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一个男人,如果真的爱你

有人问:
“男人和女人爱一个人,有什么区别?”
有人答:
“女人会流眼泪,男人却止于唇齿。”
其实,一个男人真正地爱一个女人,不一定是口头说的那句“我爱你”,也不是频繁打电话,而是……
百忙之中主动联系你
说一说听友九九的故事。
九九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在这段感情里她倾注了全部的爱。
九九为了那个男孩,学习做菜,换城市生活,说话小心翼翼,跟父母翻脸……
可她换来的是什么呢?
每次有重要事情需要男孩时,他都不在场。
九九用了2年的时间,攒够了失望后,两个人分道扬镳。
分手一年后,九九遇见了现在的爱人木木。
从第一次见面后,木木再也没有从她的世界里消失过。
木木从来不会刻意去打扰九九,却会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
虽然木木工作很忙,但对九九永远有空。
认识5个月后,两个人正式在一起了。
在一起以后,木木还是对九九一如既往。
木木看到她的信息,忙完以后,会一条条去回复。
木木会拒绝别人的邀约,但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的面前。
想到一句话:“我的眼睛是多话的,它喋喋不休地望向你,而你置若罔闻,隔着那许多人,固执地走远。”
你满脑子都是他,可他总想着如何伤害你。当一个人无视你的付出,无视你的勇气,无视你的心意,那就算了吧。
爱与不爱,很明显藏不住,就像那句话说的:“爱,因为有差别而厚重。”
真正爱你的人,不是无时无刻跟你发信息,而是看他能不能在百忙之中还惦记着你,对你永远有“特权”。
张爱玲说:
一个人倘若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他不想在乎你;
 
一个人倘若没有时间,那是因为他不想有时间;
 
一个人倘若走不开,那是因为他不想走开。”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你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例外。
一个细节,一个动作,胜过了所有华而不实甜言蜜语。
不远万里奔赴你身边
微博上有一个问题——
当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会有什么表现?
高赞的回答是——
  
他会忍不住跑来见你,不管距离多远。
田田在老家带孩子,老公在广州上班,两人隔着十万八千里。
老公平时在外省吃俭用,每个月一发工资就会给田田转6000元。
过年回家,老公舍不得坐高铁,就跟别人一起拼车,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
有一次,田田生病住院。
那个男人,买了高铁票,风尘仆仆地从广州赶了回来,汗流浃背地来到了田田身边。
他从下车到医院,一路都是用跑的。
原来,真正心疼一个人,是会跑着去见的。
亲友们终于明白,田田为什么这么多年会一心一意地跟了他。
也许喜欢你的人很多,可是在你无助难过独自一人的时候,又有谁可以抛下一切奔赴你呢? 
 
很喜欢一句话:“真爱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嘴巴说了算,而是行动见真章。”
如果说想你的人,从不会来到你身边;说爱你的人,从不给你一句承诺。
那么,这样的爱,是真情,是假意,谁又分得清呢?
看过一个风雪边关求婚的故事。
一个叫王璇的女孩,不远万里奔赴到我国最西端,去见相恋三年的边防官兵男友欧阳华毅。
欧阳华毅在车站接到她后,两人一起翻雪山、越冰河,到达“风口岭”时,王璇出现了高原反应,靠吸氧伫立在风雪里。
站在茫茫雪域边关上,在雪山界碑的见证下,欧阳华毅向王璇求婚了,许下了一辈子不离不弃的誓言。
所谓爱一个人,就是不远万里去相见吧。
就像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那句话: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三言两语,情真意切,表达出了最诚挚的思念。
或许我们这一生,并不是要一个随时说爱你的人。
而是要一个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离开你的人。
哪怕你们中间有一堵墙。
透过墙上的空隙,你们也可以看见一束光。
这束光或许不耀眼,但足够温暖余生。
危难中为你挺身而出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有一名孕妇,因排队问题与导购发生冲突,导购叫上了同伴,打了孕妇一巴掌。
不远处的丈夫看到了这一幕,马上冲过来给对方踹了一脚,并怒吼:“你再敢动我媳妇试试?
虽然很多人不清楚事件的细节,但都纷纷称赞这位丈夫的举动:“是个真男人!责任与爱,拿捏很到位。
都知道打人是不可取的行为,但为了保护妻子而打人,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危险时,为你挺身而出,就是感情里最强大的安全感。
还看过一个视频。
夫妻因小店爆炸重度烧伤,丈夫用烧焦的手给儿子写下:“全力救妈妈,我无所谓。
得此丈夫,夫复何求,真正的爱无需多言,就会让人泪目。
孟非说:“这世上最让人佩服的两种人,一种是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还有一种是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
我觉得还有一种是:
不管遭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为你托底,在生死关头还惦记着你的人。
这是一种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不计回报的真情流露,是一生一世的诺言守护。
这种爱,无需惊天地泣鬼神,只用一句话证明:
别怕,我会保护你,我会一直陪着你。
就像《孔雀东南飞》写的那般:
 
