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愿你一生, 都被温柔以待

 

最近,两位车主上了热搜。

一位是浙江宁波的。

环卫大爷打扫街道时,大风一吹把一些垃圾吹到车上。

车上的男女气势汹汹要求大爷下跪道歉,大爷一听,慌忙下跪,足足跪了一个小时。

另一位是广西恭城的。

一位老人推着载有钢筋的自行车,一不留神蹭到了一辆保时捷,刮痕从车头一直到车尾,老人六神无主蹲在地上。

出乎意料的是,车主挥了挥手,让老人走了。

很喜欢一句话说: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它不过是多了一份换位思考的体谅,一份推己及人的善意。

真正灵魂高贵的人,往往最能体察到别人的不容易,并给予温柔与善意,让这世间充满人情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在《情商》中说: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格。

说一个投资人的故事。

这位投资人,上班时,总会穿一身高档的西装,领带和袖口都是精心配套的。

 

而每次参加同学聚会,他都会换上不起眼的T恤。

 

然后打车去参加,将豪车放在车库里。

 

有人问他,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为什么参加同学会还要简单朴素呢?

 

他说,他知道大部分老同学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自己出生在上海,

 

父母是上海第一批成功的商人,所以自己的起点比许多同学高一些而已。

 

而自己选择换下昂贵的西装,打车去参加学聚会,只是为了照顾同学们的感受。

禀性善良的人,都懂得保持内心的弹性。

有同理心的人,都有一份善解人意的体贴。

逆境不弃,顺境不傲,那源自骨子的体贴,是根植内心的善良。

温柔,是虚怀若谷的教养

生活中有些人,见到比自己身份高贵的人,常常露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而遇到比自己身份低微的人,却又显摆出一张狰狞的嘴脸。

事实上,真正的高贵是以平等之心,行平常之事。

真正的强者从不会靠压低别人来垫高自己,而是发自内心对他人的眷顾和呵护。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应邀到一个国家访问。

 

有一天饭后散步,他遇到一个有趣的小女孩,并和她一起玩了很长时间。

 

离开时,他笑着对小女孩说:

 

“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玩过游戏。”

 

小女孩抬头看了他一眼,也学着他的口吻说:

 

“你回去也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女孩安娜玩过游戏。”

 

这让萧伯纳大吃一惊。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无礼,赶紧向小女孩道歉。

 

从那以后,他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谦卑待人,最终成为了德艺双馨的文豪。

 

听过一句话:“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纷繁复杂的人间,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有人不动声色地成了照耀他人的光。

人世间最好的修行,莫过于见识了生活的风浪,还能察觉到别人的疼痛,不忘释放善意,向他人施以援手。

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把他人的感受放心上,不显摆优越感,是尊重他人最好的方式。

温柔,是替人着想的情商

在《觉醒年代》里,辜鸿铭教授有一段演讲,让很多人破防:

“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年前,他和老总出去谈业务,本来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吃不消,应酬不来。

 

却没想到,大家落座后,老总指着酒水说:

“请大家随意,我们不劝酒。”

 

业务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敲定下来了。

 

用完餐后,老总还吩咐身边的人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

 

一路上,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

 

在一个天桥底下,他把车停下,拿起打包的食物,双手递给了一位流浪老人。

 

这就是人品的内涵,毫无痕迹地传递温暖,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体谅别人的教养,时时刻刻不忘为人着想。

这世上,从不缺心思玲珑,办事周到之人,但所有的替他人着想的高情商,本质上都是高级的善良。

他们总能够发自内心生出一种温柔,顾及他人感受,给予别人春风化雨的力量。

灵魂越高贵的人,越是宽厚仁慈,既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又处处维护别人的尊严。

温暖,让你感觉人间值得。

善意是会“传染”的,好的人生,无非就是你帮我一次,我拉你一把。

《底层逻辑》这本书中就讲述了一个“4欧元”的故事。

一次,古典老师去欧洲旅行。

 

在一家商店里挑选好商品,结账时发现还差4欧元。

 

