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 时间会留下最真的人

有些人,有些事,看轻了,心里也就没那么累了。

过去很美,但总归是过去的事,值得你认真对待的,是现在陪在你身边的人,他或许没有想象中的完美,却是你一生之中难得拥有的幸运。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生命中有些离开,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人,而那些历经岁月,还能留在你身边陪你笑、陪你闹的人,或许才是最爱你的人。

 

最真的爱,留给时间去检验。

谢谢,晚安

夜听|真心可贵,愿你珍惜

你知道吗?其实拥有一段感情并不难,难的是你一直对它保持初见时的热情。世界上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但爱你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地对你好一点、再好一点。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见不求回报对自己好的人,真心可贵,愿你珍惜。

谢谢,晚安

夜听| 放下了,心就没那么累了

忘掉,终究是一件困难的事。

可很多时候,只有你独自在回忆里苦苦挣扎,只有你还抓着过去不肯松手。在他的身边,或许已经有了新的面孔,你在他的心里,早已成为一段往事,风一吹,就散了。

所以,放过自己吧,别再以爱的名义,伤害自己了。

时间是这世上最好的良药,把一切交给时间,忘与不忘,好与不好,都别再纠结了。

或许未来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你拼命想放下的过去,都顺其自然的烟消云散了。

谢谢,晚安

夜听| 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想开了

如果别人问起,离开的那一刻,会不会感到可惜。

可惜,当然会有。但是当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失望,也就不太想回头了。

这个世界,并不是少了谁,就会变得暗淡无光。

当你把自己困在黑暗中久了,记得打开窗户看看,你会知道,天空还是像从前一样好看,风也像从前一样温柔。

许多事情,想开了,就好了。

谢谢,晚安

夜听| 如果哪天不再打扰了

你看着他的头像,总是点进去又退出来,你看着他的签名,总是会揣摩他写这句话的用意。其实你的心里,还有些放不下,但你不会再去打扰对方了,这就是成年人的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会再去找你。

就像我看到的一条留言:

“如果哪一天,我不再打扰你了,不是因为你不重要了,而是我不确定自己在你心里还重不重要。有些感情,需要常常联络,而有些感情,不打扰,才是最好的结局。”  

别去打扰一个心里没有你的人了。

谢谢,晚安

夜听| 留不住的人,别再难过

之前看到一段话,觉得说的很好:其实在感情中付出更多的那个,不一定就是失败的一方。你对一个人好,即使没有回报,至少也永远不会白费。很多年突然想起来,泪流满面的那个人,肯定不是你。
留不住的人,就别难过了。
你的真诚,你的美好,都值得被收藏起来。等到下一次爱情来临的时候,会有人重新牵起你的双手,陪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谢谢,晚安

夜听|人和人之间,最难的是理解!

有句话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生活总是你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对于他人来说,看到的只有零碎的画面,每个人所历经的悲伤和幸福,大抵也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都渴望能被理解,小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希望他们不要反复唠叨自己,父母也渴望孩子的理解,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妻子渴望丈夫的理解,想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丈夫也渴望妻子的理解,想要得到更多空间。
 
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真的很难,即便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难免会产生很多误会,你有你的烦躁,他有他的不安;因为你不是我,所以你不可能了解我,我的痛你也察觉不到;因为我不是你,所以我也没办法理解你,你的累我也很难有所感触。
 
生活中,许多人逐渐形同陌路,许多情最后无疾而终,往往都是因为太在意自己的看法,却不能体谅别人的难处,从而产生很多纠葛和误解;倘若凡事总以自己的想法为标杆,那么就算是再好的关系,也很难维持得下去。
 
你不在我的位置,不能懂得我的艰辛,我没有你的经历,体会不到你的委屈,这世上,没有完全契合的三观,更没有事事都称心如意的人;因为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身处的环境不一样,理所当然的会产生分歧
 
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你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你设身处地的为人考虑,你就能体会到对方的艰难。也许,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能够感同身受,懂得换位思考,就多一份美好,懂得将心比心,就多一份真心。
 
在如今的社会中,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当你少一些质问怀疑,就少一些误解纷争,当你多一些包容原谅,就多一些如沐春风。

一块墓碑的启示(深度好文)

改变别人是战场,改变自己是成长。

01

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极其普通的墓碑,做工粗糙,造型简单。

与周边一众名人考究精良的墓碑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碑上没有姓名和生殁年月,甚至连墓主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这样一块无名墓碑,却名扬全球。

在这块墓碑上,刻着如下文字: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后,也被深深震撼了,声称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的金钥匙。