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爱情里的一种义气:患难相扶,夫妻同行。
有人问:什么样的男人会让人动心?
有人这样答:看他遇到事情后,能不能挡在你的前方,为你挺身而出,而不是在危难关头选择退却。
女孩子找爱人一定不能找胆小懦弱无能的男人,因为这样的人,无法给你依靠。
作为丈夫,他的肩膀承载不了给你的爱;
 
作为儿子,他挑不起赡养父母的重担子;
 
作为父亲,他无法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
 
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护你周全。
他永远不会让你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境。
周国平说:
 
“爱是一种永无休止的惦念,有爱便有牵挂,而且牵挂得似乎毫无理由,近乎神经过敏。”
我们这一生,颠沛流离,寻寻觅觅,不过就是想找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找一个百忙之中,能够主动联系你的人。
找一个不远万里,不让你冷冷清清的人。
找一个生死关头,不忍心把你抛弃的人。
那个时刻惦记你,时刻保护你,总把你当成例外,存放在心里的人,他们并不是为了感动你,只是发自内心地在爱你。
真爱,是一种给予和奉献,如果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记得好好珍惜,好好爱! 
 
去爱一个心里有你的人!

学会给自己看病(此文无价)

人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很赞同这样一段话:

“习惯从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 

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 

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

当下,很多人信奉“多栽花,少种刺”,不敢或不愿给他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外人给自己“看病”往往是徒劳的。 

要发现自己的问题,还需眼睛向内,学会自己为自己“看病”。 

学会为自己“看病”的人,才会对自己不虚美、不隐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准确的认识。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看病”的过程,无人替代。

01

  • 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毛病”。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重要的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你对待它们的态度。

是常常反躬自省,善于发现并改正,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把所有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网友@老乐讲过他朋友的儿子潇潇的事。 

前不久,潇潇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回来后情绪很低落。

因为参加聚会的另一位同学在一家外企做投资管理,收入可观,人缘极好。 

他说同学的父亲一直从事金融业,自小就受到熏陶,将来定会继承家业。

接着,就开始抱怨起自己的人生:

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情商不高、说话不招人待见,都是受妈妈的影响……

其实,潇潇是985大学建筑本科毕业,从他小学一直到高中,父母的生活就是围着他转。 

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平稳、舒适。

八小时之外,他刷剧、打游戏,一天天日子过得差别不大。

他却习惯性地羡慕起别人,然后把自己的不满意怪罪到父母和原生家庭上。

对此,潇潇的父亲很是郁闷,怅然地对外人说:“儿子至今不肯对自己负责。” 

很显然,潇潇就是一个不善于发现自己毛病的人,他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归结于环境,而不懂得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人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至少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 

这句话,足可以体现反省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

“知道自己无知,判断自己无知,谴责自己无知,这不是完全的无知; 
 
完全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
同样道理,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自身有毛病,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毛病。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躬自省,及时发现毛病,努力去改变,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02

  • 学会看到自己情绪上的病。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成年人的世界里,什么情绪就什么命。

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情绪上的病,不能有意识地去控制情绪,只会让自己栽跟头、触霉头、吃苦头。 

有一年,微软在南美有一个价值近一亿美元的项目,需要派人去打理。 

比尔·盖茨明白,新招聘的几位经理都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他只是在考虑交给谁更为妥当。 

这时候,帕特里克第一个主动到办公室来说,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尽管比尔·盖茨相信帕特里克的能力,但他还是好奇地问帕特里克:“为什么上星期项目会议时,你表现的一点都不积极呢?” 

