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 爱是给予和责任

你一定会在一心一意的爱着彼此的状态中,找到幸福感。让她幸福让她快乐,就是你最开心的事情。你一定会在给予爱的过程中体会到内心的充盈。因为真正的爱,就是给予,就是责任。

谢谢,晚安

夜听| 这就是我的态度

  • 别人的评价,适当的听一听,就好了,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
  • 去做好自己,心宽路则宽,心窄事则难,那些背不动的,就放下,那些伤不起的,就别去触碰。
  • 今天有位朋友给我发信息说,对待感情他的态度是,做真实的自己,去喜欢去爱,就够了,不需要对方做什么,没错,这也是我想告诉你的态度。

我想要的

只是你帮我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晚安

洞见|人,不能太闲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闲,是一种福气,而太闲不是。

就像林语堂说的: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太闲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反而容易患得患失。

所以,太闲,不是福气,而是灾难。

01

  • 人太闲,会胡思乱想。

曾看过一个“挠痒定律”:

本来并不觉得痒,但是闲来无事挠了一下,结果就越来越痒。

烦恼也是如此,太闲容易胡思乱想,老是去想那些烦恼,结果越来越烦躁。

人,一旦无所事事,就容易胡思乱想,杂念丛生。

去年,老家有个叔叔的饭馆倒闭了。

之前天天忙于生意的他,突然闲下来了。

家人都安慰他,让他趁机休息一段时间,好好调整自己。

刚开始,他很开心,终于可以休息了。

因为不可以随意出行游玩,他每天可以睡到中午,妻子做好饭菜就喊他。

整天要么玩手机看电视,要么无所事事,这让他更加不开心。

面对家里每天的开销,孩子上学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

他越来越焦虑了,每晚都失眠,白天无精打采,还经常头痛。

他和家人说,好像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

可去医院检查,显示他的身体很健康。

回到家后,婶婶对他说:

“你这就是闲的,自己吓自己,你做几天的家务,让我歇一歇。”

果真,叔叔做了几天家务后,头不痛了,精神状态也好了。

人闲必生杂念,心闲必生杂事。

人太闲,才会有时间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在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人自怨自艾,过得十分不开心。

因为太闲的生活,配不上他们的野心,所以心生烦恼。

当你忙起来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胡思乱想。

忙,才是治愈一切烦恼和矫情的良药。

02

  • 太闲,会毁掉一个人。

罗曼·罗兰说: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忙碌的生活,会让人过得充实;太闲的生活,会让人过得颓废。

要知道,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吹捧,而是让他闲下来,荒废度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张姨是一个单亲妈妈,年轻时十分拼命。

儿子成家了,她也退休了。

张姨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享清福了。

她每天不做家务,不带孙子,就去小区楼下溜达,到点就回家吃饭。

儿媳念及她不容易,虽然忙时有委屈,也没有表达出来。

可儿媳的委屈和难过积攒太多了,终于忍不住和儿子吵了架,丢下孩子回了娘家。

儿子要上班,照顾家里的责任就落到了张姨肩上。

习惯了安逸的张姨,一下乱了手脚,孙子让她几度奔溃。

一天下来,张姨连饭都顾不上吃,她十分挫败。

她还自嘲以前一个人拉扯一个孩子都挺过来了,现在玩了一段时间,连带小孩都费劲。

儿子下班后,张姨让儿子快接儿媳回家。

儿媳回家后,张姨一改往日作风,自己会主动帮忙分担家务。

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闲下来时,儿媳也会带她出去游玩,尽享天伦之乐。

人就是如此,用进,废退。

为人做事,闲则生废,勤才成事。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说:“不要困在你的安逸里。”

太安逸的生活,不仅会消磨人的意志,还会剥夺走拥有的。

忙,总有收获;闲,一无所获。

千万别让一时的安逸,毁了自己拥有的幸福。

03

  • 人,不能太闲。

洪应明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人是不能太闲,闲久了,努力一下就以为是拼命。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想要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明码标价的。

你要好的工作,就要拼尽全力去争取;

你要好的生活,就要勤勤恳恳去努力。

忙的人生,充实有滋味;闲的人生,空虚又无聊。

人生路漫漫,还是要将日子过充实才有意义。

绘画大师齐白石70岁时,依旧坚持每天作画。

不断精进自己的画技,不让自己在一天中处于空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岁时,依旧坚持在田间里搞科研。

