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想爱你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爱情最是浪漫?

 

抗疫英雄张定宇,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三十年前,张定宇对妻子一见钟情。

 

为了赢得对方的芳心,张定宇常常去妻子当时工作的护士站,陪她值夜班,然后送她回家,最后再一个人走七八公里的路回去。

 

因为妻子喜欢花,于是张定宇在每年妻子生日的时候都会送她一束花。

 

这一送,就是三十年。

 

张定宇说:“马上就三十年了,好快,可我都不觉得,我从不觉得她有老过。我总觉得她还像个小女孩一样,蛮可爱的,我蛮喜欢。”

 

别怕老之将至,在爱你的人眼里,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

 

关于爱情,很多人能想象得到的最浪漫的事,也不过是和相爱的人从清晨到日暮,朝夕相伴,慢慢变老。

 

他为你把甜言蜜语化作柴米炊烟,和你把新鲜浪漫过成细水长流,陪你把平淡岁月写成最长情的告白。

 

有句话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但我肯定,总有那么一段岁月,你会碰见一个想用一辈子去爱的人。”

 

当爱一个人成为一种习惯和信仰,相爱一生的约定看起来其实也没有那么漫长。

 

像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中说的: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余生漫漫亦灿烂,愿你和心爱的人一起,从青丝到白发,可携手看遍山河大海,也可互相搀扶走遍大街小巷。

 

愿所有的爱情,都能真挚且长久。 

夜听| 我没有失望,只是累了……

在爱情里,只要一点点甜,就能抵消所有的苦。

可是有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另一半的耐心。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对你笑了,不再把什么都分享给你了,那可能是因为我真的累了……

愿你的ta,不再让你心累。

谢谢,晚安

夜听|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才突然懂得,原来,一个人真正的消失,并不是指他在生活当中的离去,而是他从你的记忆之中搬离得干干净净,就好像他从未出现过一样。

故事有多美好,回忆就有多寂寞。人生就是如此,一开始是一群人,然后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你一个人。他们有的去了再也回不来的远方,有的奔赴去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只剩下记忆中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永远热切,永远闪亮。

有人问,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我想说,不是我们有多坚强,而是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曾经最真心的选择,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痕迹的人,每一个都有意义。

一切都是出于爱,所以记得,所以深刻。

谢谢,晚安

夜听| 爱一个人,不问值不值得

如果很久之后,再让你遇见从前爱过的人,你会怎样?

或许对于爱情,我们都要放宽心一点,相爱的时候,记得彼此善待,分别的时候,不要彼此记恨。

因为爱一个人,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因为爱一个人,就是情出自愿,爱过无悔。

爱就爱了,没有什么可惜的。

谢谢,晚安

夜听|男人明明喜欢你,却不会频繁联系你,而是会

感情的世界里,相识离别,缘起缘落,不由我们控制半分。
但有时候,那些不适时的相遇,最终只会让人遗憾得痛彻心扉。
若是身边的男人明明喜欢你,却很少主动联系你,那说不定他在做这几件事。
努力沉淀自己
勒・克莱齐奥曾在《流浪的星星》中写道: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但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每每想起,都会让人感慨万千,深感赞同。
这个世界上,无论感情或是事业,都不相信你的眼泪,只相信你的努力。
生活中有很多男人,由于自身条件不足,会自卑会胆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
整日里怨天尤人,消沉度日,结果愈演愈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而真正爱你的男人,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哪怕暂时给不了对方幸福,也会静下心来,努力充实自己。
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用热情和真诚积极生活,让自己从内而外都变得强大起来。
适时出现帮助你
一段亲密关系里,男人对待感情,大都含蓄和内敛。
在乎你的男人虽然不会频繁联系你,但他却会一直默默着你。
正如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离婚后的罗子君面对小三凌玲的百般刁难,不知所措时。
贺函第一时间拨通了电话远程指导,帮助她彻底反击了凌玲,拿到了该得的赔偿款和抚养费。
在罗子君每一次需要帮助的时候,贺函都会适时地出现在她身边,为她排忧解难,给她最大的安慰。
他们虽然不常常在一起,但爱意蔓延,总会不由自主地关心着对方,帮助对方成长。
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灰心,鼓励她重新站起来;
在她破茧成蝶光芒四射的时候,也会发自内心地欣赏她,赞扬她,给她新的希望。