帕特里克解释说:

“上星期正好赶上和妻子闹矛盾,那几天,我情绪很糟糕,什么事都不想做。 

但这次不一样了,一切都处理好了,我有充分的信心,你就放心吧。”

帕特里克以为这个项目非他莫属了,但比尔·盖茨认为,这个项目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交给一个如此情绪不稳定的人,怎么能放心呢。

最终,比尔·盖茨把项目交给了另外一个经理。

论能力帕特里克不比别人差,但问题就在于他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情绪智慧”,指的是一种认识、了解、管理情绪的能力。

不能认识情绪、控制情绪的人,则是“情绪低能者”。

情绪虽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但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无非事业、家庭、健康,而坏情绪能轻易摧毁这些重要的事,摧毁整个人生。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掌控了情绪,也就掌控了行为;掌控了行为,也就掌控了人生。” 

稳定的情绪,不仅是一个成年人的标配,更是成大事的格局。

03

  •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病”,是一种修养。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需要窗户来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镜子来看自己的内心。 

窗户看到外面的明亮,镜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有了“自省”这面镜子,一个人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到心明眼亮,也才能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遇事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顶级的修养。 

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不仅学问渊博,还是一位口才出众的演讲家。 

他曾受央视邀请,在《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得到众多学者、观众的认同。

然而,谁能想到,傅佩荣先生曾有过口吃的经历,并常常被人视为笑柄。

可是他并没有责怪那些嘲笑他的人,反而是不懈努力克服口吃的毛病,最终成为了众人敬仰的演说家。 

谈起曾经被嘲笑的经历,傅佩荣说:

“你有缺点,别人才会嘲笑你,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地防着别人嘲笑你,不如努力地完善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当初不善表达的经历,我才更珍惜每一次可以说话的机会。”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会动辄怪罪他人。

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断改正自己。 

心理学家把人的价值观分为两类,一类叫“弱势价值观”,一类叫“强势价值观”。

两种价值观,其实体现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修养。 

持有“弱势价值观”的人,遇到问题习惯问“凭什么”: 

凭什么别人过得好,瞧不起我? 
 
我本来好好的,凭什么得病的是我? 
 
条件差不多,凭什么别人能升职,我原地踏步? 
这些人眼光向外,内心只有抱怨、指责、愤懑,他们当然无法体会到成功和幸福。 

持有“强势价值观”的人,遇到问题会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问题出在哪里? 
 
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如果是主观原因,是自己智商不行,还是情商、逆商不行…… 
这些人眼睛向内,多的是反省、剖析、调整、改进,他们会设法战胜困难、走出阴霾,最终拥抱幸福和快乐。 

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才是走向优秀的开始。

04

  • 人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了行囊去找佛。 

佛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帮助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那人不解地问:“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 

佛陀笑笑说:“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这个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看着面带微笑的佛,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无谓的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只能靠自己。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医生也许能帮我们治愈疾病,却不能帮我们增强体质;

医生能开导我们走出阴影,却不能让我们远离伤痛。 

是啊,不管是身体也好,还是心理也罢,最好的医生永远是你自己,真正懂你的人也永远是你自己。

平凡如你我,谁也无法达到圣人的境界,谁的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但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却是人生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践行。

学会给自己“看病”,才能不断向上向善、远离烦恼忧愁,让人生时来运转。

老祖宗最狠的14句大实话:看透人性,说透人生

凡事独当一面,才更潇洒体面。

古人云:“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成书于明清时期的《增广贤文》,一经问世,便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不过寥寥千字,投射出无数古今世事的缩影。

书中这14句大实话,更是说透了人情的无常冷暖,道尽了人生的机缘真相。

01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杨绛先生曾说:“惟有身处卑微之时,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人没钱的时候,没有朋友,弱小的时候,恶人最多。

身处于泥泞,身边全是跳脚市侩之辈。

什么人都可以嘲弄你几句,什么人都可以踩你两脚。

历尽世事沧桑,我们才明白:别人的态度,只取决于你是强者还是弱者。

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世间最真实的丛林法则。

02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一个学者想寻找世上最幸福的人。

他来到富翁的家,身处豪华别墅的富人却长吁短叹:“为什么我不能住在皇宫。”

学者大失所望,返程,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围着篝火跳舞:“烤火取暖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快乐呢?”

佛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已然是一种幸运。

毕竟,当你抱怨没有鞋子穿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其他角落,很多人都没有脚。

03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红楼梦》里,晴雯才貌皆全,可行事张扬,争强好胜。

常给他人脸色看,宝玉的折扇也是说撕就撕……

这些高调的行径被王夫人看在眼里,却为晴雯种下来日的祸根。

最终,晴雯拖着病体被赶出贾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猪肥先上桌。”

那些行事张扬,凡事好出风头的人,往往会输得一败涂地。

唯有与世无争,本事隐而不露的人,才能够守得一世安稳。

04

客不离货,财不露白。

还记得《西游记》里的那个故事吗?