即使参加一些表彰活动,他也表示自己放不下那些水稻。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在他90岁时,每天依旧四五点钟起床。

白天坚持教学工作,晚上还要抽几个小时读书治学。

他们活得充实,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劝民》中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人在忙碌的时候,会忘记自己的年龄。

他们会将日子过得更充实,心情愉快了,身体也会越活越年轻。

人不能太闲不能太懒,一闲一懒很多的毛病都出来了。

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但回过头看,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即使在闲的时候,也要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让自己的日子过充实。

等以后回想过去时,才不会有遗憾。

古语说:“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人一旦忙起来,就不会给烦恼留缝隙。

行走于人世间,可以适时闲下来调整自己,但不能让太闲荒废自己。

人生苦短,让自己忙起来,才有可能看到更多的美景,登上更高的山峰。

愿你我都能在人生路上,忙得有滋味,闲得有价值,遇见更好的生活。

洞见|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寡

寡,不等于孤独,而是认清了自我。

什么是成年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

林语堂先生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这一生,前半生在不断地捡起,到了后半生又不断放下。

走过半生,意识到简简单单,才是成年人最应该拥有的一切。

寡,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一个人的最好活法。

01

  • 寡身,才有清欢。

王维作为诗人,无疑是幸运的,他看过大唐盛世,也不负志向,年纪轻轻便高中为大乐丞。

王公贵族与他结交,宁王爷待他亦师亦友,更有唐玄宗青睐。

到了中年,王维已经官居为丞相,门庭访客络绎不绝,无数人争相拜访他。

但,王维在看遍长安花后,发觉现在的生活约束太多,人和人之间没了纯粹的来往相交关系。

于是选择远离人群,隐居竹林密布的辋川,享受一个人洒脱的生活,成了他的抉择。

在辋川竹里馆,王维边弹琴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高悬。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维有感而发写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孤独,哪有无可言说的寂寥,只有独处的时候怡然与自得。

独处,是我们一生的修炼:寡身,是我们心灵的回归。

作家马德写道:“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享受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在恐惧一个人相处,也不是因为太过无聊,更不是需要人陪伴,而是害怕探索自己内心的深处。

如蒋勋说:“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抛弃外界的喧嚣,一个人静静地闲坐,一个人的清欢,胜过一群人的狂欢。

不管外界人来人往,始终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过是虽寡却不孤。

02

  • 寡言,才是智慧。

佛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有恶行、恶言,自然会有恶果。

有位老者,勤劳能干,但家中财物和亲人关系却日渐淡薄,惶恐的他趁着晨光跑到寺庙里问询。

他在大师面前,喋喋不休地说了很多话,问了很多问题。而大师却一言不发地坐着,老者急着回去干农活便离开了。

没过多久,他又跑到大师面前,将之前说过的话,问过的问题又说了一遍。

这次,只见大师缓缓起身,把他带到寺庙的水井边,第一次开口说话:“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家人和你关系不睦,家中财宝积攒不起吗?”

老者不解,大师说:“太阳很有力量,能照亮一切,可你现在抬头看它却很晃眼。

但你看身边这口井水,几乎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能够滋养着花草树木包括寺庙众人。”

说完,大师转身离开,留下老者若有所思。

有时,安静,反而更具有力量。说话亦是如此,话越多越聒噪,心越不定。

如《道德经》所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人说的话太多,往往容易陷进麻烦中,还不如保持缄默,把话留在心中。

人生就是一场无声的磨练,每一次的沉默,都是摒除是非,适时恰当的沉默。

年轻的时候,以为和别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是种本事。

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阅历,会发现其实有时候一声不响,才是世上最大的力量。

因为不为展现自己,不为争赢他人,会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修身且自省。

就像王小波说的:“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03

  • 寡欲,才懂拥有。

或许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这样两个阶段:

还未曾见识过世界时,来者不拒,什么都想要,拼命地做加法;但当认清这个世界后,反而意识到眼前的一切,虚而不实,风吹就散。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儒学大师董仲舒出生于官僚之家,家中藏书万车,而他自幼便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董太公,为了让孩子读完书后放松休憩,决定在家后院修造一座花园。

