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耽误自己(此文无价)

人生不过匆匆百年,要怎么活,才算不负此生?

很喜欢屠哟哟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

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永远不要自己耽误自己,方能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别耽误身体

 

叔本华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很多人忙活了大半辈子,为钱奔波,为财劳累,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

等到身体发出了预警,才知道:好的身体,是幸福人生最坚实的基础。

拥有健康,即便你身无分文,跌落谷底时,都能有逆袭翻盘的资本。

要是失去健康,就算你腰缠万贯,风光无限,一切终将化为泡影。

钱再多,但是耽误了身体,丢掉了健康,花再多钱也买不回身体的原件。

而身体好,不仅能做想做的事,让自己舒心,还能凭能力,让家人幸福安心。

古语有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往后的日子里,好好爱惜身体,健健康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按时吃饭,勤加运动,早睡早起。

把身体照顾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别耽误时间

理学大师朱熹说:“一寸光阴不可轻。”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你耽误自己的时间,就相当于慢性自杀。

但时间也是公平的,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鲁迅一生专注工作学习,惜时如金,在56年的生命中,著译千万字。

巴尔扎克20年的写作生涯中,从凌晨写作到天亮,完成了九十多部经典文学作品。

有所成就的人,未必天赋异禀,只是他们更愿意珍惜时间,不曾懈怠。

保尔说:“当一个人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以后,把追剧的时间用来养生,把乱想的时间用来提升,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改变……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不要耽误,这样才不会荒废人生,蹉跎岁月。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你终将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一生。 

别耽误感情

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

多少人,执着于毫无回应的感情,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多少人,为了换不来珍惜的付出,落得个遍体鳞伤的结局。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往往就是:忘不掉、放不下、舍不得。

学会放手,不耽误感情,不消耗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世上,没有谁真的离不开谁。

缘来珍惜,缘去放手,一辈子还长,总要留点热情和温柔给后来的人。

正如太宰治说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从现在开始,别再执着于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合得来就聚,合不来就散,人山人海,怕什么相遇和离开。

关于感情,亲疏随缘,爱恨随意,就是最高级的处理方式。

把放不下的放下,让过不去的过去,用宠辱不惊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别耽误工作

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

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

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但赚到的钱可以支撑起家庭的幸福。

所以,千万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耽误了工作。

努力工作,好好赚钱,才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收获更有底气的人生。

不止如此,工作还能磨砺心性、提升人格,让你变得坚强而勇敢,成熟而笃定。 

你也可以在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无一不是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聚精会神,精益求精。

雨果也说:“看重你的工作,精神振奋地投入每一件事,会让你充满活力,并赢得尊敬。”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个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别耽误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无论什么年纪,都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升华自己的经验认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跟上步伐,抓住机会。 

反之,如果耽误了学习,停止了成长,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被时代所抛弃。

不要拿年龄当借口,不要把没空挂嘴边,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就像晋平公曾对师旷说:“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晚了。” 

师旷劝慰道:“与其在这里感叹,不如现在就点上蜡烛开始学习。”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只要你步履不停,学习不止,为自己赋能,生活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无论是看书,拓展知识,还是学习技能,发展副业,又或是培养爱好,丰富生活…..

都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能有充足底气,拥有人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一晃就老,别自寻烦恼

仓央嘉措曾在诗中写道: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人这一生,来去匆匆,如白驹过隙。

生活固然不容易,但短暂几十年,生命的质量,更多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纠结得越多,烦恼就越多;

苛责得越多,束缚就越多;

为难自己越多,不快乐的时刻越多。

不为难自己,对自己温柔以待,才能过好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的人生。

以糊涂心除挂碍

 

清朝乾隆年间,年过半百的郑板桥回首往事。

感慨自己一生碌碌,拿起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并题下一行跋语: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是呀,人活一世,免不了遭受些纷纷扰扰。

 

若太过清醒,沉湎于争执与苦恼当中,未必是一件好事。

 

与其凡事较真,不如学会糊涂,放下是非,笑看得失。

无忧无愁无烦恼,欢欢喜喜过一生。

有句话讲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愤懑的事情,即使自己不惹事,有些人也会“找上门来”。

不妨糊涂一点,不让别人的无礼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倘若一味地被别人的错误打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那就得不偿失了。

去做一个“忙碌”的人,把用来生气的时间拿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让生命变得充实,让自身变得强大。