一起变得优秀有担当
感情的事情操之过急,往往会适得其反。
急于得到幸福,很可能会遗憾收场,急于开花结果,最终也会功亏一篑。
能留住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卑微,而是活得出色和独立。
冯骥才也在 《俗世奇人》中这样写道:
“真正的爱慕,往往是从对方身上感触到自己人生理想的准则开始的。”
互相喜欢的人都会互相影响,在被爱和被欣赏中,各自努力,变得枝繁叶茂,能独当一面。
当自己变得强大优秀,和爱的人旗鼓相当时,那时便会有足够的勇气奔向对方。
在合适的时间,相爱的人终会再次相遇,这一次不会困于世俗,不会败于现实。
而是双向奔赴,被幸福眷顾,被家人祝福,被爱人宠溺。
爱情里,喜欢一个人,就要给他最好的结局。不要无能为力,更不要遗憾收场。
而是沉淀自己,帮助对方,一起变得优秀独立有担当。
余生认定彼此,共担风雨,共享彩虹,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你觉得九歌说得对吗?

夜听|朋友圈千万不要设置“仅对一人可见”

你发过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吗?

 

有人说:

“发过,跟他跟过去告别,然后就再也没有聊天了。

 

有人说:

“发过,但是后来那个男孩子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还有人说:

“发过,仅他可见,他还点赞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喜欢的人,不尽相同。

 

喜欢一个人的滋味,却很类似。

 

酸的。

 

苦的。

 

甜的。

 

01.仅一人可见的欢喜与忧伤

 

情歌里,

 

莫文蔚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陈奕迅却告诉我们:“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前者,是得之我幸。

 

后者,是失之我憾。

 

翻阅过那本名为“青春”的手册,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的青春爱情,属于后者。

 

在那些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夜里,不在你身边,却在你心上的人,让你深刻感受到喜欢一个人时,酸酸涩涩的难耐心情。

读者小右,喜欢一个人,整整三年。

 

小右说,她很喜欢顾城的《远和近》,因为这首诗,写出了她的爱情:

 

“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是的。

 

小右喜欢的人,也有他的“云”。

 

因此,即便再喜欢,小右还是拼命抑制住,一次次将情绪隐藏。

 

时间一晃,过去三年。

 

人们总说,不管爱,还是恨,都无法凌驾于时间之上,时间会稀释一切。

 

但小右发现,时间好像也会偶尔失效,不然,她怎么会一天比一天更喜欢对方呢?

 

而就在她以为,她将把这场暗恋永远深埋在回忆里时,她发现她的时机来了。

 

那天,对方发了一条朋友圈:“好了,今年过不了情人节了。”

显然,这是他在宣告自己回归单身了。

 

也从这以后,小右爱上了发朋友圈。

 

只不过,她的朋友圈仅对方可见:

 

今天,是一场爱情电影,她洋洋洒洒写了一段很长的影评,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些什么;

 

明天,是一首对方喜欢也分享过的歌,她在分享文字里,说她也很喜欢;

 

后天,是一次深夜emo,满满都是孤单;

 

……

 

在来信里,小右说道:

 

“每次发朋友圈前,都很紧张,很期待,但每次发完,都会失落,都会悲伤,发的东西不一样,发的结果却都一样,得不到一个赞,一个评论。”

 

直到那一刻,小右才知道:

 

她爱的那个人,不看“云”,也不会看她。

 

02.得不到回应的喜欢总会散场

 

仅一人可见,却得不到赞,得不到评论的朋友圈,像不像很多人的爱情常态?

