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缓则贵,行缓则安,事缓则圆
曾经有人在知乎上问:“为什么有阅历的人,总建议年轻人慢慢来?”
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人生就像打游戏,要慢慢积累经验,一级一级往上升,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
慢慢升级、慢慢打副本、慢慢做任务,最后慢慢抵达终点。”
人生这场长途旅行,没人能从起点直接抵达终点。
如果太快了,就会像列车一样有脱轨的危险。
所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一直在进步的路上。
01
语缓则贵
《周易》里说:“吉人之辞寡,燥人之辞多。”
说话慢一点的人,懂得察言观色,审时度势。
说话急躁之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没时间思考,很容易口不择言。
所以,语迟是一种智慧,语迟之人少惹祸端。
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贺若敦,骁勇善战,带兵多年,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只落得个中州刺史的头衔。
眼看周围的人都加官进爵,他却无封赏也没升官,便心有不甘。一次,有朝廷使者到访,交谈中,贺若敦心直口快,没多做考虑,抱怨脱口而出。后来这些怨言传到了晋王宇文护耳里,贺若敦因此被逼自杀。
在临死前,贺若敦把儿子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就是告诉儿子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逞口舌之快,反而害了自己。
如若贺若敦和朝廷使者说话时,能慢一些,有时间进行思考,没有说出那些不该说的抱怨,也不会落得如此结局。
不经思考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漏洞百出。
不要因快言快语给自己的生活挖下大坑,凡事三思,慢下来,给自己时间去总结语言,梳理逻辑,这样才能保证事事顺利。
说,是一种能力;思考后再说,是一种智慧。
02
行缓则安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就是告诫孩子,走路要稳健,不可慌慌忙忙,而要稳稳当当的走,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商人,上午卖完货后准备在天黑前赶回家。
中午时分,仆人把马牵到他面前说:“主人,马的后掌蹄铁上掉下了一只钉子。”
商人说:“我们只有六个小时的路程了,这马蹄铁不至于会掉下来,赶紧赶路。”
后来,商人再次下马休息时,仆人又来对商人说:“主人,马左后腿上的蹄铁已经掉了,还是重新打个马掌吧?”
商人说:“不要修了,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了,咱们快点。”
说完,又继续赶路。
谁知没走多远,马便开始一瘸一拐,一步没走好,将商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商人当即受了重伤,无法继续赶路。
中国有句俗语:“欲速则不达。”
一味求快,不讲效果,反而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人生之路也是如此,不能因为要快,而不顾危险,慢下来去解决问题,到达成功彼岸的速度可能更快。
03
事缓则圆
曾国藩曾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变得焦躁不安,做事只图快,却往往做得乱七八糟,导致很多事情无疾而终。
若我们做任何事前,能够缓一缓,提前准备,其实更容易成功。
战国时,齐国被燕国攻破,齐国人都纷纷向城外奔逃。
田氏王族的田单也准备往外逃,但他并没有仓皇而逃,而是在逃跑之前做足准备。
他命人把马车车抽两端凸出的部分锯掉,按上了铁箍,然后才举家出发。
在逃亡时,很多马车因为抢道引发碰撞,车抽纷纷断裂,最终被燕国军队俘获。
而田单的马车因做了充足准备,在逃亡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因此,逃过一劫。
正如《朱子家训》中说:“宜未雨而绸缪,毋(wú)临渴而掘井。”
聪明人要会未雨绸缪,与其在忙乱中出错,不如把事情慢慢做好。
可见,事缓则圆,慢慢来,准备齐全,也许不是最快出发,却能最安稳到达。
好饭不怕晚,仓促做事只会事倍功半,慢慢来,稳妥行事,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总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着急去追逐着别人眼里的成功,却忘记了过好自己。
