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昨晚,有人在后台留言说: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可能是太压抑了吧。

没办法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就是会突然难过,头一低眼泪就掉下来了。”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吧,我也有。

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去看电影,选那种几乎没人的场次,喜剧也能戳到泪点。

其实不过是借个由头默默发泄一下藏在心里的委屈和疲惫罢了,出了门,还是要打起精神继续面对生活。

长大以后的世界总是很矛盾的。

我们好像变得有些麻木了,处理不完的琐事,应付不断的交流。

心里的海啸无人知晓,反正面上总是云淡风轻地笑着。

我们好像又变得比以前更感性了。

刚好赶上了车,下雨恰好带了伞,陌生人的一句谢谢,都够开心很久,

共情、同理,热爱那些细碎的小确幸。

哭有时,笑有时,都是常态。

但是别忘了,消沉和压抑只会折磨你。

只有内心的理性和强大,才能帮助你尽快理清那些复杂和混乱。

所以啊,正视完那些磨人的情绪以后,就要落落大方地从其中走出来。

要耐心地让自己慢慢成长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说起黑红二字,必然想起杨幂。

有人说她爱财虚荣,有人爱她冷静自持,但总之,她真的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

有一次她在节目中说,凭什么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每个人都很辛苦。

的确是这样的,她说,一个人对于困难的态度很重要。

“今天你这儿划了一个口子,如果你觉得它只是一个伤口,过两天它就好了。

但如果你觉得我这里伤到了,以后会不会留疤啊,会不会很难看?

如果你无限放大,它就会变成一个困扰你的大伤口。”

情绪起伏就是这样的一个大伤口。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也不要低估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承受能力。

降低期待,坚持成长,拒绝庸人自扰,更别杞人忧天,那么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说白了,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就像罗伯·怀特说的:“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不应该使一切行动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内心的强大和稳定,真的很重要。

前段时间我买了一个小摆件,放在办公室的桌子上。

上面就两个字:静心。

其实外在的提醒和内心不断强化的好心态,都是把自己从负情绪中拉出来的关键。

我妈常提醒我,要在自己心里放一面镜子。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在镜子里照一下,好的坏的,波动的起伏的,都任由它从镜子前发生。

也就是说,跳出情绪去看此刻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旁观者劝解一下自己,又不是生死大事,不至于跟自己生闷气。

也没必要因为几分钟的不开心,影响了这一整天的好心情。

人的不快乐,绝大多数都是闲着并且胡思乱想想出来的。

所以觉得心里有些烦闷的时候,不妨站起来走一走,或者听一首喜欢的欢快的歌,或者在心里默数从一到五十,都很有效,立竿见影。

盲目攀比只会输了自己的心情,想的太多,也只能输了自己的人生。

时间有限,人生难得,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不要被情绪引导,哪怕世事浮躁。

心态越平和,生活越简单,人才会越快乐。

与朋友共勉。

​不争(深度好文)

 

《闲情偶寄》中有句话:“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挫折。

当我们遇到迈不过的坎时,不妨试着换个方向,找寻新的出路。

正如陆游诗中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墨守成规的坚持,而是懂得转弯的智慧。

路不通时,不妨转弯

 

《易经》有言:“万物皆由音乐创造。”

世间万物,皆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

唯有在该转弯处转弯,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北宋思想家李觐曾说:“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

改变,不是让我们投机倒把,而是要懂得顺势而为。

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纷乱嘈杂的世间,更好的向阳而生,择路而行。

有位禅师带领弟子外出时,遇到一条湍急的河流。

 

禅师指着河流说:“这条河有什么特点?”

 

有个弟子回答道:“河流曲折蜿蜒,都是弯弯的曲线。”

 

禅师又问道:“那为什么河流不走直路,却走弯路呢?”

