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把时间留给值得等待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人,你说不出来他哪里好,但就是谁也代替不了。 曾经的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走进心里的那个人,当作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此,你的心中多了一份期盼,眼中多了一份寻找,觉得这世间万般美好,也不抵遇见他的那份幸运。
可是,时间在变,人也在变。那些你以为能陪你很久的人,就在不知不觉间走散了,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忘却的回忆,就在某一天的清晨再也不被想起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并不是少了谁就过不下去了,再让你难过的事,也会有平静下来的一天。成年人就是如此,无论曾经跌倒多少次,都会在某一个瞬间选择重新站起来。
当你走过一段路,也经历了一些磨难,回过头来,就会明白:有些人,就适合默默地放在心里,有些想说的话,就适合讲给对的人听,而那些过往的回忆,就应该留在过去,不再触碰。
毕竟,回忆很短,余生很长,真正值得等待的,不是遥遥无期的重逢,而是不负此生的遇见。
谢谢,晚安
夜听|亲过女人的这3个地方,才能叫真爱!
晚安曲:陪我–盛晓玫
夜听|有一种无奈,叫命中注定
晚安曲:遇见 – 杨博
最好的友情:各自随意,彼此在意
感情需要在意,生活适合随意。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认识很多朋友。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相处越久感情越深。
看过一句话说:“感情需要在意,生活适合随意。”
成年人最深的友谊,从来不是相互捆绑,形影不离,而是各自随意,彼此在意。
01
-
最好的朋友,彼此忙碌,相互挂牵。
前段时间,朋友桃子到我工作的城市出差,坐了一个小时的车过来看我。
她发微信给我的时候,我有些意外,却又很开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两年没有联系了。
我请她吃了顿饭,她拉着我,滔滔不绝地跟我分享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虽然两年没见,可是我们却丝毫没有久不联系的拘束感。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已经大半年没有在朋友圈出现过的桃子,对我的事情了如指掌。
面对我的惊讶,她淡淡地说:“我一直都在着你啊,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了,但我知道你很忙,所以就没有联系你。”
想起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提问:你认为最好的友情是怎么样的?
有一段回答说得很好:
“不常联络,因为知道两人的关系不需要靠常常联络来维系;
时常想起,因为不管在哪里,看到适合你的东西,看到美丽的风景,总想和你分享。”
后来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有一地鸡毛等着我们去处理。
或许,在各自的生活里过关斩将,却又笃定地知道有人牵挂着自己,便是最大的欣慰。
02
-
最好的朋友,不在身边,却在心间。
有位自媒体作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每年冬天,网友@Alice大鲸鱼家里都会收到一块来自3756公里外的自制腊肉,20年来从未间断。
送腊肉的人,是父亲的朋友宋叔。
年轻时,父亲与宋叔是好友,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也曾打算成家后住在一起。
但时间和命运的错乱,使两人不仅未能如愿,还相隔近万里。
可就是这样,父亲和宋叔的来往从未间断,宋叔每年雷打不动地翻山越岭,穿越3756千里的距离赶来。
不为别的,只为老哥俩说说话,两家人在一起吃顿饭。
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20多年。
每次来,宋叔都会带上一块自制的腊肉,那是当地的特产,要提前几个月杀猪腌制的珍贵特产。
父亲说,他每年最期待的,就是与这位老友见面,叙叙家常,说说生活里的烦恼,回忆两个人年轻时的往事。
他说,一生能有这样一位知己,足矣。
在一段感情中,我们最害怕的,不过是时间和距离。
因为时间会模糊许多的记忆,距离会冲淡彼此的情谊。
可是一生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哪怕相隔千里,哪怕不常联络,也永远都在心里。
正如那句话所说:
“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不一定是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人,而是那些温柔了岁月的人。”
真正坚定的友情,不因时间变迁而疏远,也不因地域分散而改变。
有一种默契,是即便没有太多的交集,对彼此依旧关心在意。
03
-
最好的朋友,相处随意,心里在意。
前段时间,著名音乐人赵英俊因病去世,让很多人悲伤不已。
作为好朋友的薛之谦,没有在网络平台发表任何悼念,招来了网友的谩骂。
后来,赵英俊的医生在网上公布了实情,大家才知道,赵英俊这两年的求医,都是薛之谦帮忙联系医生,寻找特效药。
直到参加完赵英俊的追悼会,薛之谦才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悼念。
一则微博长文,也让我们看到了友谊最好的样子。
因为薛之谦的脾气不好,赵英俊曾对他说:“你这个倔驴也就我能忍你!”