世上是非多,大多不必计较,更不必理会。

潇洒一点,退一步天地宽,眼里无得失,便是世间自在人。

以平常心看得失

宋朝的慧开禅师曾写过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的变化犹如四季,有失也有得。

以一颗平常心看世界,天天都是好时节。

王阳明,是明朝状元之子。

 

八岁时过目成诵,十岁时下笔成诗,世人都当他是未来的状元之才。

 

然而,自二十二岁起,王阳明接连两次参加会试,均以失败告终。

 

很多人都以没考上为耻,王阳明却说:

 

“世人以不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

 

王阳明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人生如逆水行旅,磕磕绊绊未必少,喜怒哀乐也总有时。

最重要的,是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坦途时,坚守谦虚、谨慎和质朴的平常心;

走下坡路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和豁达的态度。

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的心变得跟水一样灵活、强大。

任风起雨落,潮来潮涌,依旧完好无恙。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以欢喜心过生活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中,总有人感叹:活得真累。

其实,不妨检视下自己:

是否受困于日常琐事,是否终日与蝇头小利纠缠不休,伤神动气。

鲁迅先生说:“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豁达。”

人的很多痛苦,往往是因为放不下,忘不掉,反复跟过去较劲,结果越活越沮丧、身心俱疲。

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在烦恼的事情上多耽搁一秒,快乐的时间就缩短一秒。

那些生活中步履轻快的人,并不是从来就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而是懂得放下,善于遗忘,从而活得轻松自在。

看开一些,心就没那么累了。

回头再看,都是小事。

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写到: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

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人生路上,真正的烦恼远比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快乐所需的配料也并不那么多。

有句话讲:人一晃就老,别自寻烦恼。

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要选择过一种快乐的生活。

要让美好涌现在自己的生命里,要把每一寸光阴都过成喜欢的样子。

夜听|等一场雪 ,想一个人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你的城市,飘雪了吗?

初雪簌簌地落在手掌心,不禁想撷取一朵。

有温暖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调皮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也有失意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去年冬天,那个陪着你的人,如今还在你身边吗?

你在等雪,是否也在等待一个故人呢?

都说,冬天是最适合相爱的季节。纵然山寒水冷,只要拥抱一个有温度的人,就有岁月安暖。

还记得,曾经那个下雪天,心爱的人带着笑向你走来,那是比雪色更浪漫的颜色。

他为你抖落身上的雪,你们牵手走过清冷的街,踩着厚厚的雪,去寻暗香的梅,雪地上散落了一串亲密的脚印。

你最爱的栗子奶茶,他喜欢的冰糖葫芦,都要跟彼此分享,还要将对方的名字藏进大雪里。

而今,雪花在天空飞舞,一朵一朵,坠入远去的记忆里。故人不会踏雪归来了,也不知别后他是否无恙。

真希望还能一起点燃红泥小火炉,煮雪煎茶,同饮流年。

可现实却如张嘉佳说的:“念念不忘的某年某人,后来没有生出重逢。”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收藏着一个等不来的人。见或不见,依旧想念。

年年落雪,雪落雪融,时光终将让你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

我知道,哪怕有些人毫不相干了,有些情遥不可及了,你也舍不得把过去交付给云烟,忘不掉他在你心海掀起的风浪。

可是呀,很多人注定是相识一场,终成过客,缘份短暂,不负相遇就好,你要看淡离别,让斑驳的故事变得从容有致。

漫漫冬季,苍山有雪,洱海有月,也总有一场雪为你而落,覆盖心上的相思。

愿你牵挂之人一切安好,也愿你倾听雪落的声音,慢慢编织新春的期待。

赚钱,是世上最好的修行

 

稻盛和夫在著作《活法》中提出一个观点:

“人不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在工作中混日子,是对人生最大的消磨。

把赚钱的事当成个人的修行,是我们活在俗世最好的姿态。

修炼心态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受邀到华盛顿大学进行演讲,有个学生问:

“你们是如何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

巴菲特说,答案非常简单,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

比尔·盖茨说,我非常赞同沃伦的观点,掌控情绪的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

越是卓越的人,越能以理性驾驭情绪。

董宇辉22岁时,参加了新东方的一场招聘。

 

整个流程分为多轮试讲,每次试讲,都惨烈到“试讲10分钟,挨骂一小时”。

 

而一旦试讲效果不好,或者扛不住面试官劈头盖脸的批评,就会被淘汰。

 

虽然很痛苦,董宇辉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了下来。

 

最后一次试讲,他自我感觉特别好,结果依然被骂了一小时。

 

累积许久的委屈一下子爆发了,董宇辉想马上冲出教室。

 

可他看到墙上俞敏洪的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顿时觉得自己应该再坚持一下。

 

他忍住眼泪,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这场面试完成了。

 

最终,1400人中只有2个人得到了offer,其中一个便是董宇辉。

董宇辉曾经质疑过:为什么找个工作要扛这么大的压力?

