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 余生,想做的事就做,想见的人就见

 

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有人说:很可惜,没能向喜欢了3年的女生表白,我总想等到事业有成了再好好争取,但是好可惜,明天她就要成为别人的新娘了。

有人说:总以为还有很多个明天,可“明天”成为了我人生最大的遗憾,还来不及尽孝,母亲就已经离开了。

还有人说:等天气好了就努力锻炼身体,等时机再成熟一点就去为梦想拼搏。

我们总是习惯在人生中等待。

“等明天,等未来,等有钱,等有闲,等下次……”

可等到最后却发现,错过了本该拥有的,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

人这一辈子有太多的东西经不起等待。

感情等不了你的沉默,孝心等不了你的拖延,梦想等不了你的借口。

蔡康永曾说:

15岁时,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似乎所有曾经有能力完成却未能完成的事,在时间的推移下,都交织成了那张最遗憾的网。

有人说:

人生不能像做菜,等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想做的事就去做,不要想别的,做好它就行了。

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是啊,如今那些令你遗憾的事,或许都是曾经你努努力就能得到的幸福。

余生,去做你想做的事,去见你想见的人,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你未老。

两性相处,最舒服的关系,是这三种

有人说:

“生命之幸,就是在最美的时光遇到相处最舒服的人。”

在他面前,你不用拐弯抹角,也无需口是心非,更不必讨好迎合,只需要自在地做真实的自己。

恰如这句话说的:任草在结籽,风在摇叶,长久地相依,无言也暖。

所以在两性相处中,想要拥有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做到以下这三种。

亲疏有度

两个人在一起,最舒服的感觉,并不是时时刻刻腻在一起,密不可分,而是亲疏有度,各有空间。

可以无话不谈,分享开心与烦恼;也可以什么都不说,默默相对,悠然自在。

一段好的感情,是在意也随意,相伴也独立。

就像网易云音乐里一段热评里所说:

“我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人共处一室,他抱着他的电脑做事情,我捧着我喜欢的小说,互不评价,即使一上午不开口,仍然能从空气中感觉到爱;

然后,他跟他的哥们去聚会,我跟我的闺蜜去喝下午茶,互不干扰,但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块。”

我们的生活中有对方,但不只有对方,过度干涉,反而产生嫌隙,无所禁忌,反而令人压抑。

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相互尊重,疏而有密,距离不远不近,感情不离不弃,让彼此保持舒服的状态。

记得在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

“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是啊,好的感情,最难得的是朝夕相处间自然而然的舒服。

相看不厌

人生不求如初见,只愿相看两不厌。

很多关系时间久了,就淡了,再深的感情日子长了也会互相嫌弃。

说到底,终究是少了包容,多了挑剔。

我认识一对夫妻,结婚多年,仍然甜蜜。

妻子说,新婚不久也曾矛盾不断,只不过后来学会了各退一步。

他不会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篓、洗碗不擦灶台、又总忘记浇花,但他也在努力改变坏习惯,疼她如惜。

她在家总素面朝天、大嗓门、爱碎碎念,但和他出门总会精心打扮,给他面子,温婉依偎在他身旁。

人无完人,只要真心对一个人好,就可以包容他的缺点,或为她而改变,忽略不完美,欣赏对方的优点,日久年深感情愈加浓厚。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

令人舒服的关系,也许没有初见时的浓情蜜意,却多了长久相处的理解;也许三餐四季中充满鸡毛蒜皮,却依然会不断增加彼此的新鲜感。

好的爱情,或许没有太多轰轰烈烈,但一定会有一种相看不厌的默契。

阳光温暖,爱人在侧,便是岁月静好。

久处不累

网上看过这样一条发言:

“我很爱我的男朋友,可有时候觉得他一点都不懂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经常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像鸡同鸭讲,很累。感情还能继续吗?”