可是只要薛之谦需要的时候,赵英俊总能随时出现。
哪怕是圣诞节当天让他飞去青岛帮忙录音,也只是抱怨一句“节日的飞机上竟然不放饭!”
中年以后,他们俩的快乐变得很简单,每隔一段时间,互相听近期的作品,然后彼此正面羞辱对方,开启商业互踩模式。
吵累了,就一起聆听别人的作品,又可以默契地在同一句歌词上一起赞叹或者摇头,和好如初。
赵英俊生病做手术,都是薛之谦在忙前忙后,前两次当赵英俊从鬼门关爬回来,迷迷糊糊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哭啥,爱你哦。”
有人说:他们俩的神仙友情,令人动容。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朋友,是嘴上说着互损的话,心里却比谁都明白对方的好;是相处时轻松随意,心里却比谁都在意。
听过一段话说: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就是不用讨好。
相处是轻松的,交往是真诚的,联系是自然的,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欣赏,越走越近;三观相合,越处越深。”
可是实际上,内心深处却早已把对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最好的友情,不一定要时刻联系,却能彼此惦记;
不一定要形影不离,却需要心心相惜;
不一定要相互讨好,却能够相处舒服。
三毛曾说:“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愿我们没事互不打扰,有事随时联系。
愿我们的友情,清淡如茶,却又甘醇似酒。
一只饥饿的老虎(深度好文)
人生多歧路,唯有多看开。
01
一个男子走在森林中,突然遇见一只饥饿的老虎。
老虎吼叫着朝他扑过去,他拼命逃跑,最后被逼到一处断崖边上。
眼看无路可逃,与其被老虎活活咬死,不如跳下悬崖摔死。
他闭紧双眼,纵身一跃。
结果,他幸运地卡在悬崖内侧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上。
可还没来得及庆幸,就听到底下传来巨大的吼声。
原来崖底有一只狮子,正抬头盯着他。
祸不单行,这时,他又看见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他挂着的这棵树干。
他赶紧死死抱住树干,冷汗直流,但转念一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
等情绪平复后,他索性摘起身边的果子吃了起来,吃饱后困意袭来,他直接靠在树丫上,慢慢闭上了眼睛。
可等他醒来后,老鼠、老虎和狮子都不见了。
原来在他睡着时,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吼了一声,也跳下悬崖,吓跑了老鼠。
老虎与狮子在崖底,相互撕咬,最终双双负伤离去,他也因此而得救。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危机和困难,成长的路上也布满坎坷。
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只饥饿的老虎在奋力追赶,试图扑倒我们,还会有老鼠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
但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候,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能放弃希望。
正如有句话所说: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很多时候,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状态。
心态不好,你将永远是个弱者。
02
它可能是外面环境带来的危机,也可能是藏在我们心里的一些内耗。
在饶雪漫小说《离歌》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出身优渥的毛北,从小受父母宠爱,在他的前半生中,一切似乎都顺风顺水。
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会成功考到北大,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可不幸的是,高考当天早上,他出门太过匆忙,把准考证落在了家里,耽误了一门考试。
一回到家,他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任由别人怎么叫,他都不出来。
崩溃的他,连后面几门考试也干脆都放弃了。
高考结束当晚,毛北留下一封遗书,然后从窗户一跃而下。
遗书上只短短写了一行字:我是个失败者。
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孩子,就这样毁在了自己臆想的痛苦之中。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很多时候,坏心态能够毁掉一个人,就像故事中的毛北,受不了缺席考试的打击,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
想起有位哲学家说过的一段话:“人要么驾驭生命,要么让生命驾驭你。”
一个人能否掌控自己的命运,取决于他对待挫折、对待生命的态度。
记得曾经读民国名媛严幼韵的自传时,对她的豁达与乐观尤为佩服。
她中年丧夫,饱尝战火的困苦。
54岁时她再婚嫁给真爱,最后丈夫在晚年撒手人寰,而幼女也因病相继去世。
但无论情况多糟糕,严幼韵都会安慰自己:
