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致六月:沉下心,慢慢变好

时间飞逝,今天已经是5月的最后一天了。
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感慨,岁月神偷,无声无息。
待你惊觉,它早已溜走。
明天就是六月的第一天,进入六月也就意味着,一年又过了一半。
但六月,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六月,有儿童节、端午节、父亲节,它们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爱与被爱;
六月,莘莘学子将迎来高考,接受人生中重大的挑战;
六月,大学毕业生们将走出象牙塔,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六月,天气将变得炎热起来,滚烫的人生路上,我们也会面临许多考验,希望大家都有勇气和信心,把日子过得闪闪发光。
 
六月:愿你心怀童真,依旧简单
六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
走过半生才发觉,孩童时代已经像梦境一样,变得遥远又模糊。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想回到儿时。
那时候,没有复杂的人情世故和勾心斗角;
那时候,生活很快乐,人和人之间很简单。
而成年之后,我们常常告诉自己,要做坚强懂事的大人,不敢任性,不敢矫情。
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努力赚钱供车贷、房贷、赚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
如果长大的过程无可奈何,长大的责任无法逃避,
我希望你能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也给自己留一份简单和纯真。
生活不简单,但我们可以简单过。
很多的纷纷扰扰,真真假假,不必挂在心上。
不是什么事都要争个是非对错,不是什么人都要跟他一较高下。
很多的欲望和目标,不必时时刻刻压在心头。
也许你没车没房,没钱没权,但你无病无灾,有人爱你,关心你,这也是一种幸福。
新的6月,一起做一个简单的人。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份从内而外的豁达,从容面对生活,找到内心的简单和宁静。
六月:沉下心来,慢慢变好
六月,也是丰收的季节。
有人十年寒窗,只为等那一刹那的绽放;
有人即将要告别学生时代,踏入社会,乘风破浪。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需要你付出很漫长的努力,才能去迎接生命里的花开。
美国有一位男人,婚后遭遇妻子的背叛,妻子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走了。
为了生活,他决定把唯一的技艺——“炸鸡”推销出去。两年里,这位男人去了很多座城市的餐馆推销,被拒绝了1009次。
但他没有放弃,在1010次走进一家饭店时,终于把他的炸鸡推销了出去。这个男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斯。
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把空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他用十余年的积累和付出,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你看那蝉,要在地下蛰伏三年,忍受着孤独和寂寞,默默蓄力,最终才破茧成蝶。
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样?
所有一鸣惊人的背后,都独自吞咽了无数无人问津的日子。
新的六月,希望我们既能为梦想全力以赴,又能在心里有一份从容,守住一份坚持。 
因为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在纷扰的世界里沉淀自己。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里写过一句话: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动的,总会吃饱的。”
新的六月,要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踏实,也要保有在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那些属于你的梦想,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
六月:愿你懂得爱,也被深爱
长大后的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
听友贝贝在母亲节那天留言说:“结婚之后再也不能经常回娘家了,只能一年一次,这几年疫情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都说女儿最好做,却也是最不合格的,远嫁的女儿更是亏欠父母。”
远走他乡后,我们都在为了工作忙碌,也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
但有个地方,不管你走了多远,离开多久,它永远是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的地方。
这个端午小长假,如果有空,不妨回家看看父母。
那里有你熟悉的饭菜,有听不完的关心和唠叨,也有你心心念念的人儿。
让端午的味道,变成团圆的味道。
6月19日是父亲节,也别忘了给爸爸打个电话,或者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
也许我们常常对妈妈表白,给妈妈买花,却不曾对父亲说过什么暖心的话,给他准备过礼物。
爸爸虽然不善言辞,却是那个只要你需要,就会为你付出一切的人。
越长大越懂得,只有家人,会不计回报、会无条件的爱你。
当所有的人都在关心你飞得多高,混得好不好的时候,只有他们会担心你累不累。
生活很苦,但有了他们给予的一抹甜,便能抚慰艰难日子里的许多苦涩。
龙应台说,金钱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时间却只给温暖心爱的人。
这个6月,多腾点时间和精力,珍惜身边所爱之人。
前半生,愿你有路可走。
后半生,愿你有人惦念,有家可回。
三毛说,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
岁月的流失固然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新的六月,愿你沉下心来,慢慢变好。
在前行的岁月里,慢慢成长成更好的自己。
在琐碎的生活里,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珍贵日常。
与听友们共勉。