 

小右是小右,却也是很多爱而不得的“隐形人”的缩影。

 

比如,乔四美。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里,乔四美对戚成钢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奔波去西藏找他时,她说道:

 

“我一点都不觉得远,我来这里是为了爱情,我哪儿我都不觉得远。”

 

播到这一幕,弹幕里有人说道:

 

“傻女孩,你会吃苦的。”

 

确实。

 

爱一个根本不爱你的人,可不就是自讨苦吃。

 

但,就像《孤单心事》里唱的:

 

“爱你是孤单的心事,不懂你微笑的意思,只能像一朵向日葵在夜里默默地坚持,多希望你对我诚实,一直爱着你,用我自己的方式。”

 

爱,让她们不怕吃苦,不怕浪费时间。

 

这样甘之如饴,屡撞南墙,不过是为了那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万一,对方也喜欢她呢?

 

万一,对方也被感动了呢?

 

……

 

万一,却没有万一。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倘若真心爱你,一定会在你走出第一步时,主动走完剩下的九十九步。

 

而不是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走完那一百步,却始终得不到他一个回眸。

 

那些得不到回应的喜欢,就像一部爱情电影。

 

再怎么轰轰烈烈,再怎么爱恨纠葛,再怎么缠绵悱恻,播到一定时间,都会落幕散场。真正到了那时,你只能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给下一场电影的观众“让位”。

 

爱是丰盛的。

 

爱从来不孤独。

 

爱也不会总让人吃苦。

 

但愿每一个日复一日,发着仅一人可见,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朋友圈的人。

 

都能懂。

 

03.有些人遇到也挺好

 

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等一个不可能的人,我们就应该放弃发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吗?

 

当然不是。

 

在爱情里,常常会提到及时止损这四个字。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你知道,在得不到回应时,应该及时回头,而不是让你拒绝开始。

 

“有的人没有在一起,不过遇见了也挺好。”

 

喜欢一个人的滋味,有酸,有苦,但到了最后,都会是甜的。

 

这里的甜,是得到的甜,也可以是怀念的甜。

 

还是拿乔四美来说。

 

乔四美爱错了人,但错的是那个人,而不是她的爱。

 

离婚很多年后,某天她在电视上看到西藏的新闻,于是打算再去一次西藏。

 

姐姐三丽问道:

 

“你既然不打算和戚成钢复婚,为什么还要去西藏,怀念过往啊?”

 

四美笑了笑,回答道:

 

“我啊,是怀念乔四美。”

 

对此,三丽很认可,她告诉她:

 

“上次你是去看人,这次是去看风景,看风景比看人好,人会辜负你,风景不会。”

 

同样,曾经喜欢一个人的心情,也不会辜负你。

 

就像评论里说的:

 

“四美去西藏,就是为了怀念从前那个敢想敢做,无所畏惧的自己。”

 

很多很多年以后,爱过的人,早已模糊。

 

唯一能够回味的,只有那些年里你爱一个人时,或酸,或苦的滋味。

 

而在怀念的那一刻,它会以甜回馈你。

 

这,不正是青春爱情的魅力所在吗?

 

想到来信末尾,小右曾和我说的一段话:

 

“虽然我爱一个人没有结果,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知道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遇到过喜欢的人,但我遇到了,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

 

是啊。

 

喜欢上一个人的心情,极其难得。

 

要好好宝贝。

 

04.