建花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学习技术。

等到开工修建后,董仲舒姐姐多次邀请他去看,但他却手捧竹简,背诵诗经。

第二年,花园新置一座假山,邻居家的孩子都来了,他们纷纷爬到假山上,呼喊董仲舒过来一起玩。他动也不动,头也不抬,在认真地刻写诗书。

第三年,花园终于建成,恰好是中秋节一家人聚在花园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人影。原来他趁着家人赏月之机,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走得出第一年的吸引,走不出第二年的心动、第三年的诱惑。

欲望太多的人,容易被乱花迷住了眼,丢失了自己本心。

也并不是说人要无欲无求,而是要去掉不切实际的念想,当我们能够驾驭自己的贪念,便不会被欲望所牵制。

正如董仲舒不为外物所移,专心学问,最终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就像《增广贤文》中写的:“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夏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不管过得多华丽精致,本质上都是一日三餐,卧榻三尺。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所需不多,简单朴素即可。

04

很认同一句话:“生命为自己而存在,它是朴素而自己的事情,不是在众人之前的杂耍。”

人这一辈子,本就是化繁而就简,从繁华到简单的时刻。

寡身,活在当下,不被嘈杂干扰。

寡言,稳重做人,说话更有分量。

寡欲,清净养心,看透俗世本质。

人生最好的活法,无非是能够享受独处,学会沉默,掌控欲望。

寡,不等于丢弃一切,而是懂得精简生活;寡,不等于孤独,而是认清了自我。

读懂了“寡”字,生命的不安,才能平息下来,做回真实的自己。

洞见|不要过打折的生活

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那份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所吸引。

可是,劳形于案牍的人们很少能领悟那份简单无忧的幸福。

浓烈的花香,需要用鼻子来感受;幸福的生活,要用心灵来感悟。

当你忘记享受生活时,美好便与你擦肩而过。

没有乐趣的生活,就是一个打折扣的人生。

01

焦虑未来,忽略当下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现在的人焦虑吗?他们在焦虑什么?

结果令人吃惊:96%的人都有焦虑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

最让他们焦虑的三件事分别是:没目标,没钱,没喜欢的工作。

没目标,摸着石头过河,忐忑不安;没钱,害怕未来出现意外;没有事业,前途一片迷茫……

发现了吗,我们总是为了将来的所需和将来会如何而发愁。

其实,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心和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里面的男主人公别里科夫,便是一个对未来极度缺乏安全感,常常活在焦虑里的人。

或许是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他总是费尽心机地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

即便是在晴朗的天气出门,他都会带上雨伞,穿好套鞋和暖和的棉大衣。

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他害怕麻烦,害怕危险,他觉得外面不安全,人人都可能会伤害他,任何变化都是可怕的。

而生活中,他所担心的很多事都不曾发生。

最后,他在忧虑中逝去。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

“别去展望那些遥不可及的前景,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应付眼前的事物。”

当你把精力全部用在焦虑未来的事情上时,就很容易把现在的生活过得潦草而廉价。

不要让一片乌云遮掉生活里九成的阳光,不要为一时的不顺,否定此前所有的努力。

生活从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要做的就是雨来了撑伞,风来了避风,放松紧绷的神经,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

心态好,生活处处是美好。

老话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关于生活,我们应多一些随遇而安,少一些杞人忧天。

02

牺牲健康,透支身体

爱默生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人这一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余生可期待。

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透支健康换取财富,最后生活都是槽点,人生诸多不满。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30岁,月薪两三万的男孩,在一家公司工作五年后,毅然决定裸辞,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说起原来的这份高薪工作,带给他更多的是辛酸和疲倦。

一周工作六天,其中,三四天都是在公司的沙发上度过的。

熬夜加班是常态,一日三餐点外卖。

他早已忘了,什么都不想踏踏实实睡一觉,安安静静吃顿早饭是什么感觉。

对于他来说,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而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导致他的胆管出现问题,不得不住院治疗。

出院之后,他第一次开始想到死亡。

最后考虑再三,他决定改变这种状态。

辞职之前,他告诉自己:

“绝对不能累死在这家公司,一定要出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

我们总觉得人生还有好长,年轻可以随意挥霍。

直到生命亮起红灯,你恍然发现,余生不长。

这个世界上最赔钱的买卖就是用健康去换金钱。

要知道,金钱诚可贵,生活价更高。

没有健康的生活,就像冰箱里放久的剩菜,少了三分滋味,多了七分危害。

我们切勿为了一时逞强,一晌贪欢,而毁掉自己的生活。

有时,及时享乐,放纵自己的欲望,看上去活得随心所欲。

但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人生只有一次,今生好好过。

不让生活打折扣,从爱惜身体开始,从一日三餐,一夜安眠不熬夜开始。

03

消耗感情,忘记陪伴

有人说:

“当你忙到没时间陪伴家人和爱人的时候,你离失去他们也不远了。”

感情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爱着爱着就累了。

当你懒得维护时,他们也都悄然从你的生命里离场了。

有多少海誓山盟的爱情,没能牵手一生;

有多少亲密无间的友情,渐行渐远渐无形;

又有多少血浓于水的亲情,吵着吵着就散了……

有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时间,而是输给了自己的不用心。

被忽视的感情,终会在时间里冷却结冰,消失于无形。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生活中如果少了感情,一个人会过成是什么样子?”

一位网友评论道:

“一个人生活时,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孤独得像条狗,我和手机成了好友。
 
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依旧。
 
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
没有感情的生活,就算身居闹市,依旧是身心漂泊,无所依附。

人生的美好在于有人牵挂,有人陪伴。

没有感情的生活就像被雨水淋湿的油画,初七初八的月牙,淡去了一半的色彩,缺少了一半的圆满。

静心细想,我们今生所求不过是:

下雨天,不是一个人等雨停,而是有爱人为你送伞;

伤心时,不是一个人喝闷酒,而是有朋友守在身边;

天冷时,不是抱着自己取暖,而是有父母千里之外寄来的棉衣。

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最爱的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住在隔壁。

余生,请珍惜身边爱你的人,用心维护每一份你珍视的感情,不要弄丢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如此,我们才更有底气面对生活抛来的难题,活得轻松愉悦。

04

不过打折的生活,爱你所爱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当你面对很多选择时,不再犹豫不定,迷茫无助。

而是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坚定地选择一个方向勇敢地走下去。

不管前面是什么刀山火海,都坚信自己能闯过去,并能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开始爱护自己的身体。

注意饮食健康,戒掉不健康的食品,开始注重养生。

每天坚持吃早餐,坚持锻炼身体。

工作之余不再宅在家里,而是和三五好友健身、旅游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利用周末去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让生活更充实多彩。

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开始把时间和好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不再把心思放在不重要的人身上,离开无效的社交。

开始重视身边的朋友,爱人、子女、父母,珍惜彼此相伴的时光。

有时,你对生活的态度,就是生活对待你的态度。

当你敷衍生活时,生活也不会给你好看;当你认真生活时,生活也给予了回报。

正所谓,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不辜负生命的方式,就是好好生活。

愿你能自信地生活,开心地笑,不亏待自己,不亏欠亲人,此生无憾。

洞见|一个人不断走上坡路的三个迹象

世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要用主动去换。

稻盛和夫一生经营的三家公司,全都做到了世界500强,他是日本唯一一位活着的“经营之圣”。

人们不仅惊叹于他的经营之道,更对他传奇的一生充满好奇。

年少时就患上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差点失去了生命。

在15岁时,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园在二战中全被烧毁,一家人过着异常贫穷的生活。

然而不幸和他的缘分仍然未断,晚年时又患了胃癌,将胃切掉了2/3。

面对生活的种种苦难与挫折,弱者只会屈服于自己,相信命运,而强者哪怕身处低谷,也会战胜自己,砥砺前行。

稻盛和夫就是这样的强者,他做完胃癌手术之后,在日本政府的邀请下,接管濒临倒闭的日本航空公司。

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还推出了《干法》这本书,书中他将自己一生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与读者娓娓道来。

弗兰克尔曾说:“如果生命有意义,那么苦难也有意义。”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逆风奔跑。

01

  • 生活越艰难,越要靠自己。

人生如果目及之处都是黑暗,那就自己提灯照亮自己前行,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靠自己翻盘。

稻盛和夫从小命运多舛,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后,在恩师的推荐下,进入了濒临破产的松风工业。

当时因为经济不景气,刚到公司的第一个月,就没钱发工资。

连公司附近小卖部的店主都同情他说:你怎么会到这儿来,在这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当时跟他同时进到公司的这些人全都走掉了,最后只剩他和一位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郭德纲曾说:“没有伞的孩子,就只能在大雨中努力奔跑。”