夜听|五月再见,告别一切不开心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学会了伪装自己。


白天的时候,你是大家眼里的开心果,是坚强的,乐观的,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你才会卸下自己伪装的面具。

曾经,你喜欢什么都说,好的,坏的,都喜欢发朋友圈。后来,你喜欢什么都保持沉默,痛了,累了,都是自己默默承受。

别人问你经历了什么?你也只是淡然一笑,摇摇头,假装自己还是那么快乐。

慢慢地,“我没事”、“我很好”变成了你的口头禅。

有位听友跟我说,人有时候把心事憋在心里,不是不说,而是不敢说。因为你知道自己说出来,别人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你知道自己的身后空无一人,所以你从来不敢柔弱半分。

那些假装快乐的人,总是太过懂事,他们懂事到,从来不让身边的人为自己担心,他们懂事到,哪怕自己受了委屈,也要像个小太阳一样,温暖身边的人。

可是你知道吗?有时候你越假装自己,也是没人真的懂你。

五月最后一天,让所有不快乐都到此为止吧,新的六月,愿你能调整好心态,洒脱地过好每一天。

我希望你不要顾及太多,活得任性一点,笑就放肆笑,哭就大胆哭。

夜听|不争辩,不纠缠

莎士比亚曾说: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自以为聪慧过人,做事行一己之私,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坑害了自己。 
而那些真正的智者,从不显山露水。
 
他们做事低调内敛,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 
太精明的人,只能获利一时;拥有大智慧的人,才可安享一世。
远离低层次的聪明,你的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逞口舌之能,不如闭嘴
 
卡耐基曾说: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那些在言语上争吵不休的人,就像火上浇油,争得越厉害,火势越凶狠。
 
若想要灭火,唯有釜底抽薪,闭上嘴巴。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屑于逞口舌之能。 
王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雄辩症》,文中讲了一个患有“雄辩症”的男人,去医院看病。
医生让他坐在椅子上,这个病人问:
“为什么要我坐?你难道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此前已经了解过了这位病人的一些症状,于是他选择不辩解,起身去倒了一杯水拿给患者,说:“你喝点水吧。” 
这位病人却说:
“你这样子谈问题,是片面且荒谬的。又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如果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无奈地笑了笑,也不打算和他继续争辩。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医生换了一个话题继续聊天,他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
结果这位病人心情更激动了,他大声说道:
“这纯属胡说八道!你这里的天气真不错吗?
就算是天气好,也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都不错,
比如:北极有刮寒风,几座冰山正在撞击岸边……”
医生见这个话题也无法继续聊下去,于是和他说:“你的病我已经看过了,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可是,这个病人又怒气冲冲地说:
“你虽然是医生,但是你无权命令我离开。你的职业道德,也不会允许你赶我离开的。”
 
医生便停止了和他的讲话,低头研究他的病历,准备给他开药。 
层次不同,不必争辩。
一味地争高低,不仅消耗了自己的时间,而且毫无意义。
鲁迅曾说:“当我沉默时,感到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时,却格外空虚。”
很多时候,逞一时口舌之快,不如闭嘴。
面对不同层次的人,不必争辩和纠缠。
学会闭嘴,反而是一种明智之举。
 
 
挑是非之事,不如忍让
古人有云: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找茬、挑刺的人,与其和他们针尖对麦芒,不如适时退让。
当你不与挑事之人计较时,你会发现,生活轻松了很多。
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家饭店里,有一个大叔突然闯进大厅,他愤怒地喊道:
“你们酒店大门口的地板,为什么弄得这么滑,我刚才走过,直接摔倒了,现在腰又酸又疼,你们今天必须给个说法!”
 
