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幸福(精辟)

世界纷纷扰扰,一旦纠结于其中而不自觉,慢慢就会活得复杂又疲惫。

人如果长期在负重前行,怎会不累呢?

朱光潜先生说:“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过得简单,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

母亲问:“为什么?”

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

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行了。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就是太以小见大了,本来是小事,偏要放大。

家里发现一只老鼠,何必放火把整个房子烧掉呢?

而我们从愤怒中带来的每一个打击,最终都必然落到自己的身上。

成年人的脸,每发怒、生气一次,脸上的痕迹就会深刻一度。

林则徐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凭什么生气,如果是别人错了,我为什么生气?”

想要不生气,很简单,只要放下别人的错,就能解脱自己的心。

愿我们,由心而生的那张脸,都能越来越好看。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勤快点就行。

为人勤快,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曾经为了一时享乐,懒得去做的事情,生活会一件一件讨还回来。

懒得好好学习,学历低求职难;

懒得运动,身体发福,“三高”缠身;

懒得分担家务导致家不和睦;

懒得探望父母,等到父母年事已高,子欲养而亲不待……

就如茨威格说的:

“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二十年后,当你迈向人生的尾声阶段,好与坏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成功的人生很简单,只要学会控制自己,就能控制生活。

勤快点,无论多少岁,都要做命运的主人。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辛勤工作。

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

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就行了。

孩子教育中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

去年,《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少时享福,长大无福”,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富养也从来不是溺爱和妥协,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是在轻松、舒适和愉悦中产生的。

幸福和圆满,从来都是诞生于痛苦里。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做过多的事,简单点,放手让孩子走出自己的保护圈。

让他感受到疼痛、体会到生活实苦,他才能够成长,才能在日后独当一面。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一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其实脱离沉重的负荷很简单,只要放弃固执就行了。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切都在时刻改变。”

万事万物都随时在变,如果做事还拘泥于固执,不懂变通,撞了南墙还不回头,又如何能成功呢?

凡事都有正反面,对与错、奇与偶、福与祸。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行动。

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一格,化繁为简,放下固执,才能不负过往,无畏向前。

只有这样,生活、事业,才会有新局面、新气象。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

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

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张小娴曾说:“内在的修养是对灵魂的一种升华。”

生活本不易,何必自寻烦恼。

生活中的大多数难过,大概是因为想得太多,计较太多,于是顾虑多了,心事也重了。

活着其实很简单,别给自己找难,很多事情没必要过多计较。

该留的不会走,该走的不停留,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心态。

作家马德说过: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

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幸福的人生,从来都是简单的。

你要的不多,生活就不会有苦恼;你想的不多,一生就不会太复杂。

用简单的心态过一生,无论生活给予你怎样的际遇,你都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以简单之心来看待纷繁世事,你看到的,定是最美的风景。

– E N D –

夜听|爱本无罪

 

今天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有多少人的朋友圈发的很多内容,都只是为了引起某一个人的注意,只是从来没有被他看懂,好似一个人导演了一场大戏,卖力地表演,而最想要留住的那个观众,却从来没有进场。

但愿你曲终人散的时候,蓦然回首,要等的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不幸没有等到,你可以回头看一看,是不是也有人在你的身后等了你很久?

喜欢你的人,总是让你猜不透,爱你的人,却生怕你不够懂他。

喜欢你的人,想着你的身材和美貌,爱你的人,想着你们的家和未来。

人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爱;不必太富,只要过得温暖。

学会知足,学会淡泊,学会理解和宽容,这就是幸福。

– E N D –

最容易和别人发生关系的女人,大都有这3个特征

在男女交往中,不管是迈入爱情,还是走进婚姻,对两个人来说,维护感情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保持忠诚。

忠诚是婚姻的底线,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忠诚,感情又怎会继续下去呢?

在异性之间,对于男人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温柔专一的女人。但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自己的底线。

最容易和别人发生关系的女人,都有这3个特征,男人可一定要看清楚。

-01-

举止轻浮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动作,恰恰可以反映出她的性格。”

在日常交往中,有的女人举止轻浮,穿着暴露,喜欢和他人进行身体接触。在已有伴侣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去要其他异性的联系方式。

微信上加了很多陌生的男人,但是从不会告诉自己的另一半,美其名曰自己只是想交个朋友,可是其中的花花心思,外人很难知道。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女人,那就一定要留意。

-02-

行为随便

一个人的品行,往往可以由她待人接物的行为中看出来。

在两性交往中,真正的好女人,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更有自己做人的底线。

与人相处留有分寸,不会逾距,也不会惹他人厌烦,在与陌生异性相处时,会懂得保护自己。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生活中,也有很少一部分的女人,行为随便,没有分寸。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没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对待感情也是如此态度,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值得信任呢?