上班之后他才发现,工作本身就有数不尽的误会,很多的不如意。

比如在直播中,有知名大V攻击他推荐的书单浅薄,有网友无底线地开涮他的长相……

但对这些糟心事,如今的董宇辉都能淡然以对,他甚至开玩笑说:

“人家骂一次你觉得难受,被人连骂100次,你就皮实了。”

莫言在《檀香刑》中写道:

“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

做生意时,你可能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客户,千方百计地刁难你;

工作时,你会碰到勾心斗角的同事,在背后给你下绊子,甩黑锅。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赚的每一分钱,不仅要付出汗水,还包括要接纳一切委屈,忍受一切不公平待遇。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修一个好心态,是一个人成长、成熟至关重要的事情。

深耕专业

曾国藩有一个秘书,叫罗伯宜。

此人不但文采出众,更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一天能抄一万两千字的奏折,一个个蝇头小楷又端庄又秀美,通篇无一处涂抹。

罗伯宜每个月的俸禄是30两银子。

有人不服气,曾国藩却说,用人如用器,他的这一手好字,值得这个俸禄。

这个社会中,有多大的本事,就能吃多大的蛋糕。

只要你掌握一项本领深耕下去,你的价值和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我认识一位制鞋师傅。

这位师傅年轻时曾在泉州一家制鞋厂工作,每天负责检查鞋子的质量。

 

后来工厂引进先进的机器,一些岗位陆续被取消。

 

他心生危机感,觉得不能再这样混日子。

 

于是他花了几万元报了一个设计培训班,还买了一大堆书籍。

 

了解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经常向厂里的资深设计师请教。

 

身边的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

 

苦学了好几年后,他毛遂自荐,把自己设计的一些作品呈现给领导。

 

领导对他刮目相看,把他转到了设计部门,薪资涨了好几番。

 

后来他继续深耕制鞋技艺,最终成为公司举足轻重的设计师,而他之前的同事早已被市场淘汰。

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一味羡慕别人升职加薪,不如潜心修炼自己的专业本事。

社会的本质就是利益互换:你想要赚钱,就要让自己先值钱。

开阔眼界

有这样一句老话,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

目之所及之处,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有定力、有远见的人,不会被一时之利蒙蔽了心智。

《管道的故事》这本书讲了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

意大利某山村有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另一个叫布鲁诺。

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想:成为大富翁。

后来两个人获得了同一份工作:把河里的水运到本村广场的水缸里,一桶水一分钱,多劳多得。

 

布鲁诺心满意足,规划起未来的日子:每天打水,领钱,然后攒钱,买房子。

 

柏波罗却认为糟糕透了,这样的钱,即使每天脚不沾地,又能赚多少呢?

 

因此,他建议挖管道,直接把水引到村里。

 

可布鲁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不想改变。

 

柏波罗深知铺设管道才是长远之计,所以决定自己一个人一边挑水,一边挖管道。

 

一开始,因为时间被占用,柏波罗赚到的钱就变少了,布鲁诺还洋洋得意地嘲讽他。

 

然而,等到管道竣工,水直接引流到村里后,布鲁诺却傻眼了,因为这时他彻底失业了。

 

而柏波罗却凭借管道赚得盆满钵满。

 

视野所及,成就所止。

钻营于蝇头小利,只会让自己错过远处的金山银山。

打开自己的视野,沉住气拱卒前行,才能够得着真正的人生宝藏。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寓言。

宋国一家族世代以漂洗布絮为业,为了御寒,他们制造了一种防冻疮的药。 

 

有位商人得知这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

 

这家人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帮人洗衣服,所得不过数金,但卖了药方,一下子得到了百金。

 

后来,商人知道南方的吴越两国在大动干戈,于是将此秘方卖给吴王。

 

吴王如获至宝,在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最终越军因为冻伤溃败。

 

商人因此富敌王侯,而这家人却依旧以洗布为生。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中,提出过一种“财富原则”:

你的收入只能增长到你能增长的程度。  

换而言之,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能获得多少财富。 

我有个亲戚在镇上开了一家面线糊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那时外卖刚在大城市兴起,为了下沉到更下一级的市场,各种外卖平台都派销售员奔走于大街小巷,希望商家入驻。

 

当时镇上许多店家都排斥外卖模式,纷纷拒之门外。

 

唯有亲戚觉得这是餐馆未来的方向,主动成了镇上第一家入驻平台的店家。

 

等外卖在这个小镇被普及时,亲戚早已得了先机赚了很多钱。

 

归根结底,你拥有怎样的认知,就会匹配怎样的财富。

当你有足够的洞察力,比别人更能洞悉本质,自然会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任何意义上的赚钱不过是认知的变现。

美国有位人称“佛商”的商业奇才,叫麦克尔·罗奇格西。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印度潜心钻研佛法,获佛学博士学位后,麦克尔还想继续研究佛理,师父却鼓励他回国工作。

师父说:“忙碌的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地方。”

生活处处是修行,但最佳的修炼却在工作之中。

当我们闯过事业的难关,人生也便更上一层境界。 

与朋友们共勉。

你的好,要遇上对的人

 

以前,我们总天真地以为,真心可以换来真心。

于是掏心掏肺地对所有人,结果却总是落得遍体鳞伤。

如今,吃过亏,受过伤,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原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对他好。

对的人,即便你什么都不做,他也会用真心相付;

错的人,即便你什么都做了,他也不会懂得珍惜。

于是,我们渐渐地明白了许多事。

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

 

老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很多时候,我们在事业上频频受挫,不被他人看好,不被上司重视。

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有所欠缺,而是因为还没有遇见真正的伯乐。

不懂你的人,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他都会觉得你是在惺惺作态;

懂你的人,根本不需要你多说什么,他早已将你的付出看在眼里。

明珠蒙尘待人赏,真金埋沙需人掘。

再好的璞玉,未经雕琢之前,都需要静静蛰伏,韬光养晦。

在努力变得优秀的同时,你更要懂得静待时机,敛藏锋芒,静待那个赏识你的人出现,再去大放异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千里马遇伯乐,良臣得遇明君,方能够大展宏图,鹏程万里。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很多时候,你对一个人掏心掏肺,付出全部地对他好,甚至完全不考虑自己。

可是落在错的人眼里,你的示好就是别有所图,你的善良就是虚伪奸诈,你的真诚就是虚情假意。

世间事,就是这么的不公平:

你对人好,人未必珍惜;你对人真,人未必肯信。

热情给错了人,就是一种打扰;真心给错了人,得不到丝毫回报。

那些错的人,无论你付出再多,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真正对的人,才看得到你的好,才会对你知恩图报。

人与人之间交往,你越是卑微讨好,别人越不懂珍惜,只会高傲地无视你。

不是你做的不够好,不是你给的不够多,而是别人根本不懂得感恩。

做人做事,要懂得付出,但更要擦亮一双眼睛,看清楚对方是否值得。

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

世上最难测者,是人心;世间最难言处,是真心。

我们总说,做人要真诚。

无论是与朋友相交,还是同爱人相处,都要真心诚意,不掺假意。

可问题是,你的真诚,若是遇上错的人,便只会被人看作是虚伪和蠢笨。

错的人,不会信你发自肺腑的真心话,看不懂你满含真诚的一双眼。

一寸真心,错入了多少愁肠;一曲清秋,错付了多少韶华。

真心给错了人,便如泥沙入海,再无回音;

真情得不到回应,便如风过平丘,难寻踪影。

雪怕太阳草怕霜,人怕冷漠心怕伤。

你的满腔衷情,一定要给到对的人;你的一颗真心,千万别错付了他人。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是相互的。

人心换人心,他真你就真,他假你转身。

有句名言说:

“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

孔融让梨为人赞,王泰让枣博佳名。

从小到大,我们总被告诫要懂得谦虚,要知道谦让,要适时让步。

谦虚礼让固然是美德,但若是遇见不懂得珍惜的人,也只能是白白被人看轻。

公交车上,你给老人让座,有的人会认真道谢,有的人却只是一句“早该让了”,让你尴尬无措;

职场之上,遇见不错的工作机会,你考虑到同事近况艰难便主动相让,对方却为了抢夺机会,在上司面前无情地将你中伤。

对于这些人,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得寸进尺;