服务员看到这个情况,慌慌张张地去叫经理。 
经理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因为大叔的责骂而生气,他充满歉意地对大叔说:
“这位先生,真的不好意思。
 
您先等我三分钟,我把手头上的活儿安排下,然后马上带您去医院检查。”
 
那位大叔就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 
大厅的服务员偷偷跟经理抱怨道:
“别的客人走进来都没事,只有他摔倒了,肯定是他自己鞋子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的问题。”
 
经理听完后,笑了笑没说话。 
出发前,经理让这位大叔换了双舒服的鞋子,并嘱咐一位服务员说:
“你去找家鞋店,让师傅把这双鞋子的后跟修补下,以防他再次滑倒。”
 
医院检查的结果并没有异常,他们回到酒店后,经理把修补好的鞋子还给这位大叔,并再次为此次事件而道歉。 
大叔听完之后,没有再说话,拿过鞋子就离开了。
服务员们一脸的忿忿不平,经理对大家说:
“面对无事生非的人,你越跟他纠缠,他就越来劲。
 
不如退一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矛盾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俗话说得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在生活中,跟难缠的人硬碰硬,最终只会两败俱伤、鱼死网破。
挑是非之事,不如忍让。
学会退让,不是怯懦,而是让你能快速化解矛盾,远离是非。
 
 
拆他人之台,不如互帮
 
《幽兰操》里讲:
“合作如兰,扬扬其香;采而佩之,共赢四方。”
 
这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互相扶持。
 
只有懂得帮助他人,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各自占据着一南一北,实力颇盛。
 
就连董卓都十分忌惮他们,他直言:“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然而,这兄弟俩却因同父异母的关系,相互看不顺眼,针锋相对。
袁术造谣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还和他的强敌公孙瓒结盟;而袁绍也不甘示弱,联合刘表,一起对付袁术。
后来,袁术因无治国之才,不得人心,最终被曹操击败。
不久后,袁绍也败于曹操。
袁绍和袁术明明可以共同合作,赢得天下,却偏偏要互相拆台,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让我们自己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清朝有两位著名的画家,金冬心和王铮。
 
金冬心的画技水平精湛,因此,王铮一直耿耿于怀,想尽办法要让他出丑。 
在某次诗人集会上,大家以柳絮为题,来进行诗词创作。
王铮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他不假思索,马上冲口而出:
 
“飞来柳絮片片红。”
此言一出,氛围一下子安静下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柳絮是白色的,而非红色。 
这时,金冬心拍手叫绝,并在其前面加上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
众人回味之后发现,在夕阳的映射下,白色的柳絮自然就变成了红色,好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于是,金冬心的这一句话,不仅帮助了王铮化解尴尬,同时也成就了一首绝妙的好诗词。
《道德经》有言: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弱者互相拆台,互相添堵,锱铢必较,最终的结果是害人害己;
强者互相搭桥,彼此成就,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
 
 
远离低层次的聪明
 
老人言:“大智知止,小智为谋。” 
意思是,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
靠着小精明,也许能得意一时。但这样的小算计越多,隐患也就越多,前路就越难走。 
不逞口舌之能,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
不挑是非之事,才能安稳度日;
不拆他人之台,才能实现彼此的互利共赢。