 

一名弟子有悟,说道:


“河流蜿蜒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时会遇到各种障碍。

 

只有绕道而行,才能避过种种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

 

人生亦如河流,曲折蜿蜒是常态,不必长吁短叹,停滞不前。

与其纠结悲观,不如俯瞰现状,找到破局的线索。

《晋书》中说:“礼有经,亦有权。”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法既有规矩,也有变通之处。

懂得转弯,不仅仅是一种行动上的能力,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智慧。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会硬撑死扛,而是待时而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人生在世,多一分变通的智慧,便少一分麻烦缠身,如此人生路才能走得越远。

看不透时,懂得进退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人生在世,总是反复无常,漫漫征途,也看不见尽头。

当我们看不清时局时,不妨退一步,静待时机。

狮子狩猎,必先低伏;雄鹰觅食,必先高飞。

真正聪明的人能看清时局如何变化,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前不久看过绿海龟的故事,很是受益。

 

凯西在浮潜中看到一只绿海龟,她尝试着追上那只绿海龟。

 

但始终跟不上绿海龟的速度,自己的体力却所剩无几。

 

她停下休息时发现自己赶不上绿海龟,并不是因为自己游得慢,

 

而是当海浪向她扑来时,她选择用力挣扎,不断地消耗自己的力量。

 

反观绿海龟遇到海浪时,并没有奋力前行,而是停在原地不动。

 

当海浪向绿海龟的方向涌起时,它才会竭力前行,借助海浪的力量。

 

正因为绿海龟不与海浪相争,才能巧妙利用浪花的力量,更好的保存自己的体力。

 

古人说:“事有两面,人有两眼。”

人生难免疾风起,如果无法改变风的方向,就想办法调整自己的风帆。

知进退,适境而生,适境而变,是成年人必须掌握的课题。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被形形色色的事物诱惑。

看到别人的项目,能够迅速获益,就会立刻去尝试。

一旦没有效果,就再次寻找新的项目。

与其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闯,不如静下心来俯瞰全局。

另辟蹊径,才能抵达遥远人生的大海。

懂得进退的人,不会沉溺于眼下的困境,而是对生活下的汹涌暗流一清二楚。

想不通时,学会放下

庄子曾说过:“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忘记是非之争,心里自然感到舒畅。

内心不变,不屈从外物,无论发生任何事内心都会感到舒适。

常言道:“心宽,路才能宽。”

唯有除去心中的杂草,重新种上阳光与鲜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明朝书法家娄坚在少年时,他的父亲就让他跟随古文大家归有光先生学习。

 

在归有光的悉心教育下,年幼的娄坚,便因诗文出众,在江南一带渐具文名。

 

当时朝政宦官当道,拥有真才实学的娄坚,却屡试不中。

 

朋友为了帮娄坚排忧,约了一席人在湖中游船饮酒。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饮酒赋诗,唯独娄坚看着酒杯里自己的愁容,越发落寞。

 

有位少女唱了一支歌,暗指娄坚太过于钻牛角尖。

 

科举不中并不能代表什么,古往今来又有几个能让人记住的状元呢?

 

他的老师也对他说:“子柔,汝试观古今衣冠富贵。

 

而今安在?唯贤士留其名耳。”

 

娄坚听后恍然大悟,放下了以功名高天下的想法。

自此以学问品行为重,钟情于文学艺术,与海内的文学雅士交往,被世人成为“嘉定四先生”。

人生路上,多的是不公与磨难。

娄坚没有选择和不公的命运死磕,而是选择放下执念,与生活和解,进而付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沉淀过往,把不好的扔在风里,把有意义的记在心底。

人生的路途遥遥,只有懂得放下的人,才能看得清光亮和远方。

放下,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体现,是对生活的负责,更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每个人在本质上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不同的是我们用何种方式生活。

愚者苦苦执着,智者选择放下。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但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

既然没有净土,那就选择静心;既然没有如愿,那就试着释然。

愿你走过半生,内心始终保持澄澈,笑着面对人生的难。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最值得深交

 

曾有人问:

“在人际交往中,对方做什么会让你觉得很有安全感?”