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孙悟空好面子,拿出唐僧的袈裟给院中老僧炫耀。

三藏却训斥:“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果不其然,老僧觊觎上了唐僧的袈裟,心生歹意,夜里纵火行窃,惹出一众事端……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闯荡社会,最忌露富。

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不知道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低调做人,闷声发财,才是避祸自保之道。

05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际遇:

遇到一个频率契合的人,便将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
 
甚至以为说的话越私密,就越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只是,口舌没有遮拦,人心却隔肚皮。

心里话不是对谁都可以说,毕竟,不是谁都会真心替你着想。

人生于世,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

话说三分,是静心观物的淡然,亦是审时时局的谨慎。

06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作家谢可慧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她的朋友受一位老板所托办事,办完后,老板表示要支付费用。

朋友拒绝了,但对方依旧坚持付款。

后来,这个老板私下对谢可慧说:“金钱和友情分得越清楚,就越能够长久下去。”

不少人谈钱色变,总觉得提钱就会伤感情。

其实不然,金钱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最能让你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一段关系的本质。

那些能将人情和金钱分清,能大大方方和你谈钱的人,一定值得深交。

07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网上这段话总结的好:

“当年少无知、未经世事时,是父母一次次批评引导,教你明辨是非、走上正道。
 
当工作受挫、消极堕落时,是爱人陪在身边,给你警醒鼓励,帮你重拾前行的力量。
 
当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时,是朋友冒着绝交的风险,劝诫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人这辈子,让你如沐春风的人很多,直言劝诫的人却很少。

虚与委蛇的人很多,真诚走心的却没几个。

一个总是满嘴好话的人,大概率对你并非真情实意。

指出你缺点的人,才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保护你。

08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你曾因为什么事,跟别人绝交过?”

下面答案众多,都指向一个原因——从不拿自己当外人:

生活上不分你我,把别人家当自己家,三天两头就来打扰,结果生出许多龃龉……

交往中从不避嫌,什么都要问的一清二楚,最终导致不欢而散……

再好的关系,都会死于理所当然。

俗话说:喝酒不超六分醉,吃饭不超七分饱,待人不超八分情。

“亲密无间”,不过是人和人之间的一场错觉。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给感情“留白”。

09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论语》有言: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能宽恕别人,是胜算的根本。

多让让别人,是胜算的天机。

人,越计较越疏远;情,越计较越烦恼。

生活从不是战场,凡事争个你死我活,结局无外乎两败俱伤。

层次越高的人,越知道“以退为进”的道理。

10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说一句谎言,往往需要一百句谎言来圆;

做一件坏事,会带来无数个不安的日子。

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做人不过关,注定自损福报,更逃不过老天的因果报应。

11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相处,如果都如初次见面那样美好,那么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一个残酷的社交真相是:那些光速接近你的人,往往也会光速远离你。

生活中,刚认识就无比热情的人,其实对你另有所图。

职场里,对你施予过度善意的同事,日后往往给你使绊子。

婚姻中,那些选择闪婚的伴侣,后悔的更多……

太快热的关系,越容易疏离。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不如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

给三观一点磨合的时间,给彼此一段转身的空间。

12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在困境中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根据时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

遭遇坏事,一能沉得住气,二能弯得下腰,以后才能重新抬起头。

13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社交心理学上,有一个隐藏的潜规则:

“如果一个人总在你面前评论他人,那么大概率,他也在别人那里对你指指点点。”

说话之道,便是为人之道。

人品差的人,看到的都是丑陋,说出的都是恶言。

喜欢说别人是非的人,本身就会挑起“是非”的人。

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在背后狠狠捅你一刀。

14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

蔡康永说:“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情感账户,当你消耗太多,存储太少,就会亏空。”

小到一次网砍价拉票,大到借钱周转,托人找工作……

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

一直这么消耗下去,稍有不慎,彼此的关系便岌岌可危。

切记:能用钱解决的事,千万不要用人情。

凡事独当一面,才更潇洒体面。

人情世故,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浸染,才是真正的成熟。

老祖宗的十四句大实话,与朋友们共勉。

愿你能洞穿世事,也能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