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 爱吧,微信不用回了

最近网上看到一段话:

 

喜欢你的人洗澡前后有“报备”,不喜欢你的人,说完洗澡“死”在了浴室;

 

喜欢你的人吃饭前后有“报备”,不喜欢你的人,说完吃饭“死”在了餐桌;

 

喜欢你的人睡觉前后有“报备”,不喜欢你的人,说完睡觉“死”在了床上。


这话虽然不乏调侃,道理却也入木三分。 

只有不爱你的人,才会“洗澡一整夜、吃饭吃一天、一睡24小时。 

爱你的人,微信秒回、信息置顶,就像你的专属“24小时便利店。 

他可以对全世界打烊,唯独对你24小时营业。 

其实,爱与不爱,都藏在平时的细节里。


-01-

我回你是秒回

你回我是轮回

有句话比较流行:在乎你的人“秒回”,不在乎你的人“轮回”。 

这恐怕是情侣之间,情感交流最真实的写照了。 

日本的挂科“学渣”、传奇大叔田中耕一,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最先获知消息的是他的妻子。当时,妻子正坐在出租车上,通过广播听到了这一喜讯,就立即打电话给他。 

这时的田中耕一,正在接受一个重要采访。但他还是中断采访,小声告诉妻子:“我在接受采访呢……” 

接着,他挂掉电话对记者说:“是我老婆”。 

田中耕一之所以“秒回”妻子,是因为他懂得妻子的担心和紧张,更理解妻子此刻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第一时间接通电话,是为了对家人说一声:“我在、我很好”。 

在情感世界里,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


你之所以“秒回”,是因为你在意对方,把对方放在了心上。 

对方之所以“轮回”,是因为对方并不在意你,把你抛到了“天上”。 

今天的人们都手机不离手、微信时刻开着,怎么会看不到你发的信息? 

对方只是没那么喜欢你,而你的爱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02-

不是你忙

而是我不重要

世界上有一种在乎,叫“我在”,有一种借口,叫“我很忙”。 

真正在乎你的人,他的字典里绝不会有“我很忙”,嘴里永远对你说出的是“我在”。 

因为,“我很忙”只是他用来拒绝别人的借口。 

有一个小故事,讲了一对小情侣相爱三年,依旧甜蜜如初。 

有人问他们:“你们感情这么好,难道从不吵架吗?” 

男孩羞涩地笑笑:“当然也会吵架。但是,我们都把彼此视为最重要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对方身边。” 

女孩也点点头说:“每次他发来微信、打来电话,我都会第一时间回复他,就怕他等得太久。哪怕我非常忙,也要在忙完的第一时间找他。至于他更不用说了,哪怕在洗澡,听到我的消息,都会把手擦干来回复我。” 

爱你的人,恨不得24小时都为你开机;不爱你的人,你占用他一分钟,他都觉得是在浪费生命。 

当对方“忙”得连问候你的时间都没有,请毅然决然的离开他。 

因为,不是他太忙,而是你不重要。

 


其实,爱很简单也很小,它就藏着生活的点滴之间,藏在他忙完之后立刻打给你的电话里,藏在深夜也不忘提醒你早点睡的只言片语里。 

爱要及时,才有温度。 

正如山田从鹤所说: 

“所有迟到的安慰、喜欢和温暖,在错过了那个需要的时间点后再出现,都是一样的没有意义。我想要的是及时的拥抱,及时的回复,以及每一点点的细节。

-03-

你不理我时

我绝不打扰你

看到网易云音乐的一个热评:

很想回到当初聊天你秒回我、每天早晚互道安好的时候。


你现在回复的特别慢,回复都是几个字。可能是我说得有点多,又或者我有点烦。 

又或者我高估了在你心里的位置,爱是不是不开口才珍贵?

爱当然不是不开口才珍贵! 