-03-

虚荣拜金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这都是人之常情。

人人都想让自己活的更好,得到他人艳羡的目光,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实际上,一个女人如果太过虚荣拜金,整天都想着买名牌包包,大牌化妆品,把金钱看的太重要的话,势必会走向一条不归路。

钱不是万能的,够用就可以,如果因为想要钱而不顾自己的底线,那到了最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国外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在异性交往中,婚姻决定了一个人后半生的幸福,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选择未来的伴侣时,都要擦亮眼睛,选出最合适的那个人。

愿往后余生,每个人都能遇到真心爱自己的伴侣,幸福一辈子。

讨厌一个人,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有人曾问作家余光中:

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找你茬的,追着你骂的人?

余光中回答道:

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人到中年,经历的人情世故多了,越来越觉得:看清一个人,用不着揭穿;讨厌一个人,也用不着翻脸。

人生路上,对待那些难以同行之人,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其实就两个字:不理。

你越搭理,对方只会越肆无忌惮;你越在意,精力只会消耗的越多。

莫言曾经说过:

“我们风尘仆仆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不喜欢的人活着。”

行走于世间,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读懂这3句话,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拍一拍身上的灰尘,转身沉静走开。

看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所禅院里,小和尚看到一棵树快枯萎了,便去问禅师:“怎样才能救活它?”

禅师说:“不用救,让它自由离开就好。”

小和尚伤心的表示:“师父,我原以为你是善良的人,没想到你这么无情。”

从那以后,小和尚每天坚持浇水,可一周后,树上的叶子还是落光了,树干也断了。

他感到失落不已,禅师见状告诉他:“拔掉枯树,种上花草吧。”

随后小和尚给院子里种了花草,没过多久,花草就发芽了,他终于恍然大悟:

在错误的事情里挣扎,即便你付出再多,最后也是得不偿失,还不如停止纠缠,全身而退。

仔细想想,人生中遇到的那些糟糕的人和事,就像那棵枯掉的树,不管你用尽什么办法,都无法改变对方的认知,更无法改变事情的结局。

与其苦苦纠缠,因此荒废掉自己的一生,不如忘记恩怨,让心回归安宁。

宋朝宰相吕蒙正就是一个“不喜纠缠”的人。

他刚上任时,有一名官员在背后指着他议论道:“这人也配当宰相,可笑……”

吕蒙正听到后不动声色,大步从人群里走了过去,没有争吵一句。

身边的同僚听闻此事后,想为他鸣不平,查一下说话的究竟是何人,却被吕蒙正拦住了。

他笑着解释道:“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一辈子都得耿耿于怀,何必呢?再说他说这些,对我也没什么损失。”

而这份豁达和淡然,也让吕蒙正在仕途上步步高升,收获了众人的认可。

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往往都源于纠缠太深、纠结太多。

烂人之所以烂,是因为你总是习惯忍受,所以他就会更烂。

破事之所以破,是因为你总是断不干净,它就会更破。

最终这些烂人破事缠着你,拖住你前进的步伐,让你陷进深渊,人生永无宁日。

世界上最狠的报复,就是不在乎。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参与无谓的争执。

遇到让你不顺心的人,记得把身上的灰尘拍干净,立刻转身离开,就是最明智的处世方式。

对付嘲弄和讽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装傻,让他的机智变成对牛弹琴、对猪唱歌。

《喃喃》里写着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 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

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

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诚然,和一个三观不等、认知不同的人争论,说的越多,似乎错的越多,解释越多,越像是在抹黑自己。

争论久了,除了浪费了自己的口舌,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别无所获,甚至还会将自己拉到和对方一个层次上。

不禁想起新东方名师李笑来讲过的一个案例: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地平协会。”

当你拿着地球仪跟他说“地球是圆的”时,他会反驳道:“这都是假的,人造出来的东西。”