回国后,这个原本赞同以暴治暴的黑人青年,改变了抗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他通过改变自己,从而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再去影响更多的人。

一点点地,经过漫长的几十年,他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国家。

02

萧伯纳说过:“聪明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才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

总想改变别人,让别人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难免会出问题。

《庄子·应帝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南北海分别有两位帝王,经常到中央帝王那里做客,中央帝王名叫混沌,十分好客,每次都热情款待他们。

有天南北海帝王就商量:“混沌这人真不错,我们得好好感谢他。”

怎么感谢呢?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人都有七窍,能看能听能尝,所以聪明。可是混沌呢,一窍都没有,所以什么都稀里糊涂。

既然如此,就给他凿出七窍来吧,让他变聪明。

就这样,好心的两位帝王帮混沌凿开了七窍,而混沌却当场一命呜呼。

强行改变别人,往往是一场灾难。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他独特的脾性和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转变的。

主持人马东曾试图改变母亲顺手关灯的习惯,母亲嘴里答应说:“好”,事后还是随手把灯关上。

几次后他便不再劝告,他明白:

节约用电的观念已深深刻在母亲头脑里,成为一种习惯,你再怎么跟她讲道理,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也没用。

很多时候,费尽心思想要改变别人,只会是吃力不讨好。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人掏心掏肺的对另一个人好,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总被对方埋怨管得太多。

有人把未来寄托在他人身上,希望通过改变他人来成全自己,到头来却把对方逼得越来越远。

想要改变他人的理由千千万万,最终结果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没有谁是可以轻易被改变的,除了我们自己。

03

知乎用户@水深鱼热分享过她的故事:

26岁时,她带着对幸福的向往,与男友结婚了。

可婚后,却发现丈夫的很多行为让人难以接受。

他嗜酒如命,经常请朋友一起喝酒,开销很大,家庭内外的大小事务也都指望不上他。

她非常失望,便想改造他,甚至以离婚来要挟他,可事与愿违,丈夫总是满口答应,事后又照做不误。

说多了,反而还嫌她烦。

她发现改变一个人,简直是白费力气。

后来她终于想通,与其强迫丈夫回转,不如靠自己赚钱养家,花精力让自己成长。

仅仅转变一下思维,生活却有了不一样的面貌:

她不再过多丈夫的缺点,发现他虽然嗜酒,但人品不错,为人善良,对朋友仗义。

她加班的时候,丈夫会给她做好饭菜,放在保温炉里等她回来吃。

慢慢地,两人感情渐渐好转。

我们往往试图通过控制别人,来表达自己的爱,却没发现,正因如此,别人才不爱你。

有人听说深山里有位大师,精通《移山大法》,便去向大师请教:

“请问您是如何将大山移开的呢,我怎样才能练此神功呢?”

大师笑答道:

“练此神功非常简单,只要掌握一点就行了,那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世上有很多强求不了的事物,不要执着,也不要总将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

当你改变不了别人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改变自己。

04

还记得那位“妈妈学姐”周亚松吗?

7月初,这位56岁的妈妈,收到了韩国大学院音乐学科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周妈妈原本在当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多年来,高中学历的她,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2015年,女儿吴优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备考过程非常痛苦,一度失去信心。

周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了鼓励女儿,已经52岁的周亚松毅然提前办理退休,也报名参加考研。

每天恶补,捧着习题册做真题、背范文。

对于零基础的周妈妈来说,过程的艰难不言而喻。

女儿是她能够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她跳进陌生的领域,只想通过自己,去激励和鞭策女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妈妈顺利考上。

第二年,女儿二战成功,成为妈妈的学妹,一时传为佳话。

很喜欢一句话:“改变别人是痛苦的,改变自己才是幸福的开始。”

一个人的改变从来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内心的想法发生变化后,主动做出的改变。

想要改变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改变自己。

以善传善,以香染香。

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对方,比任何强迫和威胁都来得更有效。

当我们自己改变了,你会发现,别人变了,整个世界也变了。

有人说,想要撬起世界,最佳的支点不是地球,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

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就想办法调整风帆;不能改变他人,那就努力修炼自身。

改变别人是一场战争,改变自己则是一种成长。

往后余生,愿你有接受一切的勇气,也有改变自我的决心。

与朋友们共勉。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心理韧性

看似平静的大海表面,下面往往是隐匿的波涛汹涌。

心理学家达科沃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拨的能力。

达尔文曾说过:

生存下来的也许不是最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生物,而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

这些学者先哲们所传达的含义,都指向了一个与我们人生息息相关的因素——心理韧性

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你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向前跑。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一路上可能没有人给你喝彩助威,也没有人和你并肩前行。

