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

作家苏芩说:

“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

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人到中年,越来越懂得:

和积极阳光、能滋养你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和积极的人同行,是最好的养生

 

民国才女林徽因,出生于名门,可她的童年却十分不幸福。

林徽因的母亲出身于商人之家,不仅没有才学,还总是满腹抱怨,备受父亲的冷落。

林徽因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得敏感压抑。

她曾说,早年的家庭战争已使自己受到了永久的创伤。

虽然童年生活没有带给她多少温暖,可她这一生,都在被友情治愈。

在好友泰戈尔和徐志摩的感染下,林徽因挖掘了自己在写诗上的优势。

 

他们经常望着明月,相谈甚欢。

 

回国后,她常常在家里办沙龙,沈从文、金岳霖等都是她家的常客。

 

她喜欢和好友们一起交流探讨,分享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她也总能在思想和感情生机蓬勃的交流中领会生命的快乐。

 

成年之后的林徽因,不再沉湎于家庭里的那些琐碎的束缚以及母亲的负能量里。

 

她更加潜心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把自己的一生活得热烈且洒脱。

 

老话说:“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很难变得开心、快乐。

和积极的人同行,你会更容易发现生活里的小美好。

积极的人,就像太阳一样。

他们开朗,充满活力,总能给人温暖和正能量。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好。

他们身上乐观的力量,也会让你在无形中受到影响,让你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和消极的人相处,是最大的消耗

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宋运辉是一个靠自己的努力从底层摸爬滚打,改变了命运的人。

而他的第一任妻子程开颜,从小养尊处优,过惯了安逸懒散的日子。

眼看着宋运辉不断取得进步,他们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程开颜没有想过提升自己,反而对宋运辉疑神疑鬼。

 

她跑去警告宋运辉的得力助手,干涉宋运辉的工作;

 

误会丈夫和女儿同学的妈妈也有不轨的关系,对人家大打出手。

 

她不理解宋运辉对事业的执着。

 

甚至逼迫他为了自己哥哥的利益去违背原则,多次将宋运辉至于危险的境地。

 

宋运辉一次次感到筋疲力竭,终于选择和程开颜离婚。

而宋运辉的第二任妻子梁思申,则是一个独立、积极的女性。

她和宋运辉一样,会为了理想和事业全力拼搏。

她理解宋运辉,跟他一起并肩作战。

有人说:“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们会潜移黙化地影响你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看世界的角度。”

深以为然。

一段糟糕的感情,有可能会把人变成疯子。

而一段好的感情,能互相滋养,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主动选择自己的圈子,让生活顺心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人到中年,我们要学会主动选择自己的圈子,而不是让糟糕的人来影响你。

那些总在散发负能量的人,可以远离;那些总在抱怨的朋友圈,就得屏蔽。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没那么多力气去和每个人维持关系。

你要跟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人在一起,这样日子才会过得更顺心。

时尚博主黎贝卡,总是活力满满。

 

而她的活力,也感染、治愈了很多人。

 

她曾经在视频里分享过自己保持活力的方法,

其中一个就是“多和充满活力,心态乐观、正向思维的人交流”。

 

黎贝卡喜欢在自己能量很低的时候,去找一些能量高的朋友聊聊天。

 

和他们聊完之后,她也会找到被充电的感觉。

 

成年人的朋友圈,应该是有选择的。

你不需要拼命地融进所有的圈子,也不必强迫自己包容那些总在消耗你的人。

要跟能滋养你生命的人在一起,去体验生命的快乐和意义。

网易云热评上有这样一段话:

“我曾纠结于很多奇形怪状的人际关系里,给我带来无止境的负面情绪。

现在我才意识到,是这些人和事一直在消耗我。

他们曾经消耗了我的理想,消耗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所以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做消耗别人的人。”

生活已经很累了。

不要再一味地勉强自己,和那些相处很累的人同行。

你要去交积极、舒心的朋友,去爱彼此懂得、也能相互赋能的人。

愿你开心地活,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过自在畅快的人生。

与朋友们共勉。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最值得深交

曾有人问:

“在人际交往中,对方做什么会让你觉得很有安全感?”