Something could be worse(本来事情会更糟)。
幼女离世时,亲友们都特别关心她,她却反过来安慰别人说:“你们要记得,她之前是很快乐的。”
当人们都以为她会被一连串的厄运击垮时,她却照旧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人生在世,总会有困难和挫折限制着你。
心态不好的人,觉得这些都是磨难,觉得日子会一直苦,没有尽头;
而心态好的人,则会把发生的事当成垫脚石,当做一场人生历练,锲而不舍地努力,不断成长。
生活越难熬,心态越得好。
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事,保持一个好心态,让生命张弛有度,日子才会越过越舒心。
03
在逆境中,生命的质量,更多取决于我们心的质量。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位大师,瞅见他的一位徒弟整天陷入自怨自艾中,就吩咐徒弟取一些盐来。
大师把部分盐倒入一个水杯里,搅拌溶化,让徒弟喝了一口。
徒弟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来,抱怨说:“咸死了。”
大师笑而不语,让徒弟带上剩下的盐跟着自己去湖边。
他把盐全都撒进水里,同样叫徒弟喝一口湖水,大师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人生的苦痛和悲伤,就如同数量有限的盐,痛苦和悲伤的程度,就取决我们内心容积的大小。
内心容积窄了,鸡毛蒜皮的事也足以让我们愁眉苦脸;内心容积宽一点,再大的苦难也可轻而易举地放下。
想起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谁能折磨一个人,除了他自己。”
当你学会用心态掌控心情,你就能够驾驭生命,任何生活的低洼也都能轻松地跨过去。
天塌下来,你可以想着还有高个子顶着;
重要的考试失利了,还可以想着条条大道通罗马;
公司倒闭破产了,也可以在心里琢磨,大不了像如史玉柱一样东山再起。
《看见》里有一句话:“强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应对一切。
人生多歧路,唯有多看开。
当你懂得了从容淡定的智慧,能够笑对人生风雨,一切也就顺了。
04
你若泰然自若,纵使脚下荆棘满布,眼前皆是疮痍,照样也能从荒芜中走出繁华与风景。
你若妄自菲薄,每天紧盯着眼前的痛苦,任由挫败感吞噬自己的人生,最终只有满盘皆输。
心态,决定人的一生,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
人生,就是一场虎口脱险的旅程。
从来到世界上那一刻开始,各种困境、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
人活一世,活的是心情,拼的是心态。
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困境,你都能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人生路上,愿你我心宽如海,坦然无畏,放得下过去,也装得了未来。
一个人修养好不好,全看身上这三处
当你学会体谅世界,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真实的信仰》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的修养往往在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体现。”
一个人的外表可以精心打扮,呈现出一副优雅的姿容。
但再好看的相貌,也掩盖不住一言一行中暴露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好不好,全看身上这三处。
01
嘴,能谅人
古语云:“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
说出去的话就像射出去的箭,话一出口很难收回。
一旦说错了话,就有可能伤人于无形。
而学会嘴下留情,懂得体谅他人,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知乎网友@薛定谔的猫,分享了这样一件难忘的事。
有一次,他和几位刚认识的朋友去吃烤鸭。
他小时候生活在县城里,没见过什么世面,那是他第一次吃烤鸭。
他不知道,那些桌上的黄瓜、大葱,是要蘸着酱和烤鸭一起包在面皮里吃的。
因为当时饭店里客人很多,烤鸭迟迟没有上桌,他直接拿起面皮就吃。
桌上的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这让他感到有点尴尬与不知所措。
这时,迟迟不来的烤鸭终于上桌,有人当着他的面演示了正确的吃法。
他说当时的场面极度尴尬,他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幸好餐桌上的一位朋友说道:
“你也喜欢单吃面皮吗?我特别喜欢这面皮,即使不搭配烤鸭,单吃也很香。”
随后拿起一张面皮,也像他这样单吃起来。
这位朋友不仅化解了他当时的尴尬,还成为了他日后最好的朋友。
谈吐之间,处处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人一定很善良。
蔡康永说:“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会好好说话的人,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常常出口伤人的人,通常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管好自己的嘴,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便会如约而至。
