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如果可以,别太懂事

 

长大以后,我们总是被告知,要懂事,要忍耐。

因为懂事,你不敢流露出心里的狼狈。面对家人、爱人和朋友,你总是微笑着,说自己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越是亲密的人,你越是不想让他们担心。

有一句话说,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而你太过懂事,把自己的糖都分给了别人,甜了他们,苦了自己。

我见过有些人,在人多的时候大笑,在独处的时候落泪。你问他为什么不敢表达情绪,他说,不是每一种情绪,都会被身边的人接纳。要明白,快乐才是共享,而苦难只能自扛。

如果懂事,是你把自己的想法都藏在了心里;如果懂事,是牺牲自己的快乐去成全别人。那我宁愿你任性一点、真实一点。

不喜欢的人,就直接远离,不想做的事,就直接拒绝。

在你的世界里,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一个梦,那梦里,有你想要的未来,有你念念不忘的人,有你喜欢的一切。

如果可以,你不需要成为任何人期待中的模样,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不用太懂事,但一定要快乐。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

心理学家南迪·内森说:

“一般人的一生,平均十分之三的时间都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

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能掌控坏情绪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

把情绪给自己,招病

耶鲁大学医院部在一篇报告中得出结论:

“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76%的人得过情绪诱发病。”

所谓“情绪诱发病”,就是因为情绪而诱发的身体疾病。

持续地沉溺于坏情绪之中,买单的终将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朋友申萍,因为投资理财,在网上被骗了三万块钱。

 

这些钱一部分是丈夫给她带娃的生活费,还有一部分钱是她从信用卡里取的。

 

钱被骗后,她很郁闷,但表面上还要装得云淡风轻,不敢告诉丈夫。

 

由于每天忧心忡忡,她焦虑失眠,身体出于亚健康状态。

 

看过一组数据,人的疾病75%由情绪引起,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可以增寿5至7年。

俗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

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

学着管控情绪,别让情绪内耗,偷走了你的健康。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把情绪给别人,招祸

气从暴躁生,祸自冲动起。

听过一句话:

“如果满世界都是陷阱的话,愤怒则会带你走进最坏的结果。”

看过一则新闻,江西有一位叫张一航的学霸,为给姐姐出头,失手打死了姐夫。

一天,张一航在姐姐家做客。

 

姐夫看到碟子有个小缺口,开始辱骂姐姐,气得姐姐转身出门。

 

姐夫非但不去安慰,还说着风凉话,张一航心疼姐姐,追了出去。

 

姐姐向弟弟哭诉,姐夫的控制欲特别强,一旦做出让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对自己大声辱骂,甚至是拳打脚踢,可自己从来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张一航怒意难平,决定要教训一下姐夫。

 

他拎起路边的啤酒瓶向姐姐家里跑去。

 

进门后,看到姐夫,他顺势抄起啤酒瓶就砸了下去。

 

姐夫因为不能管控好情绪,给自己埋下了祸端,张一航也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8岁的张一航成绩优异,他的理想是长大后当警察,现在却成了杀人犯,大好人生就此断送,终是年华错付。

 

一时冲动,两个家庭的命运就此被推入痛苦的深渊。

情绪是人的心魔,你不控制它,它就会吞噬你。

智者懂忍耐,愚者常易怒。

智者,总在想法摆脱情绪的桎梏;

愚者,容易为情绪所驱使,掉进情绪的陷阱。

管控不住情绪的人,就如同行走的火药桶,既炸伤别人,又连累自己。

管控情绪,才是人生最好的解药,也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

演说家安东尼·罗宾说:

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反制。

修一个好脾气,是一个人的好福气。

修炼情绪,修的是眼界,炼的是认知,提升的是格局,成就的是人生。

成年人有一堂必修课:叫情绪管理。管理情绪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努力:

1、难过时不抱怨

抱怨,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是错过昨天,透支今天的自我消耗。

人生沉浮是常态,得意有时,失意亦有时,一时成败,不必难过,无需抱怨。

阿拜·库南巴耶夫曾说:

“一个人愤怒得大喊大叫,是可笑的;在愤怒中沉默,则是可敬的。”

只有懂得沉默,不被怨气裹挟的人,才能咽得下委屈,喂大格局,重塑人生。

2、焦虑时多运动

作家贺濒说:

“对于焦虑等负面情绪,找个能发泄情绪的活动调理心性,比如运动。”

运动,自带修复内心的力量。

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可以提振精神,调节情绪。

烦躁无法表达时,那就去运动吧,一场大汗淋漓后,内心也会变得宁静。

运动是舒缓情绪的特效药。

3、冲动时深呼吸

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

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情绪上头时,深呼吸三次。

一呼一吸间,感性一受阻,理性就有机会回归。

《积极清醒的力量》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一生福祸,都与情绪有关。

努力创造正向情绪的人,不仅能让自己走出低谷,也能引领他人渡过难关。

管理情绪是一种能力,保持情绪稳定,胜过百种智慧。

愿你能管理好情绪,优雅从容过今生。

夜听|余生,该忘的忘,该放的放

人活着,要善于忘记烦恼。

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每个你无法释怀的今天,都将成为你耿耿于怀的昨天。”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过得不开心,就是因为记性太好。

工作上的一次小失利,每当想起来总是心有不甘;

被熟悉的朋友欺骗,过了好久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跟家人吵一次架,连续好几天看什么都不顺眼……

明明事情已经过去了,却仍然耿耿于怀。

可心不过拳头大小,烂事装久了,人会累,心受伤。

善忘,才是治愈内心的最好解药。

就像作家亦舒在书里提到的:

有次她去倪匡家作客,看到他家的绿植郁郁葱葱,特别喜欢。

于是,她就问道:“你家的盆栽养的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

倪匡笑着回答:“很简单,秘诀就是死的丢掉,再买新的。”

养盆栽如此,过日子其实也是这样。

想不开的事何苦一直想,让你伤心的事不如就痛快丢掉。

有句话讲得好:“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

人活着,忘烦是福,看开是路。

该放的放,人才舒坦;该忘的忘,心才解脱。

斩断过去的烦恼,才能腾出手来拥抱今天的幸福。

人,为什么会变?(看完沉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茶会凉,叶会落,缘会散,人也会变。

因为,经历的事多了,看透的人多了。

渐渐明白人心复杂,慢慢懂得情有真假。

若是不变,就会受伤;若是不变,就会受骗。

看淡了人情冷暖,变得沉默

《菜根谭》中说:“人情反复,世事崎岖。”

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而在人情冷暖间。

或许,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身处低谷时,身边总充满着冷漠和无情。

即使你被逼到无路可走,也没人愿意舍三分情义。

可当你身在高处,周围全环绕着善心和好意。

哪怕毫无交集的陌路人,都可能来找你攀亲逢缘。 

年少时,我们看不透人情如纸薄和世事如棋新的真相。

经历过,受伤过,才明白:

这是人性,不必较劲,更不必在意。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沉默以对,不怒不诉,不恨不恼。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成长就是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

这不是妥协认命,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你老了,而是你升华了。

把所有遇见,都当成人生修行。

默然前行,也不失为一种人生至境。

看惯了人心莫测,变得谨慎

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真假难分清。”

人心复杂,人心莫测,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表面和气,对你嘘寒问暖。

但背地里却经常说你坏话,给你使绊子、捅刀子。

稍有不慎,就会看错了人,给错了心,最后痛苦万分。

你自以为感情深厚,亲密无间,却发现不过是被人愚弄。

你自以为付出真心,换来真心,却发现不过是笑话一场。

所以,在人际往来中,慢慢学会留三分心,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那些在背后说是非、探隐私的人,别深交;

那些只空谈却从来没有行动的人,勿共事;

那些做事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人,需小心。

常言道:“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经历坎坷,方见真心和假意。 

人生苦短,要和温暖舒服的人在一起;