有人回答:“及时回复有来有往,言语恳切双向奔赴。”

一个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忽略你每一次的情绪,更不会缺席你们任何一次的对话。

反观那些故意晚回复,甚至总是对你爱搭不理的人,大多靠不住。

别忘了,细节里藏着爱意,小事里饱含着深情。

一个人究竟值不值得你付出真心,从回复消息这件小事就可见一斑。

凡事懂得回应

 

值得深交的人,凡事懂得回应。

有两个人的友情,被众人称赞为“现实般的伯牙与钟子期”。

他们就是作家余华和歌手李健。

聊起两个人的交情,余华说李健总能做到事事有回应,让人倍感心安。

比如他发现了一首好歌,就用微信发给了李健。

 

而在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李健就会告诉他歌已经听过了,感觉很好。

 

有的时候,余华偶然读到了一本好书,也会分享给李健。

 

要知道,有些书籍的页数很多,读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

 

可等到两个人再见面的时候,李健不仅把书都读完了,还和余华认真地讨论起了书中的情节。

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找伴侣,一段感情之所以能够长久:

一定是因为一个人用心说话,另一个人暖心回应。

正如这句话所说:“要和明白人说话,和靠谱人谈情。”

有的人,你给他发了好几条消息,不是久久不回复,就是随便发了一个表情包敷衍。

但是那些内心温热的人,再忙也不会冷落你,即便不能秒回,过后也会趁着喝水、休息的时间回复你。

说实话,这世上根本没有看不见的消息,只有不想回复消息的人,心里有你的人,对你永远都有空。

人与人都是相互的,他若是冷漠怠慢,你又何苦真诚相待呢?

热情给对了人,才会相处不累;

真心遇到了珍惜,才能细水长流。

时光未老,山水一程,愿有人与你相伴,细数流年。

言语怀揣善意

值得深交的人,言语总是怀揣善意。

余秋雨曾在书中写道:“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这些年走过人海浮沉,看透了世态炎凉,才发现能遇到一个心思纯粹的人多么难得。

还记得去年7月份,郑州遭遇洪水侵袭。

叶先生看到同胞们受苦受难的场景,心有不忍,抓起衣服就自驾去当了志愿者。

 

 

为了方便救援,他在车上贴满了印有自己号码的横幅。

到了灾区之后,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和10多个人挤在一个透风的汽修厂里睡觉。

 

到了早上,他还要奔走在各个小区,帮受灾同胞修理物品。

 

直到洪水消退后,叶先生才启程回家。

 

在高速路上,他突然得知郑州爆发了疫情,下了车就主动报备准备隔离。

 

可没想到,有人竟然恶意添加他的微信。

 

开口就骂他是“毒王”,不等叶先生解释就删除了好友。

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就是能体谅到别人的不易。

你可以在别人受苦时无能为力,但绝不应该在他人出手相助时落井下石。

洪水会退,疫情会散,可是那一条条谩骂的微信消息,却会扎根在叶先生的心里,成为一辈子的伤痛。

古语有言:“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微信时代,大家隔着屏幕交流,有些话脱口而出,不问对错,有些情绪随意发泄,不计后果。

然而一个品性真正良善的人,总能心怀推己及人的善良,保留不动声色的体谅。

余生,愿你我都能怀善念,行好事。

交谈能守分寸

值得深交的人,交谈往往能守分寸。

俗话说:“言尽则无友,苛尽则众远。”

诚然,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几个月前,听友@晓甜和我诉说了她的困惑。

晓甜说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本身课业就很紧张。

 

可是自己的舅妈,总是拜托她给自己家孩子补习作业。

 

有好几次晓甜刚放学到家,舅妈就发来了视频电话,一问就是两三个小时。

 

后来晓甜觉得压力实在太大了,就和舅妈说最近没有办法补习了。

 

没成想舅妈竟然连着发来了好几条语音,说自己看着晓甜从小长到大,结果连这点小忙都指望不上她。

 

晓甜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语气特别委屈。

 

她说:“难道是亲戚就应该无条件地帮忙吗?”