有人回答:“及时回复有来有往,言语恳切双向奔赴。”

一个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忽略你每一次的情绪,更不会缺席你们任何一次的对话。

反观那些故意晚回复,甚至总是对你爱搭不理的人,大多靠不住。

别忘了,细节里藏着爱意,小事里饱含着深情。

一个人究竟值不值得你付出真心,从回复消息这件小事就可见一斑。

凡事懂得回应

 

值得深交的人,凡事懂得回应。

有两个人的友情,被众人称赞为“现实般的伯牙与钟子期”。

他们就是作家余华和歌手李健。

聊起两个人的交情,余华说李健总能做到事事有回应,让人倍感心安。

比如他发现了一首好歌,就用微信发给了李健。

 

而在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李健就会告诉他歌已经听过了,感觉很好。

 

有的时候,余华偶然读到了一本好书,也会分享给李健。

 

要知道,有些书籍的页数很多,读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

 

可等到两个人再见面的时候,李健不仅把书都读完了,还和余华认真地讨论起了书中的情节。

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找伴侣,一段感情之所以能够长久:

一定是因为一个人用心说话,另一个人暖心回应。

正如这句话所说:“要和明白人说话,和靠谱人谈情。”

有的人,你给他发了好几条消息,不是久久不回复,就是随便发了一个表情包敷衍。

但是那些内心温热的人,再忙也不会冷落你,即便不能秒回,过后也会趁着喝水、休息的时间回复你。

说实话,这世上根本没有看不见的消息,只有不想回复消息的人,心里有你的人,对你永远都有空。

人与人都是相互的,他若是冷漠怠慢,你又何苦真诚相待呢?

热情给对了人,才会相处不累;

真心遇到了珍惜,才能细水长流。

时光未老,山水一程,愿有人与你相伴,细数流年。

言语怀揣善意

值得深交的人,言语总是怀揣善意。

余秋雨曾在书中写道:“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这些年走过人海浮沉,看透了世态炎凉,才发现能遇到一个心思纯粹的人多么难得。

还记得去年7月份,郑州遭遇洪水侵袭。

叶先生看到同胞们受苦受难的场景,心有不忍,抓起衣服就自驾去当了志愿者。

为了方便救援,他在车上贴满了印有自己号码的横幅。

到了灾区之后,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和10多个人挤在一个透风的汽修厂里睡觉。

 

到了早上,他还要奔走在各个小区,帮受灾同胞修理物品。

 

直到洪水消退后,叶先生才启程回家。

 

在高速路上,他突然得知郑州爆发了疫情,下了车就主动报备准备隔离。

 

可没想到,有人竟然恶意添加他的微信。

 

开口就骂他是“毒王”,不等叶先生解释就删除了好友。

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就是能体谅到别人的不易。

你可以在别人受苦时无能为力,但绝不应该在他人出手相助时落井下石。

洪水会退,疫情会散,可是那一条条谩骂的微信消息,却会扎根在叶先生的心里,成为一辈子的伤痛。

古语有言:“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微信时代,大家隔着屏幕交流,有些话脱口而出,不问对错,有些情绪随意发泄,不计后果。

然而一个品性真正良善的人,总能心怀推己及人的善良,保留不动声色的体谅。

余生,愿你我都能怀善念,行好事。

交谈能守分寸

值得深交的人,交谈往往能守分寸。

俗话说:“言尽则无友,苛尽则众远。”

诚然,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几个月前,听友@晓甜和我诉说了她的困惑。

晓甜说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本身课业就很紧张。

 

可是自己的舅妈,总是拜托她给自己家孩子补习作业。

 

有好几次晓甜刚放学到家,舅妈就发来了视频电话,一问就是两三个小时。

 

后来晓甜觉得压力实在太大了,就和舅妈说最近没有办法补习了。

 

没成想舅妈竟然连着发来了好几条语音,说自己看着晓甜从小长到大,结果连这点小忙都指望不上她。

 

晓甜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语气特别委屈。

 

她说:“难道是亲戚就应该无条件地帮忙吗?”

 

其实不止晓甜,我相信大家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你和他的关系越是亲密,他越是在你的面前肆无忌惮,把你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

殊不知,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越界,不但事情办不成,还会让人寒了心。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守分寸、识大体,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留给自己的体面。

请记住,永远不要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也许会有人觉得,单从微信消息这一点来判断一个人,有些太武断了。

但我觉得恰恰相反。

一言一行,可辨人品;一朝一夕,可见人心。

一个真正值得深交的人,不会舍得让你在手机那头儿空等,

他们一定会带着善意穿过人海,用最好的姿态与你相逢。

愿你我都能遇到那个知心懂礼的人,不负年华,无悔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