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在朋友圈发这三种动态!

 

 

《礼记》里有句箴言:水深而流缓,人贵而语迟。

水越深,水流越是平缓,哪怕水面风起浪大,深处的水依旧保持缓慢的速度。

而优秀的人,说话往往谨慎,不着急表态,不哗众取宠,所以给人感觉说话慢悠悠的。

浅薄的人,经常在别人面前或是朋友圈里有这三种表达。

怨天怨地的负能量

浅薄的人,总是怨天怨地,充满负能量。

公司有个前同事,外号叫“朋友圈牢骚王”。

看她的朋友圈,话里话外全是对他人的不满,对生活的怨气。

大清早,埋怨早餐店老板卖得贵,缺斤少两;

 

开完会,吐槽老板要求高,自己不被理解;

 

下班后,又发文说朋友不关心自己,不体谅自己。

 

她态度消极,工作也潦草,业绩一直垫底,没几个月就被解雇了。

 

同事们对她的印象大同小异:

“她这个人吧,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太爱抱怨了。”

西班牙有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这种人总觉得自己惨,生活对自己不公,好事坏事到她那里都能成为抱怨不断的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生活都不易。

怨天怨地,除了让心情更坏,没有任何意义。

真正的强者不会去抱怨,而是去想办法改变,让自己摆脱困境,去调整心态乐观看待生活。

过度炫耀自己的成就

浅薄的人,喜欢过度炫耀自己的成就。

很认同亦舒的一句话: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层次低的人,爱张牙舞爪,有一点点成绩都要哗众取宠。

频繁发朋友圈炫耀,向身边的人反复提起。

精神世界丰盈的人,不需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来满足虚荣心。

叶圣陶成名后去教书,经历栏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 

季羡林一生自称教书匠:“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

杨绛在拒绝出版社时,也只是略带幽默地说: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层次高的人,看穿了虚荣,不在意虚名浮象,不向外界显摆炫耀。

而是低调活好自己,追求内心憧憬的生活。

独享一份平和与安静,淡泊豁达,快意人生。

卖弄自己的学识

浅薄的人,喜欢卖弄自己的学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词,叫“达克效应”。

通俗的讲,越是无知的人,越以为自己聪明,而且最糟糕的是,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当一个人到处卖弄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反而显露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苏东坡少年时就才华横溢,小有名气。

洋洋得意的他大笔一挥,在待客的书房门上,写下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到苏东坡,说:

 

“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看到年纪这么大的人都要来请教自己,更得意了。

 

只见老者捧上一本书,苏东坡接过来,翻开来读,发现里边的字,大多不认识。

 

老人见苏东坡面露难色,便说:

 

“天下那么多书,公子没见过也难免,我再去请教别人吧,就不难为你了。”

 

苏轼听了,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老人走后,他重写了门上的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是心平气和、沉稳谦逊的人。

他们深知,当一个人沉浸在自以为是的幻想中,被高傲遮蔽了眼睛,便不可能再有所进步。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听点个在看

爱一个欣赏你的人

 

知乎上曾有个话题:“爱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发自内心的欣赏。”

欣赏是产生爱的原动力,没有欣赏做基础的爱情,即便修成正果,也很难抵挡岁月的侵蚀。

就像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徐朗突然对结婚多年的妻子提出离婚时,是对她全盘的否定:

“你在家里永远穿着那件紫色衣服,刷牙的杯子总放在搁架的第二层,牙膏必须得从下往上挤,每星期四都是炸酱面电视剧,电视剧炸酱面……”

一段爱情,如果你在对方眼里只剩下缺点,那么他早已不爱你了,或者是从没真正爱过你。

好的爱情,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欣赏。

懂得欣赏你的人,总能看到你的优点,哪怕你只是那么一点点的好,他也会无限放大,然后小心翼翼地珍藏;

欣赏你的人,你的认真,你的玩笑,你的所求所需,你的性情原则,他都心里清楚并悦纳,信任并笃定;

由欣赏而滋生出来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无论身份、地位发生何种变化,那种心灵契合的感觉都会历久弥新。

如同巴尔扎克说过的:

“一个懂得欣赏你的人,必然是了解你灵魂的人,你们在一起才能走得更长久。”

欣赏,让平凡的我们,在彼此眼里,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世事喧嚣,唯独你始终闪耀。

岁月漫长,愿你能有一位欣赏你、爱你的人,一起度过温暖的余生。你若喜欢,请给夜听

命好,运好,都不如心态好

能否拥有一个好的心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狄更斯说: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具有力量。”
心态不好,一切就都乱了,心态好了,凡事也就顺了。
一个好的心态,能够让我们乐观豁达,有能力战胜面临的困难,从容不迫;
一个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淡泊名利,懂得珍惜,知足长乐。
心态好的人,遇事平心静气,凡事不争不比,
往事及时清零,遇事乐观积极,常怀感恩之心。

