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句话,情商高的女人,从不会对男人说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一个女人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

深表赞同。

会说话情商高的女人,拥有强烈的共情能力,从不对男人说丢面子的话、伤人的话、不留余地的话,而是懂得赞美、鼓励、包容,令人如沐春风。

日复一日,给身边之人带来温暖和善意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爱人的疼惜,赢得家庭的美满。

不说让男人没有面子的话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更是爱面子的,男人尤其如此。

在家里,偶尔的嫌弃吐槽是夫妻之间的情趣。

然而,到了外面,若你话语间总是拆他的台、驳他的面子,对方的心里面会埋下一根刺,久而久之难免对你有埋怨和怨恨。

还记得在《爱情保卫战》中有一对中年夫妻,丈夫决然要分开,原因就是妻子说话太不留情面。

他们结婚多年,丈夫一直对她很体贴也很耐心。

然而,时间越久她越享受丈夫宠爱带来的优越感,自己一有不顺心,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就像训孩子一样斥责丈夫,浑然不顾他的尴尬处境。

最初丈夫还满脸赔笑,言听计从,后来妻子的态度愈加傲慢无礼,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贬低他否定他,让他当众认错。

丈夫说:“在她那里我一点脸面也没有,别人都说我是个没有家庭地位的男人。”

爱好面子,喜欢温言软语,是人的共性。

天底下没有哪一个男人喜欢听指责和数落的话,特别是一些让男人没面子的责备,不仅伤了他的自尊心,还会伤了彼此的感情。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中有句话说:

“高情商的女人,外表柔弱,内心却不脆弱;意志坚强,言行却不逞强。”

夫妻相处,当你肯定他的付出,维护他的面子,考虑他的感受,他也会懂得你从内心真的在乎他,两个人的婚姻才会越来越好。

不说男人没有用的话

听人感慨:“上帝给予女人靓丽的外表,却没有给她们与之匹配的舌头。”

有的女人红口白牙说话口无遮拦,甚至咄咄逼人,自己以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语言虽无形,但却能化作利刃,直穿人心,步步逼退靠近的人。

电影《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便是这样,总觉得丈夫高攀了自己,平日里对丈夫全是埋怨与嫌弃,整日说他是窝囊废,连儿子都觉得父亲很可怜。

搬家时,丈夫客气的给工人买水发烟,她那张刀子嘴当即就把丈夫骂得一无是处,让他难堪得下不来台,当晚,丈夫就下定决心提出离婚。

李宝莉不仅没有意识到错误,反而言语更加尖酸刻薄,逼死了丈夫,儿子也与她断绝了关系。

最终,一个人孤独地活成“万箭穿心”的模样。

明明心肠很软,明明在意家人,却因为不会好好说话,字字诛心,吵散了感情,酿成了悲剧。

人生路远,要知道夫妻关系并不是无坚不摧的,所以千万不要让这些最毒的话,一点一点去腐蚀男人的心,将他越推越远。

就像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情书里写道: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遇事不指责,遇事多宽慰,我们好好说话,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不失去在乎的人。

不说不留余地的话

一些女人一旦到了气头上,往往会口不择言,几句脱口而出的狠话,可能会解一时之气,但其实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观看《再见爱人2》时,观众纷纷感叹张婉婷的说话方式令人窒息,丈夫宋宁峰在她那里根本没有话语权,哪怕是正常的沟通,也会被她打断否定,丝毫不留余地。

宋宁峰好脾气的问道:

“你干嘛剥夺所有人说话的权利?”

张婉婷直接回怼:

“我没有剥夺所有人,我只是剥夺你说话的权利。”

她的强势,让镜头前的宋宁峰,几乎没有开口解释的机会,永远都是欲言又止,无法好好说话的两人,几度走到了离婚边缘。

越亲近的人,难听的话就越有杀伤力,即便两人之间有再多的爱,也经不起天长日久的消耗。

所以,不管是夫妻还是情人,彼此之间要学会倾听和尊重,沟通有来有往,矛盾和心结才能解开,生活也才会从硝烟弥漫变得风清月朗。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书里写道:

“真正有见识的女人,总是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给别人留一分情面,给自己也留一些余地。”

诚然如此。

高情商的女人,不逞口舌之快,凡事和颜悦色,能够换位思考,顾及他人感受。

无论情绪怎样、压力多大,都会把握说话的尺度,给男人留下体面,也给自己积累人缘和福报。

奥黛丽·赫本曾说:

“美丽的女人,要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一双漂亮的嘴唇,用来说好听的话。”

温言软语,才能得到男人温柔相待;口吐玫瑰,也才更能让男人许以偏爱。

浮生一梦,红尘一遭。

愿你我学会好好说话,做高情商的人,一言一行,尽显修养和优雅,携手爱侣,从容余生。

两性交往,男人偷情看脸,女人偷情看

两性相处中:

男人一见钟情的更多,

女人日久生情的更多,

因为男人大多是视觉动物,

容易被女人的外表所诱惑。

而女人大多是感性动物,

容易被感动,而为此甘愿冒险。

如果说男人偷情大多看脸,

那么女人偷情大多看男人这几个方面。

看男人是否在乎她

有人说:
爱情的悲剧并不是生离死别,
而是冷漠。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
女人想要的并不是金钱,
地位或是房车;夏梦雪
女人心里最渴望的不过是,
难过时,不离不弃陪伴的人;
生病时,无微不至照顾的人;
开心时,彼此分享乐趣的人。
 
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
他懂你的欲言又止,
看清你的喜怒哀乐。
那是褪去生活的琐碎和诱惑后,
依旧对你呵护备至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才最能俘获女人的芳心。

看男人是否舍得为她花钱

俗话说:
愿你为你花钱的男人,
不一定爱你;
但是,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
一定不爱你。
女人,
在意的并不是你家财万贯,
也不是你为她花大把的钱。

而是纵然你只有100块,

却愿意为她花99块的那份心。

所以
能拴牢一个女人的,
不一定是爱情,
而是漫长岁月里
那个默默为你付出的人。

看男人是否包容她

牙齿和舌头都有相碰的时候,
更何况是两个人在一起,
吵吵闹闹更是在所难免,
女人,在意的是情绪和态度,
有时候,
争吵的根源并不是事情本身。
而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态度。
真正的爱你的男人,
吵架时都会懂得低头。
他愿意为你放下身段
去包容你,理解你。

那并不是因为卑微,

而是不舍得让你伤心。

这样的男人,
才会让女人心甘情愿和他在一起。
 
爱情中最令人欣慰的两个字,
未必是“相爱”,而是“值得”。
 
不管结婚与否,
女人要自爱,
才会遇到一个死心塌地爱你的人。
男人要忠诚,
才会拥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爱人。
 
感情的世界里,
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点亮在看
愿处在婚姻中的每个人都能谨记:

不恋美貌,注重内心;

不去对比,珍惜眼前;

不期未来,只争朝夕。

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从吃饭时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来,很准!

有人说:
 
“女人最终的幸福,不会是轰轰烈烈的漫天烟花,而是隐入平凡岁月里的烟火气息。”
 
诚以为然。
 
生活中最温暖的画面,爱情最美好的模样,莫过于厨房餐桌旁,烹煮饭菜间。
 
 
因为这些方寸之间的点滴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状态和情感。
 
比如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从做饭、吃饭就可以看出来。
 
常年一个人做饭,没人心疼
 
都说,成年人的爱情,不再只是你侬我侬的浪漫,而是流淌在柴米油盐、一蔬一饭中的关心。
 
日常生活中,倘若总是女人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洗碗,一个人在灶台边忙碌,一个人围着碗碟捣腾,无人问津,没人心疼,那么这个女人无疑是过的不好的。
 
《小舍得》中的蔡菊英,嫁给南建龙十几年,名义上是他妻子,但在南建龙眼里却一直把她当作保姆。
 
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吃饭,都是蔡菊英独自张罗,忙忙碌碌做好一大桌菜,还要准备水果零食,而南建龙自始至终不搭手,反而还指手画脚。
 
因为不被丈夫深爱,她一直过得小心翼翼,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总是苦着一张脸。
 
越卑微,越容易受伤,越讨好,越不被珍惜,厨房方寸间,烟火氤氲中,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作为女人想要的并不多,不过是操劳时,有人能够接过锅铲,系好围裙,走入厨房,掌勺颠锅,做好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治愈她满身疲惫。
 
正如梁实秋所说:
 
“食一碗烟火,偷半日浮闲,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从中寻回对生活的热情。”
常期一个人吃饭,没人在乎
 
张小娴有说:
 
“找一个爱的人,就是找那个余生也会陪你吃饭的人,爱情怎么离得开填饱肚子?又怎么脱离得了口腹肠胃?”
 