真心可贵,要留给值得的人。

看懂了人走茶凉,变得独立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因为太多关系,经不住世俗的重重考验;

也有太多感情,抵不过岁月的无情变迁。

人走茶凉是常态,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成年人的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联结都是非常脆弱的。

更何况,再亲的人,也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责任要扛。

别人能帮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不会事事都拉你一把。

难关面前,我们能依靠的,永远只有独立强大的自己。

头顶没有伞的人,要学会为自己撑伞,努力向前。

生活虽坎坷,用笑脸相迎;

道路虽曲折,与温暖相拥。

汪国真说:“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自己的双手,赢得想要的人生。

余生,无需仰望他人的幸福,自己便是最亮丽的风景。

天上白云,聚了又散,人生离合,也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中人来人往,聚散也总是匆匆忙忙。 

但是,这一路上遇见的每个人,都自有其意义。

爱你的人,会给你温暖和力量;

你爱的人,会让你去爱和珍惜;

不喜欢你的人,会使你自省和成长;

你不喜欢的人,会教你理解和宽容。

人生如一场逆旅,知交零落是常态。

倘若有人能与你同行一程,已是莫大的缘分。

所以,当陪你的人要离开时,再不舍也别苦苦挽留。

你要学会心存感激,慢慢看淡看轻,然后挥手道别。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人世间的离散,是一种必然。”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 

红尘陌上,我们终要一个人走,随缘随心,才能轻松自在。

女人一生会遇到三个男人,但忘不掉的,往往只有一个

女人的一生当中,大多数会经历三个男人。

有的只是短暂地出现,有的最终守在身边;

有的相忘于江湖,有的默默藏在心间。

最挥之不去的那一个,最难以释怀。

青春里的白月光,心动过的人

第一个男人,是青春年少时,心动过的人。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初恋时,女人爱的是人,而这以后,她们爱的只是情。”

最初爱恋的男人,在女人心中占据着一定独特的地位。

在这之后,或许会爱上很多人,但始终会记得,青春白月光给你带来的悸动。

第一个男人,再回想起来依然会觉得与众不同,但他却不是忘不掉的那个人。

认真来讲,难忘的,不是白月光这个人,而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的感受,以及那段青春美好岁月。

那个时候的自己,最单纯。

女人最怀念,是不必考虑现实因素,在单纯的年纪懵懂又轰烈的爱恋。

怀念的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某段时光。

柏拉图式的伴侣,懂她的人

第二个男人,是柏拉图式的恋人,也是最懂她的人。

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像伙伴,更像亲人。

这段关系,是极其难得的,格外纯粹。

两个人之间,会有亲昵的举动,但却不会有越界。

女人在他身边很放松、很安全,男人愿意听女人说话,常常待在一起促膝长谈,会因为共同的事物交流思想,而且一致共鸣。

有些话彼此不用说,对方都懂。

没有束缚、没有占有的关系,不渴望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但却很一致的愿意为对方付出。

心疼彼此,关心彼此,成就彼此。

每当疲倦的时候,睡在对方身边才感觉最安心。以至于分开多年后,一想起他还是会莫名温暖。

就像刘若英在歌里唱:

“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

最终的相伴,合适比爱更关键

亦舒说:

“爱情和结婚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结婚很简单,只是一个仪式感,而经营爱情却很难。”

有多少女人,最终嫁的那一个,并不是曾经最爱的那个人。

爱是一件奢侈品,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守着这个奢侈品过一生。

婚姻是现实,它常常没办法和奢侈品一样,让你光彩夺目,但却能带给你安稳。

当然,要真正选择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男人,那才是关键。

不然的话,既没有得到爱,也没有得到生活的安宁。

尘埃落定的第三个男人,不管怎样,都要好好相处经营。

女人记得最深的,往往是第二个男人,那个最懂她的人。

因为他赠予了女人一份生活的温暖,一次真挚的在乎,一场难忘的懂得。

只是遗憾是人生常态,难忘也只能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