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遇事不指责,凡事多体谅

 

亦舒曾说: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生活里,很多人都只会用眼睛,盯着他人的不是,没有深入了解,就随便评价别人,这样,只会显露自己的浅薄和狭隘。

如若一个人,出现错误,就只从外界找原因,这辈子也无法成长。

在社会上经历得越多,越明白真正厉害的人,他们都懂得:讷言。

言不乱斥,岁月亦可从容,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修炼和成熟的旅程。

你所看到的真相,也许只是假象

 

不知道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

在没得知真相前,见风就是雨,把以为的“真相”,四处散播渲染烘托。

可事实上,妄自诽谤,颠倒黑白,最终让事情,向深渊的方向发展。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有个小男孩,穿着校服,在热闹的大街上卖花。

 

突然,有一个西装革履的醉酒男子,直接走上前,一把拍掉了男孩手里的花。

 

嘴里还骂着:谁让你在这卖花的。

 

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发布到了网上。

 

瞬间,评论区里一片哗然,一边倒的指责男子。

第二天,男子回到公司,就被叫进老板的办公室。

 

老板一见到男子,便吼道:

 

“你的行为让公司损失巨大,你明天不用再来上班了。”

 

男子听后,没有做解释,而是回到办公桌前,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时,男子拿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卖花男孩的合照。

 

原来,男孩叫鹏鹏,是他从福利院领养的。

为了能让男孩得到更好的教育,男子白天拼命工作赚钱,晚上辅导作业。

这一切,男孩都看在眼里。

为了能给男子分担压力,经常偷偷地从学校跑出去卖花。

可在男子陪酒应酬时,接到老师打来电话,说鹏鹏最近总是逃课。

男子听后,就跑出去找鹏鹏,最后,发生了视频中的那一幕。

正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便在言之凿凿地道出实情。

结果,成为了一把利器,毫不费力地毁掉一个人。

目之所及去推断是非,实为一个成年人最肤浅的表现。

就像《调音师》里有一句话:“人们只相信自己看见的,却不挖掘背后的隐情。”

永远不要轻易责怪任何人

记得一句话说: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大意就是,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

电视剧《少年派》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胜男和丈夫在超市排队结账,收银员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哥,手脚并不麻利,半天过去了,排队的人依然不见少。

 

胜男等得不耐烦,便蹬起脚,向收银员的方向大声呵斥:

 

“小伙子,你打起精神嘛,是饭没吃饱,还是觉没睡好?”

 

轮到胜男结账时,小伙子更加紧张,拿起商品时,慌乱之下竟找不到条码。

 

胜男见状,更加恼火地说:“你是不是没培训就上岗了?

 

你看看你的左邻右舍,人家都结了十笔账了。

 

你这一笔也走不了,这么大的超市,像你这样,不是在砸超市的招牌吗?”

 

一旁的女同事看不过去,接过小伙子手里的商品,开始利索地扫码。

胜男嘲讽地问女收银员:“你们这儿,菜鸟也敢来上班啊?”

女收银员轻声回答:“他家里出事了。”

胜男依然不依不饶嘀咕着:“出事也不能带着情绪上班啊。”

女收银员无奈说出实情:“他妈妈自杀了,在江州就他一个人,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原本傲慢失礼的胜男,当场愣在原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后悔和沮丧。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困顿和欢喜,也各有各的晦暗与皎洁。

不轻易指责,不随便刁难,这是一个人的修养。

有一句话:

“人的眼睛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错,却不曾了解背后的苦衷。”

总以为言语胜人,是本事,其实,却在自我消耗。

人到了一定年龄,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接受和宽容别人的短处,也是与自己和解。

体谅别人,亦是成全自己

古典哲学家康德说:

“我尊重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在于年龄多少,能力的强弱,而在于内心的教养,和懂得体谅他人。

前不久,公司来了一家面料供应商,是来洽谈业务的,我和同事负责接待。

 

对方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言语利索,带来的面料样式,也符合公司的要求,让人感觉办事认真,自然而然,对她也多了几分信任。

 

姑娘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说起自己过往的战绩:

 

曾为一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多少面料,而另一家企业,也在她这里下了不少的订单……

 

因为,这两家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实际情况也有所了解。

 

近几年的大环境不好,两家公司的进货量在不断锐减,所以,姑娘说的情况,也是子虚乌有。

 

我正想开口拆穿她时,同事在桌底下,用鞋碰了碰我,示意我安静。

 

而他自己,不仅全程微笑看着姑娘“表演”,还时不时搭上几句话。

当姑娘离开后,我问他:

“你怎么就看得惯这种装腔作势、只知道满嘴跑火车的人?

同事说:“你看她一直低头哈腰,不过是为了讨生活。

就随她去吧,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生活里,我们都是披荆斩棘的勇士。

可是谁又愿意,揭开自己的窘相,展现在别人面前。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各抒己见,其实,是毁掉他人谋生的杀手。

在这世上,一些谈笑风声的背后,是看不见的狼狈不堪;

一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

成年人的苦,没有人可以幸免在外,与人相处时,多一点体谅和理解,亦是成全自己。

看过一句话: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去体谅周遭的不得已。”

柴静曾说:

“从尘土中来的人,能理解开怀大笑背后的酸楚。”

人生是一场披荆斩棘的旅程,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故事。

虽然,旁人只能看到他们背后的一缕烟,但是,也不要随意在上面点一把火。

我们纵然没有办法体谅,但至少也不要让别人难堪。

人生的下半场,遇事不指责,凡事多体谅,宽慰别人,温暖自己。

– E N D –

夜听|向前看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名年轻男子深夜买醉,在大街上痛哭流涕,大声喊着前女友的名字。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那种绝望和后悔。

大概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些时刻吧?