慢下来,不是不思进取。
慢下来,不是自暴自弃。
慢下来,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妥善出发。
人生在世,不如学着慢下来,找到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缓缓前行。
夜听|别高估关系,别验证感情
人与人走得太近会互相伤害,太远又会疏忽,不远不近,才能恰到好处。一个成年人与人交往的最好态度就是,做好自己,亲疏随缘。
人心经不起试探,了解的越深,就越是心寒;感情经不起高估,期待值越高,失望就会越大。当你想要试探的时候,就注定是一步满盘皆输的棋,别轻易考验人性,现实永远远比你想象的更不堪一击,有时侯,给别人留点余地,何尝不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世间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高估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也许你以为自己很重要,但是别人视你可有可无;也许你以为彼此感情深厚,但可能别人对你毫不在乎;掏心掏肺的付出,结果对方并没有看在眼里,依旧对你冷冷淡淡。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别人太过依赖时,容易失去自我,当你对一个人付出很多,并希望有所回应时,结果往往会让你失望;很多人能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自己的身边人发财,现实生活中,陌生人里的坏人,还比较好辨认;而熟人里的坏人,才是隐藏最深的。
你要学会看淡看透,不依赖,不强求,才不会失望;该来的总会来,该走得就让它走,无法挽回的东西就别去祈求,放弃尊严讨回来的人和物,多半也已经变味了。
人生最重要的是:不亏欠别人,也别委屈了自己;为人处世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做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不图好名声,只求自己心安;一味地讨好别人不是明智之举,学会取悦自己,这样的人生,舒服得刚刚好。
人和人之间,无论是什么关系,也不管你们感情多深厚,都要懂得分寸,不要高估,也别太依附,你最终要靠的还是你自己。
夜听|所有遇见,不负不欠
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生命里,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感恩岁月中,每一份温暖的回忆。余生不长,愿你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不亏欠别人,也不辜负自己,从容而坚定地走下去。
夜听|半生已过,学会放过
对爱人别太挑剔,对自己别太苛刻,对生活别太执着;余生不长,愿你学会放过,勿困于心,勿伤于怀。
还是删了吧
真心爱你的人
有人在夜听后台问我:“怎么才能确定对方是真的爱你?”
有个判断标准很简单。
真心爱你的人,会把你当孩子宠。
当然,宠成孩子,并不是指,把你养得十指不沾阳春水,两耳不懂人情事。
而是,他会设身处地心疼你,在你身前为你抵挡风雨,凡事替你周全,让你在他面前,像孩子一样,活得天真欢喜!
看过一个感人的新闻。
一对老夫妻去打新冠疫苗。
大妈竟然像个孩子似的撒娇:“会痛啊,我不打。”
大爷在边上耐心地劝:“不怕,就像蚊子叮一样,不会很痛。”
评论区里一片感动:“羡慕了,老太太被宠成小孩子,一辈子这样宠到老,太幸福了。”
人生漫长,困难是人生常态。
再坚强的人,也有无法承受的脆弱,也渴望在爱人面前“小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毫无顾忌地卸下伪装,放肆坦荡地袒露心酸。
演员胡杏儿曾说:“我的前前任和前任都很棒,他们一个教我做温柔的女人,一个教我做成熟的大人,但我最喜欢现任,他教我做回小孩。”
真心爱你的人,不会要求你非要成熟,也不会强调你一定要温柔。
他知道你的优点,熟悉你的缺点,懂得你微小的情绪起伏,但他不会要求你改变,在宠如孩子的爱里,彼此,都可以做最放松最真实的自己。
诗人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写道:
“爱情就好像两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偷吃一罐蜜糖,你一口我一口,却永远都吃不完。”
茫茫人海,愿你罗盘为引,游历山河。
与能宠你如孩子的那个人,欢喜相遇,一起偷吃爱情的蜜糖!