店里又只支持现金结账,正当他准备放回商品时,后面的一位顾客帮他支付了这4欧元。

 

他想要个联系方式以便还钱,那位顾客只淡淡地说了一句“Pay it forward(投资未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古典老师将这份善意传递给需要的人。

 

生命中总有一些“光”,会抚平你生活的皱褶,善意的传递是一场不平凡的双向奔赴。

体恤式的温柔,是接收了别人的善意,并不自觉开始把这样的温暖不断地传递下去。

1997年,演员张卫健投资失败,昔日的圈内好友都避而远之。

 

束手无策之际,他求助刘德华。

 

刘德华二话不说借给了他4000万,并送给他14个字:

 

“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张卫健,在他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后,仍保持着谦和待人的态度,传递这份善意。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渡人是一种价值选择,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给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慰藉,也培养了我们更豁达的心态。

心中有光,照亮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一个温柔对待世界的人,终将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杨绛先生曾感慨道: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夜听愿你也能做个温柔的人:

互相体谅,心怀推己及人的善良;

换个角度,修炼虚怀若谷的教养;

心怀悲悯,具有替人着想的情商;

传递善意,守护生命本真的柔软。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余生,愿我们能保有一份对他人的善意与体贴。

给他人一份真挚的关怀和温暖,修一份体恤式的温柔,成为那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夜听|爱,是恒久的忍耐

 

看过一个视频:

公园里,一个老太太推着一位老先生,他们缓缓走着,时不时地聊着、笑着。

车子推得慢悠悠的,他们一路走着,一路享受着初冬的暖阳。

忽然,车子停了,车上的老先生缓缓站起,换老太太坐上去, 接着老先生推动小车,慢慢向前走去。

他们就这样你推我一程,我推你一段,最后定格成公园里最美的风景。

一条点赞最高的留言说:这不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画面吗?

想起一首古诗:

“时间为媒,余生为聘,

以你之名,冠我之姓。

吾至爱汝,

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始于初见,止于终老。”

你从人海走来,从此花朵接踵而开。

自从遇见你,从未想过要放开你的手,自从与你携手,从未想过离开。

爱上一个人,愿与你白首相依,山河永随。

然而,有多少人在岁月的红尘里,消耗了耐心,忘记了初心,从此你向左我向右,再也没有交集。

是呀,相爱容易相守难,誓言动听,而生活琐碎,琴瑟和鸣又谈何容易。

作家乔羽老先生结婚四十周年时,有朋友问:“你们两个各方面差异极大,怎样走过四十年的呢?”

乔羽先生回答:“如果说实话,我只有一个字‘忍’。”

夫人同意并补了一句:“我有四个字,一忍再忍。”

“爱,是恒久忍耐。”

生活简单,不过是锅碗瓢盆的奏鸣曲,然而再美的罗曼蒂克,也终要与柴米油盐共舞。

再相爱的人,在生活中也难免会有看不惯对方、理解不了对方的时候。

生活中没有平铺直叙的感情,只有适度妥协,相互包容,才能抵达爱的童话乐园。

忍住爱情里的杂音,才能听见最美的欢乐颂。

爱一个人,赠一世深情,共一世风霜,不辞青山,相随与共,才是爱情最美的绝唱。

余生,愿你与相爱的人:深情共度到白首。

夜听|余生很短,远离消耗你的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你最怕接谁的电话?为什么?”

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人怕接老板电话,因为老板总让他加班。

有人怕接孩子老师的电话,那意味着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了。

有人怕接父母电话,可能谁又身体不好,生病住院了。

其中有一个人的回答点赞最高,他说:“我讨厌平时对你不闻不问,一有事就找你帮忙的人”。

一语戳中无数人的心。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能远离,就趁早远离吧。

网上有段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来到你身边,是帮助你,滋养你的;而有些人来到你身边,是消耗你,拖累你的。”

对于那些不停消耗你的人,一味姑息、妥协、迁就,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成年人的世界,谁都不容易。

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已经要拼尽全力,哪还有余力再去为不值得的人设法周全?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相互。

你珍惜我,我就珍惜你。你帮助我,我就帮助你。

反之,就互不打扰,各自为安吧。

善良和热心,是非常昂贵的东西,别把它廉价地给错了人。

余生很短,要好好爱自己。

想扔的关系,果断扔;想断的人,赶紧断。

能把你从泥潭中救出的人,只有你自己。

一位作家说:“每个人出现在别人的生命里,都应该像礼物一样,给对方惊喜;如果不能,就减少出现,这也算是另一种礼物。”

愿你也能远离消耗你的人,把时间和爱留给自己!