夜听|错过,放过

夏天的风轻轻吹,吹着愁绪,吹痛了记忆。

每个人心灵的深处,有那么一个地方,受了伤,结了痂。


却在漫长的旅途中愈发坚强,不为人知,也不声不响。


独自扛着孤独,忍着寂寥。

在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相识已是意外。


本以为遇见即是永远,
没想到转眼成了过去。


熟悉的人再次陌生,故人的脸愈发明晰。


像是变成了一缕烟,久久挥散不去。

爱情的事谁又说得清楚,往往一念咫尺,一念天涯。


后来知道原来感情里深情的人是自己,原来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开花结果。

回忆的浪潮淹没了自己,苦涩的味道留在嘴里。


记忆里揉碎的念想,风一扬,就成了漫天花落。


日落东升,潮起潮落,往事被浪花卷着漂走,很多事都了无痕迹。


渐渐地懂得了生命中总有些事情无法弥补,有些遗憾无法填平。


也懂得了有些路注定只能自己走,留不下的人要学会放手。

爱情的酒苦涩又悠长,泡着泪水,蘸着花香。


一分醉故人,一分醉自己。


熟悉的人,珍贵的物一并随往昔向后走。


顺着河流,乘着风去,想抓也抓不住。


是你的总会遇见,不是你的无法强求。


生活安排了我们的相遇,我们也要接受它的别离。


爱过,恨过,留下足迹便足矣。


相遇,分离,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时间制造了伤痛,也会抚平伤痛。


余下的日子,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


花开花落,缘起缘尽。


时间还久,路还很长,


相信还会遇见很多的人,还要走很多的路,


适合的人还没有来,最好的人还在远处等你。

夜听|谁是你可以灵魂相依的人?

作家罗楠曾说过:

“真正的友谊无关财富地位,它是直抵心灵的懂得。
是我了解你的不易,你珍惜我的付出,是彼此灵魂上的相知相契。”
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其实是两颗心的碰撞。
命运决定我们会遇见谁,但时间会决定留下谁。
灵魂可以相依的人,才能一路同行,走过山高水长。
 
灵魂相依的人,相处舒服,交往不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和一个人一开始关系很好,慢慢地还是疏远了。
因为俩人总聊不到一起去,相处起来也感觉很累。
小说家尼尔森曾说过:
“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像走进一间你住过的屋子。
 
你认识床头的书,桌上的花,还有厨房里的东西,所以发自内心地感觉自在、安全。”
一段真正契合的关系,也是如此。
它不需要刻意讨好和维持,你大可以舒服地做自己。
它没有鸡同鸭讲、彼此算计,有的只是性情相投和真心相待。
就像导演陈晓卿曾提起的,和几个老朋友的故事。
大家平日里各自打拼,每过段时间就会找个由头聚在一起。
吃的喝的不一定是什么好酒、好菜。
但几个人凑着聊一会儿,那些生活里的烦啊累啊,一转眼就没了。
饭桌上,他不是导演,朋友们也不是编辑、老师、作家。
大家都是最纯粹的自己,说最感兴趣的话题,讲最知心的话,吹最幼稚的牛。
却独独不谈声名,不提金钱,不攀关系。
这段友谊,成了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得以喘息的一块自留地。
成年人的世界是一汪苦海,平日里我们戴起面具,应付着各色人等。
但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你永远不必小心翼翼地伪装。
开心了,就笑,难过时,就哭。
 
即便外界刀光剑影不断,职场勾心斗角不停。
你始终还有一片净土,能单纯地做自己,尽情地发泄委屈。
每每相聚,一顿饭、二两酒、真心话。
“我们赤诚相对,话题是契合的,相处是轻松的,交往是真诚的。”
灵魂相依的人,频率相同,无言也懂
我有个老友,早年因为文字相识,后来大家各自奔赴前程,分隔两地。
他早已不再写作,可每逢看到好书好文章,总会发来跟我分享;
我偶尔心情烦闷,脑袋里头第一个浮出的,也总是他的名字。
后来这十几年,工作和生活里遇到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默契。
就像有句话讲的,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
一个是自己本身,另一个是与自己有相似灵魂的人。
一段好的关系,总是两个相似灵魂的碰撞和依偎。
上世纪九十年代,名嘴窦文涛和作家许子东,因为一档节目相识。
对文学和社会都同样感兴趣的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二十多年过去了,身边人来来去去,他们却仍旧默契无间。
窦文涛做节目被人放了鸽子,许子东二话不说就坐飞机赶来帮忙。
许子东出了新书,窦文涛会第一时间帮他宣传。
俩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常驻香港,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对方。
有次许子东生病了,窦文涛一边忙着做节目,还一边为他担心。
有些跟旁人不能讲的心里话,他却总能放心地讲给许子东听。
每次见面,随便开启一个话题,俩人都能聊上几个钟头。
想起来席慕蓉曾说过:
“我们置身在两座山脊上,遥遥地彼此不能相望,却能听见你温柔的声音传来。”
所谓挚友,就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不同的躯体里。
平日里,你有你强势下的脆弱,我有我笑容背后的心酸。
但只需要一眼,就能明白对方的言不由衷和欲言又止。
 