疫情,正在加速淘汰这六种人
智者入局,愚者出局。
这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
想必,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自今年开春以来,疫情反反复复。
尤其是最近的上海,截止到4月11日,新增感染者已经累计超20万了。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打乱了我们的规划。
也成为了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考验。
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线上办公、直播上课……
有人迅速调整状态,继续前进;有人迷茫当下,有些慌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经历这波疫情之后,这6种人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淘汰出局。
01
心理极度脆弱的人
前几天,上海疫情大规模上升的时候,当地居民产生了抢菜买菜的焦虑。
一想到居家隔离,家里粮食所剩不多,整个人都慌乱起来。
纷纷进入抢菜,囤货状态。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
6点爬起来抢菜,左一个软件,右一个软件,愣是一根鸡毛菜也没抢到,被这抢菜焦虑反复折磨。
除此之外,还要时常刷着手机新闻,看着最新的动态。
天天担忧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感染者。
他们还要到处询问,治愈之后会不会有后遗症之类的问题。
没有反脆弱能力的人,正处于极度的焦虑之中,犹如惊弓之鸟,经不住一点响动。
不等病毒侵扰,自己已经吓得不行了。
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此刻就算一根稻草也能把他们压垮。
要知道,生活从来就是泥沙俱下的,身处其中,你要有反脆弱的能力。
处低谷,不焦虑;遇磨难,不恐慌。
很喜欢一句话:
“风会吹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人生总无常,我们只能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强大自己的内心。
遇事能扛事,临危无所惧。
面对突发状况,愿你能稳住心态,沉着应对眼前的困局。
挺过这段难熬的时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2
不能独立思考的人
在汹涌的疫情之下,各种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混淆视听。
前两天,上海警方连着发了多条辟谣信息。
网传上海杨浦区封控街道,有一位失明老人两天没有吃上饭,无人照顾,很是凄惨。
一些看到此消息,不假思索求证的网友们,一时群情激愤,纷纷为老人鸣不平。
后经查证,老人虽然视力有残疾,但有独自下楼的能力。
而且当地工作人员有送爱心蔬菜包等食物照顾老人。
类似谣言还有很多很多,真的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谣言为什么能广泛流传?
除了造谣者之外,还有那些盲目从众的人助力。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凡事跟着感觉走,把和别人保持一致当作定律,很容易被别人欺骗。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或许不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但一定是最有魅力的那一个。
人往往是成于独立思考,败于轻信盲从。
如果你想要走更远的路,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还要靠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经验。
所谓:智者入局,愚者出局。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操控自己的人生,活得清醒少迷茫。
03
没有危机意识的人
人生需要备份,经历疫情的人对此感触更深。
疫情三年,很多人遭受着生活的重创。
有人被迫裁员,失业在家;有人行业不景气,给自己放起了长假。
收入不稳定,每个月的花销却很稳定,甚至有增无减。
房贷、车贷,生活支出一样不少。
而那些平时花钱没有算计的“月光族们”,更是朝不保夕。
没有危机意识的人,抗风险能力真的很弱。
一旦生活遇到不可抗因素,原有的生存途径被阻断,就有了生存之忧。
俗话说:“晴天留伞,雨天不愁。”
吃过了生活的苦后,要有长远打算。
不懂居安思危的人,一直生活在危险的边缘。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
自从2020年疫情,就发现自己的家庭如果没有存款,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现在我们有存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意消费,学会了过日子。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今天做到最好。
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人,犹如温水里的青蛙,开始的时候舒服,结局很惨。
只有懂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的人,等到风雨来临时,才有地方躲避。
丰年留粮,饥年不慌。
凡事多留一条路,心里便多一份安全感。
04
不守社会规则的人
当很多人都在积极配合防疫,共渡难关时。
却偏偏有些不守规则的人反其道而行之。
一对母女,不遵守隔离防疫政策,从疫情区回家,不但不上报,还肆无忌惮地在外面活动。