当你把宇航员在太空拍的照片拿给他看时,他会继续辩解:“对啊,照片明明就是平的嘛。”

他非要把黑的说成白的,就算把事实摆在面前也无用,他也要跟你抬杠,耗着你的精力,存心给你添堵。

和这样的人较劲,你永远都是输家。

和这样的人较真,你永远没有答案。

就像《军师联盟》里,司马懿说的那样:“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是更蠢?人这一生,难免与愚蠢为伍,要学会向他低头。”

所谓低头,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让自己全身而退的智慧。

遇见志不同道不合之人,擦肩而过就好,不要耗费自己的生命,在无意义的人和事上。

面对不理解自己的人,无需解释太多,学会适时闭嘴,装傻亦是成全。

讲多少大道理,都敌不过一句“随便你”;费心准备解释,都敌不过一句“随它去”。

人生下半场,保持“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的清醒,始终记得:

沉默是金。

我越“自珍”,越会受人重视,越会有能力,人生越游刃有余。

怎样面对那些愚蠢的人?毛姆有个观点说的很对:

“一个人如果因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持续愤怒中。”

人活一辈子,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此产生内耗,是最不值得的行为。

你若总是一心考虑别人,不懂得善待自己,只会给旁人更多伤害你的机会。

作家平开顺讲过一段亲身经历:有一次,在他们小区门口,有个年轻人把车停放在狭窄的人行道上,路过的人不得不绕道而走。

平开顺的父亲看到后,就好心好意去劝说年轻人挪一下车子。

可年轻人死活不愿意把车挪走,还和他父亲发生了争吵,年轻人破口大骂:“你要是没事赶快滚一边去吧。”

他父亲听到这句话,瞬间血压上升,所有的怒火全堵在了心里,回去后没过多久就中风住院了。

提及此事,平开顺感慨道:“我父亲犯得最大的错误,就是试图用道理感化一个无赖。”

感化一个无赖很难,但放过自己很容易。

别为不值得的人和事生气,看似是放过对方,实则是放过自己。

人生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

刻意讨好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努力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的喜好,结果避免不了分道扬镳的下场;

为了“打败”那个你不喜欢的人,苦思冥想去较个高低,费尽心神去斗个“你死我活”,结果最后还是两败俱伤;

因为旁人随口的一句话,彻夜难眠,郁结于心,把自己逼进死角,毁掉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

究其根本,不过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与人相处,只有学会珍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情,爱惜自己的真心,才会被别人尊重,被世界温柔以待。

鲁先圣有段话说的很深刻: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

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学会善待自己,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自会遇见源源不断的惊喜。

周国平在书里写道:“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的较劲。”

而人生幸福的源头,大抵正是: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当你停止较劲,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时,就会发现,所遇皆美好,所到之处皆是坦途。

后半生,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热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

“千万不要和心穷的人走得太近”

美国作家戴维·迈尔斯在书中写道:

“人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他的思想、行为或多或少会被他人或社会所影响。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活一世,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选择与谁同行,无形中会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一生。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与谁结伴同行,也是一个主动筛选的过程。

余生漫长,千万不要和心穷的人走得太近。

心穷的人,不思进取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的求助帖:

当你的身边是一群不思进取的人,而你又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时,你该怎么办?

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大染缸,虽然自己有自己的追求,但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如果我要坚持自己,是大胆表里如一地坚持自己,还是一边融入集体一边做自己?

其中有个用户@想象之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说,他也生活在这样一个缸里。

以前总想着,自己要努力,要变得优秀,学习各种东西,不屑于和他们为伍。

可现实却让他慢慢被同化,变得颓废,懒散,日复一日,过着不思进取的生活。

环境给人最可怕的影响就是,你想去努力改变自己。

但身边的人拉着你玩游戏打牌,是一次次颤抖着拒绝诱惑?还是告诉自己明天再说?