02
眼,能容人
周国平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一个人若能容人容事,那么他与人相处的过程,必定非常和睦。
不必求同,但求包容。
电视剧《开端》中喜欢猫且喜欢二次元的男孩卢迪令我印象深刻。
有一集,反炸小组看见卢迪背着包鬼鬼祟祟,他们怀疑卢迪的背包里有炸弹,想方设法地让卢迪打开背包,但是打开后里面并没有炸弹,而是蹿出一只小猫。
原来,卢迪从小就喜欢猫,想养猫。
但由于他有哮喘病,他的母亲担心猫毛对他的健康有影响,所以坚决反对他养猫,他每养一只猫就会被母亲扔掉。
因为母亲不让他养猫,也不许他经常出门,两人各自坚持,母子双方矛盾越来越深。
长大后,卢迪为了养猫在外租房,建立自己的秘密基地,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到基地喂猫。
为了重新拉近与儿子的关系,母亲开始思考。
在卢迪生日的那天,母亲穿上了二次元的衣服为他庆祝生日,还精心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一只无毛猫。
母亲终于理解了卢迪,选择包容,还为他找到了一只无毛猫,解决了哮喘问题。
卢迪在母亲的包容中理解了母亲之前的做法,感受到了母亲对他的爱。
俗话说:“眼宽容景,心宽容事。”
不强求改变别人,而是尊重彼此的不一样。
长此以往,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余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觉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03
心,能恕人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意思是,对待他人的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心一样。
遇事不责备,才能收获人心。
有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一次,他在圣地亚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准备飞回洛杉矶。
不料在飞机飞到300米的高度时,引擎突然熄火。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好在飞行员胡佛技术娴熟,最终飞机安全着陆。虽然飞机破损严重,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迫降后,他就开始检查故障原因。正如他所料,是由于燃料的种类添加错误,才导致了事故。
回到机场,他立刻去见保养飞机的机械师,机械师已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深感愧疚,准备接受批评和惩罚。
没想到,飞行员非但没有责备机械师,反而轻轻拥抱他说:“为了表明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继续为我保养飞机。”
听完这句话,机械师十分感激。
从那以后,他认真工作,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工作失误,他和飞行员也成为了最默契的搭档。
在面对别人的过错时,不要总是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遇到事情,少一份责备,就多一份理解。
有一句话说:
“没有宽恕之心、谅解之心,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身心疲惫甚至心力交瘁。
反之,如果能够宽恕别人,则会让生活更轻松、愉悦。”
不去苛责他人,放过别人的错,方能解脱自己的心。
余生,修一颗恕人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心态好了,生活就顺了,前途也一片明媚。
若是任性随心地表现不满,终会伤人伤己。
反之,修好你的嘴眼心,和气待人,则能渡人渡己。
就像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把修养根植于心,当你学会体谅世界,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上海新冠感染者破25万,一个求助电话,曝光了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
最近,上海的疫情持续升级,光4月12日一天,就新增了无症状病例25141例,目前为止已累计病例254673例。
接二连三的封区闭户,严重打乱了千万普通家庭的生活节奏。
买菜、吃饭,这些平时稀松平常的事,都成了老大难。
有人出动筋膜枪拼手速抢菜;
有人和邻居以物换物,报团取暖;
甚至还有人在家整整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没了,无奈上网求助……
因为自己不会做饭,他只能哀求群里的邻居中午做菜的时候多做一点,资助他一下。
在这场疫情中,像这样为“温饱”发愁的,并非个例。
上海大润发南汇店的店长王先生,讲述了这次疫情中,自己接到的求助电话。
“一些00后或者刚工作的年轻人,在电话里告诉我,因为平时没有做饭的习惯,家里连锅都没有,肉啊蔬菜啊,对他没有意义。
他什么菜都不要,就要泡面饼干,再配点水果。”
明明家里有土豆,却放到发芽,再多的土豆都不及一碗泡面来得重要。