凭一己之力,让杭州一座城陷入疫情的阴霾之中。
上海某小区一位女子居家隔离期间,不仅不配合做核酸检测,还对上门劝说的工作人员吐口水。
毫无修养可言,全是无赖之举。
最后,这些不守规则的人都被依法拘留,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世间万物,皆有法度。
不遵守规则,实际上也失去了规则的保护,把自己置于了一种危险的境地。
规则,是每个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底线,是人生之尺。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底线,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最终也会坑害自己。
对于社会而言,规则是坚守道德底线的最后一层壁垒,是保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有所有人一起维护,生活才有秩序。
《淮南子》有言: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生而为人,切不可无视规则。
无规矩,便无立足之地。
05
不会增值自己的人
居家隔离,人生有了片刻的喘息。
告别繁忙的工作,有了独处的时光。
有人浑浑噩噩,刷着电视剧,打着游戏,焦虑着生活,消耗着时光。
也有人利用这段时光提升自己,增加做饭新技能,或者读书学习。
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似很大,但是拉开差距的都是微小的积累。
懂得自我增值的人,会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深耕自己。
给自己的人生增加筹码,加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不懂得增值自己的人,总是习惯性地放纵自己,低标准要求自己。
当下舒适,未来吃亏。
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
无论是谁,一天都有24小时。
你怎样过一天,就会拥有怎样的一生。
不懂得厚积薄发的人,永远也等不到一鸣惊人的一天。
一直原地踏步的人,也终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被远远抛在后面。
人生如树,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深深扎根。
学着向四周伸展,唯有不断吸收养分,耕耘自己,才能等到收获的季节。
06
不能互利互助的人
曾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大为震惊。
上海金山一小区的居民,说自己点的外卖,买的菜在集中存放点常常不翼而飞。
当警方调查后发现,原来那些丢失的东西都被一位开着奔驰的女子,叶某给顺走了。
疫情期间,即便物资紧张,也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补自己的空缺。
不懂得互帮互助的人,早晚会孤立无援。
相比叶某,上海一位房东的做法,就值得学习。
这位房东,排4个多小时的队为3位租客购买新鲜蔬菜,生活用品。
懂得分享互助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遇到大的灾难,还是需要团结在一起,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那些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人,往往目光短浅。
他们只看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没有长远的打算。
在利益面前,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总是斤斤计较,耍小聪明的人,终究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心的自私,将成为弱者们生存的绊脚石。
唯有放下私心,积弱成强,才更有力量。
因此,弱者要学会抱团取暖,太自私的人注定走不远。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来。
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让自己更优秀,拿到更好的生存资源。
强大内心,不被挫折打倒;
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
闲时学习,人生要有备份。
以人品立世,用能力说话,在绝境之中走出一条生路。
以坦然之心,直面人生危机,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最高级的情商:说话要软,做事要硬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高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有人说:“高情商有什么用啊?凡事都替别人考虑,活得太累,可是谁会顾及自己的感受呢?”
其实,真正的高情商,不需要刻意让别人舒服,让自己很累,而是做到:说话要软,做事要硬。
说话要软,就是要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做事要硬,就是要能力过硬,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走得快,走得稳。
这是一个人最高情商的标配,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世哲学。
01
-
说话要软,就是说话懂得分寸,让人听着舒服。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做什么事,可以让生活立刻变得更好?