朋友圈,可以仅一个人可见。

 

但要记住,别太久。

 

休斯在《短暂的爱情》里说过:

 

“因为你是我的一支歌,我唱你不能太久太多。因为你是我的一番祈祷,我不能到处把你絮叨。因为你是我的一朵玫瑰,盛夏之后你将一去不回。”

 

有些喜欢,有些暗恋,有些爱而不得,往往因为短暂而美丽。

 

太久太多,容易让人心生厌倦。

 

太多太久,容易让酸甜都消失。

 

——最后,只剩下苦。

 

但愿,你不用再吃苦了。

夜听|感情中,“嘴硬心软”的女人,最真实的3种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多面与反差。
有的人,看似随和好说话,但实际上内心果敢刚毅,有自己的坚持。
而有的人,表面脾气大,很强势,却是一副软心肠,刀子嘴豆腐心。
一个嘴硬心软的女人,多半喜欢口是心非,这样的女人,在感情中,通常是这3种性格。
外表坚强独立
内心脆弱敏感
嘴硬心软的女人,往往有些外冷内热,就像仙人掌一样,表面坚硬带刺,实则内在柔软脆弱。
或许是曾经的一些打击和挫折,造就了她们独立强势的性格,习惯用高傲与冷漠来保护自己。
因为爱惜自己的面子,所以很多时候,即便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但她们表面上依然会强装无所谓的样子,不会主动跟人袒露真实的心声。
然而,在她们强悍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个敏感脆弱的心,内心缺乏安全感,十分渴望他人的理解和呵护。
这样的女人,如果在一段感情里,遇到了对的人,她们就会慢慢卸下防备,会为了所爱的人,勇敢面对一切,变身成温柔的小女人。
可若是遇上了错的人,耗尽了期待,伤透了心,那么强硬带刺的一面,就会给予对方有力的回击,驱使她们早点结束这段痛苦的感情。
脾气固执
但一哄就好
一个喜欢口是心非的女人,通常脾气都有一些固执,明明在意对方,却不懂如何表达。
越是对亲近的人,越难以掌握这种分寸感。
有时候脾气一上来,倔强得不肯退让,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一些伤人的狠话,就像刀子一样,狠狠地扎进对方的心里。
吵架过后,即使心里后悔了,知道自己说得有些过分了,也不会轻易袒露自己的感受,宁愿假装冷漠,也不会主动低头。
吃软不吃硬,只要对方能够主动真诚地道歉,给个台阶下,她们很容易就会被哄好。
这样的性格,其实很容易在感情里受挫,时常会因为固执和脾气,而让两个人之间产生隔阂与误会,容易令彼此的关系陷入僵局。
心地善良
总是默默付出
嘴硬心软的女人,往往内心都很善良,虽然说着嘴硬的话,却默默干着心软的事。
说话直接,不会拐弯抹角,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或许在别人听来有些刺耳,但实际上是出于好心和关心。
她们经常会一边嘴上数落对方的缺点,责怪他不注重健康,嫌弃他邋里邋遢,一边却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对方体贴和照顾,在背后默默付出。
有这种性格特质的女人,童年多半过得很压抑,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控制和强势,让她们渐渐习惯了这种强势的相处方式。
因为嘴硬心软,常常会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即便被人误解了,也从不会替自己辩解。
不会讨好,不会撒娇,却总在细节之处,流露自己的真诚和用心。
她们的付出,只对自己在乎的人,而她们的好,也只有懂的人才会知道。
女人,不管是什么性格,都要在感情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无论你的情绪,你的关心,还是你的爱意,都不必刻意伪装。
学会主动表达,展现多面的自己,只要敢于迈出这一步,相信在感情中,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洞见|当你看不到未来时,希望你做好这件事

在最低最低的境地,支撑我的是读书。

01

“昨天心情不美丽,烦躁的不知干什么好,就从书架里抽了一本书。

翻到的那页,正好写到钱钟书救了一只不敢从树上下来的小猫,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的在钱钟书胳膊上一搭,以此表示感谢。

这个举动,一下触动了钱钟书,他觉得这猫有灵性,于是养了它。

一天夜里,钱钟书听到门外猫声四起,出门一看,原来自家的猫,经常在夜里和别人家的猫打架,自家的猫瘦小,打不过别人家的大猫。

于是,钱钟书准备了一根竹竿。半夜,只要一听到猫叫,不管多困,马上从被窝里爬起来,抓起竹竿,去帮自己的小猫打架。”