时间不是障碍,空间不是问题,忙碌不是借口。
因为互相懂得,所以彼此默契;因为互相惦念,所以格外珍惜。
 
灵魂相依的人,彼此扶持,互相托底
看过一句感触很深的话:
“一段感情没法长久,很多时候不是缘分不够,而是人品不行。”
一段友谊的开端,一定是因为兴趣相投、心灵相通。
但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德行和人品。
人在风光时,掌声和追随总是来的很容易。
但落魄时朝你伸出双手的人,才最值得灵魂相依。
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毕业那年他孤身来到北京,工资低得可怜,只能住在远郊不到十平的小单间。
因为长期加班和饮食不规律得了胃溃疡,异地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
他不敢告诉任何人,一个人窝在出租屋里整晚整晚地抽烟,掉眼泪。
后来来京出差的大学室友约他吃饭,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窘迫。
室友二话不说,就给他转了5000块钱。
本想拒绝的他,被朋友的一番话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和你当哥们儿,不图别的,就图感情俩字。
你碰到难处了,能帮的我肯定帮,帮不了咱还不能一起想办法吗?
老自己扛着,还要我这个朋友干嘛,当我就是和你吃喝玩乐呢。
有人说,成年人的感情都是易碎品,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但真正的朋友,永远是你灵魂可以停泊的港湾。
就像电影《触不可及》里,残疾的菲利普和刚出狱的德瑞斯。
 
他们在彼此生命最艰难的时候互相扶持,舔舐伤口,成为了彼此的支柱。
就算生活不肯善待你,我也要尽自己所能为你带去温暖。
就算所有人都看不起你,我也愿意坚定地跟你站在一起。
孤独时,给你陪伴;难过时,给你安慰。
风雨不离,患难相随。
也许,这就是友谊最大的意义。
 
网上有句话曾打动我很久:
“人生是张巨大的、答不完的卷子,我们匍匐前进,时对时错。
 
但庆幸有挚友陪伴,这场漫长而艰巨的答卷任务变得不那么苦涩。”
真正的友谊,是一颗心靠近一颗心,一个灵魂依偎一个灵魂。
心灵相通的人,才会彼此懂得;
灵魂相近的人,才能共担风雨。
愿你找到一个能与你灵魂相依的人。
能读懂你的快乐,心疼你的难过,永远坚定地站在你身后。
时光盗不走,风雨拆不散。

夜听| 有些人,不删除,但也不再联系

人这一生,会和许多人相遇,会和一部分人相知,也会和某个人相爱。
但最后,大部分人都会和你告别,消失在你前行的生活里。
那些爱过却不能拥有的人,余生就不必他多指教了,有些人只适合安静地住在心里。
那些慢慢消散在人海的朋友,愿你慢慢学着释怀,或许把他们留在回忆里会更温暖。
而那些仍然陪在身边的人,你得加倍去珍惜,把他们放在最珍贵的地方。
因为,抓不住的是曾经,握在手里的是现在。
不管什么时候,珍惜拥有的,放下失去的,万事随缘,才是最好的活法。
与你共勉。

谢谢,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