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到骨子里的自律,是坚持做这4件事
静待花开,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
“我要爱,要生活,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人生路上,没人能逼你自律,你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
只要你决心开始改变,那些看似迷茫的前路,也会变得触手可及。
01
你相信吗?
生活的转机,其实就藏在你每一个想要变更好的念头里。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马特的故事。
他在谷歌担任高级工程师,生活富足无忧的同时,人也变得越来越懒散。
于是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的蜕变计划,每天都逼迫自己有所提升。
细品他的计划,并无大小之分,却都能带来身心的双重滋养:
拒绝熬夜,坚持早起阅读;
每天锻炼,坚持步行1万步;
骑自行车去上班;
……
30天过后,他的书写能力提升了,可以流畅地写下上万字的小说。
长期的运动也让他的身体素质变得更强,他已经成功登上了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而这些成就,都是他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
所以你看,只要你坚持提升自己,上天就会奖励你一个新的开始。
永远不要放弃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样才能配得上生活赐予你的无限可能。
02
曾读过一句很现实的话: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终究是身体好的、活得久的!”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早睡早起身体好,不过就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到现在才明白,若是能无病无灾直到老去,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也许你会说,现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身体。
但是别忘了,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顺位!
我们努力打拼挣来的钱,是为了过上理想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支付医院的账单。
千万不要等到腰酸背痛了,才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更不要觉得现在还年轻,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熬夜酗酒。
如果可以,请认真对待每天的一粥一菜,请早起感受清晨温暖的微光,请给身体一些放松的时间吧。
好好照顾自己,就是对生活最好的珍惜,就是给家人最大的安心。
请记住,万事如意的前提,是身体健康。
03
形象设计师黑玛亚曾说过:
“当你不能够让自己呈现出美好的状态时,就像是在宣告你被生活、时间、工作和家庭打败了一样。”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往往能折射出这个人的内在状态和精神追求。
民国末年郭婉莹的故事,曾激励过不少人。
她生于豪门,衣食住行有仆人伺候,往来相交也全是权贵。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巨变,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
从前的玉盘珍馐,变成了8分钱一碗的阳春面,每天都难以饱腹。
前呼后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打扫厕所,手指弯曲变形。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会把头发梳理整齐,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化着得体的妆。
有人曾这样评价郭婉莹:
“经历了那么可怕的事,她还是端正地坐在你面前,文雅地喝着红茶,雪白的卷发上散发着香气。”
“你觉得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够越过的吗?”
诚然,管理形象,就是在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
一个在逆境中不忘昂首挺胸,在平淡中衣着鲜亮的人,总能攻克生活的难关。
自律,不仅仅要提升内在,更要注重内外兼修。
04
坚持自律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把握眼前。
正如把握住每一个机会,重视每一次的新生,珍惜当下的一切。
我身边有太多的人,总是觉得来日方长,今天完不成的目标拖到明天再做,今年穿不进去的衣服干脆明年再试试。
可是你发现了吗?
越是高品质的东西越是抢手,越是精彩的人生越需要趁早追逐。
懒散,不仅是对时光的虚度,更是对自己的辜负。
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只有你开始自律,把握住当下的分分秒秒,就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
不要总谈以后,不要总觉得还有明天,你人生中的任何时刻都不应该被虚度。
与其蹉跎岁月,倒不如好好珍惜眼前,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
现在自律努力,未来才会心生欢喜。
05
曾读过一句话:“多做让自己变好的事,多点耐心,静待花开,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瓜熟蒂落需要时间,功成名就更需要日积月累。
从今往后,做一个自律的人,爱惜身体、修身养性、不留遗憾地去生活吧!
能读到这里的你,已经领先于身边人太多。
吃饭的规矩(深度好文)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蔡元培曾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及修养大多来自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的耳濡目染,形成了人的性格特点。
一个家庭里,既要有爱,也要有规矩。
小小的餐桌上,往往隐藏着一个家的家风,有规有矩,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01
-
吃饭守规矩,做人懂礼节。
《礼记》有云:“夫礼之初,施诸饮食。”
吃饭的规矩,说是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教养。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很多流传千古的老规矩和礼仪礼节,至今一直都被重视。
在一档德云社的节目中,徒弟秦霄贤与郭德纲、于谦两位师父一起吃饭,作为晚辈,秦宵贤主动给师父倒茶。
在倒茶结束之后,顺手一放茶壶,壶嘴刚好对准了师父郭德纲。
郭德纲责问:“你就这么用壶嘴冲着我?”