他曾尝试着离开,得到的却是空虚和孤独,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

最终,他还是妥协了,变得和周围人一样,一样地不思进取,颓废懒散。

心穷的人,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不思进取。

他们对生活没有斗志,更没有追求,每天就是得过且过,虚度光阴。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只会打击你的积极性,磨灭你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让你变得懒散堕落,不再有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

古人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

不管是好的环境,还是不好的环境,在同一个环境呆的久了,我们就很容易被同化,成为环境中的一份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不好的环境:

可能是周围都不学习的同学,也可能是无所事事的同事,或者整天喝酒打牌的朋友……

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跳出这样的环境,远离不思进取、没有斗志、浑浑噩噩的人。

而不是被环境同化,最终沦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心穷的人,不懂感恩

看过一个小故事:

每天去上班的路上,年轻的小伙子都会经过一个乞丐。

看他可怜,年轻人每次都会给他10块钱。

一开始,乞丐还挺感激的,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年轻人经过他时,没有给钱。

乞丐生气了,质问年轻人原因。

年轻人说,以前我一个人过,所以给你10块钱,现在我结婚有孩子了,要准备攒钱养家了。

乞丐听后勃然大怒:“你怎么能用我的钱,来养活你的家人?”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感恩的边际效应”。

接受帮助的人,对提供帮助的人的感激,会随着帮助次数的增多而递减。

递减到一定程度后,接受帮助的人,就会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甚至在停止帮助后,对提供帮助的人心生怨念。

心穷的人就是这样:

他们把别人的好当做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付出和感激。

和这样的人相处,我们的善良会被辜负,真心会被消耗。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千万不要把别人的情分,当成本分。

人心,都是相互的。

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你对我不好,那我就收回对你的好。

我们的真心很贵,要留给值得的人。

这个世上的人有很多,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的付出和善良。

有的人只会对你一味索取,却从来不懂得回馈,你对他越好,他反倒越觉得理所当然。

时间识人心,在了解到一个人的真实品性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

拒绝他,远离他,无视他。

心穷的人,见不得别人好

有个词,叫螃蟹效应:

当篓子里有一只螃蟹时,必须要盖上盖子,不然它会爬出来。

而当篓子里有两只及以上的螃蟹时,就不需要盖上盖子了。

因为,每当有一只螃蟹往上爬时,另一只就会把它拽下来,踩着它往上爬。

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只螃蟹能爬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热议的山东小伙何世豪。

27岁的何世豪,从医专一路逆袭进入斯坦福,并立志成为顶尖神经外科医学专家。

回顾自己的逆袭之路,他在分享中提到一个故事:

在专科院校读书时,因为要准备四六级考试,他在宿舍开着台灯学习。

当时,他的几个舍友正在看恐怖片,觉得他开台灯影响了他们看电影的氛围,便要求他关掉。

马上要考试了,他就没同意,结果他的舍友直接把他的台灯给砸了。

视频底下,有网友这样评价道:

不是你开台灯影响他们看恐怖片了,是你努力上进散发的光芒,刺痛了他们颓废堕落的内心,所以砸掉你的台灯,希望你和他们一起……

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有一句台词:

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别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说我也要去那里。

而是对别人说,你下来吧下来吧,也到这泥潭里来吧。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自己没有的东西,也不允许别人拥有。

一旦别人想努力改变,他第一个想法不是和别人一起,而是要把别人拉下来。

你会发现,越是心穷的人,越喜欢互踩。

他们自己过得不如意,也不想你过得如意;

他们自己不发光,还想着吹灭你的灯。

和这样的人走得太近,只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黯淡无光,变得碌碌无为。

有人说,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穷。

贫穷,最多吃一阵子的苦,而心穷,可能吃一辈子的苦。

人生很贵,我们要尽量远离心穷的人,更要避免成为心穷的人。

下面的3个建议,希望能让你有所启发:

  • 要么读书,要么思考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而读书,是增长见识最好的方式。

见识多了,视野开阔了,内心也变得丰盈和明朗。

关于思考,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做人云亦云的追随者,要有自己的蓝图和打算。

对未来有清晰的认知,对人生有明确的规划,做一个不受他人影响的坚定者。

  • 与其同化,不如争气

不可否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就像那位山东小伙何世豪一样,他没有被环境同化,而是暗自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并实现人生逆袭。

如果不幸处于一个不好的环境,那就努力让自己争气,跳出原来的圈子。

你身边围绕的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自己所决定的。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众的朋友与你同行。

优秀的朋友,不是巴结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当你不断前行,当你变得优秀,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你身边。

所以,努力深耕自己吧。

让内心变得丰盈,让精神变得富足,让人生变得有趣。

愿我们都能择善而交,远离心穷的人。

也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