吃饭有人陪,两个人才能过得有滋有味,若常期一个人吃饭,只会觉得寡然无味,日子越过越冷清。
 
就像《听说你也喜欢我》中,最初阮流筝一厢情愿地爱着宁至谦,他娶了她,她满心欢喜,他却淡漠疏远。
 
流筝为她洗手作羹汤,他推说工作忙,宁愿吃食堂也不愿陪她,甚至把她送的便当偷偷倒掉。
 
流筝等他回家吃饭,他宁愿坐在车里发呆,也没想和她共进晚餐。
 
宁至谦的冷漠和不在乎深深伤害了流筝,最终她决然地提出离婚,远走他乡。
 
能不能吃到一起,往往决定了感情能走多远。
 
正所谓两个人在一起吃的是饭,暖的却是情。
 
一个愿意陪你吃饭的人,早中晚都可以;一个盼着见你的人,风晴雨雪都能来。
 
 
而一个心里没你的人,借口就是没空;一个不在乎你的人,陪伴也是孤独。
 
吃饭见人心,餐桌显人性,漫长的岁月里,愿有一人陪你慢慢吃,早晨的一碗粥,中午的一顿饭,晚上的一碗汤,朝朝暮暮,日日年年。
 
余生愿你:做饭有人帮,吃饭有人陪
 
人生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藏在家中为你准备的那碗热汤和始终为你亮着的那盏灯里。
 
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杨绛陪钱钟书到英国读书时,很不适应又乡愁迭起,为了抚慰妻子的心绪,平日里笨手笨脚的钱钟书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
睡眼惺忪的杨绛被他唤醒,看他支起一张小桌,端来美味的早餐,陪她坐在床上肆意享用。
杨绛说:“这是我吃过最幸福的早饭。”
 
简单的一顿饭,足可见他们对彼此的疼惜。
 
热闹而温馨的香气扑鼻里,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亦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一种抵达心灵深处的慰藉。
 
两个人的生活,就是要活色生香,一间厨房,一个炉灶,做饭有人帮,吃饭有人陪,才能长情相守、不离不散。
 
 
《爱情是从告白开始》里说:
 
“所谓真情挚爱,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明白原来一个人吃饭没有两个人吃饭开心。”
 
彼此暗自的关心,默契的吃喝,是倾注爱意的欢愉,脉脉在有生之年。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
 
余生不长,愿有一人,陪你慢煮风花,细炖岁月,吃得心满意足,过得岁月静好。

我见过活得舒服的人,都有点自私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人生几十年,你有哪些最深的领悟?”

有人回答说:“茶不要太浓,饭不要太饱,永远不要对人太好。”

人这一辈子,经历多了才明白:余生不长,最紧要是取悦自己。

因为真心不一定能换来真心,你的善意迎接的可能是变本加厉地索取。

反倒是那些“自私”的人,过得舒服坦荡,无畏、无惧、无忧。

 

拼命讨好别人
委屈的总是自己

一档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中,网友楠楠来信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楠楠是一个有严重讨好型人格的人。为了让妈妈喜欢她,她总是尽力去讨好,哪怕有些事自己并不喜欢做。

长大后,她成了一名教师,可这样的性格依旧没有改变。

同事一需要代课就找她,因为她从来不会拒绝;为了讨好同事,楠楠甚至会提前2小时出门,绕远路去给大家买早餐。

在学生眼里,楠楠同样是好欺负的软柿子。

上她的课,学生们光明正大看小说玩手机;提醒他们认真听课,也只是嘻嘻哈哈开玩笑就过去了;为了让学生写作业,她自掏腰包给全班同学买了新年礼物……

可即便是这样,学生依旧不听她的话。

楠楠很想鼓起勇气说“不”,但这话一说出口,她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尽可能满足别人的期待,却还是只能一个人偷偷抹眼泪。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你讨好所有人,唯独没有讨好自己。

不想对方失望,于是习惯了大度善良,将所有的刺都倒扎在自己身上。

林志玲也是圈内出了名的暖心大姐姐。

演戏的时候,导演让林志玲坐着候场,可她怕搞皱了旗袍要麻烦服装师重新熨烫,所以站了3个多小时;

参加《天天向上》,她的手不小心被衣服上的铆钉划破,被主持人发现后才包扎了伤口。明明受了伤,还在一个劲地道歉……

这样的懂事,让蔡康永很是心疼。每次碰面,他都会让她不要再这样了,自己会太累。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毫无底线的讨好,往往是掏空了自己,伤害的也是自己。

人要真正过得开心,终究要先学会自私一点,懂得如何取悦自己。

你可以让别人舒服,但也不要委屈了自己。如果温暖别人很累,那就不要逼自己去顺从。

有一种“无私”
比自私更可怕

无私的爱,有多窒息?