唯一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你的心力,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韧性”。

 

01

  • 心理韧性赋予我们三种能力。

1. 第一种能力,就是一个人的复原力

当一个人在痛苦,挫折,磨难,失败等各种压力的挑战下,他依然能够复原,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人生中必然经历很多风雨,所以自我调适的复原力就非常重要。

具有复原力的人,能够在面临困境时不抱怨,并且迅速平复内心的焦躁不安,从容地面对现实,灵活应对。

就像小孩子动不动就会因为不顺心而哭鼻子。

但是长大后,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往往会更趋于平静,这就是因为复原力越来越强了。

2. 第二个能力,就是一个人坚韧不拔的能力

这就是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所说的“小沙粒”一样,无论你怎么碾压,它都不变形: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想一想曾经的校园生活,同学之间在智力上相差并不大。

真正的差距其实是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毅程度。

那些真正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课本,做好练习,及时总结反思,一路坚持到底的人,才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

3. 第三种能力,就是一个人创伤后的成长力,即反脆弱力

樊登曾讲过一个故事。

他跟360的CEO周鸿祎聊天,问他觉得360跟腾讯之间的商业战谁赢了?

周鸿祎说,双方都赢了,因为他们两家企业都具备超强的反脆弱能力。

当马化腾发现让网民站队“二选一”的时候,竟会有很多人选择360,这一下子把他给打醒了。

他曾以为靠着钱多、流量多去打压别人,让别人害怕自己,就可以维持江湖地位。

但现在不行了,他得拥抱变化,重新改变策略,所以提出了半条命原则:

我们只留半条命,把另外的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后来腾讯开始投资各大互联网品牌,从中获得了超多的利润。

经过这么一战,腾讯从过去一个“商业帝国”转型成了一个生态,具有更牢固的护城河。

这就是腾讯反脆弱的表现,一个坏事让它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开放。

而周鸿祎自己因为这场商业战,差点被抓起来,但是事情结束后,他的知名度暴涨,360也成功上市。

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看似平静的大海表面,下面往往是隐匿的波涛汹涌。

如果我们没有在受到打击创伤之后,依然奋起成长的反脆弱能力,不敢拥抱变化,主动寻求改变,那我们就很容易在危机之下走向消亡。

心理韧性赋予我们的这三种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真实的世界,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02

  • 高心理韧性的人有这三大特质。

每个人因为生活经历、习惯的不同,心理韧性高低也有差异。

放眼那些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不管是创立特斯拉的马斯克,或是一直引领华为前行的任正非。

他们除了专业知识够硬之外,也有着同一种共性——强大的心理韧性。

那么,他们都拥有什么样的重要特质呢?

1. 有积极的认知风格

所谓认知风格,就是对事物习惯性的分析判断。

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

就像沙漠中两个迷路的人,都只剩了半瓶水。

一个人说 ,惨啦,只剩半瓶水了。

另一个人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结果,前一个人倒在了离水源仅有几百米的地方,而后一个人凭着半瓶水走出了沙漠。

高心理韧性者往往就是那个积极看待半瓶水的人。

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认知风格,去看待眼前的人事物,就能做出更有价值的人生取舍。

此外,高心理韧性者也因为这种积极态度,有着较其他人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在生活中有情绪的波动很正常,关键在于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是否能够很快地复原。

你可以想一想,当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第一反应到底是消极地抱怨,陷入到自责的情绪里,还是积极地面对,让自己重拾平静的心态?

2. 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觉得自己有用,觉得自己能成。

我们很多人常常不够自信,不太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

而这样的心态又会进一步让我们发挥失常,陷入失败窘境,形成自我效能感弱的恶性循环中。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态度,最后成败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他的自我效能感。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三十多岁的王阳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他因为上书替人求情,得罪了借新帝得势的太监刘瑾,不仅入狱,紧接着还被贬到贵州龙场。

在赴龙场的途中,刘瑾还派人追杀王阳明。这让王阳明一路忐忑,到了杭州后,精心设计了一场自杀:

将自己的帽子和鞋子丢进了钱塘江,还在岸上留了封遗书,写明自己无意苟活于世,于是选择投江自尽,这样才得以摆脱追杀。

王阳明对生活心灰意冷,想要从此隐遁江湖,不问世事。

他登上一艘商船到了福建,在上岸投宿的时候,意外碰见了一位故人。

这位故人了解他的遭遇后,给他算了一卦。

这一卦叫“明夷卦”,他给的解释是:

你正遭逢劫难,但一定不能轻言放弃,而要像周文王那样,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因为黎明很快就到了。