读到此,那个学贯中西、“刻薄”的大学者不见了,跃然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的“小男孩”,逗得我哈哈大笑。

神奇的是,我前一分钟还不美丽的心情,后一分钟,居然被钱钟书的“童趣”治愈。

情绪转折的关键在于,我读出了一种品质:

你看人家钱钟书,为什么无论处于任何处境都很安然,就是因为心思单纯。我瞬间懂得了别人行为的初心,也原谅了自己的直白。

瓦解坏情绪,居然如此简单,读书即可。

我记得,曾有人怼我说:“就算你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了,能有什么用?”

有用!

这些年来,自己经历了很多逆境,却都没有磨灭我的幸福感,就是因为读书。

只要钻入其中,我就可以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自己也变成了幸福的竹子。真的可以“充耳不闻”,避开了很多噬骨钻心。

怪不得,毛姆连连感叹:读书,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避难所。

想想还真是。几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可以使自己对严重的感冒,满不在乎。读一读别人的趣事,可以一扫阴霾的心情。

02

其实,钱钟书也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起伏,工作的不得志,人际的不顺畅,国难时的各种折磨,都没有让他抱怨一毫一分。

这是为什么呢?从他和朋友的一次旅行,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1939年,钱钟书和几名好友去旅行。当时,时值凶年,日军已经深入南方,封锁了港口,他们只好乘着一辆像《围城》里所描写的那样的大车,一路颠簸,路边是一片荒无人烟、百姓流离失所的萧索。

等到了目的地,大家钱都花光了,几个人烤着路上捡的山芋,又觉得面子放不下来,只好背过脸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夜晚也只能男女杂居于一处破乱的旅店,外面凄风冷雨,里面虮虱横行。可是,一路上只有钱钟书始终怡然自得,手捧一本书,看得不亦乐乎,让同伴们十分惊讶。

别人一路哀怨,钱钟书一路从容,底气在哪里?因为有书可读。

贾平凹说:“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

这只是贾平凹的比喻,但也足以说明,人只要读书是可以忽略外境的。钱钟书深谙这个道理,读书可以带他进去另一番世界,可以让他安顿于这样那样的困顿颠簸。

妻子杨绛在他的影响下,也是书不离手。后来她挨批斗,负责打扫厕所。她总是把厕所打扫干净后,就躲在一边读书。 

在那样恶劣的日子里,他们箱子里的书籍、字典、词典、笔记都成了去除痛苦的最好良药。

为什么读书可以让人避难?

周国平说:

“因为读书里面有三种快乐,一是求知欲望的满足;

 

二是与书中的灵魂交流;

 

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从而内心高贵,行为超脱,不屑眼前的困难。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哪一位不是终身读者。

列宁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

毛泽东在去世之前,对着床头翻了17遍的《资治通鉴》说,再也不能读了。

马克思在法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专座,而座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可见他是如何疯狂的读书。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过上一种,全新心智下的生活,使你对世界的态度和人生的探索,始终处于新鲜的状态,带给心灵别趣的成长。

03

伊能静说:“在最低最低的境地,支撑我的是读书。”

与庾澄庆离婚的时候,当那些如箭的语言插满在她身上,她停下一切工作,每天就是读书。

那些受伤的夜晚,她多想闭上双眼,消失人间。是一本本书,给了她坚强的力量,让她明白这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楚,她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也终于自我领悟:“深深感谢生命以这样死缠烂打肥皂剧的方式让我省悟,过往一切的痛都是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

她通过读书,疗愈了自己灵魂的暗夜。

胡歌,原本摇扶直上的璀璨星途,因一场车祸跌入谷底,所有人都认为胡歌的演艺事业就此打住了

缝了针的眼睛不能哭,胡歌就让眼泪顺着缝针的线脚掉在地上,自杀和自弃更是无数次想过。

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毁过容的胡歌,复出后却远比原来更火。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胡歌说:“在那段最消沉最无助的日子里,是读书让我挺过来的。”