演员朱雨辰在节目中,不止一次表达妈妈给他的爱,压力太大了。

上大学时,朱妈妈认为儿子没有自理能力,带着他办理入学手续,去宿舍给他铺床,担心儿子睡不好,还把室友问了个遍——是否有打呼的习惯。

儿子工作后,她坚持跟组。

儿子去哪里演戏,她就跟到哪儿,给他熬汤做饭;

收工之后,儿子有时候会和工作人员在外面吃宵夜,可朱妈妈还是会大半夜起来给他做饭;

别人的房间门上贴的都是请勿打扰,只有朱雨辰的门上贴的是请勿打扫;

她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来熬梨汁,即使儿子不爱喝,或者肚子撑喝不下,她也要他喝完再出门。

在生活上,朱妈妈还会翻看儿子的博客,每一条都不错过,并用本子一一抄写下来。

朱雨辰知道后,吓得再也不敢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朱妈妈时常感叹自己在家的地位就像个菲佣,说自己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全身心地奉献给了儿子。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私奉献给这个家庭,给她的孩子,带来了一场难以承受的负担。

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无私,强行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是最可怕的自私。

未必一定是爱,可能是毁灭,是控制,或者其他的负面效应。

不管多么努力,最后往往只能感动自己,还害了最爱的人。

想活得舒服
多少要有点“自私”

现实中,很多人为了顾及面子,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息事宁人,把不痛快留给自己。

但人想要活得舒服,至少需要三分底线,五分原则和一点“自私”。

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郑裕玲与黄渤同台颁奖。

为了活跃气氛,郑裕玲故意拿黄渤的衣服开涮:

“今天晚上你是穿的睡衣吗?因为我五年没来金马奖了,所以穿的特别隆重。而且你看像刘德华、郭富城他们穿的也很隆重!”

如此尴尬的问题,黄渤没有因为自己是主持人就选择忍气附和,直接怼了回去:

“其实这五年中,金马奖我都有在参加,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一样。”

话音一落,台下立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纷纷为黄渤的高情商喝彩。

黄渤的高情商,不仅仅体现在会说话,也正是他在为人处世上坚守自己的原则,遇到不舒心的事情及时排解自己的情绪。

与其过分讨好他人,不如先取悦自己。

他人的事情,量力而行。

学会自私一点,亮出自己的底线,你会过得舒服很多。

怎么做呢?这三点,必不可少。

1、别只在乎别人,学会“悦己”

作家刘同说过:“对人好,可是不讨好。”

真正关心你的人,不需要你讨好,而不在乎你的人,再讨好也是徒劳。

网红博主papi酱,曾给自己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当时这个排序还一度受到网友们的谴责,如今回首看来,才发觉是我们太“傻”了。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你必须无私,做事多为别人考虑,无形中却不断亏欠自己。

人生苦短,变化无常,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取悦自己,不委屈求全。无论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只求问心无愧,尽量让自己放松和快乐。

2、别太逞强,学会示弱

很多时候,我们活得太累,肩上担子太重,多半是习惯了假装坚强。

凡事传达“我很好”“我没事”“我可以做到”,只会让一切本不该承受的,变成他人眼中的理所当然。

可我们也是普通人,渴望爱也需要理解,逞强久了就会陷入委屈的精神内耗。

必要的时候,低头示弱,这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

别对自己太狠,对内探索,向外求助,这也是能者的智慧。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眼里有高山,胸中有丘壑,从不会在别人的眼光中找存在感。

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示弱而不软弱,坚强而不逞强,活得自在而坦然。

3、别太懂事,学会拒绝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刘梅家搬来了一个新邻居,隔三差五就来借东西。

什么开酒器、掏耳勺、吹风机,连做饭的勺子也要借,关键是借了还不还。

明明心里很不情愿,又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刘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西被借光,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实在没忍住,小雪找邻居讨要,居然还被吐槽小气。