是的,毕竟生活不相信眼泪。

他们俩商量着去报考了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幸运的是两位都考上了。

但入学需要户口本,稻盛和夫写信请哥哥把户口本寄过来。

可哥哥不仅没有给他寄户口本,还骂他不能吃苦,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眼看已经到了报到时间,那位拿到户口本的高材生走了,这时所有进入公司的员工就剩他一个了。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这样问:“你是怎样度过人生中至暗时刻的?”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别无他法,靠自己、不低头、扛过去。”

没有退路的稻盛和夫深知,靠自己,才是抵御一切风雨的港湾。

于是他把锅碗瓢盆全部搬到了车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面对最尖端的研究,他知道光用死劲是不够的,于是自己通过订阅杂志、翻阅论文,不分昼夜地探索、研究。

孔子有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靠自己走过了大风大浪,才会不再惧怕电闪雷鸣。所以越是艰难的路,越要靠自己走。

最终,稻盛和夫靠自己力量研制出了“U型绝缘体”,公司开始接到松下电器集团大量订单,终于起死回生,而他的人生也因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游走红尘乱世,靠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你若想要一个赢的人生,那就靠自己去争取。

02

  • 努力,才能扭转你的人生。

人生没有捷径,所有风光的背后,都藏着看不见的付出和努力。

京瓷公司创建不到第七年的时候,与全球最大电脑公司IBM签署了2500万个精密陶瓷产品的订单。

当时京瓷公司的年销售额不过5亿日元,而单单这一笔订单,就已经达到1.5亿日元。

经过通宵达旦地产品研发,几个月以后,他们按照客户的规格要求,交付了首批20万个产品,可却因检验未通过,被全部退回。

技术人员站在生产线痛哭涕流,因为他们实在无计可施了,这次惨重的损失,公司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稻盛和夫看着双肩发抖、流泪抽泣的技术人员问道:

你真的已经将自己的魂魄注入产品中,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

人生的意义在于持续的努力而非自我放弃。

摔伤了,就努力治愈伤口,而不是老盯着伤口喊疼。

杨绛说:“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在稻盛的引导下,技术团队重整旗鼓、再度出征,努力再努力,终于满足了客户苛刻的要求,且完美无瑕地将2500万个高水平产品如期交付。

竭尽全力努力的人,终究会获得命运的眷顾。

经此一役,京瓷公司收获的口碑与品牌,使他们终于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实力。

人活一世,最怕的就是一生假装努力,还要宽慰自己只要付出就好的人。

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真做好眼下的事,时光才不会辜负你,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努力再努力,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迎来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03

  • 面对困难,主动出击才是王道。

人生,犹如一场打怪升级的战斗,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只有主动迎战,往后余生的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稻盛和夫早期在松风工业工作时,通过成功研制“U型绝缘体”而获得松下电器公司大量电视显现管的制造订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松下在产品价格、质量和交货期限等各方面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苛刻。

特别是价格,松下的采购部门,每年都要求各个供货零部件厂家将产品大幅度降价。所以要想从松下接到订单,就要想办法消化降价的成本。

当困难摆在面前,跨过去了是重生,跨不过去则是毁灭。

很多零部件厂家对此愤愤不平,但稻盛和夫转变观念从不利因素中挖掘重生之道。

稻盛和夫在书中这样说道:

如果不能达到松下的标准,京瓷将一直徘徊在二、三流企业的水平,裹足不前,所以要将这些苛刻的要求当做对京瓷成长壮大的磨练。

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会给你荣誉和金钱的厚报,只要你具备一个特点——主动。”

想不被困难打倒唯一的方式,就是主动迎难而上。

稻盛和夫决定带领团队主动出击,正面迎接这个挑战。通过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多种途径,对于松下公司提出的要求,京瓷照单全收。

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路途虽艰险,但让你遍体鳞伤的地方,也成了你铠甲最硬的地方。

最终他们研发出了一项拥有了全世界通用的,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

而当初一味向松下发泄不满,没有做出主动改变的零部件厂家,不少都消失在竞争的风浪中。

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主动吃苦的人,那些让你羡慕的好运背后,大多藏着普通人吃不了的苦。

世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要用主动去换。

04

马丁曾说过一段话,颇有道理: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没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历程。

不要只钦羡强者光鲜亮丽面前的甜,而忽视其默默努力背后的苦。

这个世界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世界以痛吻我,我就报之以歌。

人生沟沟壑壑,愿我们身披铠甲,铿锵向前,无惧挑战,愈挫愈勇,让那些受的苦、扛的罪,都变成光,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