那些黑色的日子,他把自己丢进书堆里。他在书中写到:“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意用思想,去填满它。”

读书让他学会:凡事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要调动有崇高心灵,在书中有神交的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终于,他拨开丑陋的包装,看到了礼物,得到了救赎。

04

有人说,读书不过是提供信息和消遣,看电视也一样。

然而,真正读书的人都知道,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否则你就会难以理解其中之意。

而电视是直接的图像,它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跟不上流动的图像。

世界上真正的好书,都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让人读完,因思考而成长,因成长而疗愈,从而成为人生精神意义上的避难所。

而且,读书还要讲究心态。

林语堂说:“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

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阅读途径,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提高阅读量。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一个人必须懂得排除诱惑,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

当我们遇到了挫折,快速搜索前人书中,如何阐明此类问题的道理,是否与我们的体悟深刻相合,如此反复积累、印证,自有一种书与人“心有灵犀”的快乐。

别人看,是我们走进了书籍打造的围城,隔离了外界的压力。

实则是因为读书,我们积累了面对人性和一切事务的智慧和愈渐强大的内心,这已然成为自己无坚不摧的避难所。

钱钟书说,如此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洞见|一个人最大的自律:不透支自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茨威格说:“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限度,可能就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来偿还。

愚者痴迷于眼前的享受,透支未来;智者取舍有度,懂得“可持续发展”。

01

不透支身体

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往往是意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的。

他们即使听过再多的“注意身体”、“不要熬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话语,也会不以为然。

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自恃身体素质好,通宵刷剧,暴饮暴食,甚至透支健康来赚钱。这些,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直到有一天,健康出现了问题,他们才会认识到:原来,没了健康,其他的一切物质,都是浮云。

身体确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过分依赖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肆无忌惮的透支身体,终将会失去原有的健康。

有的人,透支自己的身体,来享乐。

殊不知,为了追求享乐而透支自己的身体,最终,可能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痛苦,来为当初的“放纵”付款。

有的人,透支自己的身体,来赚钱。

正如那句话“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为了赚钱,透支后半生的健康,并非明智之举。

虽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要钱不要命”。

02

不透支信用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诚信,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品质。如果不被人信任,如何能与人共事呢?

有的人,把自己的信用当作筹码。

他们仗着别人相信自己,就肆无忌惮的哄骗别人,来获取利益。

刚开始,他们也许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信用”来获得利益。

但是,时间一长,众人便都知道了他们是“不讲信用”的人。

这时,即使他们想要再出卖自己的“信用”,也没有机会了。

因为他们的“信用”,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了。

有人问:“信用”值多少钱?

信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他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一个人即使再成功,如果失去了信用,那么,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信用一旦透支,则不可挽回。所以,智者,宁可花冤枉钱,也不会透支信用。

03

不透支感情

有的人,一旦与对方关系亲近了以后,就会不拿自己“当外人”。

他们随意地拿对方缺点开玩笑,却误以为对方不在意。

有时候,他们甚至明知道对方在意,还是会只顾自己取乐,无视对方的感受。自以为关系亲密,对方就理当“包容自己”。

他们肆无忌惮地向对方提出要求。如果对方答应,便是“应该的”;如果对方拒绝,他们就指责对方“无情无义”。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有限度的。

再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懂维护,只考虑自己,一味透支,终究也会被消耗干净。

人往往有一个错觉:就是在关系亲密的时候,肆意透支,却误以为这份感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等到有一天,对方终于忍无可忍,彻底爆发,决定与他们断绝关系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可是此刻,已经为时已晚了。

老子说:“其安易持。”

就是说:“局面稳定的时候,容易保持和维护。”

在关系和谐的时候,就要好好维护关系,把握好一个度;不要等到关系被透支了,才想起来要“谨守边界”。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只有取舍有度,不“透支”自己,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