凡事有回应,沟通“不断档”,给予爱的人该有的安全感。这才是情侣间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一对网恋小情侣。刚开始时,无论女孩发任何信息,男孩必定秒回,对女孩更是嘘寒问暖。 

后来,两个人见了面,发生了关系。 

可是不到半年,男孩对女孩冷淡起来,两人的微信聊天,也从无话不谈变成了无话可谈。 

再后来,男孩从网络上“蒸发了”。 

女孩开始疯狂的寻找男孩…… 

终于,男孩的电话打通了。 

电话里,女孩听到了另一个女孩的声音。 

原来,他没时间理女孩,是因为他忙着和别的女孩开房。 

这让人想起《人间失格》里的一句话:

“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如果每一次想念,都换不回对方的珍惜,你每一次秒回,等来的都是已读,那就别再忙着想对方了。 

卑微的讨好一个不在乎你的人,就是在白白浪费自己的真感情。 

有的人忙着生活,闲时爱你;有的人却忙着爱你,闲时生活。 

谁才是你应该在乎的人?想必你已经有了答案! 


这世上,最悲哀的情感莫过于:我将你当做心里最重要的人,而你将我当做身边无名无姓的路人甲。 

爱是对等的付出,是你来我往的反哺。而不是我喜欢你,你却不喜欢我。


爱与不爱,都在细节里。 

既然你很忙,那“你和别人做爱吧,微信不用回了!

再善良,也不要帮别人这四种忙,换不来感激还被人埋怨

看过这样一句话:“维持一段好的关系,从来都需要带着一点自私,夹杂着些许冷漠。”

是啊,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会扎心,帮得太多会寒心。

你掏心掏肺地对待别人,可能换来的是不屑一顾;

你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可能得到的是变本加厉。

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真心交付,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你鼎力相助。

择善而行是一种美德,适可而止也是一种智慧。

再善良,也不要帮别人这四种忙,换不来感激还被人埋怨。

别人的家务事,不掺和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不知内情的外人。

当别人需要倾诉时,听着就好;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安慰就好。

再好的关系,也要分清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赵刚、王飞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儿们,谁有困难了,另外一个人会毫不犹豫地伸手相帮。

可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

赵刚和老婆小丽吵架了,小丽领着孩子回了娘家。

半个月了,打电话关机,去老丈人家接,一家人对赵刚冷若冰霜。

王飞自告奋勇地要和赵刚再去一趟,肯定能把小丽劝回来。

饭桌上,王飞当着小丽娘家人的面,做起了和事佬:

“两口子哪有不吵架的,差不多行了,你这老不回家,也不是回事儿吧?”

一桌人谁也不搭腔,小丽弟弟接话说:“他怎么对我姐的,他们家人都看不起我姐!”

王飞说道:“你小孩子懂什么,你姐的事轮不到你管!”

小丽弟弟重重得把碗筷摔在桌上:“你一个外人凭什么来我家指手画脚?”

空气顿时凝固了,大家心照不宣地扒拉着眼前的饭菜,没人说一句话。

王飞假装接了个电话,尴尬地走了,决定以后再也不登赵刚家的门。

后来,一个共同的朋友传话,赵刚和小丽和好了,却对王飞很不满,说他只会惹事,帮倒忙。

两个人仿佛销声匿迹一般,从此断了联系。

朋友再好,也是外人;关系再硬,也要把握分寸。

别人的家务事里,藏着我们看不见的情绪,和摸不着的纠葛。

单凭“一腔热血”,可能好心办坏事;盲目的“古道热肠”,也只会吃力不讨好。

聪明如你,对别人的家务事,要做到不评价,不多嘴,不掺和,不越界。

涉及金钱利益的忙,不乱帮

看过网友@橙子写过的一个故事。

橙子家有两套房,她二叔的孩子明明考上了高中,二叔想借住一套来城里陪读。

橙子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可是直到明明上大学住校,二叔对于搬走的事也只字不提。

有时,橙子去二叔家,周围邻居都认为橙子一家是客人,二叔才是房子的主人。

最近,二叔开始拾掇家了,粉刷墙壁,添置家具,二婶也忙着采购东西。

一问才知道,明明快毕业了,二叔想用这套房子给他当婚房。

橙子爸爸一看这架势,急了:

“我让你住了七八年的房子,没要过一分钱,你还想把儿媳妇娶在这儿,这是打算住下不走了?”