坦白说,看到这魔幻的一幕幕,我内心百感交集。
谁都没想到,如今抗疫的主旋律竟成了抢菜。
更难以理解的是,即便是手里有菜,还是有许许多多年轻人被做饭这件事难倒。
这不禁引发深思,过去的我们总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结果疫情一来,一大批年轻人慌了,因为他们从来没学过怎么做饭。
更不知道,就算有米有肉有蔬菜,应该怎么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去……
01
-
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前几天,一位被封控在浦东的年轻人无奈自曝:
自己和朋友在家三天,“成功”烧糊了两个锅。
他还算从小耳濡目染,多少会做一两道菜,但也仅限于“辣椒炒肉”;
想尝试点新做法,就算严格照着手机菜谱流程操作,也还是弄坏了砂锅。
至于他的朋友,情况更糟糕。
因为不会做荤菜,吃了整整三天素菜,期间还因为没耐性看火,不小心烧坏了一个锅。
做饭,俨然成为当代年轻人正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多少年轻一代总以为拿起手机点一点,饭菜自然送上门来。
或者跟父母一起住,过着“饭来张口”的小日子。
结果一遇到突发状况,无法点外卖,又没人给他们做饭时,才愕然发现:
自己什么都不会,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想起上个月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上海浦东祝桥一个五口之家,婆婆和儿媳是医务人员,被派往抗疫一线支援工作。
留下家里的爸爸、爷爷,还有2岁多的小男孩。
按理说,有两个大人在场,怎么也能把孩子照顾好。
可现实却是,爸爸和爷爷都不会做饭,孩子还小很多东西吃不了。
妈妈不在家的一个月,孩子挑食厌食,两三天没正常吃过一顿饭,日渐消瘦下去。
虽然后来有了解到情况的好心邻居帮忙搭把手,做饭给孩子吃,但细思一下:
万一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家里做饭的人又迟迟未归,爷孙三人能撑多久,又靠什么维生?
想想真是觉得可悲。
难怪有人发出自嘲:
明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把日子过成了“低保户”的模样。
(深圳某媒体工作者的午餐)
还有不少年轻人痛苦绝望地吐槽:疫情再不结束,我真的要饿死在家里了!
不得不让人感慨:
无数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不分日夜守护着大家的安危,到头来,打败我们的不是病毒,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02
-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网上也有人提出质疑:
疫情之下仍逼不出来做饭的技能,这人不是特别笨,就是特别懒。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此,我想讲讲表弟的故事。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里长辈最引以为傲的孩子。
个性乖巧,读书厉害,还弹得一手好琴,谁见了都忍不住夸上几句。
父母见他学习好,几乎不让他做其他事,搞卫生、叠衣服、做饭,全是父母一手包办。
后来,他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广州一所985大学,父母本想着让他读个好专业,毕业后考个好单位。
没想到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表弟就差点被学校劝退了。
原来在大学住宿时,他不会洗衣服和袜子,整天把宿舍搞得臭气熏天,被宿管投诉无数次。
有一次肚子饿了想吃宵夜,见舍友的电磁炉没收起来,直接弄了碗桶装泡面在上面煮,结果忘记看了,差点把宿舍烧了起来。
最离谱的是,他还买了一大堆面包,也不看保质期,把早已过期两个多星期的三明治给舍友吃,搞得人家吃坏肚子进了医院……
他的妈妈不得不放下工作,在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表弟还是没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
工作之后,辗转好几个单位,却发现他连烧个热水都不会,就以各种理由把他辞退了。
如今疫情之下,表弟更是干脆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毫无工作的动力和热情,父母看到他这样,后悔不已。
演讲家徐望华老师说:
“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举表弟这个例子,就是想给父母们敲响警钟:
不要认为像做饭、做家务这样不起眼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
小时候不教孩子如何独立自理,错过这个“关键期”,将来要他从头学起,只会难上加难。
多少孩子从没下过厨,做过饭,面对一堆食材、锅碗瓢盆时一筹莫展,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父母把点全部放在孩子学习上,多补补习,逼一逼,最多只能培养一个会读书的“机器”。
却忘了,忽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最后只会将孩子推向绝境,连生存都成问题。
03
-
最高级的父母,都懂得教孩子“自力更生”。
