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亲的只有这三个人

人这一辈子,会结识成百上千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留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老了以后才知道,最应该珍惜的,唯有血脉至亲。

父母

 

人这辈子,最亲的是父母。

毕淑敏说:“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相信来日方长。

相信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就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

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岳云鹏在父亲去世时,远在德国巡演。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有两个选择:

 

一是买机票回国,二是留下来唱《五环之歌》。

 

回河南老家,就意味着放弃演出,辜负师兄弟们的辛苦付出,却不一定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他只能咬牙登台,带给人们欢声笑语。

 

演出结束后,再赶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

 

岳云鹏在父亲葬礼上,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

父母为了孩子倾尽所有,孩子所能回报的,却少之又少。

不要心存侥幸,世上没有什么来日方长。

工作再忙,别忘了抽空给爸妈打个电话。

应酬再多,也别忘了爸妈还在等你回家。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趁现在还有机会,多陪陪父母,多孝敬父母。

子女

人这辈子,最亲的是子女。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倾注了我们所有的心血。

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倾尽所有,忍受一切伤痛和委屈。

当你老了,腿脚不便,体力不支,身体状况与日俱下。

能陪在身边,能给你指望的人,没有别人,只有孩子。

68岁的濮存昕,已经做了姥爷。

 

可他说,家里老母亲尚在。一想到要为母尽孝,他就不敢老。

 

濮存昕的父亲因病离世,母亲悲痛过度,出现了老年痴呆。

 

她早已认不清自己的孩子,身边全天不能离人。

 

濮存晰照顾老母亲一日三餐,给母亲洗澡、梳头,打扫卫生。

 

母亲睡眠少,经常凌晨才睡,濮存晰也陪她熬着。

夜里睡觉时,他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母亲的手腕上,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系在自己手腕。

这样母亲一有响动,他就会知道。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

孩子对父母的情,是亲情。

你养他小,他养你老,人就是这样代代传承。

伴侣

人这辈子,最亲的是伴侣。

人老了,父母会先你而去,子女会有自己的家庭。

能陪你走到最后,一路不离不弃的,只有老伴。

俗话说:“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胡适好酒,妻子江冬秀心疼他醉酒伤身,给胡适下了禁酒令。

 

有次与教授聚会,别人把酒递到胡适手中。

 

胡适不接,掏出一只戒指,上面刻着“戒酒”二字。

 

“不许喝酒,这是老婆的命令。如果被她知道了,会闹翻天了”。

 

话里话外,全是甜蜜。

 

江冬秀则爱打麻将,打到顾不上给胡适做饭。

 

一次煮了很多茶叶蛋,胡适也毫无怨言,反而吃得有滋有味,乐乐呵呵。

 

晚年有老伴在身边,平日里彼此陪伴,生活中互相照应。

生病了,老伴端茶倒水;住院了,老伴守在身边。

亲朋好友再多再好,毕竟是各过各的生活。

只有老伴不离不弃,和自己一条心,与自己到白头。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你最亲的这三个人。

心灵的换位(深度好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任何人,任何事情,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相处得融洽。

所谓高情商的人,也是如此。

生活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三个和尚一起挑水喝,最上面那个和尚看似最辛苦,实则最轻松。

这张图告诉我们:

生活本来不容易 ,当你觉得容易的时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

生活经常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

倘若你冷若冰霜,别人又如何笑容可掬?

倘若你锱铢必较,别人又如何宽厚相待?

不懂得珍惜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意,还有人生路上的互相帮扶,还有做人的准则和品味。

大海因为珍惜奔向它的每一条小溪,所以浩瀚无垠;

春天因为珍惜为它绽放的每一朵花儿,所以姹紫嫣红;

高山因为珍惜为它奠基的每一块岩石,所以巍峨高耸。

我们也唯有珍惜每一份情谊,每一份拥有,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丰盈富足,宽阔顺畅。

人与人相识于缘,相交于情,相惜于品,相敬于德。

做人,心越宽阔,路越宽广;心越真诚,情越醇厚。

漫漫人生路,珍惜前行路上的每一份情谊。

思维换位思考,理解才知感恩

有个人请一个瞎子朋友吃饭,吃得很晚。

瞎子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

主人就给他点了一个灯笼,他就很生气地说:

“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因为我担心你才给你点个灯笼。

你看不见,别人可以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会有人撞到你了。”

同样的道理。

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实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见解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

尝试着理解别人的想法,试着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

理解别人的无奈,感恩自己的幸运,你就豁然开朗。

换个思路,换种活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剧情。

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常有,生老病死更是自然的规律。

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去想。

思维换位思考,理解才知感恩。

位置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这张图你看到的是6还是9,关键就在于你所处的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在看庐山时,在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呢,就如同这幅漫画。

你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些事物,看到的就会不大一样,所得到的结果更是截然不同。

闻名于世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有一年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刊登了招聘广告。

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但这些信件大多如出一辙,比如第一句话几乎都喜欢这样开头:

 

“我今年多少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拿破仑·希尔对此很失望,正琢磨着要放弃这次招聘计划时,一封信件给了他希望,他认定秘书人选非信这封信的主人莫属。

 

信是这样写的:

 

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吸引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

 

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

 

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因为我已经有15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拿破仑·希尔从这封信,看到了应聘者换位思考的能力,他说:

“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位置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换位思考,知道却很难做到。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你开车时,希望行人遵守规则;你步行时,希望车主礼让。

你打工时,觉得老板不通人情;你当老板时,觉得员工不积极。

事实证明,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所得出的,永远都不会是好的结论。

而换位思考,愿意真正地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的人,才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才是高情商人的体现。

一辈子,一瞬间。

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点理解、懂得、尊重、知足、放下,人生一定会多点成熟、幸福、获得、快乐、放松。

因为,生命,是一种回声。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孤独

孤独是什么?