其中有个回答获得高赞:“好好说话。”
可见,好好说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说话要软,就是好好说话,话到嘴边缓三分,懂分寸,让人听着舒服。
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就让人听着不舒服,要么以命令的口吻让别人给自己帮忙,要么一副谄媚相,低三下四,让人看不起。
反观那些没有高学历,但是说话语气温和,不揭人短,不说废话,不讲大话的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当,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都挺好》中,苏明玉就是一位非常会说软话的人。
她二哥明成得罪了上司周姐,不久工作没了,周姐说狠话要在圈子里封杀明成。
明成没有办法,媳妇只好找明玉帮忙。
明玉见了周姐,微微一笑,对她说:“我年轻的时候啊,也得罪过领导,还被修理了好几年。不过,没几年我就坐上了比她更高的位置。我也想报复啊,但想想还是算了,给双方都留点余地,挺好。”
苏明玉说话没有咄咄逼人,而是柔风细雨,四两拨千斤,既让周姐意识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给周姐台阶下,不让她尴尬,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你说话软,语气缓和,态度真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体谅别人,让别人觉得很舒服。
这样,你得到的帮助也会越多,你的生活才会越好。
02
-
做事要硬,就是要有能力、有原则。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说话要软,要把握分寸,做事更要硬,要有能力,有原则。
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的工作,其实世界上没有真正稳定的工作。只有能力稳定了,才能有长远的未来。
一个人没有能力,没有硬实力,纵使机会来临,你也抓不住。
所以,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某地撤销了所有的路桥收费站,在职的收费员都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给予补偿。结果,引来了收费员的集体抗议。
在采访中,被裁员工理直气壮地说:
“现在不要我们了,我们找工作都很难找的,我现在都36了,学东西也学不了,出去学东西也比别人学得慢,我们的优势都放在收费站了,我只会收费,现在啥也不会了。”
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就是社会的残酷。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在自己封闭的舒适区安逸地生活着,但是社会一直在飞速发展,一昧固步自封,当时代抛弃我们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
做事要硬,不仅要有过硬的能力,还需要有原则,有坚持。
老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些事越过做人的底线,失去的也许就永远无法挽回。
只有做事硬,能力强,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拼搏,你的人生才能走得更远。
03
-
一个柔软而有实力的人,更让人敬佩。
《蔡康永的情商课》中写到: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高情商的最重要原因。如果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糕的状况。”
而情商越高的人,不仅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难处,更不会显摆自己的优越;她懂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善于平衡自己和他人,不卑不亢。
杨澜大学刚毕业,参加央视《正大综艺》的主持人选拔,评委看着她,很直接地问:“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面对这个很“失礼”的问题,杨澜回答说:
“我不算漂亮,但也不丑。我觉得自己挺有气质的。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漂亮呢?做主持人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吗?”
杨澜这个漂亮的回答,获得了评委的青睐,也在之后获得亿万观众的肯定,给央视注入新鲜的血液。
当她在央视备受瞩目,迅速走红时,她放弃了眼前最好的机会,选择到美国留学,继续深造。
回国后,她相继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了《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节目。
从娱乐节目到高端访谈,再到脱口秀,每一次成功的转型来自她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和努力拼搏。
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杨澜把他的所有博士论文看了个遍。
杨澜说:“读那么多东西,也并不一定用到,但只是为了不问愚蠢的问题而已。”
正是杨澜的说话软和做事硬让她成为知名媒体人、慈善家、畅销书作家,被众多女性视为偶像。
曾国藩曾说:“话要软着说,事要硬着做。”
一个人如果手段不够硬,身段就要软,这是一种处世方式;身段要软,手段硬,这是一种实力。
为人处世,说话要软,做事要硬,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才能得心应手。
这样你的生活才会越来越顺,你的人生才会越走越稳。
冷暴力是感情中最大的杀手
晚安曲:爱–莫文蔚
女人心烦的时候,记住这三句话
晚安曲:Heal The World–Michael Jackson
人心
晚安曲:愿得一人心–李行亮
人为什么离婚,回答的简直太透彻!
晚安曲:断点 / 歌手:张敬轩
钱,是检验感情的最好标准
♫没有人心疼我–陈雪凝♫
心,不怕累,但怕疼;不怕苦,但怕伤…
晚安曲:我们都被忘了– 谢安琪
心态对了,婚姻就顺了
有句话说:“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放在婚姻里,也是如此。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婚姻,婚姻就会呈现什么样子。
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婚姻,就感觉自己被滋养了,即使两个人免不了争吵,也是幸福的调味剂。
用消极的心态看待婚姻,就感觉自己一直被消耗,即使上一秒喜悦安宁,下一秒也会发生冲突。
婚姻好比一段旅程,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疾风骤雨,我们的心态如何,影响它的走向。
要想获得长长久久的幸福,以下三种心态,越早避免越好。
不指责
不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