秦霄贤一听师父语气,瞬间明白自己做错了,赶快把茶壶拿了起来。
于谦在一旁附和说:“这是规矩,这得懂。”并且还教导他,可以将茶壶反过来放,因为在饭桌上茶壶嘴对着谁,就表示对此人不尊重。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很难在社会中站住脚。
良好的饭桌礼仪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从小我们便被要求:
1. 饭桌落座有次序,长辈落座后,晚辈再坐;
2. 就近夹菜,夹菜时不能挑三拣四,翻来翻去;
3. 吃饭时,手要扶碗,问别人是否要添饭,不能说“要饭”;
4. 吃饭的时候不能玩手机,不能吧唧嘴,咳嗽必转身向后;
5. 吃饭不挑食,不敲碗盘,筷子不能立插在米饭中……
饭桌上的规矩,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规矩就是一种教养,懂得了规矩,便也懂得了礼节。
有规有矩,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02
-
饭桌上的规矩,是文化的传承。
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更是文化的传承。
吃一顿饭,便知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如何。
前几天和朋友去吃自助餐看到一个景象让人震动。
左右相邻的两桌是两个家庭,都是父母领着孩子,一边是女孩,一边是男孩,大概上小学的样子。
小男孩那桌堆满了盛放食物的盘子,有些还没吃完就堆在旁边,男孩的父母各自看着手机,男孩百般无聊地往锅里放菜煮,也不见吃几口。
不一会儿,一家三口起身走了,他们就餐的桌子上凌乱不堪,餐具胡乱摆放着,盘里还有许多剩余,锅里未吃完的食材不停地翻滚着……
旁边小女孩那桌却非常整洁。
他们每吃完一部分,小女孩的母亲都会把盘子摞在一起,交到路过的服务员手中。
他们总是把桌上的盘子吃空,再去拿其他的。
他们起身离开时,小女孩的父亲把火熄灭,母亲把碗筷摆放整齐,小女孩用纸巾将桌上的汤汁擦干净,桌上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
一个人吃饭的样子,会暴露他的教养。
这两家人的行为大不相同,饭桌整洁的背后,必然是井然有序的家规门风。
无规矩,何以成方圆。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我们不能丢。
规矩,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礼。
它是换位思考的尊重,更是人品和教养的体现。
传承传统文化从小事做起,从吃一顿饭开始做起。
03
-
有规有矩,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严遵说过:“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一个人,心中要有一把尺子,有原则,守规矩,为人处事才能身正影正,内心宁静。
为人规矩,品行自然端正,就算前路再窄,也能越走越宽。不守规矩的人,注定寸步难行。
曾饰演唐僧的演员迟重瑞曾在采访里袒露:我生活在一个很有规矩的家庭。家里至今都保持着三代人一起吃晚饭的习惯。
晚辈们都非常有规矩,等他和夫人陈丽华入座后,晚辈才一一落座。
长辈动了筷子,晚辈才拿起筷子吃饭。
陈丽华吃好饭,要起身,孩子们把她送到沙发上坐下,然后再回到饭桌继续吃饭。
在长辈面前,他们永远都毕恭毕敬。
这种规矩的培养,让孩子们内心谦卑,从不在外炫耀自己的家世,身上也没有任何优越感。
正如那句话所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懂得规矩的人,心中有一把尺子,懂得分寸,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无视规矩的人,手中有一把无形的刀子,终有一天伤人又伤己。
规矩不是摆着看的,而是要运用到生活当中,为人处世,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考虑他人的感受,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世间万物都有其规矩法度,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尺子,用规矩约束自身,凡事有规矩,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04
意思是: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做起,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我们都是在父辈们言传身教的氛围中长大的,饭桌规矩,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也是教人育人的大事。
做人做事,就是要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有规有矩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对一个家庭来说,规矩必是一盏明灯,能够照亮家人前行的道路,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夜听|这就是我,不亏欠别人,不愧对自己
晚安曲:我是傻瓜 – 任韵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