遇事平心静气

 

心态好的人,遇事平心静气。
《清静经》有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个人如果内心清静,那么天地的力量,都会聚集到他的生命中来。
平心静气,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处事态度,更是一份难得的豁达与从容。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遇到难题。
有些人,一遇到问题就变得急躁易怒,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结果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而有些人,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能平心静气,不被情绪左右,理智冷静地分析问题,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一件事是福是祸,关键在于用什么心态去对待。
内心不慌乱,少些急躁,多分冷静;
话前先思考,少些情绪,多分理智。
遇事平心静气,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少留遗憾,不困于俗事。

凡事不争不比

心态好的人,凡事不争不比。
听过一句禅语:
“世间无事,烦恼来自逞强。所求太多,心就无处安放。”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
有的人,争了一辈子,比了一辈子,和别人较劲,和自己生气。
结果争得越多,丢得越多;比得越狠,越不快乐。
争利益,亲朋反目;争对错,感情破裂;争是非,四处树敌。
和别人比房子,比车子,比老公,比孩子,把日子比得越来越糟,把自己比得身心俱疲。
因为好争,所以内心不得安宁;因为攀比,所以生活永不知足。
其实,在“争论”和“比较”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赢家。
赢了道理,输了格局;比了高低,失了自己。
生活中本就没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纠缠不休的人和事,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生活中谁不是一边仰视别人一边被别人仰视,放下虚荣和执念,只管做好自己。
有时候,不争,不是懦弱,而是不值得;
不比,不是懈怠,而是没必要。
凡事不争不比,用自己的节奏慢度光阴,享受当下。
王家卫曾说: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忘掉所有的事情,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这该有多开心。”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放不下过去;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忘不掉曾经。
可人生苦短,余生太贵,何必再为往事难为自己?
曾经的是非恩怨,不值得再去纠缠;过往的聚散得失,没必要再存执念。
相爱时,真心相待;不爱时,我自安好。得到时,心之坦然;失去时,亦能淡然。
俗话说,看得清不如看得轻,看得透不如看得淡。
凡经历的都是故事,往后的才是余生。
正如《断舍离》中所写的那样:
“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不要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做人应如水,从善而流,随缘而安,能卸下心中所累,放下过往,才能走好今后的路。
往事及时清零,不委屈当下,不忧虑未来。
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表示: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却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我们无法改变那10%的结果,却可以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决定那90%的生活。
生活不只有琐碎鸡毛,更有理想与热爱,所以不要整日愁眉苦脸;
人这一生,唯有经历苦难才能学会成长,所以别只想着咀嚼甘甜;
人生的路,本来就是坎坷崎岖,有高有低,所以别奢想一路平坦。
一个人真正的乐观,不是在顺境中安然,而是在失意时坦然,在平淡中自信,在困苦中从容。
正如普拉斯所说:
“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而悲观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人内心向上的动力。
遇到难事时,往好处想,有时变幻一种心境,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烦恼太多时,别去较劲,多做开心的事情,让自己快乐才最重要。
遇事乐观积极,脸上常挂微笑,好运自然常伴左右。
心态好的人,常怀感恩之心。
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
“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激之情。”
许多时刻,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拥有的越多,不一定就越快乐。
但越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会越幸福。
人总是习惯在顺遂时认为一切理所应当,而只有在遭遇困顿后才深知平凡的可贵。
这世间所有的付出都不该被漠视,所有的得到都应该被感激。
感恩所有的相遇和陪伴,生活中遇见美好是幸运,遇见不好是成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
感恩所有的历练和磨难,顺风顺水是偶然,磕磕绊绊才是常态,经历即是成长,不负当下。
懂得感恩,才知获得不易,才知当下可贵,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倍感珍惜。
就像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写的那样:
“常怀感激之情,我就懂得将迎面而来的一切化为快乐。”
感恩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我们热爱生命的方式。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心怀善念,所遇皆温暖。
常怀感恩之心,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惊喜,珍惜每一个平凡又可贵的日子。听点个在看

这才是男女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婚礼。

看着台上新人眉眼带笑的样子,我不禁在想:

什么才是最好的爱情呢?