美国心理学家有一项研究表明:
孩子能否成功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有远见的父母,会放眼孩子的未来,提前培养孩子的谋生技能。
抖音上有个叫胖胖小鱼的“宝藏男孩”。
年纪不大,却是家里的“大厨”。
他在闲暇之余,最大的兴趣是给家人做饭:拉凉皮、腌辣白菜、肉丸胡椒汤……
特别是做蒜蓉大虾,从买到清洗处理,再到烹饪,全程一个人搞定所有。
看他娴熟的操作,干净利落的动作,绝对有理由相信:
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照顾好自己,包括身边的每一个人。
浏览他的全部视频,总能发现他的妈妈喜欢自嘲“我很懒”,可在胖胖小鱼身上,分明看出了妈妈最大的智慧:
教儿子做饭,锻炼他“自力更生”。
据妈妈说,小鱼5岁时,就开始让他洗菜,穿着围裙拿起刀具切西红柿。
第一次下厨房,小鱼切得有点费劲,自信心受挫,但在妈妈的鼓励下,越来越熟练自如。
如今他的厨艺随年龄的增长突飞猛进,赢得全家人甚至全网的好评。
作家刘墉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
懂得未雨绸缪,在孩子走出社会前先带他进去厨房的父母,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就像那位感动了全日本的小花妈妈。
她满心欢喜迎接女儿小花的诞生,无数次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统统送给女儿。
却在癌症复发后,下定决心教女儿学做味噌汤。
因为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以后没办法好好照顾女儿,那么一定要提前教女儿独立。
这样不管以后发生什么,女儿都不会饿肚子,生活能够自理。
她无比坚信:做饭意味着生存,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
普普通通一道料理,承载着一位妈妈对孩子最真切又伟大的爱。
其实做父母的,总期盼着孩子长大成人离开自己后,能学会照顾自己,自食其力。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先从厨房开始做起,然后教他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唯有孩子学会自力更生,无论他将来去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难题,陷入什么困境,都不需要依赖别人,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攻克一个个生存难题,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04
有人问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为什么重要?”
他这样讲道: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只有生活能力高了以后,他才能适应社会。”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养出一个能适应社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所以,狠点心,逼自己早点对孩子放手,就从教他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做起吧。
这不仅是教会他生存,更是教他在这个风险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与能量治愈自己,与生活握手言欢。
请务必相信,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那些会独立、能自理的孩子。
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至始至终笑傲江湖,在家庭、在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恒久幸福的人生。
管住自己的嘴,千万别说这三种话
怨者,肠绝而无主也。
一说到自律,大家心里便想到,像每天6点起床,锻炼一小时等诸如此类的执行动作。
其实,自律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上,在语言交流上,同样需要自律。
有些伤人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旦说出口,就难以挽回。
而坚持守口慎言,对任何人都不说这三种话,便是一个人在言语上的自律。
01
曾国藩说:“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做不到的事,要是随口承诺,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豆瓣网友@一只鱼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所在的公司,有一年业绩特别好,为此,公司给员工都额外发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他拿到奖金后,非常高兴,晚上就约了几位朋友一起聚聚,庆祝一下。
推杯换盏间,一只鱼有点喝多了。