二叔一脸无所谓:“我没钱买房,你总不能让你侄子娶了媳妇没地方住啊!大不了我付点房租。”

橙子爸爸一气之下和二叔吵了起来,说要是再不走,就报警,二叔一家这才搬了出去。

二叔走时留下一句话:“这辈子再没你这个兄弟。”

金钱利益历来是敏感的话题,多少亲人反目,多少朋友结仇。

借钱时笑脸相迎,要钱时分外眼红。

老话说,救急不救穷,亲友之间,尤其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这其中,不仅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情谊,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争利益。

涉及金钱利益的忙,不乱帮,这是独善其身,也是顾全大局。

超越底线的忙,别插手

作家冯骥才说:“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可偏偏有些人,打着求助的旗号,挑战你的原则,试探你的底线。

如果遂了别人的意,也就损了自己的福。

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饭馆,他们诚信经营,味美量足,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看着红红火火的生意,亲戚们也跟着眼热起来,纷纷推荐自家没就业的孩子来餐馆打工。

夫妻俩知道这样的关系根本不好管理,可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果然,顾客的投诉多了起来:服务员态度不好,和客人吵架;饭菜不干净,量少;饭店卫生也不好。

夫妻俩只得陪着笑脸和客人解释、道歉、承诺一定改进。

一个做酒水生意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我有一批快过期的饮料,压着一大笔钱,你们帮帮我,在饭馆卖了吧!”

夫妻俩面露难色,但一想,快过期的和新日期的饮料混在一起卖,顾客应该发现不了,还帮了朋友的忙,送个人情。

不久,有顾客喝了他们的饮料,上吐下泻,怀疑食物中毒,饭馆被要求停业整顿了。

底线,是一个人的品质;底线,是一家企业的命脉。

成全别人没必要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也得守住底线。

超越底线的忙,别插手。

因为善良放错了地方,就会成为邪恶。

不止伤了自己的心,也断了朋友间的义。

委屈自己的忙,别善良

有人说:“人性都是不识惯的,次次帮忙,反而顺理成章。”

是啊,委屈自己,并不会博得他人好感;违心帮忙,也不一定能结交广大人脉。

同事张姐每天上下班还要赶地铁接送孩子,好几次迟到早退,领导就差点名批评了。

小李和张姐家住得不远,张姐就提出搭小李的车。

公司安排加班的时候,张姐拍拍小李肩膀:“我家里实在走不开,你帮我干了吧,回头请你吃饭。”

自从有了小李帮忙,张姐每天神采奕奕,再也没有了往日蓬头垢面的焦虑。

倒是小李,脸色一天天暗淡下去,同事们隐隐觉得,小李有点讨厌张姐的样子。

两人在公司走廊遇见,小李不是忙着看手中的文件,就是看手机信息,对张姐爱搭不理。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小李也故意坐在离张姐很远的位置。

一次闲聊中,小李向同事大倒苦水:

“油钱从来不提,让我和她去接孩子,孩子一会吃,一会喝,乱踢乱跳,把车里弄得乱七八糟。”

“让我替她加班,我还得自己叫外卖,好几次整个大楼就剩下我和保安。”

后来,小李找了个借口,绕路上下班。

张姐搭不上车了,显然不高兴,在公司逢人就说:“小李这人真不怎么样,小家子气,大家都注意点儿。”

小李没想到,自己出于好心的帮忙,换来的却是诋毁和讽刺。

你舍弃自己的时间,别人可能觉得你本来也没事,不如好人做到底;

你放弃自己的利益,别人也只会微微一笑,过后云淡风轻。

委屈自己的忙,还是别善良。

这不是冷酷,而是你永远无法预料:

自己的倾囊相助,换来的是知恩图报,还是肆无忌惮的理所应当。

因为这世间太薄情,人心无止境。

《白夜行》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太阳会灼伤眼,人性会刺痛心。

有时候,别人不懂感恩,只把帮助当成家常便饭;

有时候,善良换不来感激,却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

善良如你,做一个聪明的人。

学会拒绝,你的付出才有价值,你的奉献才会被看见。

长相年轻,是因为这5个好习惯,中3个以上就了不起

有句经典的名言,说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前半生的容貌是靠父母赐予,后半生的长相却是由自己缔造。

岁月最是公平,鲜少对任何人手下留情。

一个人的长相里,藏着的是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倘若有人备受时光垂青,到了中年,看上去仍比同龄人年轻,那么多半是事出有因。

自律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杭州一位27岁的姑娘某天突然发觉,自己脸上长出了两块淡褐色的圆形斑点。

于是,便立刻到当地的皮肤科医院去做检查。

不想,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后,发现她长得竟是老年斑。

从医生口中得知,原来女子有着长期熬夜的习惯,网上冲浪、追剧、凌晨两三点才入睡都是家常便饭。

也正因这样的放纵,才导致了她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折射到了她的身体上。

医生还称,近年来其实接收过不少类似的病例:年纪轻轻就开始脱发、皮肤暗沉、长起了老年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不少。