有位听友留言说:孤独是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赚钱,一个人照顾父母,一个人扛下一切。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时常会感到孤独。因为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孤独感与日俱增,很多个看似云淡风轻的外表下却藏着深深的孤独。

生活中,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祝福的短信已写好,却不知道发给谁?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心中的忧愁堆积成山,想要找人倾诉,却不知道电话打给谁?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心中的压力大到无处安放,可翻遍了朋友圈,却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要一个人默默扛下压力,咽下苦楚,忘掉伤痛。

此时,也许你正一个人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也许你坐在窗前,思念远方很久未曾见面的那个人;也许,你只是一个人在床上静静地躺着,思绪万千……

有句话说:“每个人心底或许都有一片孤独而自由的大海,我们往往在深夜,独自潜入其中。”

孤独本是生命常态,要接受孤独,与孤独共舞。

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月光洒倾诉,双眼含泪珠,谁的人生不孤独?

与其无法言说,不如一笑而过;与其无法释怀,不如充实心灵。

孤独时,可以去静静地去听一首歌,去沏一杯茶,去看一本书,把孤独的岁月,过得清新淡雅。

愿我们都能与孤独和解,在孤独的日子里悄悄绽放。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

《道德经》有言:“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人生这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修的不过是一颗心。

世间的万般幸福自在,种种纷纷扰扰,也皆系于心。

心若焦躁,生活时时有阴云;心若安好,人生处处皆顺利。

心宽了,身体就好了

 

《黄帝内经》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往往和他的心态息息相关。

相由心生,病从心起,如果心态不好,病就找上门来了。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人心一宽,气不郁结,血不堵塞,身体自然舒畅。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随笔中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生了场大病,主治医生准备给他下病危通知书了,他自己却认为只是寻常的小病。

他躺在病床上,没有愁眉苦脸,没有沮丧抑郁,始终心宽似海,乐呵呵地和身边的人谈天说地。

在医院整整46天,他从来没有过危机感,反倒是还有闲情逸致写日记,记下病中的所见所闻。

令人惊讶的是,季羡林竟然顺顺利利闯过了这次鬼门关。

事后,他自己得知病情的严重性后,连连感叹说是“奇迹出现”。

常言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心宽的力量,有时候,比医生和药物的力量更强大。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而心宽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把心放宽了,想得开,看得透,自然长寿无忧,活得安康自在。

心静了,事情就顺了

《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

人生坎坷,越是遇到急事、大事,越要心静如水,沉着以对。

一杯水,静下来方能映照世界;一颗心,静下来方能体察入微。

心静下来,人变得清醒理智,事情也必将顺顺利利,迎刃而解。

曾有个巨商将家财都换成了银票,藏在特制的雨伞中。

然后,他将自己装扮成普通的老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回老家。

谁料,只因他劳累之余在途中打了个盹,醒来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在商场打拼数年,面对始料未及的变故,他很快静下心来。

他观察到其余包裹都完好后,便断定十有八九是附近的过路人顺手把雨伞偷走了。

于是,他就在此地定居,做起了修伞的生意,还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

来换伞的人果然络绎不绝,一段时间后,有个中年人也拿着把旧雨伞匆匆赶来。

巨商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那把,他淡定地换了新伞后,转身收拾东西回乡,安度晚年。

《清静经》中讲:“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个人的心静了,那天地的力量都会汇聚在你的生命中。

心静,是处事的智慧,是生命的境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心静则清,心静则明,把心静下来,临危不乱,诸事自然顺利。

心善了,福气就深了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心善的人,福气即使还未降临,但灾祸早已远离。

世间之事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很多时候,令人艳羡的运气和福报,起因不过是一丝善意,一个善举。

曾看过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有位蓬头垢面的乞丐,走进了一家光鲜亮丽的理发店。

店主并没有嫌弃地赶他离开,反而温和地邀请乞丐过来理发。

等理完发付账时,乞丐打开了自己空空如也的口袋,示意自己一分钱也没有。

他说,自己只有一张昨天捡到的彩票,如果真的中奖了,就把钱分店主一半。

店主答应了,员工疑惑不解:“这不是明摆着耍无赖吗?”

没想到的是,那张彩票竟然真的中奖了,还是一笔巨款,足足有15万美元。

而几天后,店主如约收到了他此生最多的一次理发费用——7.5万美元。

店主说:“我给他理发,并非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心。”

谁也想不到,店主的善心,成全了自己的好运。

《了凡四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无论什么境遇,生活如何艰难,都请记得心怀善良。

因为善良,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也最有力量的情怀。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广结善缘,广种善因,必能广结善果,万千福报来。

《庄子》中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房间空旷,光亮才能照进去;内心清明,好运才会找上门来。

一世短短百年光景,能活成什么样子,就看我们如何安顿自己的这颗心。

心宽,则疾病远,身体也就好了;

心静,则智慧生,事情也就顺了;

心善,则运道至,福气也就深了。

人之幸福,全在心之幸福,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