这时,一位失业的朋友抱怨道:“你的命真好,我怎么命这么惨,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一只鱼听到后,头脑一热,立即接话道:“你怎么不找我,我们公司正在招人,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那位朋友一听此话,对一只鱼连忙道谢,说此事就拜托他了。
酒席散后,一只鱼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几天后,当朋友打电话问他找工作的事情时,他才想起来,便谎称自己正在想办法。
这时,他才后悔在酒席间没管住嘴,答应了别人自己办不到的事。
自己在公司里只是个小职员,根本管不了招聘的事。可话已说出口,收不回来了。
又过了几天,当朋友再次询问他时,他还是照样搪塞朋友,说人事部在调整,还要等些时候。
慢慢地,朋友知道了他根本没这个能力后,两人的关系也日渐淡薄了。
后来一只鱼发帖道:“我真后悔当时夸下海口,不仅没帮上忙,还失去了这么重要的朋友。”
一时吹牛的话,不仅让好友的愿望落空,还让自己处于了两难的境地。
正如《围炉夜话》所言:“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世人相信的,是做事靠谱的人,而不是嘴上说得好听的人。
真正的强者,从不炫耀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与其夸夸其谈,不如脚踏实地,沉淀自己,以待来日。
人前不说大话,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02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那些说话不过头脑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他们的口无遮拦,而自食恶果。
在《北京女子图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一次公司安排的相亲中,陈可和对方相谈甚欢,没想到竟然拿下了一个代言,但是感情上并不来电。
陪她一起的同事,在相亲结束后告诉她,在相亲的时候,最好不要穿带有logo的衣服,会让男人觉得自己很难驾驭,她瞬间就明白了。
于是,在下一次的相亲中,她打扮得比较随意可爱。很巧的是,还遇见了自己部门的实习生,这让两人都很尴尬。
不料这个实习生,在公司卫生间里和其他同事议论了这件事,说陈可装嫩俗气,痴心妄想去钓金龟婿。
可这几位实习生不知道的是,陈可此时也在卫生间里,把她们说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此事让陈可非常生气。
在最后的部门考核中,这几名背后论人是非的实习生,都没有通过。
直到离开,她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无论在任何场合,千万不要在背后说人闲话,以免在不经意间,得罪人而不自知。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篱笆墙。”
别以为在背后议论,就不会被人知晓。当闲话被戳穿的那一刻,也就是自己惹火上身的时候。
背后戳人短处,说人闲话,于人于己都不利。
不论人是非,不揭人长短,是一个人难得的教养。
03
常言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面对不如意的事,有的人会认真反思,以求进步,而有的人却总把问题推给别人,抱怨不已。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厨师有两位徒弟,大徒弟勤奋好学,二徒弟偷奸耍滑。
老厨师为了培养好两位徒弟,除了平时教授厨艺以外,还会安排二人收拾厨房。
平日里,二徒弟收拾厨房时,他满腹抱怨师傅,觉得白日里做菜已经很辛苦了,还要收拾烂摊子,便草草了事。
老师傅见二徒弟这般不思进取,还总是怨天尤人,便不再安排他打扫厨房了。
轮到大徒弟的时候,他打扫干净后,就会认真向师傅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一边虚心请教,一边拿上纸笔记录所得。
眼见师兄厨艺见长,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二徒弟忍不住问师傅,是不是给师兄开小灶了。
其实,哪里是师傅偏心。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只不过是因为师兄把时间都用在了提升自己,而他把时间都用在了抱怨。
时间一晃,半年过去了,大徒弟被城里大酒楼请去当了掌厨,而二徒弟却只能在小酒馆里打杂。
鬼谷子有句话叫:“怨者,肠绝而无主也。”
满嘴怨言,只会让自己处在情绪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与其不停地抱怨,消耗自己,不如放下怨念,努力提升自己。
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才有机会逆风翻盘。
04
有句话说得好:“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人要是能管好自己的嘴,就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人前不说狂话,人后不说闲话,谨言慎行,才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负责。
逢人不说怨话,常常反思自己,才能转变当前的境地。
正如一句话说:“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愿我们管住嘴,用行动来成就自己,用自律来要求自己,最终,我们终会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