所谓人情世故,在于一个“度”字,一旦好心过了度,就变成好心没好报了。

你一味懂事,别人就会得寸进尺;你一味付出,别人就会更理直气壮地索取;你透支了自己,别人也未必领你的情。

人生过半,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力所能及的忙,帮一把是情分,力所不能及之处,也要合理拒绝,别总是迁就他人的予取予求。

学会拒绝,才能活得不纠结。

正如林语堂先生说的一样: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的精力有限,太用力才能维系的关系,不要也罢。

余生,做个自私的人,受委屈了就说出来,有难处就讲明白。感到心累的事情就推脱,碰见为难的要求请拒绝。

懂得拒绝,不勉强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学会示弱,不为难自己,才能赢得尊重与真心。

适度自私,不消耗自己,才会被自己所掌控。

如此,做一个“自私”的俗人,尽兴就好。

 
作者鹿呦呦,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夜听|别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每个人身边总会有一些傻傻的人,他们傻傻地为爱情付出,替朋友考虑,帮家人承担,却把自己活得很累,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一个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不傻,而是善良。

 

善良的人总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自己。

 

一个人的美并不仅仅关乎外表,他更多的关乎内在,关乎性格,关乎对人生的态度。

 

一个善良的人在乎的很多,其实也活得挺累的。

 

但是即便累了自己,他们也会优先考虑别人,成全别人。

 

因为体贴成为了一种习惯,他就会把自己放得很低,容易原谅别人的伤害,却可以把自己的伤害隐藏得很深。

夜听|一个人

晚上十点的时候,你放下了这一天的疲惫了吗?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座城市的节奏就开始变得缓慢。

 

时间变得慢,心情变得慢,回忆也变得慢。

 

那些想收藏一辈子的幸福,那些一个人的委屈,都仿佛变得柔软。

 

有一些人的背影渐渐远去,有一些人的轮廓开始变得清晰。

 

白天的时候我们被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被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推着往前走。

 

有时候不是不想依赖谁,只是越长大就越会明白,有一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一些心情只能一个人去承受,比如放下一段过往,比如忘记一个人。

 

也许吧,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问一问自己我过得开心吗?

 

问一问远方的你,你还好吗?

夜听|惊人的因果定律: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总有过来人告诉你:

 

人太善容易受欺负,善良的人经常吃亏。

 

其实,人生很长,做一个善良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委屈,但那只是人生中很短的一段经历。

 

《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你的善良,人不知,天知,最后都会变成以后人生路上遇见的惊喜和好运。

 

其实,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善良是一种助人助己的福报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家酒店里,经理无意间推开一间包间,却发现服务员们正围在一起,吃着上一桌客人剩下的饭菜。

 

经理的推门而入,让当时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尴尬。员工们顿时不知所措,立马放下筷子,羞愧地面面相觑。

 

没想到这时候,经理拿起一双筷子说:“偷偷吃什么呢,怎么不叫我。”就加入大家一起吃起来。

 

包厢里紧张的气氛马上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又开始有说有笑。

   

当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顾及他人的体面,不露声色地缓解别人的尴尬难堪,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尊重与善良。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能够体恤他人的悲欢?

 

因为善良的人总是能够共情别人的烦恼,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位经理得到最大的回报就是,每年部门业绩考核,都是全公司第一。

 

在上海,有一位艾爷爷和一位欣奶奶。

 

大概20年前,他们卖掉了自己的一所房子,给陕西省的一个山区捐了一所小学。

 

大概10年前,他们又省吃俭用存下20万,成立了专项基金,定向捐助穷苦却有志向的大学生。

 

问起个中缘由,艾爷爷说,自己不幸,老年丧子,儿子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读到书,自己要想办法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年近90,欣奶奶先行离去,而艾爷爷也摔了一跤。

 

想着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完了的时候,却有人把他送到了医院,甚至还专门为他雇了保姆,来照顾生活起居。

 

这个人,就是受过他捐助的大学生,而他也是带着基金会所有人嘱咐而来,希望能够帮助艾爷爷安度晚年。

 

你看,真正善良的人,看似付出了一切,但也得到了一切。

 

付出时,他们会有内心的安宁,困难时,他们会得到人间的温情。

 

听过一句话:“你送出去的每颗糖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其实地球是圆的,你做过的好事终究会回到你身上。”

 

的确,这世间所有美好,都是环环相扣的。

 

你的善良,不仅不会吃亏,而且还会带来福报。

 

多存一点儿善念,多行一点儿善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善良是一种渡己渡人的慈悲

 