想起曾经失之交臂的机会,懊悔不已,恨不得从头再来一次。

想起曾经错过的恋人,痛苦不堪,真希望时光可以倒流。

想起曾经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特别想给自己一巴掌。

莫言说:“尽量少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后悔,永远抬头挺胸向前看。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或离开。

不能接受的,那就改变;

改变不了的,那就离开。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我接纳是自我成长的起点。

过往岁月里那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它们的存在。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要允许自己拥有犯错误的权利。

允许错过,也允许悲伤,但不要过度沉湎其中。

我们所能做的,是把每一个当下,变成将来不会后悔的过去。

如果不能接受,那就付出努力去改变,用实际行动代替空想主义。

努力工作,来弥补已经错过的机会。

努力挽回,以解救已然垂危的爱情。

努力改变,让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

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已经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再来一次。

那些无用的后悔,只会让人疲惫了身心,消耗了时间。

往后余生,驻足当下,着眼未来,让往事随风而散。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磨难,也许会犯错,会懊悔,会难过。

但请义无反顾、从容不迫地向前走吧。

别因回首误今生,且尽今朝一杯酒。

抬起头,向前看,前方道路千条,人生有无限可能。

永远别惹比你闲的人

 
作家巴克曼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写道:“永远别惹比你闲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专注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上。

而比你闲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精力。

和这样的人纠缠,只会消耗你的能量,徒增你的遗憾。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

永远别惹比你闲的人。

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与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同处一室。

结果,不到半小时,这个原本乐观开朗的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他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只需20分钟,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

这就是“情绪传染”。

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的情绪是会被传染的。

尤其是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和这样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交往,哪怕你再积极向上,也会变得消极低沉,对生活失去向往。

看过一个网友的求助:

她说,她是一个高三考生,想努力考上大学。

但她的成绩太差,再加上身边的人都不学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知乎

因为底子不好,她对自己的期望是,努力考上个二本。

可身边的同学,都不爱学习,整天无所事事,上课看闲书、睡觉、聊天……

周围的环境以及学习氛围,对她有很大的影响。

慢慢消磨掉她对学习的热情,让她变得麻木,变得不再有动力和斗志,逐渐沦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一类人。

图片来源:知乎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人一旦闲下来,无所事事,就会滋生各种负面情绪,也很容易变得堕落。

和这样的人交往,我们会慢慢被同化,变得失去斗志,失去目标和梦想。

对生活不再有追求,对人生不再有奢望,最终沦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每个人,都是有能量值的。

如果你总是从他人那里吸收负面情绪,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个负能量满满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可以先从远离负能量的人做起。

远离比你闲的人,主动靠近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人,你的人生也会豁然开朗起来。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匿名网友说,她在某单位上班,工作有两年之久。

其中有个同事,不干活经常摸鱼,为人自私自利,有问题就甩别人身上。

而且还超爱撒谎,跟领导说话一套,跟其他同事说话又是另一套。

周围同事知道她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对她敬而远之。

但网友不是那种老好人,更不想惯着她,有一次在领导面前,指出了她的问题。

就这样,被那位同事记恨上了。

在注重表面关系的单位里,那位同事变着法的恶心人,让网友不堪其扰。

图片来源:知乎

 

听过一个词,叫“耗散定律”。

意思是,一场掐架的耗散率,决定于双方的时间消耗。

通俗地解释就是,一场掐架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闲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和这样的人较劲,只会得不偿失,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

古人常说,心闲生余事,人闲生是非。

太闲的人,会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给自己找事,给别人找事。

给自己找事暂且不谈,给别人找事表现在,搬弄是非,多管闲事,挑拨离间,小题大做等等。

他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把负面情绪放大,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处处针对你,耗着你。

而你,根本斗不过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与其和比你闲的人较劲,不如选择认怂,及时远离。

低头认怂,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

远离闲人,也就远离了是非,远离了消耗你的人或事。

活在这人世间,我们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去做,有爱的人要去守护。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不值得浪费在与烂人烂事的纠缠上。

白岩松曾说: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对比你闲的人来说,他们的时间是用来打发和虚度的。

而你的时间呢,是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费劲挤出来的。

和太闲的人在一起,只是在空耗你的时间,徒增你的烦扰。

一个真正有想法,想成事的人,不会去惹太闲的人,也不会让太闲的人影响我们的节奏,打乱我们的生活。

自媒体作家铁木君刚创业的时候,有个生意上的伙伴,特别喜欢喝酒,经常隔三差五约他出来。

可他每天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架不住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只能硬着头皮赴约。

然后和一群人一起,喝酒、烧烤、聊天吹水……

过了两天,那个生意上的伙伴又约他,这次,又换了一拨人。

搞了几次之后,他实在扛不住了,手机一响就会害怕,只能跟那个伙伴说:

“有事帮忙找我,聚会最近就不去了。”

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在《5分钟商学院》中提到,“时间成本”这个概念。

时间成本,就是这个时间如果用于做别的事情,你可以获得的收益。

不仅仅是时间,我们的社交、精力、感情等,都是有成本的。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才要将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人,将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去惹太闲的人,不会让无用的社交消耗自己,更不会让不值得的人或事困住自己。

他们懂得专注于自身,懂得与闲人保持距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人或事中。

努力投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给时间以生命,让生命更美好。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既能排忧解闷,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于没了依靠就倒下,走不动路。

人是不能太闲的,一闲就容易多想,容易空虚和无聊,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尽量不招惹太闲的人同时,也要努力让自己不成为一个闲人。

朋友在质不在量,结交两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合理分配时间,减少外界的干扰,投资自己,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

远离烂人烂事,努力提升自己,跳出不舒服的圈子,在前行中吸引同频的人。

愿我们都能远离闲人,笑对朝阳,好好生活,好好发光,好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