他们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长期熬夜。

或许现实的世界里,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你我,担子真的很重。

白天忙工作、忙生活,只有夜晚才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总是舍不得早睡,想要把握住那短暂的欢愉时光。

可那些从夜晚偷来的时光,早晚有天会一一报复回自己身上。

它会让人容易肥胖、皮肤松弛黯淡,年纪未到就提前步入衰老。

小红书博主@熬夜户逆袭党 ,晒出了她坚持早睡286天的打卡记录:

她的法令纹和黑眼圈,肉眼可见地淡化了,就连气色也变好了。

她说,虽然刚开始打卡的时候也会很痛苦,但很庆幸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自从早睡以后,她就连乳腺结节也变小了,整个人体态也感觉年轻了不少。

有句话说得好:“人到中年,形象基本就是靠自律来支撑了。”

当先天的优势远去,自律才是抵御衰老的良医。

夜熬得少了,精气神也就好了;规律的作息,胜过这世间最昂贵的保养品。

运动

网上有句高赞的话:

“说中年以后的美貌,闻起来大都是汗水的味道。”

哪有什么天生不老的容貌,不过是有人愿意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岁月抗衡到老。

看过一则胡兵发布的视频:

他晒出了一件自己25年前穿过的定制西服,时隔1/4个世纪,再穿上身依然是那么的合体。

仿佛岁月留给他的,没有半点苍老的痕迹,只有时光沉淀下的魅力。

可时光何曾对谁偏心?

他的好状态,完全是得益于他长年累月地运动。

无论平时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去锻炼身体。

或跑步、或跳绳,总之,运动已然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今年的7月份,他更是以50岁的年纪,挑战了横劈一字马的练习。

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身体也很僵硬,即便是在教练的帮助下,也离地面还有大段的距离。

可他坚持打卡了40多天,每天进步一点点,终于,在8月16号的时候完成了挑战。

想起周润发说过的一句话:“早些运动,那么在80岁的时候,就可以拥有40岁的身体了。”

运动不会让时间停下脚步,但会是对抗衰老最好的法宝。

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运动的人,身体细胞再生能力会在无形中提高,身体机能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为旺盛的状态。

汗水会带走身体的废物,使皮肤保持紧致,看上去自然就比同龄人年轻。

人到中年,请务必让自己动起来,或许短时间内还看不出差异。

可日子久了,那些流过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自会延缓你的老去,让你活得更加年轻肆意。

心态

《青春》里有这样一句话:“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人的衰老,往往不是从长出第一根白发和一条皱纹开始的,而是从心态变老的那一刻开始的。

所以才有人明明年纪轻轻,却看上去已经尽显“中年油腻”。

一个人,只有在心态上保持年轻,才能无畏时光的辗转和岁月的流觞。

真人秀《出彩中国人》中,来过一支特殊的芭蕾舞团:

她们的团员平均年龄已经52岁,几乎完全没有舞蹈功底,都是在中年或是退休以后才开始接触的芭蕾舞。

虽然并非科班出身,动作和专业舞者也有所差距,可她们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尽力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获得了评委们的满堂喝彩。

在被问到“中年学舞是否辛苦时”,她们也毫不避讳地答说:

“非常辛苦,尤其是刚开始上软度课的时候,也有过惨叫到掉眼泪的时刻。可学芭蕾是她们从小的梦想,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不想因为年龄而却步。”

寥寥数语,却戳到了多少人的痛楚?

有太多人在年纪面前望而却步,以年龄为借口,停下了自己前行的脚步。

可正如《中国合伙人》中的那一句:

“如果额头上终将刻上皱纹,那你便不让皱纹刻在心上。”

行至中年又怎样,除了你自己,依然没有人能定义你人生的轨迹。

年轻积极的心态,是时光最好的解药,当你能够凡事想开、笑口常开,年轻的容貌自会常在。

爱美

北京卫视曾采访过一位叫盛瑞玲的老太太,虽然已经92岁的高龄,身上却没有多少苍老的痕迹。

依旧是身材纤细、思维敏捷,时不时还会给人当模特拍条广告,或是和孙子来上一组时尚街拍。

采访的记者和周围的人都说,盛奶奶的状态全然不像近百岁的老人,纷纷向她取经,询问她保持年轻的“奥秘”。

盛奶奶则有些幽默地答道:“我忙着美丽,所以忘了老去。”

