有关“无性婚姻”的搜索量,远远超过了“不开心的婚姻”和“无爱婚姻”。
无性婚姻,也许比你想象中普遍。
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有大约 25% 的人在经历无性婚姻。
也就是说,每 4 对夫妻中就有 1 对是无性婚姻。
这么高的比例,绝不仅仅是因为“不爱了”这么简单。
那是因为什么呢?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无性婚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底下的回答里,这三个词经常出现:工作、孩子、累。
几乎概括了大部分夫妻放弃性生活的原因。
小文和丈夫就是从孩子出生后,开始了无性婚姻。
虽然每天 6 点就能下班,但她到家后还要做饭、洗碗、带孩子,抬头看一眼时间,已是 8、9 点。
再洗漱收拾,给孩子热牛奶,哄孩子睡觉,好不容易能喘口气,都快 11 点了。
躺上床的那一刻,她只有一个想法:
好好睡上一觉,就是对她最大的恩赐。
而丈夫呢?
工作劳累一天,遇上加班,到家就已经 9 点多,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即便有时间休息,也只想放空自己,根本没别的心思。
说到底,两个人进入无性婚姻,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太累了。
生活的压力冲淡了欲望,硬生生地把如胶似漆的他们,逼成了无欲无求的伴侣。

婚姻就像办企业,不能只在床上拼

《奇葩说》里薛兆丰教授说过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结婚就是办企业,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恋爱可以只谈风花雪月,有情便能饮水饱,而婚姻除了爱,还有彼此捆绑的利益。
比起床上的性和爱,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家庭经营得更好,不论是伴侣还是孩子,都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大成和妻子正是靠着这种“使命感”,维系着彼此的感情。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感情很甜蜜。
可结婚多年后,大成失去了之前的激情。
并不是因为他厌倦了,不爱妻子了,而是两人生活在一起久了,神秘感的消失,磨平了生理上的欲望。
在他眼里,妻子不再是有性吸引力的爱人,而是一位母亲,一个搭档。
对于他的忠诚,妻子也曾有过怀疑,毕竟性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需要,不在婚内解决,就有可能在婚外解决。
直到他们深入聊过一次后,妻子才放下顾虑。
孩子出生后,大成想换一个大点的房子,作为家里重要的经济支柱,没有比拼事业更重要的事了。
维系一段婚姻的,不止有爱,不止有性,还有共同的期待和目标。
当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时,即便性生活减少,但也有相互扶持、一起走下去的决心。
长期没有性生活的夫妻,靠什么维系感情?
靠除了性之外的爱,靠共同抚育的孩子,靠家庭的责任感,也靠共同的利益。
同不同床不重要,重要的是夫妻同心。
心还在一起,就不必在意身体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