看了卦象,听了这番劝解,王阳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很快就赶往龙场赴任。

而龙场悟道,独创心学,平定叛乱等各种功绩,都是在他看了卦象之后发生的。

为什么王阳明的人生因为一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原因在于他重建了自我效能感。

一开始,他也像很多人一样,抱怨苍天不公,难逃厄运,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当他理解了“明夷卦”的含义,就突然像是一个偷看了人生剧本的人,相信上天给自己的种种安排都是为了成就自己。

这种信念让他的心境发生了逆转,能够将各种磨难都常态化。

别人眼里的艰难险阻,都是生活为了成就他而出的一道道题目。他就像是天选之人,一路前行,不再畏惧。

生命就是一场解决问题的旅程,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完成答卷,给出独一无二的答案,如此,你的人生才会充实而富足。

3. 有强烈的内控意识

一个心理韧性较强的人,有强烈的内控意识。

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是由自己决定,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内在的自我,不被波动的外在所影响。

生活中,好事坏事都会存在,并不会每件事情都顺风顺水,如你所愿。

但需要明白的是,有些事情你能够控制,有些事情你控制不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只那些能控制的东西。

有强烈的内控意识,就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并且有智慧地区别以上两类事情。

这样的一种思想,来自于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

纽约大学教授马西莫·匹格里奇讲过一个故事。

他在坐地铁的时候,发现自己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有身份证,信用卡等重要证件,去补办肯定是非常费劲的。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自责、愤怒,未来好几天可能都会活在郁闷之中。

但是匹格里奇却这样想:

钱包被偷这件事情他是没办法控制的,那只能接受,而钱包已经丢了,我就应该那些能控制的部分,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然后,他就选择好好度过这一天。

本来他和朋友约好晚上看演出,结果他根本不受钱包被偷的影响,看计划好的演出,吃该吃的饭,生活一点也没受影响。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修炼内控意识,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因为外界和他人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

当你为自己构建了积极的认知风格,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内控意识的时候,你的心理韧性自然就会提高。

而成为一个高心理韧性者,你将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也把该做的事情做成。

 

03

  • 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
1. 与大脑合作,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个人自我效能感强,他就一定能够扛住各种压力,挫折和打击,甚至他会把各种压力、挫折、打击当作一种证明自己的机遇。

想要提升效能感,就是要和大脑紧密合作。

就像有时候,我们被逼着在众人面前发言。

这时候内心是慌乱的,总会有个声音怯怯地在给自己打退堂鼓,脑子里空白一片。

这时候,你无法跟大脑紧密合作,恐惧羞愧的念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从而逻辑混乱,词不达意也就理所当然了。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跟自己的大脑思维紧密合作的人,你在上台前会懂得调整心态,给自己鼓气。

甚至在演讲之前,你就已经在头脑里演绎了一遍该如何面对这种场面。

你将不再战战兢兢不知所措,而是游刃有余从容淡定,并最终突破局限,把事情做好。

2. 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 · 德伟克提出的,与之相对的是僵固型思维。

这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为我们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心理世界,进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投入热情,教育,努力和坚持来发展自己的品质才能。 

他们的心理韧性更强,愿意迎接挑战,越是在困境里做得越好。

这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拥抱新变化,认为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所以总是敢于直面和克服挫折。

3. 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延迟满足的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过。

桌上有棉花糖,然后给一群孩子两个选择:

你可以马上吃一颗;

你如果忍住不马上吃,阿姨会给你两颗棉花糖。

这个实验就是要看这个孩子在追求更好的奖赏过程中,能不能忍住自己,这就需要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成就密切相关,而这种能力其实跟肌肉力量一样,是可以锻炼的。

锻炼肌肉,你锻炼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大,自我调控能力也一样。

不断去挑战心理控制能力,自己的意志力,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就提升了我们的心理韧性。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去锻炼自己的自我调控能力:

1. 坚持一项健身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就是让自己去不断挑战自我,做自己不想做,不甘心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持之以恒我们就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2. 时刻想象自己的目标

能够把两颗糖和一颗糖的区别想明白的小孩,他们往往自控能力就会增强。

所以,当你很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刻能够想到自己有更远大的追求,你就能够有更强的心理韧性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挫折。

3. 专注于心灵感受

当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身心合一,那就说明你自己有很强大的自我控制力。

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这个此时此刻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正念,一种心流体验。

而你专注自我的时间越多,你的自我调控能力就越强,心理韧性也就越有弹性。

 

04

罗曼·罗兰曾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

它有幸福,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痛苦……

而一个人想要真正地把人生活明白,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心理韧性,在人生的沉浮里,勇敢地做出选择,面对成败。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