让一回,不是感恩戴德,而是轻蔑不屑。

君子总是谦让,小人气焰嚣张。

莫为小人让路,莫对恶人谦让。

你的好脾气,要留给真正值得的人,而非虚耗在他们身上。

鸡蛋对石头好,只会遍体鳞伤;鸡蛋对棉花好,才得呵护温养。

所以,别看轻自己,也别委屈自己。

谁对你好你就和谁多联系,谁对你真你就和谁多相处。

记得,你的好一定要留给对的人,才会幸福;

你的心一定要付给珍惜的人,才会有价值。

床上无性?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2件事

最近流传一种说法:中年夫妻的婚姻,床上无性,床下随便。
 
的确,在中国式婚姻里,随着年岁的增长,性生活往往会日渐减少,甚至于无。
 

年轻的时候,干柴烈火,一点即燃;中年以后,却是相看无言,默默背身。

 

为什么会如此?

 
在我看来,答案无非就是两个字:钱和爱。
 
 
“为什么人到中年,性趣就会衰退?”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男性和女性都有。

 

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很多时候,其实是有心无力。
 
人到中年,生活的重担早已经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
 
为了维持现有的稳定工作和收入,又或是还想继续往上走一走,我们早已将大部分心力,花在了赚钱上。
 
白天,为了工作忙的焦头烂额;下了班,还要在应酬里觥筹交错。
 
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到了床上剩下的也就是疲倦的睡意,至于夫妻间的“性情雅致”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美剧《欲望都市》里有句台词很扎心:
 
“我们在床上表现如何,就表示我们生活过得如何。”
 

很多人的婚姻里没有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活艰难,兜里没有钱。

 

因为没钱,所以拼命在赚钱,以致于分不出时间和心思,去给别的事情。
 
古话早说了:饱暖思淫欲
 
当我们还在为了“饱暖”殚精竭虑的时候,又何来的心情去“思淫欲”?
 
 
那么,在经济条件尚可的情况下,还存在“无性婚姻”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知名女歌星蔡琴和导演杨德昌的十年“无性婚姻”,想必很多人都曾有所耳闻。
 
结婚之初,杨德昌就向蔡琴提出了保持“无性婚姻”。也就是说,两个人同居但不同床,有夫妻之名,但没有夫妻之实。
 
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渗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这副精力放到工作上去。”
因为深爱这个男人,蔡琴同意了。
 
但是十年之后,杨德昌出轨了,还和小三生下了孩子。
 
想起蔡琴曾经在歌里这样唱:“你让我在这里痴痴地等,想的是你的爱,想的是你的吻。”
 
真觉得特别讽刺,又特别替她难过。
 
她等了十年,也等不到心爱的男人一个吻。不是她不想要,而是他不想给她而已。
 
我从来都不相信,爱一个人,却不想和她发生关系的鬼话。
 
“爱欲”这两个字,本来就密不可分。
 
因为有爱,才有欲望;因为欲望,让爱更深。
 
嘴巴可以骗人,但是眼神不会;情话可以说谎,但是身体不会。他爱不爱你,身体最诚实。
 
一段婚姻里,如果没有性,最大的原因显而易见:就是没有爱。
 
生病尚能寻医问药,无爱却是无药可医。
 
幸福,不过是有爱也有性
 
王小波曾经说过:
 
“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需求,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而美好。”
 
深以为然。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自然而然就会对其产生欲望。
 

最开始,只是想要多靠近你一点,然后想要拥抱你,接着想要亲吻你,最后想要和你耳鬓厮磨,共赴巫山云雨。

 

爱一个人爱到深处就是这样:灵魂相通,身体相融。
 
虽然一段感情最开始的时候,都会激情澎湃,随着时间的消磨,也会日渐趋于平淡。
 
可正如美国作家霍妮说的那样:
 
“当两个人的关系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即便彼此之间早就失去了热恋时的激情澎湃,滚床单时的快感也远不如当初强烈,夫妻之间也还是要继续有规律地滚床单。 ”
 

保持性,其实也是在维持爱。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感情走到最后,无非是四种状态:
 
有性无爱,将就一生;
有爱无性,凑合一生;
无爱无性,孤独一生;
有爱有性,相伴一生。
 
一段感情,只有性,或是只有爱,都是不完满的。
 
有性也有爱,可以亲密无间地做任何事,也能安安静静地抱着安睡一整晚,这才是婚姻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