她平时就很是爱美,还会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的、“古董”级别的卷发筒来精心打理头发。

每次出门,也会仔细地搭配好服饰,无论是国风的汉服、旗袍,还是颇受年轻人喜欢的各类时装,她都能穿出一番韵味。

许多网友称,看见盛奶奶这样,感觉好像变老也没什么可怕的。

是啊,没有谁规定过什么样的年龄,才是最好的年纪。

二十岁有二十岁的靓丽,三十岁有三十岁的魅力,四十岁有四十的大气。

哪怕青春不再,朱颜已改,可只要那颗爱美的心未曾改变,就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星光熠熠。

学习

前阵子,有则新闻上了热搜:

51岁的TVB知名演员马浚伟,在微博上晒出了他考取香港公职人员的凭证。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进修学习,早在几年前,他就考取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去攻读EMBA。

有网友留言称:“他好爱学习啊,不是考研就是考编。长相和年轻时候都没有太大差别,好像不会老似的。”

曾国藩说:“书味深者,面自滋润。”

让人年轻的方法不是开美颜、开特效,而是打开书籍去学习,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当诗书才情藏于心中,生命自会变得厚重而丰盈。

倪萍分享过这样一段往事,说她原先在山东省话剧院的时候,当时的院长就曾告诫他们同批次的年轻人:

未来的竞争别比谁漂亮,美人早晚有天会迟暮,只有多读书,气质才会变得出众,那才是谁都带不走的东西。

她也把这些话听了进去,多年以来,她都保持着每周读一本书的习惯。

慢慢地,她也尝到了读书学习的甜头。

所以即便是到了今天这样的年纪,依然能够从容优雅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前。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习是灵魂最好的滋养品。

那些你读过的书,或汲取到的知识,或许不会字字句句都记得住。

但它们会埋藏在你的脑海里,沉淀在你的谈吐修养中,让你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渐渐拉开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很是认同作家壮一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脸,就是一张履历表。”

这世上,何来那么多平白无故的年轻貌美?

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人生半坡,谁不是肩上的担子重如山,身上各有各的难?

可偏偏就有人依旧如少年般绚烂,和油腻二字扯不上半点关系。

不是受到时光的厚爱,而是他们足够自律,用充足的睡眠和长期的运动,去抗衡岁月的侵袭。

不畏年龄的增长,让自己保有年轻的心境,去汲取新的养分和能量,为自己的人生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在烟熏火燎的生活中,依旧保持一颗爱美之心,竭尽全力地去绽放自己。

或许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唯愿我们能在时光里越活越好。

往后余生的每一天里都能步履轻盈、灵魂丰盈。

讨厌一个人,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有人曾问作家余光中:

“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找你茬的,追着你骂的人?”

余光中回答道:

“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人到中年,经历的人情世故多了,越来越觉得:

看清一个人,用不着揭穿;讨厌一个人,也用不着翻脸。

人生路上,对待那些难以同行之人,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其实就两个字:不理。

你越搭理,对方只会越肆无忌惮;你越在意,精力只会消耗的越多。

莫言曾经说过:

“我们风尘仆仆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不喜欢的人活着。”

行走于世间,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读懂这3句话,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不理,停止纠缠

看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一所禅院里,小和尚看到一棵树快枯萎了,便去问禅师:“怎样才能救活它?”

禅师说:“不用救,让它自由离开就好。”

小和尚伤心的表示:“师父,我原以为你是善良的人,没想到你这么无情。”

从那以后,小和尚每天坚持浇水,可一周后,树上的叶子还是落光了,树干也断了。

他感到失落不已,禅师见状告诉他:“拔掉枯树,种上花草吧。”

随后小和尚给院子里种了花草,没过多久,花草就发芽了,他终于恍然大悟:

“在错误的事情里挣扎,即便你付出再多,最后也是得不偿失,还不如停止纠缠,全身而退。”