张小娴说:“好的爱情,使你的世界变得辽阔。”

一纸书香说:“好的爱情,是你让我心动,我让你心安。”

在这个路遥马急的时代里,有人向往门当户对,有人追求灵魂相依。

但无一例外的是,任何一段能让你感觉到幸福的关系,前提一定是让你舒服的。

知人冷暖,双向奔赴

 

好的爱情,知人冷暖,双向奔赴。

《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和郑娟,是我最喜欢的一对儿。

初相遇的时候,两个人都过得很苦。

周秉昆就是一个在酱油厂打工的工人,而郑娟平时只能靠着糊纸盒才能活下去。

可就是这么两个自顾不暇的人,却都对对方产生了怜悯之心。

周秉昆心疼郑娟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照顾盲人弟弟,抽空就过来帮忙干重活。

 

后来周秉昆进了监狱,郑娟不顾外面的流言蜚语,天天去照顾他瘫痪的母亲。

 

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两个人却连个像样的房子也没有,周秉昆还丢了工作。

 

可是夫妻俩谁也没埋冤谁。

 

反而合力开了个面馆起早贪黑地干,日子这才慢慢有了起色。

 

《小王子》里写道:“爱不是两个人互相凝望,而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

一段感情到最后,就是两个人围着柴米油盐这点事来回转。

爱无需多言,有时就是疲惫时对方端上来的那碗热粥;有时就是深夜翻身的时候,顺手给对方盖好被子。

爱的最高层次,其实就是心疼。

亲密独立,相濡以沫

好的爱情,亲密独立,相濡以沫。

和大家分享一件趣事。

当年霍启刚为了追求郭晶晶,可以说是费心费神。

 

不少人都劝郭晶晶见好就收,嫁入豪门是多少女人想都不敢想的啊。

 

然而郭晶晶却霸气回应:

 

“他是豪门又怎样,我是奥运冠军。豪门很多,冠军就那么几个。”

 

即便后来恋爱了,她也和霍启刚明确了自己的底线:

 

不能占用训练时间。

 

不能到训练场看自己。

 

退役之前是不会结婚的。

 

郭晶晶清楚地知道,爱情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爱人的前提,是拥有爱己的能力。

 

后来郭晶晶一往无前,征战奥运会和世锦赛,最终以31块金牌的好成绩圆满退役。

 

可你以为到这,她就会收心嫁人了吗?

恰恰相反,她选择去英国留学深造了。

而霍启刚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把家族的产业经营得蒸蒸日上。

最后,两个人都以自己最好的姿态,幸福地步入了婚姻。

一段舒服的关系,不是24小时腻在一起,而是双方各有所爱,尊重对方的圈子,各自努力。

别忘了,被宠爱有可能是一时的幸运,自强自爱才是一生的成就。

真实舒服,自在相处

好的爱情,会让你真实舒服,自在相处。

三毛说:

“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流鼻涕。

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三毛这一生遇见过很多优秀的男人,有人博学,有人浪漫。

 

然而她却只钟情黝黑干瘦的荷西。

 

因为只有在荷西面前,她不用做那个高高在上的女作家。

 

她可以不顾及形象,穿着粗布麻衣,在沙漠自在地奔跑。

 

好的爱情,其实就是激情褪去后的亲情。

细想一下,你在这个人身边的时候,是不是即便不发一言,也不会觉得尴尬?

是不是可以坦诚地说出心声,也从不担心他会取笑自己?

就像苏芩说的:

“感情一开始,你要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

相处久了,就要考虑喜不喜欢当下的自己。”

爱最好的状态就是松弛,好的爱人是避风港,在他身边你不必逞强更无需伪装。

一段舒服的关系,从不会用力过度。

好的爱情,心存包容,互敬互爱。

电影《失恋33天》里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买台冰箱,保修期才3年。你嫁个人,还要求这个人一辈子不出问题吗?”

话糙理不糙,夫妻俩生活中有点小打小闹很正常,哪个家庭还没有一点小摩擦?

气急了的时候,不妨多想想对方的好,多想想一起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吧。

网上曾有一个采访,记者问妻子,愿不愿意让丈夫体验一下分娩的痛苦。

妻子淡淡一笑说:“不必了吧。”

“我老公,也没有让我体验过当一家之主的艰辛啊。”

所以你看,爱意和包容,是可以消解掉生活的苦痛的。

相爱只是一段关系的起点,真正支撑一段感情走下去的关键,是能学会和对方的缺点共生。

有矛盾就耐心解决,有困难就携手面对,感情才会保鲜啊。

所有深情,背后都有包容,所有厚爱,背后都是体谅。

有句话说:

“我和你谈的不是感情,是信任,是忠诚,是陪伴,是考验,是我们一直不分开。”

热情会退,时光会逝,唯有清醒独立的灵魂才是终生所依。

人心有远近,生活亦有苦和甜,但两个人相依相偎就不必畏惧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