聪明人,一生五不问(深度好文)

 

 

古语云:“世上事千头万绪,冗杂万千;世上事又简单明了,枝叶分明。”

深以为然。

心事繁重的人总是庸人自扰,心思单纯的人从不自寻烦恼。

世间之事,并非都有因果对错,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懂得一生五不问。

如果你也能做到,一生将会轻松快乐很多。

缘分不问结果

 

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写道:

“若是有缘,千山暮雪,万里层云,终会重逢。

若是无缘,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难相会。”

人这一生,遇见谁,或错过谁,都是因缘注定。

有的人相伴一程就说了再见,有的人来你身边就不曾离开。

何必执着于一个过程,何必苦求一个结果,珍惜相遇,就是拥有。

要知道在一段关系中,适逢其会,还是曲终人散,都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能在彼此的相遇中岁月缱绻,已是无憾。

人生无处不相逢,世间无处不别离。

缘聚缘散,乃人生常态。

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相遇,不负遇见,笑对别离,一切随缘。

相爱不问过往

《传习录》里说:

“过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对于心爱之人的一切我们倍加,所以总喜欢窥探过去,旧事重提。

我们劳神费心,充满疑虑,到头来,却受伤最深。

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会为了已然翻篇的过往,而忽视当下。

无论过去是爱得轰轰烈烈还是遍体鳞伤,都无从改变,太过介怀,徒增心伤罢了。

学会告别过去,不再对往事不依不饶,人生才不会画地为牢。

爱情中总有些遗憾不得圆满,不问旧事,不念过往。

爱在眼前,珍惜当下,才是人间大智慧。

你的过去,我未曾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离别不问归期

伊北在《熟年》中写道:“所有的离别,都是一个伤感的句子。

只是人们都希望离别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指向一个带着笑容的温暖明天。”

只要互相惦念,所有别离,都会化作久别重逢后的那份惊喜。

从前我们总是大张旗鼓地践行离别,信誓旦旦地约定相见。

后来,我们各自奔忙,身不由己,归期不定,相聚更是一拖再拖。

聪明的人,都不再追问,而是无声等待。

等来日更好地相见,等见面缓解所有思念。

离别的痛苦,恰恰成就了相逢的感动。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惟愿缘聚时用心珍惜,分别后各自珍重。

无心禅师说:

“世事本无对错,人心不同,思想不同,各人的原则和立场不同而已。”

诚然如是。

世间之事,并不都是非黑即白。

很多时候,无论你怎么说,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所以,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懂得换位思考,不问是非对错。

用心做好每件事,真心对待每个人,是处世之智。

对也好,错也罢,不必纠结。

人生匆匆,烦恼三千,不如看轻看淡,坦然一笑。

若事事都要计较个所以然,问个明明白白,那会让自己身累心烦。

聪明的人,遇事不问缘由错对,心头无忧无惧,自然无事一身轻。

今生不问来世

余光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始末,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前世,我们没有记忆,而来世又虚无缥缈,并不真实。

许多缘分,不要以为错过就错过,来世再续前缘。

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来世,你能把握的,只有今生。

今生的情今生还,不问来世,今生的人今生惜,不许他年。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我们与人相伴,处一天便少一天,见一面便少一面。

所以,能包容就别争吵,能善待就别冷漠,能陪伴就别推脱。

不问来世轮回路,但惜今生桑榆情。

世事无常,我们会遇到很多纷繁芜杂的事情,因而会产生很多烦恼困惑。

不如做个聪明人,一生“五不问”,任世事变幻,我自随遇而安。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窗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