仔细想想,人生中遇到的那些糟糕的人和事,就像那棵枯掉的树,不管你用尽什么办法,都无法改变对方的认知,更无法改变事情的结局。

与其苦苦纠缠,因此荒废掉自己的一生,不如忘记恩怨,让心回归安宁。

宋朝宰相吕蒙正就是一个“不喜纠缠”的人。

他刚上任时,有一名官员在背后指着他议论道:“这人也配当宰相,可笑……”

吕蒙正听到后不动声色,大步从人群里走了过去,没有争吵一句。

身边的同僚听闻此事后,想为他鸣不平,查一下说话的究竟是何人,却被吕蒙正拦住了。

他笑着解释道:“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一辈子都得耿耿于怀,何必呢?再说他说这些,对我也没什么损失。”

而这份豁达和淡然,也让吕蒙正在仕途上步步高升,收获了众人的认可。

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往往都源于纠缠太深、纠结太多。

烂人之所以烂,是因为你总是习惯忍受,所以他就会更烂。

破事之所以破,是因为你总是断不干净,它就会更破。

最终这些烂人破事缠着你,拖住你前进的步伐,让你陷进深渊,人生永无宁日。

世界上最狠的报复,就是不在乎。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参与无谓的争执。

遇到让你不顺心的人,记得把身上的灰尘拍干净,立刻转身离开,就是最明智的处世方式。

不理,沉默是金

《喃喃》里写着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 

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

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

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

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诚然。和一个三观不等、认知不同的人争论,说的越多,似乎错的越多,解释越多,越像是在抹黑自己。

争论久了,除了浪费了自己的口舌,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别无所获,甚至还会将自己拉到和对方一个层次上。

不禁想起新东方名师李笑来讲过的一个案例: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地平协会”。

当你拿着地球仪跟他说“地球是圆的”时,他会反驳道:“这都是假的,人造出来的东西。”

当你把宇航员在太空拍的照片拿给他看时,他会继续辩解:“对啊,照片明明就是平的嘛。”

他非要把黑的说成白的,就算把事实摆在面前也无用,他也要跟你抬杠,耗着你的精力,存心给你添堵。

和这样的人较劲,你永远都是输家。

和这样的人较真,你永远没有答案。

就像《军师联盟》里,司马懿说的那样:

“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是更蠢?

人这一生,难免与愚蠢为伍,要学会向他低头。”

所谓低头,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让自己全身而退的智慧。

遇见志不同道不合之人,擦肩而过就好,不要耗费自己的生命,在无意义的人和事上。

面对不理解自己的人,无需解释太多,学会适时闭嘴,装傻亦是成全。

讲多少大道理,都敌不过一句“随便你”;费心准备解释,都敌不过一句“随它去”。

人生下半场,保持“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的清醒,始终记得:沉默是金。

不理,善待自己

毛姆有个观点说的很对:

“一个人如果因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持续愤怒中。”

人活一辈子,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此产生内耗,是最不值得的行为。

你若总是一心考虑别人,不懂得善待自己,只会给旁人更多伤害你的机会。

作家平开顺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在他们小区门口,有个年轻人把车停放在狭窄的人行道上,路过的人不得不绕道而走。

平开顺的父亲看到后,就好心好意去劝说年轻人挪一下车子。

可年轻人死活不愿意把车挪走,还和他父亲发生了争吵,年轻人破口大骂:“你要是没事赶快滚一边去吧。”

他父亲听到这句话,瞬间血压上升,所有的怒火全堵在了心里,回去后没过多久就中风住院了。

提及此事,平开顺感慨道:“我父亲犯得最大的错误,就是试图用道理感化一个无赖。”

感化一个无赖很难,但放过自己很容易。

别为不值得的人和事生气,看似是放过对方,实则是放过自己。

人生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

刻意讨好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努力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的喜好,结果避免不了分道扬镳的下场;

为了“打败”那个你不喜欢的人,苦思冥想去较个高低,费尽心神去斗个“你死我活”,结果最后还是两败俱伤;

因为旁人随口的一句话,彻夜难眠,郁结于心,把自己逼进死角,毁掉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

究其根本,不过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与人相处,只有学会珍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情,爱惜自己的真心,才会被别人尊重,被世界温柔以待。

鲁先圣有段话说的很深刻: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

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学会善待自己,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自会遇见源源不断的惊喜。

周国平在书里写道:“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的较劲。”

而人生幸福的源头,大抵正是: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当你停止较劲,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时,就会发现,所遇皆美好,所到之处皆是坦途。

后半生,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热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