 

其实不止晓甜,我相信大家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你和他的关系越是亲密,他越是在你的面前肆无忌惮,把你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

殊不知,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越界,不但事情办不成,还会让人寒了心。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守分寸、识大体,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留给自己的体面。

请记住,永远不要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也许会有人觉得,单从微信消息这一点来判断一个人,有些太武断了。

但我觉得恰恰相反。

一言一行,可辨人品;一朝一夕,可见人心。

一个真正值得深交的人,不会舍得让你在手机那头儿空等,

他们一定会带着善意穿过人海,用最好的姿态与你相逢。

愿你我都能遇到那个知心懂礼的人,不负年华,无悔此生。

很想你,但不会再找你了

昨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她说:

“你是我唯一深爱又得不到的人,是我唯一买过醉流过泪的人,是我白天想夜里梦的人,也是我唯一想忘却忘不掉的人。

以前对你的喜欢,是想见你,想看你,想陪你。

现在对你的喜欢,是不敢问,不敢看,更不敢打扰。”

我想经历过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这种疼痛吧。

想爱,爱不到;想拥有,拥有不了;想放弃,又舍不得。

一次次挣扎着想继续等待,却又在现实面前一次次看清那些狼狈和不堪。

终于认清和这个人不可能,也意识到这段感情没有结果了,才不得不转身离开。

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圈,学着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即便思念成疾,也不敢,也没有资格再去打扰他了。

有一次跟朋友闲聊,她突然问我:

“你说成年人的爱情,怎么就这么难呢?”

我说,也许不是成年人的爱情难,而是大家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和生活了。

正是因为太清醒,所以才更难无所顾忌去爱,去喜欢。

哪怕再心动,也会权衡利弊,再三思量。

在喜欢之外,还要考虑合不合适。

不仅要考虑两个人彼此,还要考虑双方的家庭还要考虑车子房子票子……还有孩子,还有未来。

成年人的爱情,光有喜欢是不够的,还要有柴米油盐的责任和担当。

她又问:“那明知和这个人不可能,那要怎样才能克制对他的想念,忍住去靠近他的冲动呢?”

我说这个很难。

因为想念这种东西就像荒原的野草。

 

烧不完,割不尽,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

其实真正的放下和遗忘,是不需要太用力的。

 

是你自己从心里接受你们已经没有可能的这个事实,并且坦然面对他再也不会回来这个结果。

 

而后,你就需要认真地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即使再想他,也不轻易去打消息,窥探他的微博,更不会在夜深人静时摸起手机给他打电话。

就让他回到人海,回到没有你的世界。

把寄托在他身上的期待和希望,慢慢转移回自己身上,更多地去自己的所思所想。

等他终于走远消失不见,或者等你真正彻底清醒的那天,你就会明白:

这个世界那么大,走不到最后的人,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

你们只是同行了一段路而已,到站了他就下车了。

我看过一段话说:

“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

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

失去或错过的那个人,也总是最难忘的。”

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段关系里,在你们互相错过对方的时候,他也会像你这样伤心难过吗?

你忍住不找他,他可能在庆幸你的不打扰。

可能从始至终,遗憾和不舍的,只有你一个人。

你在人海里跌跌撞撞,不看路人不换爱人。

他可能已经四海为家,边走边爱了。

在这个世界上,最善变的就是人心。

今天他喜欢凤梨,明天他可能就喜欢别的了。

我的意思是,当你能忍住不联系,不找他的时候,其实他也没有特别重要了。

只是你习惯了赋予他特殊和例外,才让他显得举重若轻。

等分开的时间足够长,所有的遗憾和可惜都会慢慢淡化的。

如果第一次能克制住不找他的冲动和念头,那就再努努力,从今往后都压下这个想法,别再找他了。

海鸟和鱼本就不同源,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未来那么长,余生还有期待,你也总会遇到真正属于且适合你的人。