央视新闻曾报到过一个农民工的事迹。

 

他叫袁格兵。

 

在郑州暴雨中,他被泡了16多个小时,救出了50多名被困人员。

 

但在这期间,他只吃了一包方便面。

 

时间回溯到去年7月20日,郑州有市民已经被大雨困了一天多了。

 

袁格兵准备买些东西,但出门就听到附近公交站台上有人呼救。

 

他想也没想,就跳进水中,向被困人员游去。

 

当时,水流很急,周围也没有救生工具,他就凭借自己从小练就的好水性,帮了一个又一个的人。

 

他先是游到公交站台后,将求救的三个人转移到售票亭的屋顶上。

 

然后又看见不远处有三个中学生正在救助一位老人,但水流太急,老人马上就要被冲走。

 

袁格兵让中学生先行离去,自己抱住老人,往安全地带游去。

 

中途,他们几次被大水冲散,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俩人都安全脱身了。

 

……

 

救下这么多人后,袁格兵身上多处被石块划烂,血流不止,但他还是没有停下救援的脚步。为了减少洪水的阻力,他甩掉了上衣和裤子,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也被大水冲走了。

 

十几个小时里,他为50个鲜活的生命点燃了希望之火。

 

 

其实,今年3月,袁格兵才从湖北十堰来到河南郑州,在中铁一局郑州项目施工队当着临时工,工作不算稳定,薪水时有时无。

 

他的事迹被曝光后,单位破格将他转录为正式员工,让他终于从多年的奔波中稳定了下来。

 

或许,这就是为人善良,终有福报。

 

正如《水木格言》中所说:

 

不管是高低贫贱,心地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一心帮助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也会突如其来。

 

人的一生啊,就像储蓄罐,投入的每一份善良,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得到悉数的回馈。

 

老子也曾感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世间所有的爱和善良,都是一场轮回。

 

你的善意,兜兜转转也终有一天会回到你的身上。 

 

 

你尽管善良,上天自有考量

 

有一朋友,经营公司顺风顺水,有人向他讨教秘诀。

 

他却反问对方,最近一次做善事是什么时候。

 

对方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他说起自己每年都会向山区捐助物资。

 

对方不解,这跟经营公司有什么关系。

 

他说:

 

“这些年,我的公司一直做得很顺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我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每一个善念,每一次善行。

 

我做点好事,不是为了扬名,只是让自己更心安。”

 

古人说:“一切福田,离不开心地。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因果定律是一种回声系统,你把善良带给别人,终会从别处收获意外的善意。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因为善良遵守这样一个因果定律: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你若想收到福报,就要先对别人施以善意。

 

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聪明,是善良。

 

聪明的人都明白,善良,才是最大程度的利己,可以为一个人积累意想不到的好事。

 

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运气不好,不妨去做一些善良的事,你的气运,终将在你善念之中逐渐改变。

 

善果可能会迟到,但是从不会缺席。

夜听|最遥远的距离

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从来都不是来自天涯海角不能相依的无奈,也不是来自天各一方相聚匆匆的遗憾,更不是来自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之间无法跨越的悲伤。

 

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喜欢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却知道你们不可能;最遥远的距离是你们明明在一起,却仿佛没有在一起;最遥远的距离是你们之间的漠不关心;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中的爱已经不在了。

 

两颗心走到一起可能需要跨越千山万水,可能需要经历很多人,很多事,所以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

 

但是两颗心如果想要分离,也许很简单,一次欺骗,一次背叛,一次伤害,就足够在心里留下无法弥补的距离。

 

希望你爱的人也正爱着你,希望这一刻,你们温暖的,是彼此。

夜听|一生之中,爱易求,懂难得

  生活累不累,自己去体会;人生苦不苦,自己最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为了生活奔波忙碌,为了责任无私付出。累了,不敢多休息,痛了,不敢哭出声。多想有个人陪在身边,哭了,给予安慰;累了,当作依靠;冷了,提醒添衣;远了,真心惦记。但是说到底,还得靠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事,看淡一切,就是善待自己。

夜听|疼你的人, 舍不得你疼; 不疼你的人, 不在乎你疼!

   再重要的人,让你失望多了,也就变得不再重要了。失望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开出一朵花来,那朵花的名字叫,无所谓。人生的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不能接受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少问别人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换位思考一下,人生有太多的不完美,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心疼你的人,舍不得你疼,不疼你的人,不在乎你疼!