有人回复一个拥抱的表情,用《他人的力量》中的一句话告诉她:

“当一段关系让你感觉到累,让你认为自己糟糕透顶时,就要立刻停止下来,否则,受害的就是自己。”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最怕一个有情,一个无意,一个费尽心思找话题,一个不咸不淡去搪塞。

到头来,别人不领情,自己也受伤害。

人是需要相互取暖的,再多的爱,也经不起无休止的消耗。

久处不累的关系,是不用思前想后、察言观色的自然;是三观相合、无言也懂的默契,是畅所欲言、必有回应的舒适。

在这段关系中,可以敞开心扉、互道心事,不必小心拘谨、刻意解释,在他身边,心静又心安,能够缓解所有疲惫。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眼中尽是风景,心底皆是欢喜。

作家苏芩说: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心是感情的基础,舒服是相处的关键,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安全感,是彼此情感最好的状态。

往后余生,愿能遇到一个相处舒服的人,陪你走过山长水阔,伴你度过人间冷暖。

“ 嘿,我多想再见你一面 ”

1

 

“多想再见你一面啊。”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个人的影子呢?

你们上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

突然觉得,以前的世界好小,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缘际会下也能有故事,但是长大后的世界也跟着变大了,可能都在同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但就是再也没碰到过。

这几年也越来越感同身受了那句“有些人,你们早已经见过了这辈子的最后一面了”。

一辈子听起来蛮长的,但你看历史书里匆匆一页就是多少人跌宕的一生,你看巷口坐在轮椅上低着头晒太阳的老人,不也就这样沉默地度过了大半的岁月吗?

《爱在日落黄昏后》里有句话说:

“年轻时总以为能遇到许许多多的人,而后你就会明白,所谓机缘,其实也不过那么几次。”

缘聚时相遇,缘灭了散场。

聚散别离,你我都是这样。

2

前段时间有个好朋友备婚,时不时地给我发消息让我帮她一起选一些东西。

有天晚上我们聊着天,她发了一个沮丧的表情跟我说,好几个朋友都不能参加她的婚礼了,有的因为疫情,有的因为工作,也有的因为距离。

她说,不能来的那几个都是曾经说好了以后要当彼此伴娘的人。

她说,想到重要的朋友无法见证自己的重要时刻总是会觉得有点遗憾。

长大以后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接受吧。

很多时候,心有遗憾或者不甘甚至是怨恨,可到最后也不得不表示理解,或者接受。

年少时总觉得,一个人如果在乎你,即使翻山越岭,也是会去见你的,憋着心里的一股劲可以坐上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

但随着年纪渐长,就学会不强求了,有些关系到了最后,不再强求相见,心里存着一席之地也就足够了。

说白了人都是这样,在意一个人越深就会对对方抱有更高的期望,到后来却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人来人往,谁都不会是永远。

从生到死,从始至终,能陪着你的,只有你自己。

3

《天涯明月刀》,里说: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陪着另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无论相聚多久,最后的结局都是别离,不是死别,就是生离。”

是这样的。

即使走进过最热闹的人群,即使感受过最热烈的爱意,最终,我们都要归于孤身一人。

 

父母除了你之后,还有他们彼此的伴侣关系,有亲戚邻里;

朋友除了你之外,还有他们自己的家庭和其他的朋友;

即使亲密如伴侣,在你之外,也还有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每个人应当有的私人空间。

接受孤独的常态,人其实反而会变得平和了。

我们不能企图让任何人为我们而活,也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活着的。

为自己而活着,为自己而生活,这就足以成为生命最大的意义。

4

陈洁仪在节目里说过一段话,我特别喜欢:

“当我年纪越来越大,我真的觉得人生好像变成在耍太极,越来越不强求,因为每一件事总会有左边和右边,正面和负面,任何的事情就是平衡嘛。
冬天的时候就不要想夏天的温暖,夏天就不要去想冬天的凄美。

所以,应该是在任何时刻、任何阶段,我们都要把握那个时候最好的平衡。”

渐渐地,就学会了接纳,主动的,或者被迫的。

承认生命中有不美好的存在,理解有些人的离开,明白孤独不过是人生常态,也接受一些不可弥补的遗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学着珍惜。

尽情感受当下正在发生的快乐,真诚对待陪在身边的人,感激那些从他们身上得到过的温暖和力量。

 

“没有人永远在你身边,但永远有人在你身边。”

这个世界不完美,但也没有很糟糕。

我们都还是要一如既往地,用力地去生活啊。我的声音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