当那个人来了,你想他了,随时就能见到他。

有一种幸福,叫有人惦念

这两天,深圳刮起了台风,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条动态:

“好羡慕那些在台风来临之前收到问候的人啊,而我就不一样了。

大家可能都觉得我的体重足以和台风抗衡,没有人关心我,一觉睡到下午,手机上什么消息都没有,也没有人联系我。”

想起听歌的时候看过的一句热评:

那种一觉睡到落日黄昏,睁眼房间空无一人,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占据了我的所有。

我发现人真的是一种被需要的生物,渴望被认同,渴望高度的存在感。

希望心里有惦念的人,更希望有人在心里惦念着自己。

遇到开心的事情,有人分享,会更开心一点;

遇到难过的事,有人倾听,会更好过一些。

吃到好吃的美味无人可说,是一种失落;

看到令人欣喜的美景无人可叹,是一件憾事。

没有谁不想做一个被捧在手里、放在心上的人吧。

如果不是必须一个人走,谁又愿意孑然一身、去忍受孤独呢?

我们都一样啊,希望生日被祝福,希望过节有人送礼物,希望负面情绪有人陪自己一起消解;

希望开心的愉悦有人可以一起分享,希望有人可以觉察那些情绪和小沉默,更希望哪怕短暂的失联也可以引起重视。

有人惦念着,真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幸福了。

之前有一次出去吃成都串串,口味不算正宗。

想起成都的一位朋友,就给她发消息说好想你啊,想念以前咱们一起出去找小巷子里的美食的时候了。

她也感叹:是啊,一晃几年过去,当年的朋友联系的都少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下课去厕所都要一起,现在天南海北的,都快忘记彼此长什么样了。

后来有一次我去她的城市出差,跟她一起吃饭,她说当时我给她发消息,她一个人哭了好久。

我开玩笑说:“哭什么?担心我找你请我吃饭啊?”

朋友笑,说当时我给她发那句消息的时候,她刚刚离职,房东又涨了房租,整个人落魄到了最谷底,心里郁闷地不行。

可我正好给她发消息,说起以前的事,她突然觉得很温暖。

还有人能够记起自己,那种被抛弃的孤单和落寞,一下子就不见了。

她是笑着说出这段往事的,我却觉得眼眶有点酸。

想起微博刷到的一句话:

“很羡慕有人主动给你买东西,有好吃的会惦记着你,有好玩的会想起你,有好看的电影会主动约你。”

他的配图是手里夹着一根燃了一半的烟,只有影子陪伴,像一只孤独的困兽。

不管发生了什么,如果突然知道有人在惦记着自己,会觉得前路好像也没那么迷茫了。

回头看看有人在冲你招手,有人一直在陪着你。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啊,不是吗?

几年前,大家还习惯用QQ,有一个功能叫特别,还有一个功能叫查看谁把你设置称为特别。

很多人想点开看看,却又担心,空无一人。

世界很大,人心很小,这一生遇见那么多人,真正走近你心里的,还真没几个。

而你能够真正走到几个人心里,谁也没法下定论。

如果在其中发现自己平时并没有很在意的人,会蓦地心里一暖。

原来在看不到的角落,还有人在偷偷爱着自己。

我们总说越长大越孤单,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利害当先,和人交往更多的是因为各取所需。

可这样的状态却总让人觉得,不够亲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说“你好”的单纯和诚恳了。

越是这样,那些能够不论你贫穷富贵都把你放在心上的人,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有人惦念,再远的路也觉得是近在眼前;

有人惦念,再长的夜也觉得没那么难捱了。

能有个人叮嘱你天黑掌灯,下雨带伞,能让你放心地在TA面前软弱痛苦,真的太暖了。

愿以后啊,都有人陪你三冬暖,有人伴你春不寒,

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立黄昏。

愿我们,都心有惦念,亦有人惦念,温暖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